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清明节的来历
晋国终于安定下来,现在,晋文公需要处理两件当务之急。
第一件,论功行赏。
第二件,改革开放。
【论功行赏】
大会,论功行赏大会,类似年终总结大会。
“各位爱卿,各位兄弟,各位朋友,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晋文公讲了一通开场白,无非是告诉大家可以准备好领奖了。
大家都很高兴,有吃的有喝的,人人都有奖,当然高兴。
晋文公把奖赏分为三类,下面看看。
第一类:从亡者。这一类是功劳最大的,什么是从亡?就是跟随文公流亡海外的。这一类又分了档次,第一档,出谋划策、指引方向,狐偃和赵衰两人;第二档,出头露面、具体操办,先轸、胥臣、狐射姑、狐毛等人;第三档,出人出力、抵御盗匪,魏犨、颠颉等人。三档之后,过后再说。其中,狐毛本来应该勉强列入第三档,考虑到辈分高岁数大,提一档到第二档。
第二类:送款者。送款什么意思?不是押运款项,而是暗中勾结,也就是卧底。这一类中,栾枝为首,还有郤溱、士会、舟之侨等人。
第三类:迎降者。迎降,就是晋文公来了,到城外欢迎文公就位的。这一类中,有韩简、郤步扬、梁由靡、郤乞等人。
按功劳大小,该封地的封地,该升官的升官,该发奖金的发奖金,即便是这三样都不沾的,也就是吕省、郤芮的人马,也都有纪念品发放。
宣布完了获奖名单,晋文公从座位下面取出五双白璧,亲自拿到狐偃面前,递给他,笑道:“舅舅,当初在黄河扔了你的一对璧,连本带利还给你。”
狐偃连忙起身,接了过来,一边致谢,心里一边说:“小兔崽子,醒目,会作秀。”
晋文公三十六岁了,就算是兔崽子,也该是老兔崽子了,可是狐偃就喜欢叫他小兔崽子。
论功行赏大会开得圆满热烈,绝大多数人都很满意。
当晚,全体大醉。
第二天,晋文公起床,洗漱完毕,还没吃饭,门卫来报:“主公,有人求见。”
“谁啊?这么早。”晋文公有些不想见的意思。
“壶叔。”
“快请。”晋文公没办法了,老部下来了,不想见也要见。
不多久,壶叔进来,看见晋文公,还没说话,眼泪先下来了。晋文公一看,老头子比我舅舅岁数还大呢,哭什么?
“壶叔,哭什么?有什么事情说啊,现在是咱们的天下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的?”晋文公问。对于这帮跟他流亡的老部下,他是心存感激的。
“主、主公,我知道我壶叔没什么本事,也就是管管吃喝拉撒什么的,功劳没他们大,可是,没有功劳我有苦劳啊,没有苦劳我还有疲劳呢?怎么听说他们都论功行赏了,我什么都没有,主公,我、我想不通。”壶叔原来是来讨功来了,昨晚的庆功大会,他因为级别不够而没有获邀参加。
晋文公笑了,他请壶叔坐下,耐心讲解了论功行赏的政策,最后说:“您看,他们赏完了,这就该您了。说起功劳,您不大,说起苦劳,没人比您大。这样,您就留在这里跟我共进早餐,还有一些跟您一样第二批奖赏的,下午一块进行了,您看怎样?”
壶叔笑了,原来主公还没忘了自己。
下午,晋文公进行了第二批的庆功大会。壶叔、头须、勃鞮等人都属于这一批,按照功劳大小、效力时间长短,分得大小不同的庄园和数量不等的奖金,壶叔名列第一,成了一个大地主。头须虽然曾经卷款潜逃,但是后来功劳也不小,被任命为大内财务总监。勃鞮身为天下第一高手,被任命为大内安全总监。
每个人都很感动,壶叔感慨干革命跟对了人,从前不过是一个小吏,老婆孩子靠着他那点微薄的薪水活命,如今成了大地主,再养十个老婆也能养活了,只可惜岁数大了。
勃鞮感慨自己及时转向,干革命没有一根筋,否则,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亡命天涯呢。
竖头须热泪盈眶,颤颤巍巍端着酒就来敬晋文公了。
“主公啊,有一件事我始终没有告诉主公,也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主公,不过现在我觉得还是应该告诉主公。”竖头须说。晋文公听着,觉得他喝醉了。
“说吧。”晋文公说。
“主公从蒲逃走,两个月后逼姞夫人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儿一女。夫人难产死了,两个孩子保了下来,亏得他们姥姥收养。我从北翟离开之后回到了蒲,找到了他们,这些年来收养在我那里,已经十九岁了。如今主公有了这么多新夫人,又有了别的公子,不知道主公还想不想要这一对儿女啊?”竖头须说。原来,逼姞竟然生了一对龙凤胎,这倒是晋文公没有想到的。重耳和夷吾兄弟两个双双生下龙凤胎,堪称一奇。
竖头须为什么一开始不敢说呢?因为那时候母以子贵,子以母贵,这一对儿女连老娘都没有了,晋文公万一不愿意认他们呢?那不是倒害了他们?
“怎么不早说?别喝了,现在派你去把他们接过来。”晋文公听说,悲喜交加。悲的是两个孩子受了这么多年的罪,喜的是他们还活着。
竖头须大喜过望,急忙出宫,带人前往蒲去接晋文公的两个孩子。男孩子就是公子欢,女孩子就是伯姬。
做个厚道人有的时候是有好报的,就像晋文公,如果他不能宽恕竖头须,自己的一双儿女也就永远不能再见了。
【合家团圆】
公子欢和伯姬被接到了绛,父子相见,少不得喜极而泣。晋文公一看公子欢,长相像他妈,个性像自己,两个字:喜欢。
于是,晋文公宣布立公子欢为太子。女儿伯姬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晋文公想想老师赵衰现在一个人过日子,索性把伯姬嫁给了赵衰。
得,老师成了女婿,要放现在,要很炒一阵子呢。就这样,把十九岁的伯姬嫁给了快五十岁的赵衰,后来还生了好几个孩子。
听说重耳成了晋侯,北翟国主主动把季隗给送过来了。晋文公看见季隗,还开玩笑呢:“说了等我二十五年,这才八年,你赚了十七年啊。”
那么两个儿子伯倏和叔刘呢?北翟国主善解人意,要求把他们留在北翟。基于自己亲历的兄弟相争,晋文公知道把他们留在北翟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兄弟两个就留在了北翟。
齐孝公也派人把姜氏给送来了,姜氏一看见晋文公,打老远就开始念诗了:“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文化人就是不一样,见面就上诗。
这首诗名叫《甫田》,见于《诗经·齐风》,描写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亲人。
晋文公哈哈大笑,一把把老婆抱在怀里:“老婆,多亏了你的诗啊,否则在秦国就出丑了。来来来,今晚上我做东,把我灌醉了再把我拉回齐国去吧,哈哈哈哈。”
晋文公就这样,爱开玩笑,跟谁都开。
现在,算是一家大团圆了,来算算晋文公的家庭状况。
老婆七个,分别是季隗、姜氏、辰嬴和另外四个秦国老婆。
老婆多了,地位就需要确定。
大概是晋文公的随和谦虚感动了老婆们,更有可能是老婆们本身都深明大义。总之,老婆们一点也不争风吃醋。原先的夫人是辰赢,毕竟靠着人家秦国的力量复国的。可是辰嬴在听晋文公讲述了季隗和姜氏的先进事迹之后,深受感动。
“不行,我不当夫人了,我让贤。”辰嬴非要让贤。
于是,座次重新排定,老大姜氏,老二季隗,老三辰嬴,其余四个不变。
“多好的老婆们啊。”晋文公经常这样感慨。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晋文公的背后有这样的三个女人,想不成功,行吗?
基本上,晋文公的家庭问题就这样圆满解决了。有了一个和谐的家庭,为晋文公此后专心致志管理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老婆不在多少,在和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晋文公的老婆们不仅感动了晋文公,也感动了晋文公的女儿伯姬。
“后妈们能做到的,为什么我做不到?”伯姬自问。于是她找到老公赵衰,坚决要求把大姐兼大姨妈叔隗接来。
“那不行,她来了,谁当老大啊?”赵衰反对。伯姬怎么说也是国君的女儿,难道当老二?
“她是大姐,我当老二。”深明大义啊,伯姬绝对是深明大义。
“那怎么行?”赵衰不同意。
结果,伯姬亲自去找父亲反映情况。晋文公一听,我这女儿真好啊,既然这样,听她的。于是,晋文公亲自派人去北翟把叔隗接了回来。
就这样,赵衰家里也重新排定座次,叔隗为老大,伯姬为老二。叔隗早年为赵衰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赵盾,精明能干,成为家里的嫡长子。
建议如今包二奶包三奶的经常讲一讲辰嬴和伯姬的故事。
老婆孩子说完了,各位请注意,现在要介绍一个重要的节日的来源。什么节日?清明节。
作为中国人而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那是一种耻辱。
【介子推和清明节】
两轮论功行赏之后,晋文公还是担心会不会漏了什么人,于是贴出告示,希望有功劳的人自己来陈述,以便做到有功必赏。
真的漏了什么人吗?还真的漏了。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还记得晋文公过五鹿的那一段吗?对了,介子推就是忍痛割肉的那一位。不是股市里割肉,是割自己的肉。
在晋文公的兄弟们当中,介子推初始地位大致在魏犨之下,排名十位上下。但是他没有明显的特长,因此在流亡过程中始终没有表现机会。而他的性格又比较孤傲,不爱说话,自尊心强,不合群。
回到晋国之后,别的人都紧跟晋文公,竭力表现自己。可是,介子推回到家中,陪伴七十多岁的老娘。
两次庆功宴,晋文公都把介子推给漏了,大概是很长时间不见的缘故。按理说,介子推应该在第一次庆功宴上排名在从亡类的第三档。第一次庆功会,大家以为晋文公把介子推放在了第二次,因此没人提起。第二次庆功会,都是不起眼的人物,一来他们以为介子推排在了前三档,二来也没什么资格替介子推说话。
一来二去,就把个介子推给漏了。而一块从亡的兄弟们中,介子推又没有特要好的朋友,因此也没有人帮他去提醒晋文公。
介子推一直在等,可是左等没消息,右等没消息,他是个自尊心超强的人,又不肯像壶叔一样自己去找。
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看到了告示,他替介子推不平,因此他去找晋文公了。
“哎呀妈呀,我说怎么总觉得漏了人,原来漏了子推啊,真不该啊。”晋文公当时就拍自己脑袋,这年头,能把自己肉割来给你吃的有几个?
当时晋文公就派人去请介子推,要单独颁奖。因为是漏了,晋文公感到惭愧,所以准备提一级,按照胥臣先轸们的档次进行封赏。
“想起来了?回去告诉主公,介子推能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对封赏没兴趣。”介子推原本就觉得委屈,如今晋文公派人来了,更加觉得没劲,似乎自己的功劳是讨来的。
来使请不动介子推,只得回去了。回去一报告,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有意见了。
“算了,明天我亲自去吧。”晋文公决定亲自去,当面道歉。
可是,晋文公第二天去的时候,介子推已经离家出走了。不仅自己走了,连老娘都带走了。走之前留言,说是永远离开,找个干净地方,自食其力。
晋文公急了,心说我是错了,可是你也不能不给我改正错误的机会啊。怎么办?晋文公就这么个人,觉得对不起你,就一定要报答你。
于是,晋文公亲自带领人马去追介子推,抓也要抓回来领赏。一直追到绵上的绵山,听人说介子推带着老娘上山了。晋文公亲自在山下喊话,请介子推下山。可是,介子推说什么也不肯。
怎么办?这时候有人出了个主意,说是咱们烧山吧,咱们一烧,他们就得出来。这么馊的主意是谁出的?不知道,总之不会是狐偃。
晋文公没办法了,甭管什么主意,试试吧。一把火下去就把山给烧了,足足烧了三天三夜,也不知道是介子推打死不肯下来,还是大火太大想下来也下不来,总之,介子推就是没下来。
山烧完了,晋文公上山去看,结果看见介子推母子二人抱着大树被烧死了。晋文公当时就落泪了,后悔不该听这个馊主意。
人死不能复活,晋文公把介子推母子葬在绵山之下,改绵山为介山。之后,每年的这个时候到此祭祀介子推。而这一天,正好是清明的前一天。
而绵山一带后来设县,就命名为介休,就是介子推丧生的地方。如今,这个地方就是山西省介休县。
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
晋文公为了怀念介子推,命令每年火烧绵山的三天全国禁火,这样,这几天就只能吃凉食了,后来就成了“寒食节”,由于晋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寒食节”很快成为全中国的一个节日。
清明原本是节气,寒食才是节日,但是由于寒食节紧接着就是清明,因此到后来两者一块过。扫墓原本也是寒食节的内容,后来二节合一,清明节就成了专门扫墓祭祖的节日了。
古时清明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而清明节之所以要踏青以及进行各种户外活动,是因为在家里也不能做饭,索性出门游玩野餐。
寒食节从春秋开始,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来到,扫墓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晋文公命令把介子推母子抱着的那棵树砍下来,制成一双木屐,每当他穿着这双鞋,就会想起那段患难与共的往事,不由得慨叹:“足下,悲乎。”“足下”后来成为古人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介子推,忠心耿耿的性格人士,性格构成了悲剧,但是令人尊重缅怀。晋文公,知错能改而且坚决去改的君主,充满了人性和义气,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那么多英雄追随他呢?怎么能不称霸呢?
每当清明,也许我们应该认真缅怀祖先们的悲壮故事吧。
可是,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呢?还有谁会在清明寒食吃凉食呢?
【全盘齐化】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黄河北岸。
“舅舅,老师,国家要强大,人民要富裕,不改革是不行的。你们看,咱们怎么样改?”晋文公把狐偃和赵衰请来,要进行改革。
“这事情我们已经商量好了,这不,老赵已经把改革开放的一揽子方案拟好了。”狐偃率先说话了,然后看看赵衰。
“老师,那您说说。”晋文公挺高兴,原来大家想到一块了。
赵衰搬上一大摞竹简来,这就是他的改革方案。
“我们已经商量好了,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就是四个字:全盘齐化。在齐国那段日子还真没有白过,我把齐国的典章制度全部搜集到了,参考管子的治国思想,依照晋国的国情略作修改就行了。”赵衰在齐国的工作做得扎实,如今都用上了。
“好。”
晋文公元年,晋国在晋文公的英明领导下,在以狐偃、赵衰为核心的领导团队的大力推动下,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改革开放,管子思想在晋国发扬光大。
为什么晋国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全盘齐化”?因为晋国当初的立国思想就是参照齐国的。
关于赵衰的改革方案,已经无史可查。不过,《国语》中有如下记载,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晋国改革的全盘齐化特征。
《国语·晋语四》:“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参照齐国的盐铁专卖,晋国照方抓药。晋国的铁矿不要说了,晋国地处内陆,怎么会有盐?原来,在晋国的解池(今山西运城盐湖)有盐湖,从夏朝开始就已经晒盐,是世界上最早开发的盐矿。所以,晋国有盐,不过不是海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