丁牧
靖康元年二月,宋朝北部疆土战事频仍,金军攻占大量州县。大宋王朝弊政丛生,千疮百孔,衰败沒落,良将匮乏。威震敌胆的抗金名将宗泽,风烛残年,临危受命,重披战袍,于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英勇奋战,抵御外寇。所幸转危为安,立足江南。 城池涂炭,匪寇蜂起,宗泽子然一身入虎穴,尽显智勇枭雄本色。他智斗天正会首领,锄奸筹粮保卫汴京。至建炎二年,三个月七十余战,金军溃不成军,宗泽战绩显赫,扬大宋军威。恨赵构朝廷,苟安南国,宗泽欲横扫漠北,可惜血色残阳,空怀一腔忧国忧民英雄血,抱恨终天
丁牧
宣和七年冬,北漠金邦大举侵宋。宋朝君臣惶然无策。皇帝赵佶禅位于太子赵桓,抛下朝廷仓皇南逃。大厦将倾之际,太常寺少卿李纲临危受命,毅然担负起守城重责,汴京军民在李纲指挥下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历尽艰险力挫强虏,赢得了汴京保卫战的辉煌胜利。金军师疲北还,宋军由于主和派的阻挠,坐失歼敌良机,为中原疆上再遭荼毒遗下重患。 张邦昌等朝廷政要出于私欲,千方百计将李纲等主战派骨干排挤出朝。靖康元年秋,金军卷上重来,铁蹄踏破汴京。张邦昌就任伪帝,北宋灰飞烟灭。李纲奉旨勤王,可惜为时已晚。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建立新朝,复召李纲为相,诛杀逆首张邦昌。李纲虽怀补天壮志,却无奈赵构唯求偏安江南,宋朝恢复中原大计终成泡影。 《中原乱》是作者继《东风破》之后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作品仍以北宋末年的汴京为叙事背景,凭藉坚实的史料基础,全面而详尽地描写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中原乱》结构大气磅礴,情节曲折丰满,文笔凝重洗炼,在剧烈的矛盾冲突中,人木三分地塑造了抗金名将李纲、赵佶赵桓赵构三帝、以及民间义士索氏父女、权臣逆首张邦昌等众多姿貌各异的艺术形象,并于字里行间寓含了广袤深远且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沉思,堪称当代书林之拔萃精品。
丁牧
一个绝色佳人,几块太湖石,成了压倒大宋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文艺全才,游戏人间,沦为史上最屈辱的帝王。 高尚与卑鄙,正义与邪恶,阴谋与爱情,苟活与牺牲 照见乱世中的人性! 宣和年间,大宋帝国风雨飘摇,宋徽宗赵佶在书画等艺术上有非凡天赋,却迷恋声色犬马,难当御内攘外之大任,终沦为亡国之君。靖康年间,金灭辽,挥师南下,敲响北宋王朝的丧钟。徽宗、钦宗二帝蒙受屈辱的靖康之耻。 乱世之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才者壮志难抒,有情人多饮恨离散,徒留嗟叹。本书以史料为支点,闪转腾挪,纵横驰骋,塑造了许多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出身青楼却能坚守气节的李师师,一身忠义且为人正直的燕青,艺术造诣极高却胆小怕事的赵佶,虽有威望但用人治军之能平庸的宋江,以及勇敢忠贞的楚红、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