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七月十二号这天开始,白露为霜放暑假了。
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并不多,沈寅初看过了,除了每科三十页的暑假作业本之外,就只有几篇周记了。
暑假作业本是学校统一采购的,题目不多,看起来也颇有趣味。沈寅初监督着两个小朋友每天一起写,周记也严格一周一篇,尽量不要拖到最后再写。
两个小朋友都开始学英语了,索性每天早上和沈玉凤一起背单词,背完单词为霜练琴、白露去散打班,沈玉凤去奶茶店开门。
散打班离着还挺近的,为霜练琴稍微远一点,这几天白老师自告奋勇地揽下了送为霜去练琴的任务。
“白老师,您那腿可还行?”
“怎么不行?”白老师瞪他一眼,“我这天天走路不是好好的吗,要不给你劈个叉看看?”
沈寅初赶紧摆手,跟白老师他可杠不过。这老太太嘴皮子厉害不说,又不顾忌脸面,这一条胡同的连老头老太太都算上,没一个人是对手。
今年的流行风尚是破破烂烂牛仔裤和发糕鞋,白老师自己穿上了发糕鞋,还给白露为霜一人买了一双,获得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谁小时候有个带你吃家长不让吃的零食、给你买家长不让用的口红指甲油的长辈,那可真的太让人羡慕了!
沈寅初和苏鲤一开始没给闺女买,觉得太小了穿高跟鞋不好,影响发育。不过,这会儿看白老师给两个小姑娘买的松糕鞋其实前后差距不大,也就是厚点儿底的平底鞋,就默认了可以穿。
今天白老师自己穿着松糕鞋,又给为霜白露都穿上了。两个小姑娘穿着一模一样的背带牛仔裤,一个白T一个红T,还戴着心形能掀开的双层小墨镜,相当时髦。
苏鲤笑:“还是白老师会打扮小孩子,太好看了。”
白老师坦然接受:“那是!今儿俩孩子我帮你们送了,小鱼你去搞你那个什么会,甭操心了。小沈也好好整你新店去。”
苏鲤要搞个家长互助会这件事,最支持她的,除了沈寅初之外,就属白老师了。这老太太当初也是混娱乐圈的,思想开放,又喜欢小孩子,还给苏鲤出了不少主意。
白君老太太如今俨然是胡同一枝花,带着背着小皮包的白露和为霜往外走,一路上还频频跟路过的票友点头示好。
沈寅初觉得闺女们皮实点倒好,散打班和钢琴老师家里头都不远,走过去又走回来也挺好的。
他这会儿倒是有点担心苏鲤的第一次聚会:“还用不用我去了?奶茶到时候我准时叫小亮送过去,一共多少人你给店里头打电话。”
苏鲤有点紧张。
今天是她的家长互助会第一次聚会,能去多少人还不知道呢。
“不知道能有多少人啊,”苏鲤有点紧张,揉了揉手里头准备了好几遍的发言稿,“多亏我以前还当过老师,不然我估计到时候话都说不出来。感觉比我第一次上讲台还紧张呢!”
“那是啊,上讲台虽然紧张,但是你也听过老师讲课,”沈寅初伸手摸了摸媳妇儿的头发,“这互助会不是第一回搞嘛。但你也别太紧张,咱慢慢来,苗苗她妈贝贝她爸不都贼支持你吗?这咱就四个人了!”
“咋四个呢?”
“还有咱俩啊,这不就四个吗?一会儿要是人少,我也去,你算霜霜妈,我算露露爸。”
苏鲤忍不住笑出来:“行了,我心领就行了。那我先过去了。”
这还是家长互助会第一次开会,场地选在了附近的一处老年活动中心,是白老师帮忙借的。
苏鲤提前做了很多准备,还写了传单印了出来,借着最近的校园暴力和幼儿园安眠药事件,做了一定的宣传。
她有点不安,不过沈寅初觉得还是会去不少人的,毕竟闺女学校也算得上是比较好的学校了,这年头能给孩子送这样学校的家长,或多或少还是比较重视教育的。
开车把媳妇儿送到了开会的地方,沈寅初进去帮她把桌椅又擦了一遍,趁着没人亲了两口,这才被苏鲤带着点羞意地推走。
出了门,沈寅初没着急去奶茶店那边。
和一开始的麻辣烫和烤肉店不一样,奶茶店他做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就算是他一个月不去奶茶店,也不会有任何纰漏的。
新店甚至都不用他亲自去盯着,几个员工都是在老店做熟的,过去直接照搬老店的模式就可以了。
他坐在车里头,看着陆陆续续有二十几个家长进了活动中心,这才放心地开车离开。
和沈寅初估计的差不多,苏鲤主导的这个家长互助会,至少第一次开会还是挺成功的。
回到家里头的时候,苏鲤还有点兴奋,沈寅初做饭的时候她简直一直在旁边说个不停:“大家都好支持这个想法啊,我才知道,闺女班上还有家长是教育局的呢!还有大学老师。”
“以后再有什么觉得学校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家长联合起来跟学校施压,”沈寅初正做着锅包肉,刚炸出来,顺手喂给媳妇儿一个尝尝,“嗯嗯,酥……先把闺女学校的家长联系起来,然后再慢慢扩充。”
“行,这不是挺顺利的吗?”
看着媳妇儿兴奋起来,沈寅初就觉得这功夫没白花:“慢慢来,不用着急,需要啥就跟我说。”
苏鲤点了点头:“下次开会的地方就可以换到一个家长家里头了,不过大家都觉得,以后人多之后可以采取募捐的形势来募捐办公费用,公开透明就可以了。工作人员尽可能都志愿……”
沈寅初这方面也没经验,他把裹好鸡蛋和生粉的里脊肉迅速炸出来一小盆,一边瞅准媳妇儿嘴里头空了就喂她一个。
“行,我觉着挺好的。再说,现在人这么多,你们商量着来总有好方法。”
苏鲤点点头,突然扑过去抱了一把沈寅初:“谢谢寅子哥!”
老夫老妻了,突然叫哥哥,惹得沈寅初还颇有点想头。不过这会儿正做菜,他权且记下来,晚上再说!
九七年的下半年波澜不惊地过去了,在王菲那英“相约九八”的歌声中,在水一方从一家变成三家,最后又变成八家。鸭脖店也悄无声息地开了六处。
光是京城的这些店,就让沈寅初顺利跻身了百万身家,而千万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
餐饮业最大的好处就是现金流足够充足,几家奶茶店和鸭脖店让沈寅初的钱包迅速鼓了起来。买下了白老师帮忙找的门市,麻辣烫和黄焖鸡也迅速地开了起来。
沈寅初兑现了当初的诺言,跟大胖在同一个小区买了房子,又陆陆续续买了三套房子和一套四合院,一共花了一百来万,就收手了。
大胖有点不解:“你不是说现在存钱都不如买房子吗?买卖上不凑手了?还留那些钱干啥?”
除去店里厂子里的必要花销和以备急需的存款之外,沈寅初手上一共二百三十万现钱,他买房子一共花了一百三十万,剩下一百万又存进存折里头了。
“也没那么急,手里头总要留点钱。”
大胖这些天一直听沈寅初不停地跟他打听东北国企的状况,还以为他留钱是往这个方面走:“寅子,我知道你有点儿那个忧国忧民的意识。但是我跟你说,东北如果真的爆发了下岗潮,那就绝对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帮得上忙的。你可千万别琢磨着拿钱去救济的念头!”
“升米恩斗米仇你知道不?再说你一百万扔出去也不带出什么响动的!”
沈寅初摇摇头:“你放心,不是因为这个,我心里头有数。下岗这件事,我已经尽了我能尽的最大努力,剩下的事儿,我也帮不了什么了。”
九八年,正是下岗潮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四月份上映的《泰坦尼克号》火遍了全国,在大船倾覆的特效奇观下头,无数艘国企大船也悄然沉没。
或许有人会说,下岗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难不成在国企上班,就一辈子什么也干不了了?
但是实际情况是,北方尤其是东北的很多城市,唯一能够提供工作场所的就是各种大中小国企了。当国企开始下岗,意味着整个城市可能有百分之八十的工作岗位都没有了。
这意味着,你摆摊几乎没人会买,清洁工的职位多少人抢破头。
上冈市的煤矿还好,盛城的经济被冲击到几乎完全崩溃,沈寅初开在盛城的一家小吃店一家烤肉店,几乎瞬间变得门可罗雀。如果不是门市是当初买下来的,恐怕连房租都开不出来。
他也做不了更多,只能保证在这样的时候不裁撤服务员,把鸭脖店的一些卤制品改到盛城店里头生产,做成真空包装。
他留下来的这一百万,不是为了这下岗潮准备的。街头结尾都放着刘欢老师《从头再来》的时候,他除了默默地在心里头给同胞们鼓劲,凭着一个人的力量也做不了更多。
沈寅初留下来的这一百万存款,后续还会再加上一些,为的是给九八年那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准备的!
他不是圣人,不会把全部家产都捐献出去,也不会冒着自身危险去宣称自己有预知能力。不过,把手里头的现钱捐出去一半,他自问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随着七月份越来越近,连世界杯都无法让他集中注意力。白露和为霜都发现,爸爸开始每天雷打不动地看《人民日报》头版和新闻联播。
六月二十四日,长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六月末至七月二十日,长江上游出现大量降雨,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八月份,长江接连出现了五次洪峰!
这次降水简直是史无前例,甚至连远离几大水系的上冈市,望山屯村口的小河都上涨到村里头了。
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来了……
一次又一次洪峰,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几乎所有人都一直在关注着这场大洪水,电视里头不停地播放着进度,子弟兵扑在抗洪第一线,用身体垒成桥给小孩子们过河……
8月1日建军节那一天,19位军人牺牲在了簰洲湾,最大的三十三岁,最小的才十八岁。
8月8日,九江大堤溃口处,解放军跳进江水里,用身体挡住防止沙袋被冲走,在水里泡了一天一夜……
沈寅初坐不住了。
他把存折里头那一百万取出来,再加上这几个月陆陆续续又攒下来的三十二万元,找到官方公布的募捐处,一股脑都捐了出去。
拒绝了留下姓名电话,他和二柱子从募捐处匆匆走了出来,看着不少人抱着衣服棉被往里头走去。
“哥,你说,第六次洪峰咱能不能挺过去?”
“能。肯定能。”
沈寅初在心里头默默补了一句。
天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