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第二天天还未亮, 赵翠翠就满脸麻木的爬了起来。
她以前见识少,不知道宫里的人生活什么样,只能想象着应该是天仙一样的生活, 却没想到太后要大早上起来接受各个宫妃的请安,而六殿下因为还未出宫建府,本就处境困难,每日的问安更是不能落下,顺便一提, 住在不远的七皇子也是如此。
赵翠翠手脚麻利的打理好自己, 先去敲了李嬷嬷的房门,将人叫起来之后, 就直接去了荆缙的房里。
少年还在睡,枕边放了一把扇子, 赵翠翠没放在心上,将人叫醒,果然见他也轻叹一口气。
赵翠翠只得安慰:“殿下,等出宫建府就不用再大早上去请安了。”
荆缙点点头,也不用她伺候, 自己将衣服穿了,只是头发他自己弄不好, 还得由赵翠翠帮忙。
收拾妥当之后,李嬷嬷也来了, 福德跟在她身后, 手里端了一盘糕点,想来是刚从厨房要来的, 荆缙匆匆吃了几块, 就一个人也没带, 自己出发了。
知道的是去太后寝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去刑场。
一出院门,就见一个宫女迎面走来,荆缙没放在心上,却在宫女走到他身边时,听到她悄声道:“无论他们说什么,请殿下都不要放在心上,有我在。”
是千面。
他没有任何动作,连眼神也没有偏移,目不斜视的迈步走过。
小宫女福身:“殿下金安。”
……
“安姑姑,六殿下来了。”
安姑姑点点头,附耳到太后耳边:“太后,六殿下到了。”
太后歪坐在塌上,撩撩眼皮:“他来的倒是早。”
皇后坐在太后下首,闻言放下手中茶杯,眉眼弯弯着:“这六殿下每日都来,倒是一次都没迟过。”
坐在皇后对面的女子笑了笑,很是温婉的道:“虽然说六殿下的母亲当年在宫中时没什么礼数,她的儿子却是个守礼的,只是似乎对几个兄长有些意见,从没见他有什么好脸色。”
荆缙还未进门,就听到有人如此说着,几乎是立刻就认出了说话的人是谁。
三皇子与大公主的母亲——婉贵妃。
她儿子女儿真是与她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难怪千面会特意来叮嘱他,只怕今天这场请安,都是来者不善。
只是对于荆缙来说,这都是小意思了,若是光凭这样就想让他失态,手段也太低级了些。
他大步上前,没理会那些捂嘴浅笑,仿佛听到什么有趣的笑话的妃嫔,站在房间正中,行礼道:“孙儿见过皇祖母、母后、诸位母妃。”
“皇祖母,孙儿又来晚啦!”哒哒哒的脚步声从外传来,接着一个小身影就跑了进来,他穿过行礼未起身的荆缙,直接撞在了太后膝上,“皇祖母万福金安!”
太后见到他,顿时乐呵起来,说道:“是小七啊,来来来,坐皇祖母身边来。”
紧随其后走进来的女子妆容浅淡,看起来文文弱弱的,丝毫没有母凭子贵的自觉,规规矩矩的行礼一一问好,最后面向荆缙,轻轻道了一声:“六殿下。”
太后拉着荆纵的手,颇为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起来吧起来吧,站在中间叫人看着,怪闹心的。”
太后说闹心,自然有人迫不及待的扯着话题给她解闷,不一会就又传出了笑声,荆缙坐在后面,百无聊赖的做出一副认真倾听的表情,然而随着时间逐渐推进,他才觉出一些不对来。
若是往常,他请安之后说不了几句就放他走了,怎么现在迟迟不见她们聊累的样子,还越说越是高兴,让他连个请辞的话都插不进去。
眼见要去国子监报到的时间越来越近,他有些心急,想要起身,却被身旁的人一把按住。
是荆纵的母妃——安妃。
她看着太后等人聊天,目光丝毫没有往他身上偏移,偏偏在遮掩之下,手指紧紧按住他的手臂,叫他不能起身。
所以她们是为了不让他去今天的国子监?
……
国子监内,帝王亲临,不止学子分列相迎,就连诸位夫子先生也走了出来,一群人衣饰规格相同,共同行礼之时显得格外壮观,皇帝下了轿子,欣慰的看着他们,伸出手虚扶起监督,拍了拍他的肩膀:“诸位实乃国之栋梁,快快请起。”
接着皇帝问起学子功课,监督自然将几位皇子公主夸奖了一遍,就在皇帝心下满意之时,却忽的一顿,支支吾吾起来。
监督神色迟疑:“这……六殿下,应是缺些基础……”
立即有学子用刚好皇帝能听见的声音道:“六殿下今日好像还没来呢。”
皇帝眉头顿时皱了起来,扫视一圈,发现自己竟然不记得自己六儿子的脸,遂看向站在身边的二皇子荆纭,沉声道:“老六呢?”
别看他称呼似乎亲密,可实际上,却是因为他连荆缙的名字都想不起来。
荆纭忽的单膝跪地:“父皇,是儿臣没有管教好六弟,还请父皇责罚。”
大公主哼哼一声:“他再过几年都及冠了,多大的人还要管教,敢逃国子监的课,平白丢皇家的脸面。”
她还待再说,被三皇子荆纪在后捏了一把,才愤愤的闭了嘴。
荆纪上前一步:“父皇,六弟想来是昨夜读书太过用功睡晚了,今日才会来晚——”
“行了,朕知道你们兄弟情深,不用替他找补了。”皇帝抓住二皇子荆纭手臂拽他起来,冷着一张脸,“他自己不思进取,你们也不用管他。贤好——”
他叫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大太监:“老六是不是已经年满十六了?”
贤好福身,恭恭敬敬又和缓:“回皇上的话,六殿下过了年,就要十七了。”
“十七。”皇帝挥挥手,“回去你去宣旨,叫他选个府址,出宫建府吧。”
“是。”
出了这一桩事,皇帝也没了再视察的心情,背着手回了轿子,就这么起驾回宫了。
“她若是还在,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不思进取,该是失望至极了。”
贤好听到这句话,却是道:“皇上,六殿下自小在乡野长大,跟不上进度是正常的,殿下他还未及冠,以后的时间还长着呢。”
皇帝打开帘子瞥他一眼,哼笑:“也就是你敢说这话,你看看那几个小子,还当朕看不出来呢。”
贤好嘿嘿的笑:“殿下们与六殿下毕竟不是从小长大,陌生些也是正常,可毕竟都是一家人,等过些日子熟了,也就亲近起来了。”
“你说得对。”皇帝放下帘子,“只是无故旷课还是老六做错了,得罚。”
贤好眼珠一转:“就罚六殿下抄书如何?”
“这个好,就抄书。城西那栋宅子不是还没人,就给他吧,正好叫他好好清净几天,等寿宴了,再放他出来。”
贤好立即笑道:“皇上英明。”
临近中午,国子监都下学了,太后终于是聊累了,露出困倦的表情,皇后见状,忙笑说道:“瞧咱们,说到兴头上都忘了时间了。”
妃嫔们一个个的请辞离开,荆纵不想和自己的母妃待在一起,就留下和皇太后一起用餐,而他的母妃则跟在荆缙后面,一起走了出去。
安妃忽的快走两步,追上他的脚步:“六殿下请慢。”
荆缙回头,静静看着她,没有说话。
安妃顿了顿,竟是微微福身:“纵儿他没有恶意,只是被惯坏了,还请殿下勿要怪罪。”
荆缙从她身边走过,神色冷淡。
“我没怪他。”
安妃松了一口气,直起身看了他的背影一会,转身离去。
荆缙也不急着去国子监了,甚至他今天都不打算去,回到自己的院落,赵翠翠和福德连忙迎了上来:“殿下,怎么样?”
李嬷嬷此时推开门,叫住他们:“别问了,让殿下先用膳。”
他们这的饭一直以来都说不上丰盛——皇子用餐,却只有两菜一汤,顶多白饭多些,能叫他们吃饱肚子,虽然说比起曾经在柳树村的时候好多了,可凡事最怕不公,对比其他宫妃公主,他们吃的连宫女的都比不上。
但往常荆缙他们吃的香,今日的荆缙却只是尝了两口就咽不下去了。
他放下筷子,问李嬷嬷:“能说说我母亲的事吗?”
李嬷嬷表情一顿,也放下筷子,两手垂在腿上,深深地叹息一口气。
“您的母亲,是一个很讨厌束缚的人。”她露出回忆神色,微带苦涩,“因为家族的束缚,她离开家族,与当时还年轻的皇帝相遇,怀带着美好的畅想进入皇宫,却发现这不过是个——”
她看了眼福德,福德立即低下头。
“不过是个更大的牢笼。”
“可她已经出不去了。”
“六殿下!”
赵翠翠听见声音,连忙去开门,只见贤好公公进来,两个跟在他身边的小太监留在了外面。
他手里拿着一张圣旨,没读,直接放到了站起身的荆缙手里:“恭喜殿下,可以出宫建府了。”
贤好没留多久,临走前他瞥到桌上的饭菜和四双筷子,也没说什么。
赵翠翠则完全高兴起来。
终于可以出宫了,到时候荆缙就不用大早上起来起请安,她也不用一早喊他起来,还能自己做喜欢吃的饭菜,而且她去小医馆找盲医他们,也更方便了。
待在宫里,她总是怕哪天不小心冲撞到贵人,将自己的小命给玩完了。
皇城内最高的楼顶上,千面坐在楼顶,看着贤好从荆缙的院子里出来,转身朝御膳房的方向走去,嗤笑两声,目中说不尽的嘲讽之意。
作者有话说:
关于古代的官职称呼之类,本文完全当做架空看就好(比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