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之前我记得你和我说过,市南郊制衣厂更新了一条新的生产线,已经换上了吗”
宋锦和乔安平正在外面吃饭,带着宋泠和乔渡。
宋锦托乔安平的福找到房子后就一直想着要正式的请他吃个饭表示感谢,不过没一两天她就去广州出差了。现在请他吃饭结果又要打听消息,似乎目的有点不纯,她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好在乔安平并不在意,他想了一下,“上个月已经换上了。你问这个干嘛?”还不等宋锦回答,他含笑道:“等等,让我猜猜……”
宋锦挑眉,倒要看看他猜不猜得出来。
“你对制衣厂本身应该没什么兴趣,也不可能对他们的生产线感兴趣,”乔安平思索了一会儿,眼睛一亮:“你难不成是盯着那些换下来的机器去的?”
宋锦哈哈一笑,爽快的点头承认,“没想到还真被你给猜出来了。”
“之前有一个私营的机轴厂,也是看中了国营机轴厂淘汰下来的设备,就上个月,也给低价买走了。”
乔安平之前在外贸办的工作之一就是协助这些国营厂家联系和订购国外更先进的生产线,包括去年频繁去出差也是为了这些事情,宋锦曾经听他提起过一点。这会儿看到他,陡然之间就想起来了。
“你还真是问对人了,这我还真清楚。”乔安平道,“南郊制衣厂的新设备两个月前就到了。那些淘汰下来的旧缝纫机之前我看的时候是还堆在库房,但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我明天去办公室打电话给你问一下。”
宋锦大喜:“那就麻烦你了。”
宋泠看两个大人在聊天,偷偷的把碗里的红萝卜夹到了乔渡的碗里。乔渡看她一眼,本来想要教育她一下挑食也不对的,但想着她的确不爱吃红萝卜,只能无奈的自己夹起来吃了。
宋泠还想要夹,被宋锦发现了:“泠泠,不准挑食。”
“哦。”她乖乖的。
过了一会儿,见大人们没再注意两人,她朝乔渡使了个眼色,乔渡非常配合的伸筷子来主动把她碗里的红萝卜给夹走。
宋泠见妈妈的视线又扫了过来,决定转移一下她的注意力:“妈妈,你们怕别人抢走客户的话,只要让大家都知道你们的帽子就好啦。就像是小黄瓜洗面奶,大家都知道是安雅的。凡士林都会买百雀羚一样。”
乔渡抬起头:“我就不知道!小黄瓜洗面奶是什么?可以吃吗?”
宋泠:……
乔安平笑起来,拍了拍自己这个傻儿子的头。
“泠泠说得不错,你如果想要做大的话,最好是去注册一个商标。”乔安平对这些还是蛮懂的,给她举了一些国内外的例子,“如果你们能有自己的款式,自己的设计,这样虽然也不能防止别人和你们竞争,但只要你们做得好,一直比别人快一步的话,最起码可以在客户心里留下更深的印象。”
宋锦听得似懂非懂。
“不急,慢慢来嘛。”乔安平安慰她,不想一直把时间浪费在聊工作上,就夸宋泠:“你看看你家泠泠,多聪明,才这么小一点儿就懂这些了。我听乔渡说,你们那新房子的装修也都是她在管呢?”
宋锦偏头看了女儿一眼,笑了,“她呀,也不知道哪儿学的,经常有些古里古怪的念头,有的时候还真挺好。”
她本来还有些担心的,但因为工作忙,也的确是顾不上自己那新房子,只能放手交给宋泠折腾了。好在这次回来一看,还只是把墙刷白了,加上还有她爸和她弟看着,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事儿。
“妈妈,我申请和舅舅去一趟省城。”宋泠听他们说起装修,就顺势道,“我想要去省城看灯。”
柳市只有电灯泡卖,似乎都没好看的灯,她想顺便去省城溜达溜达。
“你舅说了带你去啊?”宋锦一愣,大方的答应了,“那你去吧,别乱买东西,让你舅先付钱,到时候找我报销。”
“好的,谢谢妈妈。”
乔渡眼巴巴的看着他爸:“爸爸,我也想去。”
乔安平本来想要拒绝的,看到儿子这可怜兮兮的表情,心一软:“你问问泠泠想不想要带你去。”
乔渡充满信心的看向宋泠。宋泠泠肯定会答应的,他们现在可是好朋友!
宋泠立刻答应:“没问题的,乔叔叔,我保证把乔渡完好无缺的给您带回来。”
大人们被她的童颜童语逗得哈哈大笑:“你还是先保证你自己完好无缺的回来吧!”
乔安平心中一动,朝宋锦道:“我们这一年去好几趟广州,其实有时间的话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一趟,广州城里还是有很多景点的。”
他努力让自己的这一段话听起来自然不刻意,但如果有人能看到他放在桌子底下不自觉握紧的手就能知道他其实有多么的紧张。
“广州?上次我看到那个东方乐园,还一直想带泠泠去呢。”宋锦倒是被他勾起了自己第一次在广州时立的心愿,颇有兴趣。但随即她就反应过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邀约。
她不由得轻咳了一声,眉毛微微挑起,但眼里有着笑意:“等有时间再看吧。”
这是既不立刻答应,但也不抗拒的意思?乔安平细忖,为了让自己的喜悦不那么明显,他夹了一筷子菜送到自己的口中,然后就被呛到了。
乔渡:“爸爸,你不是不吃辣吗?”
总之,一家人,哦不是,两家人在一起愉快的吃了个饭。
乔安平的效率挺快,第二天就打了电话去问南郊制衣厂,得到确切的消息后立刻就找了宋锦,两人约好了时间去厂里面看。
南郊制衣厂也是一家国营工厂,规模不算太大,但靠着供销社和百货商店的订单,做做白衬衫和军装外套之类的,倒也还过得去。这两年,所有的工厂都流行换外国进口的生产线,南郊制衣厂也蠢蠢欲动,觉得自己换了新的设备后,肯定会再上一层楼。而原本被淘汰下来的旧的缝纫机都堆到了仓库里面。
车间主任带他们去看:“宋同志,你来得还晚了点儿,之前我们都已经卖掉一批了。现在只剩下大概二十台左右。你看看够不够?”
他打开库房的门,二十台缝纫机安安静静的立在那里。
“虽然是淘汰下来的,但用还是可以用的,就是肯定还是不如外国进口的好用么。”车间主任笑呵呵的道,语气里带上了点不自觉的炫耀。
宋锦心里很雀跃,她看到的是缝纫机吗?不,她看到的是钱呀!
“那是。也就是像你们这样的国营工厂,才能用得起国外的机器。我们这样的小厂,资金少人也少,用这些就足够啦。”她顺着主任的话说,既然别人爱听,那自己捧他几句就是。
车间主任笑呵呵的,“既然你是我们小乔同志的朋友,那价格肯定不会亏待你。这些缝纫机,能用,但成色也算不上太好,你如果都要的话,算你们三十块钱一台,你看怎么样?”
我看可太行了!
宋锦很努力才没笑出声,“行,就按您说的办,我都要!”
现在市面上一台缝纫机的价格大概是一百二十块上下,原本她预估五十块左右可以买到这批二手的,没想到现在居然以三十块钱的价格就拿下了!即使是旧一点,那也很划算了!
乔安平就笑,他显然和车间主任挺熟,“李主任,宋同志把这些都给包圆了,解决了你们一个包袱,还给你们腾出了这么一间仓库,你好歹给人家派个车运回去不是?”
“应该的,应该的。”李主任摸了摸自己的头,朝旁边吼了一句:“小刘,叫几个人来帮忙,把这些都给搬到车上去。”
二十台缝纫机也不多,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会儿功夫就搬好了。制衣厂有自己的运货车,是一辆小卡车,装这些缝纫机绰绰有余。
宋锦插不上手,就在旁边看着,一边对乔安平笑道:“小乔同志,看来你的面子还是挺管用的嘛。”
“哪里,哪里。”乔安平推了推眼镜,有点不好意思,“之前帮过他们一点小忙。”
她看了看制衣厂的厂房,里面来自于国外的新设备已经都安装上了,略有点羡慕:“也不知道我们有没有用上国外机器的一天。”
“放心吧,肯定有。”乔安平想到了什么,轻轻哼了一声,“而且,你以为国外的设备就是好的吗?其实很多工厂也都是买到的国外淘汰下来的东西。新的设备他们根本就不卖给我们!还有的人看到是国外生产的就觉得好,盲目引进,但买回来之后发现动力问题解决不了,几百万的东西最后就放在仓库里积灰!连包装箱都没有打开!这是对国家资产的严重浪费!”
乔安平提到工作中遇到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一肚子火。
宋锦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他,一时之间有些新奇,但又被他说的给震惊住,“他们买之前都不调查一下的吗?”
乔安平摇头,语气有点冷:“用的不是自己的钱,自然不心疼。”
宋锦叹了口气,安慰他:“别气,这只是一时的,等到国家发展起来,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以用上自己国家造的机器为荣的。”
她相信,不管有多久,这一天总会到来!
……
南郊制衣厂的卡车轰隆隆的往县里开,严如玉和老杨接到消息早就在公司等着,看着从卡车上搬下来的一台台缝纫机,嘴巴就没合拢过。
他们把缝纫机先塞到了旁边用来做仓库的空房间里。
“我已经看好场地了,我们现在没那么多人,暂时还不需要多大。”严如玉找了好几天,最后发现灯下黑,“就在一楼。一楼原本不是国营商店的仓库吗?他们现在用自己的楼,搬走了之后这边就空着了。等工人一到位,我们就可以搬进去。”
“工人招得怎么样了?”
严如玉嘿嘿一笑。
……
朱嫂子这几天有点愁。
在严如玉之前给每个工人都加了两毛后,她这边每天来领任务的人要比之前多上了一些。但没想到,后来那边看她们加价了,又把价格给往上加了一毛。
于是,人又哗啦啦的往那边去了。
她去县城找严如玉,小严很爽快:“那我们再加一毛。”
人又哗啦啦的回来了。
过了两天,那边一看势头不对,直接又加了两毛。到这个时候,她们从头到尾已经把工钱整整的往上加了五毛钱。朱嫂子卖力的宣传,自己这边稳定,从不拖欠工钱。但那边其实也不拖欠工钱,而且这年头,大家都觉得到了自己口袋里的才是最实际的,所以除了在她这边做习惯了的一些人之外,其他的人还是呼啦啦的又跑到了对家那儿。
朱嫂子没得办法,只能又去找严如玉。
没想到,这次小严却不打算往上加钱了,反倒是笑吟吟的和她说:“这当然不可能一直没有上限的往上加呀。不过,朱嫂子,我们公司最近有一项新的计划。”
她凑过去,小声的对朱嫂子说了起来。
朱嫂子眼睛越听越亮。
第二天的时候,朱嫂子照常在早上七点的时候就开了门。巧得很的是,梅主任的小姑子张兰兰其实就住在她们斜对面——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围观了几个月朱嫂子每天召集人发任务的时候,他们夫妻俩才眼热起来。
朱嫂子开门的时候,张兰兰也开了门,看到她之后就笑着打趣:“朱嫂子,你今天不会又往上加钱吧?别加了,再加我们可顶不住了。这样不是挺好的吗?你这儿也有人来,我这儿也有人来。”
朱嫂子喜气洋洋的:“不加了,这次我们不加了。”
张兰兰一愣,还有点不敢相信:“真不加了?”
“真不加了。”朱嫂子斩钉截铁的道。
“哟,想开了?”张兰兰喜道,“我就说嘛,他们就卖卖那些个体户,能撑多久啊?我们这边可都是国营商店的订单,柳市的百货公司都在我们谈呢。朱嫂子,我说你呀,要不就来我这儿干得了,每顶帽子多了两毛钱呢,一天加起来也不少,是不?”
朱嫂子一向和她不算对付,要往常听她这么显摆,早就呸一口在地上了,但今天却是乐呵呵的,“我呀,就不去你那儿了,这儿做得挺好的。劳烦你惦记。”
张兰兰见她不搭话,轻哼一声转了回去。
最近她可得意,靠着自己嫂子的东风,搭上了发财的快车。她心想,以往大家都在说,这桂花潭村的宋锦有多厉害多厉害,离了婚之后不仅没有消沉,反倒越过越好,不仅自个儿发了财,还让他们也有了一份额外的收入。说起来的时候,都是佩服还有一点点感激。她就不服!现在自己也做了起来,就发现,呵呵,也就那样嘛,这不挺简单的?
张兰兰想到即将要到自家钱包里的货款,心里一片火热。她暗自规划着,听说这宋锦有很多客户都是来自于陵水,她下次也得去陵水转一转。
到了九点的时候,已经逐渐的有人过来领任务拿布拿针线了。从去年年底那一阵开始,这几乎已经成了闲在家的大樟树村妇女姑娘们的固定习惯。只不过今年从一家变成了两家。还有一部分人会先问问看,今天的工钱涨了没,再看看哪家的工钱高再去哪家。
“别看了,我问了朱嫂子,她们不涨工钱了。”张兰兰笑骂道,“你们真是想太多,怎么可能一直涨?”
一屋子的婶姨就笑:“这我们肯定是盼着涨的呀。”
“想得美!”
张兰兰还想说什么,就听到对面响起了喧哗声。村里人就爱看个热闹,屋内的女人们一听,也顾不上领任务了,都纷纷的跑过去。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有位婶子钻进去,抓住一个熟人问。
“招工啊!朱嫂子说锦玉公司要招女工!正式的那种!”那人兴奋的道。
那婶子像木头一样的立在原地,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抓着她连问:“真的?招几个人?在哪儿上班?工资多少?”
“你听,还没说详细的呢。”
朱嫂子见院子里吵吵闹闹,索性拿了放在旁边的盆,用力一敲:“安静!大家先安静一下!听我说!”
砰的一声响,把大家吓了一跳,但也成功的让她们安静下来了。
“你们没有听错,昨天我去找小严同志。小严说,她们公司要成立正式的车间,所以现在对外招女工。”朱嫂子扯着大喉咙喊道:“要求年龄是十八岁到四十五岁之间,女性。可以踩缝纫机的最好,不能踩的也没关系,懂得缝衣裳什么的就行,进去可以先当学徒。”
有人问:“招多少?”
“第一批招得不多,二十个!”朱嫂子回答:“大家想想,这二十个名额,可不单单是我们村,还有桂花潭村和旁边的几个村一起,甚至可能还有县里的人也会去。但是我们有个优势,就是大家伙儿都替锦玉公司做了那么久的帽子,总会更熟悉一些。小严同志说了,非常感谢老乡们从去年开始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呢,如果你们愿意去的话,每个村会给到两个名额,从每个月做帽子做得最多的几个人里面选。没选上的也没关系,这只是第一批,以后还会再招人的。”
人群开始窃窃私语。
又有人喊道:“工资呢?”
“会踩缝纫机的熟练工,五十一个月,这只是基本工资。另外的话每完成一顶帽子,有一毛钱的奖金。每个月完成最多的前三,还有额外的奖金。”
有人和同伴说:“一顶帽子才一毛,那么少。”
“你傻呀!”同伴翻了个白眼,“这是用缝纫机踩!比我们手缝可快多了!”
“也是。”
而且五十的工资,对于她们来说,也已经是很高了!在宋锦还没有做帽子之前,再远一点,在集市还没有开放之前,她们在场的,甚至是整个大樟树村,有一位算一位,什么时候每个月的收入能有五十块钱?呵呵,能有三十块钱都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农民苦啊!吃不饱的时候只能吃糠!把糠混到米饭里,即使是割嗓子也要咽下去,不然的话第二天根本没有体力下地干活。好一点的,混红薯。所以他们那会儿都羡慕桂花潭村的,有村办工厂,日子过得富裕多了。但桂花潭村的,又羡慕县里面的工人。
当工人好呀!县城里面随便一个厂的工人就有五六十的工资,要是进了钢铁厂,那就更多,轻轻松松有个八九十,甚至上百块!他们农村的姑娘小伙子们,做梦都想去县里当工人,每个月固定的拿工资。但工厂是那么好进的吗?大多数岗位都是父母退休了,子女接替。有多余的职位空出来,还得花钱走关系,而这前提是,你必须得有关系。
张兰兰自然知道这些,所以她在朱嫂子刚开口的时候,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这是王炸呀!
果不其然,原本在她家聚着的这一群人,有一大半当场就在朱嫂子这里报了名。大多是一些比较年轻的刚结婚不久的嫂子们和未婚姑娘们。
张兰兰想到自己早上和朱嫂子说的话,脸一阵红一阵青,偷偷的退了出去。她百思不得其解,宋锦哪儿来的底气直接办厂?她的生意就那么好?
等回到了家,看到空荡荡的院子和厅堂,还有放在那儿的布料,她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人都被朱嫂子给弄走了,自己这边的订单怎么搞?
桂花潭村。
锦玉商贸要建车间招女工的消息当然不仅仅是在大樟树村传开,在桂花潭村也传开了。听说不会踩缝纫机也可以先进去成为学徒,不少大娘大婶都带着自己闲在家的女儿和媳妇儿过来报名。也有人想到要去宋永丰和吴枝花那儿开个后门走走关系的,但赶到宋家才发现大门紧闭,老俩口早就预料到了这事儿,避风头去城里找女儿儿子住去了。
桂花潭村被提拔起来的小组长是韩嫂子。
她家也同样是十分热闹,等到愿意的人都在她这儿报了名之后,才逐渐的散去。韩嫂子整理好那张报名表,她还简单的写了一下年龄和学历。她准备在里面再勾出来之前谁做的帽子最多,然后再交给宋锦和严如玉去参考。
收起这些东西刚想要回到屋内,就看到一个女孩子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韩嫂子,听说锦姐那边要招工了吗?”她不待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平缓下来,就急忙问道。
“家妹,你怎么才来?”韩嫂子看到她有点惊讶的迎了上去。
女孩子叫徐家妹,也是桂花潭村人,也是韩嫂子经常约在一起做帽子的同伴,和她的关系不错。徐家妹心灵手巧,做的帽子数量绝对是可以排在整个桂花潭村前五的。韩嫂子昨天就向她透露过招工的事情,本来以为她会很早就过来报名,没想到却这么晚。
“别提了!”徐家妹愤恨的道,“我那爹和我哥嫂把我关在家里,不让我出来。要不是我趁他们不注意,偷偷的跑了出来,就赶不上了。”
韩嫂子问:“你家还是想把你嫁出去啊?”
徐家妹喝了口水,点点头:“他们正找了媒人在到处寻人家呢,”她脸上浮起冷意,“反正只要谁能出得起他们要的彩礼,就想着把我嫁给谁呗,他们好拿了我的彩礼钱去盖房子。我呸!死我也不嫁!要嫁他们自己嫁去!”
她今年才十八,比宋锦小七岁,虽然嘴上叫着锦姐,但其实和宋锦并不熟,宋锦上初中了,她还在穿着开裆裤呢。但宋锦是她的偶像,不管是小的时候教训村里的熊孩子,还是大了后嫁给了县里数一数二的美男子,徐家妹都觉得不愧是锦姐。即使是后来宋锦离婚,大家都不看好她的时候,她依然觉得,锦姐肯定不会就这样沉默愁苦的过完这一辈子的。果不其然,最后宋锦靠自己创业成功的翻了身,她看了后欢欣之极,看,果然是她从小就崇拜的锦姐!
宋锦的经历也鼓舞了徐家妹。她才不要接受家里的安排,就这样的嫁出去,她要像锦姐一样,活得有光彩,到哪儿都可以昂起头。
她从去年开始就偷偷的攒钱,可惜做帽子的大部分要交给家里,攒的钱还不够买一张火车票。正想着不管怎么样也要逃走的时候,韩嫂子就带来了锦玉商贸要招女工的消息。而且,据说会给家里远的人提供宿舍。
徐家妹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自己渴望脱离家里的一个最好的机会嘛!
“我给你报上名。”韩嫂子拿了笔,再把报名册递给她,然后小声的说,“家妹!你一定要去!到时候可以住在县里,如果你爸和你哥他们来县里找你,你就报警,使劲的闹,往大里闹。那位小严同志,你记得吧?她爸是县公安局的副局长,据说是个正直的好官。到时候要是还搞不定,你就去求一下她,他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韩嫂子早就看不惯徐家妹的那些所谓的家人了,拿自己女儿换钱来盖房子,都是些什么人呐!
徐家妹重重的点头,眼睛里燃烧起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送走她,韩嫂子拿着报名表进了家门,刘瓦匠正在逗孩子。
“都回去了?”
“回去了。”
“有多少人报名啊?我看看啊。”
“现在只有以前做帽子做得最多的十个人可以报名,报了五个。”韩嫂子答道。有几个因为家里实在走不开,或者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放弃了。
刘瓦匠拿过报名表,看了看,果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找的名字。他拿过韩嫂子手上的笔,在报名表上加了一个名字。
“哎,你干什么,别在上面乱写。我刚整理好的。”韩嫂子嗔怪道,没想到接过来一看,却发现报名表的最后多了一个名字——韩丽芳。
这是她的名字。
刘瓦匠微笑道:“你也去。你之前不一直都是村里面做帽子做得最多的一个吗?而且,你还会踩缝纫机。”
韩嫂子,也就是韩丽芳,其实本来是想去的,毕竟算下来一个月的工资加上提成和奖金,她估算了一下好的话能有一百多。虽然自己在家现在也能赚到不少,但去工厂更稳定,而且她内心隐隐清楚,工厂开起来了后,分派到村里的活儿就会少很多。不过想到自家男人行动还有点不是很便利的腿和还只有一岁多刚学会走路不久的女儿,她又有点舍不得。因为到县里比较远,她去的话就势必要住宿舍。
“你住单位宿舍的话,周六周日也是可以回来的。家里你放心,妞妞我带着肯定不会出问题。等妞妞满了两岁,我们交点伙食费给大哥大嫂,让妞妞在他们那儿吃饭。到时候我腿应该也好得差不多了,也可以出去接点活儿来干了,总不能一直让你一个女人来养家。”
韩丽芳的眼睛里带了点泪意,假装不高兴的道:“女人养家怎么了?看不起我们女人啊!”
“哪敢啊,主席都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而她,真的是他家的半边天,不,几乎是大半边天了。
除了在几个村里面招女工之外,严如玉和宋锦还在县里招起了女工。毕竟从概率上来说,县里会踩缝纫机的可能多一些。所以他们在县里招人,只招熟练工。毕竟货期紧张,一个学徒工进来要培养成为熟练工,也需要一个礼拜半个月。
小齐和彭慧慧这两天就在傍晚时候,在县里人流量最大的小广场,树了一块硬纸板,上面用毛笔写着“招女工”三个大字,以及详细要求。
刚摆上去,正好遇到下班的人潮,呼啦啦的围了一圈人上来。
“这锦玉商贸,是哪儿的厂啊?国营的私营的?”
彭慧慧露出笑脸:“大妈,我们是私营的,不过我们公司待遇什么的都挺好的。”
可惜,围上来的人一听是私营的,就没了兴趣,呼啦啦的人又少了一半。
“这私营的,谁知道啥时候就倒闭了。不靠谱。”
“就是,本来刚看到招工还打算让我那外甥女来试试呢。”
严如玉和宋锦让他们摆摊来招工自然不是为了挖角,县里面国营工厂的工人们多傲气呀,挖也挖不过来。不过县里除了这些已经有了职位的工人之外,还有一大批的待业青年呢。除了运气好点顶替了父母的职位也进了工厂的,还有一部分可是一直都闲在家里面。她俩对此太清楚不过了,瞄准的也就是这部分人。
历来国营工厂的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家里有多位子女的,那也很难把子女们都给塞进去。所以即使是走了一波,也还是有不断的人围上来。
“私营的就私营的嘛,现在国家还鼓励私营经济呢。同志,你们工厂的地址在哪里?除了工资之外还有其他别的福利吗?还有,上班时间是怎么算的?”
不得不说,县城的老工人们就是不一样,每一句都问到了重点。小齐和彭慧慧都是跑业务的,口才伶俐,一个个问题回答下来,条理清晰,让围观者对这家锦玉商贸的印象也还不错。
“听着还行,就是只招十个少了点儿。我先给我女儿报个名,她会踩缝纫机。”
工厂就在县城里,照常休一天半,加班有加班工资,还有宿舍,后续还会有食堂,听着还挺靠谱的。
“我看行,多劳多得。”说话的是个年轻人,不喜欢父辈们的平均主义,当即报了名:“我也报个名。”
有人带头,剩下的就更踊跃了。不多一会儿,就有二十多个人报名。到了快吃晚饭的时候,人渐渐的散去,小齐和彭慧慧圆满完成任务,刚想收拾好小板凳回公司,就被一个中年妇女拦住了。
“你们是锦玉商贸公司的员工?”
彭慧慧点点头:“对,阿姨,我们正在招工,您是要想替谁报名吗?还是您自己也想要报名?”
她停下来,打算拿出报名表。没想到那阿姨问道:“那你们公司的领导,是叫严如玉,还是叫宋锦?”
彭慧慧止住动作,疑惑的抬起头,这是哪个认识老板的人吗?
来问话的人正是田彩霞。之前过年的时候宋泠把妈妈赚了钱的事情告诉了她们,田彩霞还死撑着不愿意相信。没想到年后,宋锦在县城直接和严如玉一起开了公司,这县城也就这么点子大,一来二往的总能碰到熟人。于是她开公司的这个事儿又传到了田彩霞的耳中。
今天她本来只是下班路过,没想到就看到这边围着好多人,本来只是想看一场热闹,没想到最后却发现这是锦玉商贸在招工!这不就是他们嘴巴里自己那个前儿媳宋锦开的公司吗?生意居然这么好?!
田彩霞本来是要回家做饭的,但不知道为啥硬生生的在外围站着看了半天,看得自己的脸色越来越黑,越来越黑……最后还是没忍住上前问了这么一句。
彭慧慧不以为意,笑道:“阿姨,这两个都是我们的领导。”
田彩霞还没说什么,旁边传来一人略带嘲讽的笑声:“宋锦是你们领导啊?那你可不知道,这个阿姨,和你们领导本来还带着点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