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实干计划

“哇, 苏辙以前居然当过副宰相的吗?这个身份也太牛逼了吧!”

回复:“严谨一点,是类似于副宰相职位的官(主要是大大文里格外严谨,好像是生怕我们误会了)。”

回复:“蘑菇大大:要尊重历史!”

回复:“哈哈哈哈。”

“原先能猜到苏辙应该还蛮厉害的, 没想到居然这么厉害, 可以可以。”

“苏轼苏辙都好厉害啊。”

回复:“+1”

回复:“+2”

……

“‘圣上,这是臣根据这些年各地的数据计算出来的最适合进行大规模种植的地方。’

这个时代的各项数据并不能完全准确, 但多少都有些参考意义,再加上有系统帮忙,她想要算出具体位置并不算难。

这一块, 单凭个人的力量肯定是无法去完成的,必须要动用朝廷的力量才行。

而且派去的人还需要是个严谨的实干派才行。

‘你还列了运输的方法?’圣上看完徐絮的计划,抬头看她。

‘是, ’徐絮拱手,‘臣想着大规模种植的方法是好,只是如今交通不便, 在运输时恐怕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可若是能提前建成专门的运输队伍, 那些粮食也能以最小的代价, 运到更需要它们的人手中。’

圣上听着,点了点头,继续看手中的计划书, 之后便一直神情严肃, 再没有多说什么。

徐絮抬头看了一眼,之后便一直低着头。

对于自己写的这份计划书,她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在那上面除了规模化种植的内容,运输的内容之外, 她还特意调查了当地的特产,以及当地的需求。

既然运输团队建立起来,总不能只出不进,也不能只在粮食丰收的时候才干活,若是可以了解当地的特产和需求,往后便可以达成长期的交易往来,形成一条能够长期运转的运输回路。

甚至她还提到了粮食的长途运输消耗问题,既然粮食运输时间越长,消耗越多,不妨在平时的时候,先将粮食产区的附近的粮食,通过平时的运输送到别的地方去,等到了粮食丰收的时候,大规模产量区的粮食主要用来供应附近几个州府,既缩短了粮食的运输时间,也不至于出现着急忙慌的沉重运输负荷。

而这些计划,都仰仗于已经建立了几年的州府中心运输体系。

徐絮虽然在古代待了好些年,但骨子里还有现代的思想,在做计划的时候也会按照现代的思维去做,尽可能做到不啰嗦,直截了当。

在徐絮思索的时候,坐在上头的圣上看完了手上的计划,抬头看了眼,立即招手:‘来人,给徐爱卿搬座椅,再请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过来。’

……

几位大人来到殿内,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座位上的徐絮,彼此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了成算。

他们知晓今日前来,必定是为了一些事,徐絮在这里,说明事情是因她而起,而她如今能坐在大殿内,说明圣上对她的提议很是满意。

这样一来,即便到时候他们不同意提案,也要表露出温和的态度,绝不能过分了。

……

徐絮的计划在诸位大人手中逐一传过,这几位被喊来的大人的神态也从一开始的紧张变成了严肃,甚至在看完计划书之后,还在彼此悄声交谈。

圣上默认了这样的交谈,有交谈,说明这些人心里有想法,若是一点交谈都没有,那这事也没有再说下去的必要。

这样大的决定很难在短时间内确认,短暂的交流结束之后,大臣们便表示想要抄录一份,回去再仔细研读。

圣上同意了。

这个过程中,大臣们时不时看着兀自坐在那里的徐絮,便是原先不喜她的大臣,如今瞧着她的眼神也带了几分欣慰。

甚至还有大臣在犹豫过后,主动过来与徐絮交谈:‘徐大人,先前那计划书上,我有一事不明……’

‘大人请讲,下官一定知无不言。’

‘好好好,劳烦……’”

章节发出,评论区的留言一条条增加,易夏也一条条看着新增加的评论,每次看大家的评论时,她都能感觉到来自读者认可的满足。

或许这也是她一直坚持写文的原因。

哪怕她现在已经写完了全部的更新,也不妨碍她因为读者的留言而激动。

“啊啊啊啊啊絮絮好棒!”

“太有排面啦,居然可以在议事的殿内有位置坐哎。”

“下一章下一章,继续看下一章!”

连着更新的两章内容,让读者在前面一章快速留下自己的留言内容后,就立即去看后面一章。

离开皇宫之后,徐絮立即便进了学习空间,急匆匆去寻苏辙老师。

先前从她手里被带走的那份计划书,其实是苏辙心喜才会拿走的,而不是因为生气。

作为在政事处理上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也给徐絮提了许多意见和想法。

“‘如何?’

徐絮刚进入学习空间,苏辙老师便迎了上来,开口就是这个问题。

徐絮听着,自然也不会卖关子,笑着点头:‘好,很好,圣上很是高兴,且唤了六部之人来谈,相信不久之后便会推行。’

‘好,不愧是老师的好学生,’苏辙面带笑容,和蔼地看着徐絮,连声道,‘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可惜你并不生在我生前,倘若生在我生前,必须官运亨通。’

‘便是如今,哪里又官运不亨通了?如今她可已是三品大员,换做常人,怕是一辈子都达不到这个高度。’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是一位身穿蓑衣正在钓鱼之人说的话。

徐絮看过去,立即面带笑意:‘唐先生。’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徐絮的另一位老师,唐伯虎唐寅。

唐寅与苏辙并不在一个朝代,在唐寅眼里,苏辙是古人,早先的时候两人相处,他对苏辙多少有些尊重,只是随着长久相处,两人因为观念不合,逐渐变成了时常互怼的状态。

学习空间里如今的状态确实带着几分全息游戏的感觉,苏辙听着唐寅所说,下一秒已经到了他身边,开始指导对方钓鱼,自然引来一阵不满。

两人互怼了一会儿,同时看向徐絮。

‘你接下来的打算是什么?’

徐絮想着,开口道:‘主要还是按照现在的路子走,接下来我想尝试着研究改良棉花种子,若是能成,天下百姓便能真正过上初步的衣食无忧生活。’

那边的两天听着这话,彼此对视一眼,眼中都带着明显的笑意。

‘能遇上你这样的好官,是天下百姓之幸事。’

徐絮在原地呆了一小会儿,很快回过神来,拱手作揖:‘多谢二位先生。’

两人却仿佛并不在意她,先后坐上了小木船,要撑船离开时,回头问了一句:‘如今湖里莲蓬熟了,要不要吃莲子?’

‘要!’徐絮笑着答应,毕竟已经相处了那么长时间,她才不会跟眼前这两位老师客气。

木船撑走,远远地传来苏辙的声音。

‘整日里便是吃吃吃,不要教坏孩子。’

‘食色,性也~’

再然后,是熟悉的《桃花庵》歌。

以及与之对碰的从苏辙口中传出的《水调歌头》。

为这个小小的空间带来了格外不同的格调和氛围。

徐絮笑着转头,哼唱着早已熟记于心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边哼唱着,她也一边在思考自己的未来,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未来究竟如何,但她知道,那一定是一条很长的路。

或许一切才是刚刚开始罢了。”

评论区:

“苏辙的词?”

“咦?这是苏辙写的吗?”

“不是不是,蘑菇大大在资料里放出来了,这是苏轼的词,还有《水调歌头》全篇,这首词好有意境啊。”

“呜呜呜,我也看到了,没想到居然能在这篇文完结之前,看到再一首苏轼的词。”

“看了好几遍,我好喜欢这首《水调歌头》啊。”

“没有人注意到这首词里有一句‘兼怀子由’吗?子由好像是苏辙老师的字哎,怪不得要念《水调歌头》跟唐寅老师的《桃花庵》对打呢哈哈哈哈。”

回复:“唐寅老师:我的诗!苏辙老师:我哥哥的词,想我的词!”

回复:“哈哈哈哈哈,怎么办,不能直视这两位老师了。”

回复:“楼上上的既视感好强啊,我真的要笑疯了。”

回复:“没想到苏辙老师是个兄控啊。”

回复:“噗哈哈哈哈……”

“我去我去我去,苏轼的生平放出来了,妈耶,可总算是放出来了,没有看过的快去看,不容易啊,这么久了,居然到现在才放出来。”

“看到了生平,前排出现了三个重要人物,黄庭坚、辛弃疾、欧阳修!”

“看到好美食三个字我真的笑了,好的,苏轼苏东坡,真的不愧是你!是个把美食刻在骨子里的人。”

“苏轼的作品好多呀,怎么就只放了这么几首出来呢?我都想看,现在放出来的《定风波》和《水调歌头》我都喜欢。”

“所以没有人注意到唐宋八大家,苏家占了三位吗?”

回复:“注意到了哈哈哈哈,就一个字,绝!”

回复:“这是真的牛。”

“看完全部的生平,有点惨……”

回复:“其实可以想到的,历史上绝大多数出了名的诗人和词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人生不太顺利的情况。”

回复:“古代那会儿,站位很重要,如果站对了,那就什么事都没有,可要是站错了,那也没办法。”

回复:“好歹苏轼留下了好多词,让后人记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