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斐济此刻是凌晨六点。比上海早五个小时。电话粥煲了整晚。李安妮斜倚着床靠,一只耳朵是顾清俞略显沙哑的声音,介于兴奋与颓丧之间,毫无节奏感,喋喋不休,没有标点符号。无重点无思路无逻辑。乱了套了。另一只耳朵是法国丈夫震耳欲聋的鼾声。李安妮想打哈欠,忙不迭捂上嘴,唯恐倦意影响对方的倾诉。跨洋电话,又是半夜,足见那女人此刻的复杂心情。再困也得撑着。她甚至捧哏,不断赋予谈话新的内容,让话题走得更远、更深。以表示自己是个称职的听客,即便被折腾了一晚,也绝不敷衍。
“他居然还有点秃顶。”顾清俞说。
“这很正常。丁启东30岁不到就开始脱发了。”李安妮问她,“——变化很大吗?很不堪?中年油腻男?”
“那倒没有。至少身材没走样,走路也不佝偻。没有酒糟鼻。”顾清俞想了想,“我们点了意大利面,他一手拿勺,一手用叉,吃面的动作很标准。我还注意过他的指甲和袖口,非常干净。买单是刷的信用卡,没有密码。不用纸巾,随身带手帕。”
“童子功。”李安妮叹道。
这三个字让人有些感伤。触到顾清俞的痛处。内心一直珍视的某些东西突然被打破,至少是打乱。仿佛调错频道般,愕然到无可复加。那种感觉是要命的。她开始无理取闹,“也许是我认错人了,”她问李安妮,“会不会,昨晚我见到的那个为了几万块手续费跑来跟人假结婚的男人,并不是他?又或者,是他跑错桌子了?”
“假结婚你也有份,别搞得那么清高。”李安妮不客气。
“我不是为了钱。”
“不为了钱,你买房干什么?你是盼着房价跌才买的?想当活雷锋,为国家建设交税?”李安妮瞥了一眼熟睡中的丈夫,压低声音,“暗恋了二十年的白马王子突然出现,却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样子,我理解你的心情。想哭你就哭,想骂你就骂,不要憋着。也别觉得不可思议,社会就是这样,谁都会变。白天鹅有可能变成老母鸡,癞蛤蟆也能长成展翔。”
顾清俞嘿的一声。“别以为你能看透我。”
“别不承认。好不容易准备妥协了,偏偏又杀出一个老初恋。而且还是个豁边的初恋。纠结吧,顾清俞。我离婚那时候你怎么劝我的?不就是过日子嘛,跟谁不是过,人生几十年,凑合凑合也就过去了——现在这话还给你。”
“我这么说过吗?”
“说过。所以说顾清俞,你就老老实实地,用一个36岁老女人的觉悟来看待这件事。你不是仙女很多年了,也别拿仙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该怎样就怎样。结婚的时候说一声,我把两封红包一次性还给你,算上利息。”
李安妮就是这样,干净利落得让人吃不消。跟寻常闺蜜的私聊不同,这人总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36岁女人的陈年美梦,青春最后那绺尾巴,兀自随风摇曳,三分希冀,三分不甘。李安妮替她把剩下那几分羞答答的意思摆上台面。剥皮拆骨。到底也是有些认命的。好朋友之间,纯粹顺着对方,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没意思了。李安妮也是走过弯路的,拿自己当镜子,给朋友看,好坏一目了然,盼她能明白——好在朋友间也是搭配好的,一个萝卜一个坑,顾清俞那样的脾性,在李安妮面前倒也服帖。被她一通揶揄,竟也太平了。仿佛这大半夜的一番折腾有了结果。可以踏实睡觉了。“向Frank问好。”她道。
胡乱睡了几小时,醒来时头还是晕的。看一眼手机,没动静。回想昨晚加微信的情形——她点开二维码,他微微凑近,拿手机一扫。她瞥见他鬓角的几点微白,心里竟酸了一下。“你好,我是施源”,那瞬兀自有些回不过神。做梦似的。下意识地一点,屏幕闪过,就成微信好友了。客套地,发了个握手的动画表情。他回个笑脸。小刘那样机灵的一个人,竟也未识破两人,便是存些疑惑,也只当是“假结婚”这层意思带来的尴尬。
他坐小刘的车回去。她借口还有事,原地又待了一会儿。咖啡喝到冰冷。合同上有他的地址,在杨浦区。那些烦冗的条款,她只是敷衍而过。他倒看得仔细。应该是避免与她眼神交流。小刘真正像个媒婆了,竟说“你们两位看着挺般配”。趁施源去卫生间,问顾清俞:“不难看,是吧?”顾清俞笑笑,“难不难看,也就两个月。”小刘贼忒兮兮,凑趣,“阿姐你要是喜欢,两年也行啊——”自觉不妥,连忙打住,“开玩笑,开玩笑。”
她起床,懒洋洋地梳洗。午饭前,顾士宏来了,问她“怎么样”。她回答:“还能怎么样,又不是真的。”顾士宏听出女儿口气里的颓唐,以为事情黄了,一喜,“乖囡,我们不搞这些名堂,好好找一个。上海滩没房的男人多的是。”顾清俞倒好笑了,“人家要有房有车,我们只嫁没房的。”顾士宏嘿地一笑,“我女儿可不是普通人。”又问,“实在看不下去,是不是?肯定的呀,捞这种偏门的,吃相肯定难看。也算见识过了,人活一世,好的坏的都要尝试一下。不试后悔,试了更加后悔。现在听爸爸一句劝,好好过日子。你自己讲,上海滩有几个女人能活成你这样?名牌大学毕业,36岁就做到跨国公司高管,才貌双全,要啥有啥。天生的好料作,老天爷给的福气,我们千万要珍惜。惜福,知道吧?”
施源始终没消息。除了那个“握手”和笑脸,一片空白。其实也正常。纯粹业务关系。现在人动不动就加微信,讲起来是“朋友圈”,其实大半是不相干的人。她猜他也在纠结。二十多年没联系,突然就遇上了。还是那样的场合。相比昨晚,顾清俞现在反倒忐忑起来。昨晚那样的冷静,是用茫然作底的,因为猝不及防,不想失态,只得勉强压着。连说话也是稳稳的,一句是一句,没有废话,真正在做交易了。“这个世道看不懂啊。上海户口,无房单身,这八个字也成了生意经。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真是不错的。”现在想来,她这话有些过于刻薄了。对方是弱势,收钱做这偏门生意,她俨然财大气粗的买家,居高临下说这番话。也不知他听了作何感想。也是应了矫枉过正这句,愈是想要自如些,愈是容易过头。真要是不搭界的人,倒也未必会说了。要命的是,她居然还讨价还价,“工薪族一个月赚多少?做生意还要本钱。像你们这样,一动不动,拿0.5个点。钞票太好赚了。”她想要表达什么呢,这口吻竟有些像展翔了。还更凌厉些。展翔是暴发户脾性,豁胖多过损人。还是小刘打圆场:“有风险的,阿姐,”不伦不类加上一句,“皮肉生意。”书读得不多,又想说得有趣,便容易胡诌。两人那瞬不约而同互望一眼。或许是她敏感,竟从他脸上看到一丝屈辱的意味。后半场戛然而止。全是小刘一个人撑着。最后签合同时,顾清俞说“拿回去再看看”,小刘没吭声,施源说“随便”。昨晚便是这么草草收场。小刘后来给她打电话,问“哪里不满意”。她道“再考虑考虑”。小刘猜她或许是拿了施源的身份证号去查档案,信息是否真实,有没有犯罪记录,等等。这类谨慎的客户太多了。也不催促——“阿姐,不满意跟我说,我再换。手里一把呢。”
吃过午饭,她来到他家附近。门牌号不难找,老城区,成片的弄堂房子,墙上全贴的小广告,电线拉得杂七杂八,乱哄哄的。隔两条街便是新造的楼盘和商场。不到几百米,那边是大上海,这边像是落后了二三十年光景,破败不堪。门前凋零,没什么店,单单一家卖豆浆的,散落几张桌椅,也没客人。她走进去,点杯豆浆坐着。出门时还好,这时竟有些心跳加速。该做些什么呢?完全没想好,一时冲动。在家也是心神不宁,索性便来了。正对着弄堂口,问店主:“进出就这一个口吗?”那人点头,“本来后面也通的,堆满了垃圾。也没人管。”
她喝一口豆浆,纯得过了头,满嘴豆腥气。糖也放多了。又坐了一会儿,店主觉察出她的心神不宁,问她:“找人?”她说:“一个老朋友,搬家了。”店主问:“搬到这里?”她一怔,“——对。”店主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羽绒背心、运动裤,脚上却蹬了双夏天的凉拖鞋,没穿袜子,“你朋友做啥的?”顾清俞自然不理他,只是笑笑。那人也不再问。往旁边的油锅扔下几块面饼,稍稍翻腾,浮上来。是油墩子,滚着橙黄的油泡。地沟油炸出的香气,直逼逼的。再过一会儿,外面走进几个人,要了油墩子和豆浆。与店主攀谈。看得出几人是熟稔的。说上海话。一人是本地口音,另几人应该是外地来的,上海话里掺杂了各自的方言,南腔北调。顾清俞竟是听不大懂。也亏得他们能交流自如。
“施源——”一人忽然提这两个字。顾清俞本能地竖起耳朵,但很快滑过去,又是不相干的话。也许是听错了,“四元”或是“住院”。那几人不知说到什么,哧哧地笑。男人间那种混合着暧昧与猥琐气息的笑。又说到“娘子”,本地人称呼妻子为“娘子”,“倷娘子今朝夜里——”顾清俞不想听,偏偏就是漏进耳里,好像这里的“娘子”也并非真的妻子,接近于相好的那种意思。“侬叫伊来呀——”一人道。几人一阵怪笑,夹杂着舶来腔调的上海话,不是本来滋味,仿佛为这狎昵话题更添了几分野趣。应该还是叫了人来。没几分钟,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走进店里,大衣下面是皮短裙,也不穿打底裤,就那样裸着两条白生生的腿。皮肤有点干,看得出腿上鳞状的皮屑。长波浪应是许久不曾打理了,发尾有些毛糙,散落着。她坐在男人们对面,跷起二郎腿。没说两句,便问他们讨烟。顾清俞正准备离开,一个人影闪过,也是刚刚从外面进来。
“施源!”有人叫。
顾清俞浑身一震,下意识就要逃开。总算是坐住了。蜷起手臂,挡住脸,佯装看手机。豆浆杯也推得更近些。那人坐下,背对着她。应是没察觉。“睡午觉?”一人问他。
“明天去洛杉矶。”是他。声音比起昨晚,显得疲惫。“两个礼拜。阿姨妈妈团,烦人的。”
她记得,“职业”那栏,他填的是“导游”。
“帮我带支香水。”女人媚笑着,拿脚碰他的腿。趾甲涂着黑色的甲油。
“牌子发给我。”他拿过一杯豆浆,一饮而尽。熟练地拿两张纸,夹起一只油墩子。咬一口。“晚上做什么?”那女人问他,似乎对他格外留意。旁边几人哧哧地笑。
“施源寻着新户头了。”一人道。
“还是只大户。”另一人道,“超级大户。”
“真的?”女人问施源。
“听他们瞎讲。”施源嘿的一声。又拿杯豆浆,“就算人家是大户,跟我也不搭界。两个月拜拜,又不是一辈子。”
“你还想一辈子?”一人笑。
“耍记赖皮,分一半家当再飞。”另一人撺掇。
“人家是傻子?不做公证啊?等着你讹诈哩?”店主拿浸下的豆子放进豆浆机,开关一按,发出轰轰的机器声。“再说了,我们施源也不是那种人。”
“施源牌品臭。人家都说,牌品臭,人品一定好。”一人道,“晚上老地方,大怪路子。”
“通宵肯定不行。”施源道,“明天一早飞机。”
“飞机上睡。足够了。你又不是小毛头。”那人走过去,忽地,把女人往施源那里一推,两人头撞在一起。女人“嘤咛”一声,嗔道“讨厌”。施源没提防,豆浆翻在身上,忙不迭站起来,拿餐巾纸。一眼瞥见桌边的顾清俞,顿时停下动作,愕然地:
“你——”
换了地方。顾清俞提议到五角场,“那里热闹些。”开车过去不到一刻钟。相比昨晚,两人好像一下子随意了许多。“什么时候回的上海?”车上,顾清俞问他。
“2000年。”
她算时间,那年他18岁。按政策知青子女16岁可以回沪,他却没有。他似是看出她的疑惑,“——我奶奶去世了。家里没人接收。”
她挑的饭店。点了菜,问他喝什么。他看出她要做东,摇头,“我喝水就行了。”她还是点了啤酒,还有橙汁。“我开车,陪你喝点饮料。时间早,慢慢聊。”她说得异常温柔。似是故意要与昨晚的她做个了断。“真是意外啊——说实话,我到现在依然没有回过神来,像做梦一样。”她对他笑。
“我也是。”
他告诉她,高中毕业时他想考复旦。差了几分。一撸到底,进了一所旅游中专。“不过还好,是包分配的,可以留在上海。大学毕业找工作倒未必了。”他说得很平静,脸上看不出任何异样。又说那几年导游挺吃香,尤其是出境导游。“你知道的,我英语不错,干这行也蛮适合。除了时间不固定,其他还不错。”加上一句,“——不过不能跟你比。”
“我也是打工族。”顾清俞道。
“那不一样。”他笑了笑。两人干了杯。他目光在她脸上停顿不到半秒,便移开,又笑笑,神情四平八稳。喝一口啤酒,“你爸妈都挺好?”
“挺好的。”她问,“——你爸妈呢?也挺好?”
“就那样吧。不好不坏。”
谈话在寒暄和客套中艰难进行。也正常。相隔二十年的朋友,似乎也只能这样。太亲热反倒不对了。惠而不费的本帮菜,啤酒饮料。一切都恰到好处。话题偶尔也触及敏感区域,但总能点到为止,继而被带往虚渺的方向,放之四海皆准。整场谈话流于形式。这或许是他想要的。她便也顺着他。都不是孩子了,有些话不必挑明,也能辨出里头的意味。“没人接收”那句,她看到他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却撑着不动。那瞬愈是无异,便愈是别扭。她记得他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仿佛去的不是新疆,而是某个理想国度、童话世界——“我一回上海,就来找你。”她点头,“就算你不来,我也找得到你。”——那时他不会预料有“没人接收”这茬。会被住在亭子间里的叔婶无情拒绝。她也从没想过,知青子女与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有什么区别。一样读书,一样在弄堂口“造房子”,一样吃赤豆刨冰、奶油杏肉,连上海话也是一样的口音。比现在马路上听到的那些纯正多了。她丝毫未怀疑过他的约定。猜他自己亦是如此。人生常有意外,有些是噱头,锦上添花的;有些却是要命,输了便再难翻盘。比如,没人接收。又比如,高考差了几分。他愈是轻描淡写,她便愈是难受——当她撇开所有情绪,诸如猝不及防、故作镇静、惊讶、疑惑、客套……终于寻到了此刻真实的心情:难受。像胃疼时灌下整整两杯清咖,五脏六腑一点点扯动,刀尖上厮磨似的。难受得无以复加。为他,也为自己。
他抢着买了单。她没坚持。提出送他回家。“基本顺路。”
“好,谢谢。”他一如她,随和而礼貌。
车上,展翔打来电话。她戴上耳机,接起。“在外面?”他问。她说“是”。
“那家伙欠了财务公司一百多万。”他直截了当。她下意识地,把耳机塞得更牢些,音量调小。“别的倒也没什么。名下无房,跟父母同住,没违法记录。银行存款可以忽略不计,钱全在股市里,好几只拦腰一刀,套了几年。”
她后悔对他提施源的事。“我帮你去查查这人的底。”上午,他这么说,问她要施源的身份证号。顾清俞没理他。“不给我,我也有办法查。”他丢下一句。她没放在心上。谁知才半天工夫,回音便来了。电话里,他说出施源的户籍地址,还有工作单位。得意扬扬地:“是吧,我说我能查出来。”
“我在外面。”她强调一声。
“跟他在一起?”他轧出苗头。
“再见。”她礼貌地说完,挂掉电话。瞥见施源在看照片。去年她与家人去北海道旅游拍的,冲了几张出来,大的放在家里,小的做成大头贴,贴在车上。他细细端详:“这是你弟弟?”顾清俞点头。他道:“还是小时候的模样,”停顿一下,“一晃眼,你弟弟都娶妻生子了。”她笑笑,“二十年了。要是还单着,我爸该吐血了。”
“那你呢,怎么不结婚?”他忽道。
“嫁不出去呗。”她耸耸肩。回答得十分爽气。这是昨天以来初次涉及有些敏感的话题。但也还好。老同学多年未见,问一声“你怎么不结婚”,在可接受范围内。通常女人这么自谦,男人就该立刻说“哪里,你条件这么好”,或是“你要求太高”。他却只是点头:“看得出,你事业心很强。”
“一般。”
“先工作后家庭,现在像你这样的职业女性很多。”
“也没有。”
“成功女性,女强人。”
“谈不上。”
不知怎的,她忽有些不耐烦起来。这样的对话,没营养,而且无聊。他好像真的只是个搭顺风车的路人,纯粹为了打发时间,言不达意。她感觉心头像有只爪子挠过,介于疼与痒之间,却又无从着手。好在开车是个借口。她不再与他攀谈。沉默着。偏偏又堵车。手在方向盘上轻叩,笃、笃、笃,为这别扭的安静添些声响。也是缓冲。她问他要不要喝水,“旁边有矿泉水,自己拿。”他拿了一瓶,却不拧开,握着。手便不至于没有地方放。她知道他也尴尬。气稍平些,又有些内疚了。怨气来得莫名其妙,自己也觉得没意思。其实真是怪他不得的。她又何尝没在敷衍。况且还是她先找的他。他也算厚道了,否则一句“咦,你怎么来了”,她便立刻处于窘境。她挑的头,又不说明,他陪她将这久别重逢的情分演到位。已是极配合了。她心里叹口气,又有些不甘。说到底,终究还是他爽了约。便是当年没人接收,后面总归回来了吧。只差了两三年工夫,为何不去寻她?连声道歉也没有。顾清俞又找到了这一回合的关键词:讨个说法。他问她“为什么不结婚”,该是无意的,却触了她的痛处。由他嘴里说来,完全像是讽刺了。偏偏这层意思也不能提,否则更窘。男人不该让女人难堪。可面对他,她竟觉得自己处处是劣势。说不得,也做不得。连发火也没道理。心头那只爪子愈发尖利起来,一道一道,都把皮肉划出血了。
“豆浆店那女人,”顾清俞斟酌着语气,笑意挂上嘴角,“——你女朋友?”
他一怔,“不是。”
“我看你们挺熟,”她说下去,“你没到的时候,他们就在谈论你,说你一年花在她身上的钱,总有好几万。”
“别听他们瞎讲,”他先是有些慌张,随即意识到她说的是“花钱”,这里头的含义其实是有些暧昧的。她这么说,着实不太客气。他停顿一下。没想好该不该生气。她是故意这么说,还是不小心。不好判断。“那女人叫莉莉,”他索性道,“做点小生意。”
“我知道,在隔壁菜场卖水产。”
“我们这边,小地方,不能跟你们那里比。头碰头、脚碰脚,大家都是朋友。”
她笑了一下。她就是要他沉不住气,左支右绌,那样才好。她借着看反光镜,余光瞥过他的脸。虽说一动不动,到底也有些异样了。“豆浆里的糖,我看也是她替你加的。”这话一出,她不禁有些后悔。愈是关注细节,便愈处于下风。不闻不问才是对的。加上一句,“——豆浆味道还行,就是那只豆浆机,忒脏。用过也不洗,抹布一擦,又弄下一拨。抹布也不晓得干净不干净。你有空劝劝你朋友,食品卫生还是要讲究的。”
“小店家,做的也是街坊生意。我们这边人不讲究。”
“油墩子倒是许久没见了。要不是减肥,我也想买一个吃。”
“你减什么肥?再减就太瘦了。”
“我是脸圆,身上瘦,吃亏——莉莉正相反,我刚刚看她撩衣服,小肚子都凸出来了,偏偏一张脸还是瓜子脸。这种女人最合算。”
他朝她看,有些无奈地。应该是想说“为什么老是提莉莉”。忍着不出声,拧开瓶盖,赌气似的喝了一大口水。目光转向窗外。嘴巴动了几下,想说话,又停下。反反复复地。
上海的夜景,绚烂中带着几分迷离。灯光也是猜不透,明暗之间,把某些东西隐去,又把某些东西无限放大。摆到人们面前。偏偏又是毫无道理可言。
“我晓得,”他的声音忽然变得有些低沉,却更清晰,“——你有点看不起我。”
她眼望前方。一时不知如何接口。空当容易引起误会,倒像是默认的意思。但随便回答似乎也不对。都说到这步了,之前那些铺垫都是空的,此刻才是实打实,沾皮带肉。他想表达什么呢?生意眼看着做不成,以后也不大会再见,索性把话撂开。也落个痛快。她猜他或许是真的生气了。真要是陌生人倒不搭界了,这样半熟夹生的故人,才最要命。回忆、梦想、友情,还有些许朦朦胧胧的男女之情。掺杂在一起,像一盘乱到极点的残棋。无从把握。她手放在方向盘上,竟有些微微发抖。离他的家还有不到两公里。该是接近尾声了,偏偏又是这样的气氛。她脑子里忽然浮现出他二十多年前的模样。他大她半岁。她发育晚,十二岁依然是小萝卜头的模样。他却已是半大小伙子了。高她一个头。白衬衫外面套件羊毛背心,领口那粒扣子也系着。站得笔挺,又不做作。看人时把“架梁”往上轻推,说话声不大,却口齿清晰。他是班长兼英语课代表。听他读英语课本,是种享受。那时对他有好感的女生不在少数,大多是暗恋,也有个别会主动示好。他总是注意分寸,绝不让对方难堪。她是学习委员。工作上交流多,又住得近。他叫她全名,“顾清俞,等我一下。”“顾清俞,油墩子吃吗?”“顾清俞,一起出黑板报吧。”“顾清俞,恭喜你拿了第一名”……她喜欢听他的声音。唯独对着她,他才那样讲话。语气介于端正与亲昵之间。与众不同。虽然不曾说破,但女孩特有的敏感与细致,让她从未怀疑过这点。两人都是极聪明的,即便在那样老派的年月里,依然保持着某种默契,既不耽误学业,也不让彼此反感,落落大方又心知肚明。这层关系里,男孩子的态度往往更加关键。女孩子又怎么好意思占据主动呢?他小心翼翼、不动声色地,呵护着她,还有两人间的珍贵情谊——直如此时此刻,他努力呵护着他那点可怜的自尊。她怕他会哭出来。虽然事实上,她完全可能会比他更早哭出来。他是她的神,抹不去的。这些年,她是借由这层意思才坦然过来。我行我素,那只是外面的壳,他才是她心里的“底”。像生煎馒头底下那层厚厚的焦皮,托着里头的汤汤水水,再怎么晃悠,外头始终是稳的,波澜不兴。他狼狈,她比他更加难受。切肤之痛。
“没有。”她一字一句地,“——我永远也不会看不起你。”
他先是不动,随即嘿的一声,把头发向后捋去。额头那块青灰,若隐若现。叹口气,捋一下。反反复复地。叹息声也会打转。一波三折,行行止止。他低下头,拧开矿泉水,却不喝,一会儿又盖上。听她缓缓说下去:
“你不知道,重新遇见你,我有多么欢喜。不管你是不是我印象里的施源,不管我有多么意外、吃惊,甚至是失望。能够遇见你,我现在只剩下一种心情,就是欢喜。欢喜得不得了。我甚至希望这段路没有尽头,你可以一直待在车上,陪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