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后来杭成再来许家的时候, 许清元刻意躲着他。但杭成自己却表现得仿佛根本没有那回事发生过一般,偶然见到她时, 都会很礼貌地跟她探讨几句理论问题, 并暗示自己已经给小儿子定下亲事,希望她到时候能赏光一起来热闹热闹。

怪不得杭成能当委员会的会长呢,真是难得见到一个这么知进退会办事又体面的人, 许清元叹服。虽然许长海和她本人都不方便到场,但礼却随的丰厚,许家与杭家没有因此结怨, 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时间转瞬进入四月,郢都连日阴雨阵阵, 老天爷总是不肯放晴。许清元撑着伞走在雨幕下,手中捻着一份邀帖。

看着眼前威严宏伟的礼亲王府, 许清元缓缓拾级而上, 将手中的邀帖递给护卫,对方仔细看过帖子确认身份无误后, 便恭敬地请她进去。

守在门房附近的王府仆妇立刻赶上来替其撑伞, 带领着她穿过占地广阔的花园, 跨过一道又一道院门,在许清元快被绕晕之前,终于抵达了举办宴会的正厅。

王府内官也不知道是从哪儿认识的她,一看见人转进院中,立刻高声唱道:“户部许郎中千金、解元许清元小姐到!”

此语一落, 正厅中的宾客纷纷侧目。许清元的目光从众宾客脸上匆匆掠过,不卑不亢地跟上来与她说话的人交际寒暄几句。

随后仆妇将她引至东北方向的一桌旁边, 行礼告退。

许清元举目一看, 同座诸人都很面熟, 应该是京中的女举人。大家背景虽然有高低,但皆以举人的身份平辈相交,聊天称得上和谐。

马举人赞叹道:“临安郡主果然不同凡响,二十岁的生辰宴竟办的如此气派,京城有头有脸的人几乎都来了。”

另一位举人笑:“到底是圣上唯一的亲侄女儿,皇室宗女,圣上特意叮嘱要好好办。虽然郡主有解元的名头在,可跟你我的身份如何能一样。”

没错,今天这场极尽奢华的宴会,就是为庆祝临安郡主生辰而举办的。本来她们这些举人无论如何不可能见到这等场面,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京城所有的女性举人、进士,无论出身如何,全部被邀请到场,与当朝高官权贵一同与宴。

许清元分析半天,觉得来一趟长长见识也不错,再说她一个小小举人,难道敢不给郡主面子?

不知道这个遍请女科生的决定是谁拿的主意,这么明显不过的拉拢行为,难道不会引来皇帝猜忌……

联系刚才众人的话语,许清元想到一种可能性,思绪逐渐飘远。

“说起来,许解元更是年轻有为,论年纪比郡主还小些呢。”一位举人的眼神看向许清元的方向,语气中隐隐有几分讨好。

见话题转到自己身上,许清元这才回神笑道:“诸位前辈莫要打趣我,北邑省如何堪比京城,郡主自是比我厉害百倍。”

等到宾客到齐,华灯初上,临安郡主才穿着象征举人身份的茜红色衫裙亮相。众宾纷纷起身,恭祝声久久不散,此时门口突然响起内官尖细的通禀声:“清珑公主驾到!”

宾客们渐次止住声音,纷纷转身跪地拜礼:“参见公主殿下。”

终于要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公主,许清元比见皇帝还要期待一点,她稍稍抬眼,向主桌看去。

清珑公主言笑晏晏地走至临安郡主身边,她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一个非常温柔的女孩子,比起样貌和打扮,更令人许清元吃惊的是公主竟出乎意料的年轻。

虽然说伴读不限制年龄,但是从宁晗的年纪推断,她做伴读时足足比公主要大上十好几岁,真的能起到伴读的作用吗?

“祝贺堂姐生辰吉乐,这是我做妹妹的一点心意,你可千万不要嫌弃。”清珑公主从身后内官手中接过礼盒,移交至临安手中,同时一手揭开盖子,盒中装着一套金镶蓝宝石的华贵头面,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每个看到的人都忍不住发出惊叹的声音。

临安郡主收下礼物,行礼道谢:“劳公主费心。”

清珑公主不抢风头,文文静静地坐入主桌,端庄守礼。

“临安自饮一杯,多谢诸位赏光前来。”临安郡主将侍女倒好的酒一饮而尽。

众人纷纷叫好。

或许因为生辰的缘故,临安郡主难得今日脸上带着些笑模样,她的目光扫到许清元这桌,略一停顿,而后抬手让侍女重新倒满酒杯,一步步朝这边走来。

离的近了,许清元才发现临安的眼神中隐隐散发着如星的光芒,整个人鲜活许多。

终于走到许清元身前,临安郡主微微朝她抬起酒杯,正要说什么,却被另一道骤然响起的通报声打断。

“传陛下之命,特赏临安郡主别居清苑一座,四人舁银顶皂帷轿一顶,金、玉、翡翠如意一对,东珠首饰一奁……特改赐封号为定国临安郡主,食邑一千户。”一位衣着华贵,身份不凡的内官朗声宣读完毕,身后两列内侍捧着赏赐之物上前展示给郡主和宾客,众人纷纷发出歆羡的赞叹声。

许清元却看到临安郡主眼中的光点迅速熄灭,她似乎是想要勉力表现出高兴的样子,但失败了。

为了掩饰自己的表情,临安垂下头跪地谢恩,除离得最近的许清元外,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她细微的表情变化。

自从封建中央集权加强以后,皇子公主都不再享有封地食邑,而是由国库统一发放银钱禄米。今上的赏赐中,其他的不过是银钱多少的问题,还则罢了,只是食邑一事实在是开本朝之先河,表面上皇帝似乎给予了临安郡主无上的尊荣,但许清元却隐隐感到齿冷。

皇帝把临安郡主捧得如此高,说是将她架在火上烤也不为过。

果然,临安郡主谢过皇恩后,在场所有人的脸色都发生了改变。

不明白的人只会歆羡、赞叹皇帝对郡主的宠爱和赏赐,而政治嗅觉灵敏的人,内心却翻江倒海起来。

从此刻开始,这场宴会无论呈上什么珍馐佳肴,无论夜空中的烟火有多么绚烂美丽,在场大多数人早已没了心思品鉴欣赏。

临安郡主又恢复成她往日高高在上的模样,冷漠又残忍地观赏着自己被搅得一塌糊涂的生日宴。

这场宴会是怎么散场的许清元已经记不清了,神奇的是有些人在事后提起那场宴会时,将其描述的美轮美奂,多么多么难得一见。但在另外一些人那里,这场宴会却成为了绝妙的攻讦皇帝和临安郡主的工具。

许长海跟她说,宴会次日的朝堂上,就有无数言官参奏,一说皇帝违背祖制分封食邑,二弹劾临安郡主不识大体,贪享尊荣。

皇帝在朝上大叹三声,提起为平夷族战死沙场的弟弟礼亲王。

兄友弟恭的皇帝出于补偿心理给予侄女不合规制的赏赐尚可谅解,但郡主作为小辈如何能坦然接受?

大部分言官纷纷把矛头对准了临安郡主。

许清元再次感慨曹佩说的真是没错,她对朝堂的复杂程度,设想的还远远不够。

或许是这件事情间接刺激到了她,许清元开始着手准备培养自己的力量。

最要紧的是必须锻炼脱雪和方歌的综合能力,让她们成为自己真正的心腹。因此许清元花费许多心力,抽时间教导他们功课,并刻意锻炼她们的办事能力,两人被她折腾的苦不堪言,脱雪因为跟她熟一些,偶尔还抱怨两句,但方歌却从未在她面前表露过任何不满。

第二件事就是她一直以来想要办的报纸。

许清元没工夫实地考察选址,将选址的标准和方法全部告知方歌:“所选报亭的位置,要尽量做到最大程度辐射至周围的书院及文人聚集地,明白吗?”

方歌认真点头,表示已经记下,许清元给予她充足的资金,让她放手去办,但前提是不能暴露身份。

方歌明白这是锻炼自己的意思,牟足了劲要做出点成果来。她先给自己准备了一套体面的行头,又从外城雇了一家人,装作是平民家庭终于攒足一点小钱,想要租赁商铺讨生活的样子,根据事前考察大半个月的几家商铺位置,挨个去交谈磋商。

最终,在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和租金价格等因素后,方歌选定了白马街一处占地狭长的商铺。因其户型特殊,要找到合适的租客有点困难,而根据许清元所说,报亭只需要一个对外的窗口即可。而且此处距离附近的三个书院都不算太远,经常有学生跑来街上消费,对她们来说再合适不过。

方歌将选址意见整理成书面文字报给许清元,还贴心的在另一张纸上画出了商铺、书院的位置和它们之间的距离。

看完这份选址报告,许清元感慨,方歌不愧是商人家庭出来的孩子,这事办的很漂亮,她很满意,便将自己桌上一方雪竹绿端砚给了她。

方歌欣喜不已,连连道谢,许清元握住她的肩膀,推心置腹地说:“方歌,这件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即便是脱雪也不行,如果你做的好,这会成为我们共同的事业。”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