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寡妇花事(二十五) 吃人家嘴短,拿人……
顾大娘在旁边站了会儿,见秦婶就没停歇过。
一个人接一个人的,见木板上的豆腐没多少了,她忙说了一句给我留五斤。
“留了,放心还有。”
正说着,阿四抱了两板豆腐来了,秦婶忙将最后一块豆腐铲了起来,给他挪位置。
“都有,都有,昨儿是没准备,今天特意多做了。”秦婶笑着道。
有来买豆腐的镇民道:“昨天买了些回去,你家豆腐倒和曹家豆腐不一样,吃着味儿都不一样,再给我来三斤。”
所谓一斤两斤,其实就是这么信口一说,刚开始没经验,刘叔还特意找了杆秤来,和秦婶两人忙得手忙脚乱,还是晚香从私塾回来后,见他们这样,跟他们说让他们学学别人。
也确实,曹家卖豆腐时也没见一个个儿秤,都是一块一块的,但绝对斤两足够。于是秦婶和刘叔也学到了,豆腐的高矮宽厚都一样,切出一斤的等份,剩下的就按着这个来。
还别说挺管用的,现在就算秦婶一个人支摊都不怕忙不过来。
阿四拿来豆腐就走了,说磨坊那边还有事,顾大娘看秦婶一个人忙,忍不住上去给她帮手。
秦婶负责装豆腐,她帮着收钱。
等忙过这一阵儿,两人才有功夫说话。
“劳您还给我帮忙了,铺子里有人看着?别耽误了生意。”
经过这么一说,顾大娘才想起铺子没人,忙拎着豆腐匆匆走了。她要给豆腐钱,秦婶没要,两人又约好等秦婶这边忙完了,去铺子里坐坐。
一直快到中午,秦婶才来。
顾大娘给她煮了碗馄饨,她一边吃着,两人一边说话。
“怎么突然卖起豆腐了?那家里怎么办?有人做饭?”
秦婶就把来龙去脉大致说了一下,又道:“其实学堂也能管饭,只是以前秀秀担心二常在外头吃不好。他一天天也大了,现在家里人都忙,也没人看着他,这一来一去的路上耽误时间不说,也怕出什么意外,还不如中午在私塾里吃,等下午散了学再回。”
顾大娘点点头,道:“这样也不错,砚儿跟我说族学里的伙食不差,现在我顾着生意,中午也没空给他做饭,他便也在族学里吃了。”
两人说着闲话,又说起生意上的事。
“还别说,我觉得秀秀的这法子不错,今天肉眼可见来的人多了,来买豆腐,顺便儿就买些菜回去,让我说秀秀这脑袋瓜子真是没得说。“顾大娘夸道。
“可不是!”秦婶很是赞同,又道:“对了,明儿咱摊子上就有豆花卖了,家里出不了人,就让老刘媳妇宋氏和女儿来支摊,等明儿我给你送豆花来吃。”
*
刘叔的妻子宋氏是个很腼腆的人。
女儿枝儿倒是比当娘的大方多了,招呼客人收钱什么的都有一套。
因着边上有个豆腐摊儿,这豆花自然不愁卖。
豆花是放在木桶里的,上面的木盖子蒙着好几层棉布,用于保温。来了人,掀开木盖,用平勺挖上一勺,一大勺就是一碗,颤颤巍巍、白嫩嫩的豆花,上面淋了糖水,或者放了咸的卤汁,咸口甜口都可,但当地人一般都是吃甜口的,做起来就更加方便了。
忙闲下了,枝儿去跟秦婶说话。
“婶子,没想到这豆花会这么好卖,今天卖了不少碗了。”枝儿的小脸红扑扑的,是兴奋的,她长这么大就没经手过这么多钱。
秦婶道:“大家都贪新鲜,前几天生意好,后头就会平稳下来,不过指着给你攒嫁妆,也是足够了。”
说起来也挺心酸的,别看刘叔帮着晚香管磨坊,阿四也在磨坊里帮工,其实刘家并不宽裕,关键是家里有个有病的老娘,整天吃药,自然也攒不下钱来。
枝儿今年也有十五了,去年就定了亲,可家里一直拿不出嫁妆。这次晚香会提出让宋氏来卖豆花,说白了也是变相贴补刘叔一家人。
正说着,有人来买豆腐了,秦婶忙上前招呼。
枝儿看她娘一个人能忙过来,也顾不得害羞,上前给秦婶帮忙。
期间,秦婶边给人装豆腐,边跟枝儿说话:“你秀秀姐还打算支个豆汁摊子,不过这豆汁不卖钱,是白送的。你跟你娘商量商量,要是能忙过来,不如你们接下来做,也就给人装豆汁的功夫,咱们也不用出器具,省了洗碗的功夫,到时候……”
买豆腐的人听了,插嘴道:“白送豆汁?这是你们乔家磨坊的东家有喜了?”
秦婶一听,忙呸道:“哎哟,你在说什么呢!”
这人也意识到这话说得有点引人遐思,都知道乔家磨坊的东家是个妇人,还是个寡妇,这么说不是指着鼻子说人长短吗?
便忙又道:“瞧瞧我这嘴,是我说岔了,我的意思是东家的家中是不是有什么喜事,不然怎么白送东西?”
秦婶也没再计较,笑着道:“那倒没有,只听东家说这市集能建起来,离不开大家伙的帮忙,大家都是一个镇上的,都是乡亲,就当是酬谢各位乡亲对乔家磨坊这些年来的支持。”
“原来是这样。”
见竖着耳朵听的人不少,秦婶刻意扬着声音又道:“既然知道了,就别怪我没提醒了,明儿辰时,可一定来啊,送完就没有了。”
“知道呐。”
按下不提,通过这口耳相传,镇上许多人都知道了。
有的人不信,有的人半信半疑。
这豆汁确实不是什么好物,但架不住它做起来麻烦,就跟豆花豆腐一样,太费时费力。卖豆腐的通常不做这个,倒有专门卖豆花的摊,但一般都是卖豆花,卖豆汁的倒是少见。
且不提贵贱如何,白送?还没见过有什么东西能白送的!又不是家中的银钱多的用不完,这乔寡妇到底在想什么?
可不管人们如何猜测,第二天还是有人去了。
多数是些妇道人家和孩童,还有些上了年纪的老汉,但很少,主要还是一些管着家里油盐柴米的妇人,她们一般都起得早,早起去菜市,才有新鲜的菜可以买,反正都是要走一趟,那就去看看呗。
去了一看,果然不虚。
就在那豆花摊子边上,有人支了个小摊子,一个偌大的带盖木桶,桶前立了块牌子,上面写着‘豆汁白送,限一碗,超出一文钱一碗’。
有些人是不识字的,但见摊子前围了不少人,就都围了过去。
“大家别挤,人人都有,这是咱们东家为了感谢镇民,特意谢谢大家的。一人只限一碗,都别挤,都有份。”
今儿阿四也出来了,就是为了给姐姐帮忙。
姐弟俩手搭手给人盛豆汁,因着提前就知道,很多人都带了碗,还有的没带碗的,见着真是白送不要钱,当即转头跑回家拿碗去了。
白浓香甜的豆汁还冒着热气,这大清早的喝上一口,整个人都暖和了,可能不要钱的东西格外可口。有那拿到豆汁的人,一边喝着,见旁边有卖酥饼的,想着豆汁不要钱,等于白捡的,所以就算花一两文买块饼,似乎也不算花钱。
在一边卖吃食的自是高兴极了,还有那在别处卖吃食的,瞅着这里的动静,心里后悔不迭,想跟别人换个位置吧,但谁也不傻啊,没见着有人喝完豆汁,顺势就在看菜摊上的菜,没人会把好地方让出来。
这一天,市集上热闹至极。
乔家磨坊大方,豆汁可口,给的也大方,有那孩童喝完还想喝的,人家多数都不在乎顺势再给装上半碗。
吃人家嘴短,拿人家的手软,你好意思拎个碗就来白吃吗?临走时总要手里多点东西,这样才能显示你不是为了白吃人东西来的。
人的心态就是如此,哪怕占了便宜,为了面子也会做个人情,且多数不会觉得这里头有什么机锋,在哪儿买不是买呢,更何况这里的东西还比镇西头还便宜。
于是,第二天来的人更多的,而乔家磨坊的东西比镇西头菜市便宜的事也传播得更广了。
*
已经是巳时了。
按照平时,正是菜市上热闹的时候,可今日却没几个人。
沿着街边摆摊的摊贩,时不时伸着脖子往前张望,似乎在疑惑这人都去哪儿了。
打从前天起,这菜市上的人便少了不少,只是当时看不出来,等到了昨天,肉眼可见少了一半,更不用说今天了。
人都去哪儿了?难道不吃饭了?
俗话说,衣食住行,食应该摆在头一位,毕竟人不穿衣裳能过,不吃食却是要死。还有俗话说,生意做千遍万遍,不如做吃,只要跟吃扯得上关系,怎么都不会亏钱。
也因此哪怕天上下刀子,这菜市就不可能没人,那人呢?
其实昨天就有人出去打听了,说镇上的人都去乔家磨坊了,现如今的乔家磨坊指的不光是磨坊,还指的是乔家磨坊那儿的市集。
听到的人大多半信半疑,又听说是因为乔家磨坊白送豆汁,所以人们都去了,就有人出来宽慰说,也就一日两日,她不可能一直白送,等不送了人就回来了。
理是这么个理,可任谁都淡定不了啊。
若是卖不容易坏掉的那些东西也就罢,可若是卖的是菜,例如各种鱼、肉以及新鲜的青菜,这些东西都不能放,放一天第二天就不新鲜了,就得降价卖。
一旦降价,亏的就是自己。
尤其是卖青菜的,这些东西从地理拔出来是最新鲜的,顶多放半日,到了晚上就蔫巴了,一旦蔫巴就只能拿回去喂猪。现如今除了一些附近的村民会来卖菜,很多都是菜贩子,都是从人手里收的菜,砸在手里,亏的都是自己的钱。
最坐不住的,也就是这些人。
“我这肚子有些不舒服。”一个卖菜的摊贩捂着肚子道。
“那你快去,我帮你看着。”他旁边一个卖鸡蛋的说。
菜贩干干地笑了两声,“还是不了,我突然想起今天家里还有事,这时候都没人肯定没啥人了,这些菜不如拿回去自己吃了,我先走一步。”
他一边说着,一边动作极快的将摊子收了,挑着挑子走了,留下那个卖鸡蛋的有些反应不过来。
“瞅啥呢?”旁边有人突然道。
卖鸡蛋的指了指:“他……”
“行了吧,这东西可真不能砸在手里,咱在这儿摆摊是按月给钱,也算对得起了,剩下的先把东西卖完了再说,反正那边不收钱,我也去看看。”
说完,这个摊贩也走了。
本来是三个摊一排,如今空落落的留下了自己,卖鸡蛋的左顾右盼一番,想了想拎起篮子也走了。
诸如此类的事并不少,所以肉眼可见突然跑来摆摊的人多了。
这两天晚香一直在市集上,就是为了观察动静,当然另一个也是为了给磨坊里帮忙,现在她手边的人手严重不足。
快中午的时候,秦婶回来了,一同的还有宋氏和枝儿。刘叔、阿四给她们帮忙,将桌椅凳子等物都拿去边上的旧磨坊放着。
秦婶脸上汗津津的,也是日头太大,这眼见入了秋,秋老虎正盛。
枝儿也没歇,抱着一个小木盒过来了。
“秀秀姐,这是今天卖豆汁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