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世外高人”与历史之无奈
十六国时代是一个崇尚武力和铁腕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竞出的时代,然而也不尽然。于是在闲暇之时,就有了这个外篇,让我们看看在这千年一遇的乱世之中,还发生过什么。
不知道故事源于传说还是史实,我所说的一切都来自那本所谓的“正统史书”《晋书》。《晋书》这本书,从考察史籍的角度以及史书的基本要求上看,算不上是本很好的史书,尽管在它之前已经出过比它更烂的比如《魏书》、《齐书》等等,但毕竟它在时间上是接承前四史的第五本史书,较之它们,《晋书》的确写得有些糟糕。不过若论起文学性,《晋书》倒是挺值得一读,它的不少篇章都有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子。
先讲个佛教故事。后赵时有个来自天竺的高僧,名叫佛图澄。此人来到中原时,年纪已经相当大了,他的目的似乎是要在中原传经度人,将佛教发扬广大。西晋新亡,后赵两代君主石勒和石虎都十分景仰他,将他奉为坐上宾。其中的原因,并不是石氏父子真的信仰佛教的教义,而是因为佛图澄不但通晓佛典,还会预测吉凶祸福、战争胜负,并屡屡应验,此外,他还会许多神通。
后赵国都襄国的城水来自城外的一处泉眼,一次忽然枯竭。石勒无计可施,便向佛图澄求教。佛图澄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如今会去招龙把水取来。”他带着弟子们在泉眼上坐床念咒,不出三天,泉眼中便重新流出水来,有人还看到一条小龙随水游出,水量也越来越大,很快就满盈如初。
石勒十分喜爱石虎的儿子石斌,一天忽然暴毙。石勒问佛图澄:“法师可有起死回生之法么?”佛图澄带上杨枝净水前去医治,石斌竟然苏醒过来,渐渐康复。石勒感动得五体投地,命自己的儿子都拜佛图澄为师,去寺中礼佛。
石勒死后,石虎对佛图澄更为敬重。石虎末年,乱相渐起。黄河之中原本并不产鼋,忽然一天有人抓到了一只鼋,将它献给石虎。佛图澄一见,叹道:“桓温入河,其不久乎!”桓温字元子,元鼋同音,后来桓温果然三次北伐中原,进入黄河流域。
过了一段日子,石虎午睡时忽然做了个奇怪的梦:一群羊背着鱼从东北而来。石虎醒来不解其意,登门拜访佛图澄。佛图澄答道:“鱼羊,鲜也,背者,卑也,此梦不祥,鲜卑其有中原乎!”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攻占关东,也应验了他的预言。
石虎为了东宫之事,连杀数子,佛图澄劝说,他也不听。佛图澄回到寺庙里,对自己的弟子们说:“祸乱将至,石氏当灭,我于未乱之前,先行坐化而去。”说罢就在邺城的寺中圆寂,活了一百一十七岁。石虎见佛图澄并无疾病,忽然去世,心中又疑又悲,无奈只好将法师厚葬。
几天后,有个刚从雍州来的和尚告诉石虎说,看见佛图澄入关回西域去了。石虎大惊,赶忙让手下人掘墓开棺查看。这一看不要紧,棺材里面除了一块石头,竟别无他物。石虎心想:“石就是朕,法师葬我而去,我要死了……”不久,石虎就病重驾崩,北方于是大乱。
佛图澄是高人,但还是相当入世的。题头所说的“世外高人”名叫王嘉,是个陇西人。石勒石虎统治的后赵时期,天下还比较安定,他却率领一班弟子,躲入深山,过着隐士的生活。石虎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逃亡,他却离开他的弟子们,独自一人来到长安,但他也并不是想去见长安的前秦领袖苻坚,而是在终南山上搭建了庐舍,重新隐居起来。
十六国时代是个传统文化受到极大冲击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可谓异常混乱,即使是苻坚这样的当世“英主”,也未必知道该用一套什么样的思想来进行统治。于是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道学、玄学以及外来的佛学得以滋生蔓延开来。一个人越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越想掌握自己的命运。而这个王嘉却偏有这样的好处,对于过去现在未来之事,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言,他回答的方式往往是打比方,不懂的人听起来象是戏文,言语的风格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当时流行的谶语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嘉的名声,很快在长安一带出了名,好事之徒、王孙贵族都前往他的茅舍,向他请教各种问题。
苻坚屡次征召王嘉入朝做官,没有一次如愿,失望之余,也只好把王嘉当作“圣人”供奉起来,每次有什么大的行动,苻坚总要让人到王嘉那里咨询吉凶,看来每次都应验无误。
苻坚准备南征东晋的时候,又派出使者去询问王嘉。王嘉开口说了四个字:“金刚火强。”他骑上使者的马,端正自己的衣冠,缓缓地向东走了数百步,然后掉转马头,脱下衣服,扔掉帽子和鞋子,下马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再没说过一句话。(王嘉的寓意我以为体现的十分清楚,用不着在此赘述,各位可以自己体会一下,不难得出解释。)
使者回来把情况告知苻坚,苻坚执迷不悟,又让使者回去追问一个问题:“我在位的时间还有多久?”王嘉简明扼要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未央。”未央就是还没完,人们都认为很吉利啊。第二年正好是癸未年,苻坚淝水一战大败,正所谓未年遭殃——未央(未殃)。
数年之后姚苌攻入长安,对王嘉的礼待与苻坚的时代几乎一样,唯一的不同是,没啥修养的姚苌逼令王嘉跟随在他的身边,凡事都要向他咨询。
姚苌与前秦高帝苻登相持近数年,一时难分高下,便问王嘉:“我能杀苻登而平定天下么?”
王嘉回答:“略得之。”
姚苌大怒:“得就说得嘛,何略之有?”当即将王嘉斩杀。
王嘉纵然“道行高深”,能够预见未来,也不能摆脱自己的宿命,在那样一个时代中,他也不可能再存活下去。
我忽然想到我们每个普通人,在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失望的同时,总想抓住什么,却把握不了。对比王嘉,我却不得不惊叹自己的幸运——幸好我有他所没有的那份“糊涂”,“先知先觉”、“万事皆知”,那又能如何?那些所谓的“英雄”、“高人”,只会存在于那些书写历史的后人所创造的历史书里。唯有一句话一点不假,书写历史的就是那些“糊里糊涂”的芸芸众生。
呵呵,所谓浪漫,不过是那些人有意识所制造的东东,而现实如此“残酷”,却是真正在无意识中渐渐形成。至于历史本身,什么也不是,只有无奈而已。
最后顺便提一下那个故事的小小结局,王嘉死后数年,姚苌去世,其子姚兴在与前秦苻登的征战中终于将其擒杀,姚兴字子略,这便是那个所谓的“略得之”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