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蛇出洞卤城获大捷,中军论兵将帅生分歧
蜀汉建兴九年,祁山。
绿杨芳草,翠叶藏莺,春光如轻薄的纱衣笼在天地间。
晚间淅淅沥沥下了一场蒙蒙细雨,因是春雨,并不急切喧哗,恰似听了一夜的轻歌曼舞。早起雨渐收了,道路也不泥泞,浅浅的几行雾水零星般点缀在叶面上,宛若喜极而泣的泪珠子。
西汉水北侧的祁山脚下密匝着累累营房,背靠横亘绵延的祁山,面朝广阔无垠的原野。营帐的最高处竖起两面豁然醒目的大旗,其上分书“汉”与“诸葛”,明灿灿的春光照上去,像打了一层不褪色的蜡。
营门缓缓开了,一队百人左右的蜀兵逶迤进入营寨,身侧辚辚驶着二十余个奇怪的机械家伙,说它是牛,又像马;说它是车,偏没有轮子,行动之际,只需人力时不时轻轻搏动,竟能堪堪自如。
“回来了?你们可是最后一拨!”辕门口哨楼上的士兵探出头来,喜滋滋地朝下面的小队喊道。
领头的士兵抬头大声地说:“是哦,我们策应后队,所以最后一拨到!”
哨兵笑道:“昨儿晚上,丞相跟中队回来了,我还琢磨怎么你们没来呢,原来是押后的。如今粮草归入仓廪,足足够大军用两个多月呢!”
“嘎嘎!”营门再次关严。
这一百来人负载粮草的小队安静地行进在肃然齐整的军营,径直走向仓廪营库,迎面不时走来巡营的士兵,并不多话,只用眼神微微一睨。
昨晚上,飞絮般的细雨中,司马懿率领魏军主力奔往祁山救援,一直围困祁山的蜀军却忽然折转向东,除留少部主力牵制魏军主力,大部队轻骑奔往上邽。魏军留在上邽的兵力到底单弱,被蜀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蜀军便趁此大胜,刈割上邽小麦,分队运回大营。
蜀军都已经见识过夜晚大队押粮军的浩荡雄壮了,这会儿见到小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惊喜,虽仍微微有点兴奋,总也比不上昨夜的热血贲张。上万人的军队绵延在上邽城郊的南北要塞间,无数燃烧的火把连成了一条蜿蜒的火龙,在星空寥落的天幕下翻腾咆哮,仿佛黄河奔流到海的壮阔伟烈。
诸葛亮故意大造声势,让收到消息提兵从祁山返回上邽之东的司马懿不敢出击,眼巴巴地看着蜀军大摇大摆地运了粮草回营,亦只有扼腕沮丧的份了。
小队押粮兵经过中军帐时,迎面急匆匆地走来一个人,怀里抱着一扎文书,似乎正要进帐。
“费司马!”领头的士兵行过一礼,后面的士兵都跟着一拜。
费祎点点头,他刚从成都赶到祁山,满面风尘,还来不及休息便要赶去见诸葛亮。
这几年来,他已习惯了几地奔波,将成都的重要公文亲自送给远在前线的诸葛亮,再把已经处理好的公文或者节略呈给尚书台,或直呈皇帝。若是寻常官曹署文一般由驿传邮递,若是皇帝公谕和重大公务则由他一路护送。诸葛亮细致到苛刻,寻常之人怕是跟不上诸葛亮的思路,接回的处分节略哪些要分署派送,哪些属加急文书,应定什么层次的加急等级,诸如此类,都是细碎繁琐的记性活路。他若不亲自奉送,一旦乱了章程,很可能贻误国事。
他正欲离开,一眼望见士兵身后的古怪机械,忍不住好奇地问:“这是什么物什?”
“回司马的话,是木牛和流马!”士兵指着一辆像牛的器械,“这是木牛,”又指指一辆像马的器械,“这是流马。”
费祎愣了一愣:“做什么用的?”
“运粮草!”
费祎大为惊奇,他敲敲一辆木牛的背,嘭嘭作响,似乎是实心肚子:“既是运粮草,粮草却在哪里?”
“在肚子里呢!”领头士兵见费祎犹在将信将疑,抿嘴一笑,抬手拧开木牛背上的一个旋纽,“啪”的一声,那严丝合缝的背居然开了一个小门。
费祎凑近一看,木牛的腹中果是中空,里面堆叠着几袋鼓囊囊的粮草,一袋袋挤得很紧,将那内壁塞得没一点空隙。怪不得敲打下去,没有空空的回声,反而错以为这机械有个实心的腹部。
他不禁赞道:“丞相工于巧思,能制此神鬼莫测之物,非常人能及!”他一阵感慨,挥手让那些士兵离去,收整心情,低头恭谨地进了中军帐。
帐内的帘幕挂得老高,阳光一骨碌只是灌进来,仿佛盛满了水银的大盆,风一过,只见满帐光影晃动,像是烧着一簇簇恣意的火苗儿。
诸葛亮正伏在案几上和姜维说话,两人一会儿低头私语,一会儿看向背后一面巨大的地图。那图本自帐顶垂挂而下,其上山川河流、关隘要塞阡陌纵横,每一处重要关口皆标明了地形名称。地名用清晰的黑墨字刺上,唯有一处地名用了红墨,亮眼的红色在这面巨大的地图上显得格外触目,即使隔得再远,也能一眼瞧见那一抹红,那是“长安”。
因见诸葛亮专注于事,费祎寻思着是否要说句话提醒一下他,却听见有人在背后喊道:“费司马!”
他循声一看,原来却是修远,正端着一盆清水从帐外走进来。
诸葛亮闻声,抬头瞧见费祎,笑吟吟地说:“文伟来了,拿上来吧!”他亦不说任何寒暄的闲话,径直奔向主题。
费祎行过了礼,便抱紧书札走上前,因他一心只顾着将手中的文书交给诸葛亮,脚底下却没提防,才迈了三四步不到,那足尖猛地撞在什么硬物上,惊得他向后一跳。若不是下意识地用手一护,手里的文书险些抛了出去。
他平息着惊吓的心情,这才看清楚地上正横着一张硕大的强弩,宛如巨型橐驼豁然张开的大口,齿牙粗劲而锋利。因被触碰,弩弦“嗡嗡”的弹拨声不绝于耳,不知到底要用多大的膂力才能拉得动这偌大的弓弩。
好强劲的一张弩,费祎暗暗惊叹,耳听见诸葛亮埋怨道:“修远,叫你放好,你却偏偏乱扔,差点摔了费司马!”
修远有些不服气地说:“先生,怎么赖我?刚这弩送来给你过目,因太沉,便搁在地上,适才又急着去打水,就暂时搁置了!”
诸葛亮沉沉脸色:“你还有理了,乱扔东西的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做事如何这样戆愚,告诉过你多少次,细心细心,都忘记了?”
修远被他一顿训斥,却又没法辩驳,无奈地说:“好好,我知道错了!”他把那盆水放下,弯下腰身,双手一使劲,稳着力气将那沉如铁石的强弩缓缓移走,不过三五步的挪动,却已是大汗淋漓。
费祎这才将公文呈递给诸葛亮,他望望那强驽,问道:“丞相,这便是你所制之连弩么?”
诸葛亮取来小刀,一点点刮掉公文上的封泥,静静地说:“是,原来所制之弩一次可连发十弩,这一次再做损益,一次可连发十二弩。”
他说得极寻常,费祎却听得入神了,连声叹道:“祎一日之内连见两般奇巧之物,大开眼界!”
修远笑呵呵地问:“司马还看见什么了?”
“木牛、流马啊,若非亲眼见到,真不敢相信世上还有这等精巧机械,丞相巧思,令人叹为观止!”费祎提及木牛、流马,已是赞不绝口。
修远得意地说:“司马可是没有见过我家夫人的机械呢,先生还是她的学生!”
诸葛亮咳嗽一声,白羽扇掸掸案几上的尘埃:“修远,你没事做吗?那些公署行文和臣僚来信归档没有,你还有时间闲聊?”
修远知道诸葛亮不愿意在人前谈起私事,端了水放在诸葛亮身边,便扭头去归整已堆叠得老高的公文信件。
诸葛亮端坐在案几前,慢慢展开文书,他提起笔在石青的砚台里濡了濡,刚要落笔,却是呆了。
他讷讷地低声道:“这是封谥加恩的请表么,后面几份,”他翻了一翻,“也一样。”
费祎点首道:“是,都是关于旧臣恩荫追谥,还有求增封户爵禄,陛下践祚十年,欲一一加此恩典!”
诸葛亮取过后面的几册文书,果然皆为同一内容,只是恩赐的人不一样,他心里默默地念着这些名字:云长、翼德、子龙、士元……名字依然鲜活如初,而故人早埋于黄土,那些往昔的悲欢记忆却要往哪里去寻找。
不见了,他们都不见了,像流逝在梦里的一阵风,来不及抓住他们的微笑,来不及拥抱他们的温暖,就在一瞬间,烟消云散。
诸葛亮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胃像掉进了一块四角尖锐的石头里,刀绞似的疼起来。他不声张地深吸了一口气,把那疼痛恶狠狠地忍下去,沉稳了语气说:“先帝在时,只为法孝直赐谥,后来的旧臣或蒙圣恩加赐,或仍缺损,今番一起进上,也是陛下不忘旧臣的一片赤心。但亮以为不宜过度,国家恩荫非寻常赏赐,赏罚皆应得度,若是为彰圣德,而一味赏上加赏,难免恩极则慢,故而不可大开恩荫之门,否则将来又能拿什么赏赐臣下呢?”
费祎以为诸葛亮过于刻薄了,他揣着小心道:“丞相所言甚是,只是朝廷这些年少有大赦,民爵不加,功勋不彰,祎以为是否可权行便宜?”
诸葛亮看出费祎的心思,微微笑道:“文伟以为亮刻薄少恩么?”
费祎被问得低了头,也不敢正面回答诸葛亮。
诸葛亮不追问他,不疾不徐地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在时,言其曾周旋诸边,每见大赦启告,以为治乱之道也。若刘景升、刘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
诸葛亮永远都占据着道理的巅峰,没人能说服他改变信念,费祎觉得自己做了一番徒劳的努力,那些质疑根本就不该说出口。
“丞相所言甚合治国之道,祎愚拙。”费祎老老实实地说。
诸葛亮也不再多说,握住笔稳稳一落,文不加点,须臾已是一气呵成,吹了吹墨汁淋漓的公文,推到一边,在阳光下晒干墨汁。
诸葛亮又翻了翻剩下了几册公文,后面几乎没有太紧要的事需立做处分,他微微一笑:“如今朝政平稳,亏得休昭、公琰、文伟诸人忠悃虑深,尽心辅佐陛下,俾北伐大军后方无虑,当记大功!”
费祎乍听见诸葛亮赞扬他,慌忙拜下去说:“祎不过尽本分罢了,哪里当得起丞相这样的美誉!”
诸葛亮默然一笑,弯腰把手探进脚边的那盆清水中,拧干盆里的一张手巾,摊开了握在手里。
“先生,你让我来吧,怎么自己动手!”修远大呼小叫地跳了起来。
诸葛亮将手巾搭在脸上,声音从帕子后发出,有点模糊不清:“这么点小事不用忙活了。”
费祎看得奇怪,诸葛亮这个时候洗什么脸呢,却看那盆清水,恰如一块静止的冰块,没半分暖气,他更是迷惑了。虽然时值春天,但雍凉之地尚还有寒气未去,用冷水洗面就不怕冷气浸骨,惹了病痛么?
诸葛亮擦好脸,把手巾丢入盆中,看见费祎满脸诧异,他一笑:“见怪不怪,我是用冷水提神!”
费祎恍然大悟,诸葛亮昼夜颠倒,宵旰操劳,困乏了只好用冷水涤面,俄顷,他不无伤感地说:“丞相,你又一宿没睡吗?”
修远抢到话头,气咻咻地说:“何止是一宿,自兵出祁山,先生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累得七死八活的,劝了也不听……”他还想喋喋不休地发泄不满,却被诸葛亮责备的眼光逼得一颤,不情不愿地把后面的话吃进了肚子。
费祎又是伤情又是钦佩,他恳切地说:“丞相勤政虽为季汉之福,但长此以往,贵体难撑,万望保重身体。兴汉大业任重道远,非鼎盛之精力不可担当!”
诸葛亮略带感激地对他笑了笑,白羽扇抬至下颌微微一摇:“多谢文伟善言了,不过目下正是两军相持的关键时刻,待得与魏军这一场大战之后,亮或者可以暂歇两日!”
费祎惊奇地问:“我们要和魏军大战了吗?”
诸葛亮看了看姜维,姜维也含了笑看他,两个人会心地交换着眼神,诸葛亮摇着羽扇说:“司马懿在上邽吃了一场败仗,必定深沟高垒,不轻易出战,只需引得司马懿出来,必定有此一战!”
“如何引他出来?”费祎好奇地问。
诸葛亮轻快地一笑,闲适地说:“文伟熟读史书,该知春秋时晋楚城濮之战,初一交锋,晋文公则退避三舍,一则报答楚王当年助其复国之恩,二则为引成得臣上当。后来成得臣骄兵冒进,晋军摧锋突击,于城濮大胜楚军,终成文公春秋霸业,文公信义昭著,既应了诺,又得了盟主地位。去年司马懿兵犯季汉,幸得天降甘霖,三路魏军退出蜀道,为秉礼尚往来之古训,我们打算送给司马懿这一份大礼!”
诸葛亮一席话娓娓道来,似在说历史故事,却又似内藏深意,费祎听得不明所以,仍觉得是在雾水里探路,迷迷糊糊只是看不清楚,他迟迟疑疑地问道:“那该如何引他出来?”
诸葛亮眯着眼睛看向帐外络绎而过的士兵,狡黠地一笑:“等粮草用完之时!”
费祎更加困惑了,军队出征重在粮草辎重充足,没有辎重做后盾,临阵对敌则成了空谈,如今诸葛亮居然说等粮草用尽则和魏军大战,他的心思到底是怎样地曲折繁复呢,让人好生费解。
他疑窦丛生地向上一觑,诸葛亮深邃的目光望向了被帡幪遮住的半爿天空,他清俊如玉雕的脸上是谜一样的微笑。
※※※
“驾!”一骑快马疾驰在山林间,扬起满天满地的尘土,马上的士兵虽已是轻甲便装,却是热汗淋漓,因要忙着赶路,也没时间褪下盔甲,只知一味奔跑。
他驱马一刻也不敢停留,在马上仰头看见远处的累累营垒。附近的斜坡上逶迤着一小队人马,领头的黑盔将军策马远眺,背后一名士兵怀挑一面黑绸滚边的大旗,“司马”两个烫金大字闪闪发亮。
“大将军!”他赶马飞奔上坡,待到了那将军面前,单手一撑马背,敏捷地跳下马,翻身跪在那将军马下。
“呃?”司马懿见到此人,懒懒地应了一声,他旁边几位将军的眼睛已经喷火了,他却还是不慌不忙,慢悠悠地问,“如何了?”
士兵抹抹眼角的汗,拱手道:“诸葛亮已经兵退卤城,沿途灶数比前日又少了十分之一,闻说是粮草只能维持半日了,恐在卤城也待不了多久,急着赶回汉中!”
士兵气喘吁吁地好不容易说完这些话,将军们都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低低的欢呼声,唯有司马懿依旧一副不冷不热的平淡表情。
“大将军,诸葛亮是撑不下去了,每日灶数逐次减少,粮草不济,他急于退兵,目下正是我军轻骑追击的大好时机!”背后的郭淮跃跃欲试。
司马懿策马略行两步,望望黄尘漫道的远方:“不可轻举妄动,恐诸葛亮有诈!”
他这话一说,众将的心里都是一凉。
十天前,诸葛亮忽然撤兵,起初魏军一筹莫展,多番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诸葛亮军中缺粮,前次虽抢了上邽小麦,但半月之中竟然消耗殆尽,不得已才退兵汉中。这下子众将欢欣鼓舞,都称道可趁机追击,不要白白放了蜀军回去。司马懿犹疑再三,也同意追击,可惜这一追,却很不像那么回事。
他们跟在蜀军背后,蜀军走,他们走,蜀军停,他们停,不像对敌,倒像是护卫仪仗队,专一护送蜀军返回汉中,让一众好战的将军心里着实憋闷。几次请命作战,司马懿总说“恐怕有诈,看看再说”。这些敷衍的话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司马懿却始终不曾派兵出击,那副畏畏缩缩的胆小如鼠模样让将军们很为不耻,但毕竟受他节制,再不情愿也不敢驳逆,只好忍了再忍,心头火烧火燎得坐立不安,面上尚需恭敬服从。
张郃这次却耐不住了,他急吼吼地说:“大将军难道是怕诸葛亮不成?他们撤十天,我们跟了十天,有诈早有了,何必等到现在,再不动手,我们就要送诸葛亮回家安寝了!”他心直口快,也不顾忌什么,惹得郭淮、魏平、费曜等一干人偷着阴笑。
司马懿脸上的肌肉轻轻一抖,但他城府极深,就算心里血雨腥风,明里却仍是和风细雨,他拂拂马鞭,不紧不慢地说:“我非惧怕诸葛亮,而是兵行半步也需绸缪深思,总要从长计议!”
张郃不屑地乜着眼睛,从鼻孔里嗤笑道:“从长计议!将军是畏蜀如虎,不就是个诸葛亮吗,当年头次兵出祁山,渭南三郡倒戈,关中震动,不也败于街亭吗?他是名气大,其实不过尔尔!”张郃提起当年的胜利,仍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得意。
畏蜀如虎?司马懿终于窝了火,他真想一巴掌把张郃从马上甩下来,这些刀子一样的评价割得他心口血淋淋的。张郃的嘲讽无意中戳中了他内心的隐痛,血肉模糊的伤疤在阳光下泛着难看的色彩,他终于看清楚了,他竟是真的害怕。
为了能和诸葛亮对决,他盼了多少年,可一旦梦想变成现实,他又畏缩了手脚。不是他不肯拿出勇气去交锋,而是他输不起。
自从上次在上邽小败于诸葛亮,又被对手刈割了小麦,他方才觉得这个对手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得多。如果说以往,他对诸葛亮的交锋都是在幻想中进行,今天却实实在在地演绎在目下,仿佛锋利的齿轮,从每个士兵的血肉上碾过。
骄傲的司马懿可以为了一个目标忍辱负重,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等待时机,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输给诸葛亮,因为只有诸葛亮才是这世上唯一可以和他不分轩轾的对手。
一个强者,只有在遇见另一个强者的时候,才能激发内心中疯狂的求胜欲望。然而一旦失败,便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点,司马懿到现在才明白过来,可是等他明白了,又更加害怕。
看司马懿长久不说话,众将以为是张郃得罪了这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大将军,有心想为张郃讨句好话,只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得体语言才对了司马懿的胃口。于是乎,瞪了眼睛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
司马懿忽地沉沉地长叹了一声:“众将都想一战吗?”
沉默……
须臾,有几声骚动,仍是沉默……
司马懿扫了这些欲言又止的将军一眼,没头没脑地问出一句:“今天是什么日辰?”
郭淮想了想,道:“五月十七!”
司马懿沉吟道:“明天,五月十八出兵如何?”
一语如惊雷轰顶,炸得将军们晕头转向,都以为听错了,纷纷用疑惑的眼光去询问司马懿,但那张冷淡的脸上却并无戏谑的意思。
“真的出战?”张郃得偿心愿却不太放心。
司马懿淡漠地一笑:“军中无戏言!”
将军们紧绷的神经都松弛了,哪个不是悄悄拊掌击节而歌,一时都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披甲上阵,定要杀得蜀军片甲不留。
司马懿低了头,手指头捻了捻马耳朵:“五月十八,是个好日子吧。”有句话他没说,那就是他希望能在这天战胜诸葛亮,让这个对手从此萎靡不振,再不可能与他抗衡。
不过,如果没了诸葛亮这个对手,他也许便成了遗世独立的绝顶高手,登临高峰,一望无涯,无人能敌。可谁能知道,高处不胜寒不仅仅是雄霸天下的豪壮,更多的是一种寂寞。
※※※
第二天黄昏,当晚霞最绚丽的时刻,魏军向蜀军发动了攻击。
司马懿亲率五万魏军杀往蜀军中军,张郃则率标下人马进攻屯守南围的蜀军王平所部,以阻挡王平部向蜀军中军驰援,若是战事顺利,则双方兵锋合围,一举击垮蜀军的有生力量。
远方高高的卤城如一块千年寒冰耸立在满天的红霞中,就好像处于熊熊烈焰中,在慢慢地融化。
蜀军押后的是魏延,他率五千士卒拦住了追锋的魏军。
中军令旗一挥,魏军左翼五千骑兵像嗜血的野兽般杀将出去,彪彪马蹄踏得一地里长草生烟,那奔腾的气势宛如一道巨浪呼啸排来,让大部是步兵的蜀军失了颜色。
魏延连战心也丢了个精光,虚晃一枪,嚎了一声:“撤!”
当下里,五千蜀军扔了兵器狂奔,恨不得长了四条腿,铠仗、旌旗也不要了,跑一路丢一路,这当口只顾逃命要紧,哪里还顾得着战场风仪。
魏军眼见蜀军溃败,正是乘胜追锋的大好时机,哪里肯放过歼敌的机会,索性全军出击,仿佛排山倒海的浩荡铁流,压着蜀军朽烂的阵脚扑过去。
司马懿总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他几次想勒马暂驻,可诸将都是满脸兴奋,仿佛喝醉了酒,一面拍马急追一面吆喝出脏话,瞧那阵仗,是恨不得能追去成都生擒刘禅。
“蜀军主力!”有斥候飞马来报。
便是忽然之间,那些逃命的蜀军不见了,不,不是不见,而是融入了海一样广阔的人流中,便在前方,黑色、红色、黄色、青色……各种颜色铺天盖地,和这些颜色共生的是上万的铁甲士兵,像流动的荆棘林,似乎是一堵墙在沉重地移动。
这些人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这是诱敌深入!司马懿的脑子里瞬间闪过这句话,他很想收兵回撤,可这时若是贸然下令撤兵,只会导致更大的溃败,只能硬着头皮迎敌。
“整兵,准备决战!”中军持令的小校举起红旗,声音洪亮地喊道。
号令的鼓车推了出来,车上立着一位持鼓槌的号令兵,他挥了挥手臂,玩命地抡起鼓槌敲向牛皮鼓心,那声剧烈的敲击颤抖着传到了边缘,很久还在鼓面荡起波纹。
随着这响彻云霄的鼓声,魏国骑兵纷纷拉住缰绳,奔驰的马同时止住了步伐,马蹄整齐地敲向地面,腾起半身高的黄尘。须臾,前锋分出了中军,震天动地的马蹄声踏得四野生寒,仿佛狂暴的洪水向对面的蜀军的步兵方阵冲来,而步兵方阵却始终静默如海,仿佛沧海边毅然耸立的千年巨石,冷静地面对着潮水的袭击,唯有一面红旗从方阵中央升起来,徐徐地飘动。
很快,第一队的骑兵冲锋到蜀军方阵前百步,几乎能听见蜀军阵营里士兵粗重的喘息声。忽然,战马像被抽了筋骨,倒栽葱似的瘫倒在地,把马背上的士兵摔出去老远,砸得骨骼断裂。
第二队骑兵从侧翼冲锋,同样在距离蜀军百步之外时人仰马翻,接着是第三队、第四队……
司马懿看得极蹊跷:“怎么回事?”
一个满身血污的士兵从人马尸身中连滚带爬地冲到司马懿面前,浑身像被扎了无数孔,汩汩地冒着血:“将军,蜀军埋了铁蒺藜!”士兵说完便倒地吐血而死。
司马懿还没来得及回话,周围的将军都愤怒了:“冲,踩着尸体也要冲上去!”
又一队魏国骑兵发起了疯狂的冲击,马蹄踏着同伴和战马的尸体。有些还躺在地上喘气的士兵来不及躲避马蹄,就被活活踩死。
蜀军方阵中的红旗朝右一挥,忽地,步兵仿佛被堤坝阻断的河床,一队一队朝四面八方奔流,渐渐竟分成了五个小方阵,东南西北中五面相连,从这些小方阵中推出了一辆辆四轮小车。车后掩护着三排士兵,前后两排士兵的肩上都扛着一架弓弩,第三排士兵则手持长矛,那矛约有丈许,矛尖弯曲,便是专门对付骑兵的斩马刺。
红旗第二次挥舞,方正中央一个嘹亮的声音呼喊道:“开!”士兵扣动机括,霎时,犹如流星飞雨的连弩飙射而出。骑兵的冲锋实在太快,根本无从躲闪,一排接着一排被强弩射倒,密集的强弩笼成一片沉重的黑云,沉沉地压在骑兵头顶上空,像是劈下的铡刀,扫荡出一片可怖的血雾。
弩飞如蝗,骑兵死伤大半,余下数骑还未冲到步兵方阵前,便被步兵的第三排士兵手中的斩马刺砍断了马足,一匹匹战马哀嚎着俯冲而倒。骑士被甩飞了出去,有的落在外围的尸体堆上,有的却落在阵中,被蜀军士兵一刀剁掉脑袋。
魏军催迫进攻的鼓声更大了。
骑兵兴军挥缰赶马,狂风暴雨的冲锋又开始了。
蜀军中军红旗第三次挥舞!
步兵方阵再次分流,变作了九个小阵,中央主阵指挥,仿佛蜘蛛的脚一样伸出去八个分阵,阵与阵相连,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圆圈还在不断地变幻。
骑兵兴军奔踏如浪,顶着雷霆似的强弩赴死而往,终于一队骑兵越过连弩之阵,奔到了步兵阵之前。可步兵阵并不退让,忽地漏开一个口子,如同一扇打开的门,将骑兵放了进来,须臾,那门紧紧合拢。
红旗第四次挥舞!
陷入步兵阵列中的骑兵起初还肆意冲锋,慢慢地却如同被蚕食的树叶,被一点点分割包抄,步兵阵形变幻太快,仿佛周天星辰,伏羲八卦,一会儿东北阵变西南阵,一会儿东南阵变西北阵,阵中抛出的矛戈短刃,犹如蛰伏的暗器,杀伤了越来越多的骑兵。
在中军观战的司马懿已看得眼花缭乱,前一刻还见一队骑兵在阵中横行,后一刻却都纷纷下马阵亡,这迷离如魔术的阵法让人看不出个章法,更不知哪里是生门,哪里是死门,仿佛处处皆困地。
司马懿陡然毛骨悚然,他忽然对他的对手产生了从灵魂深处爬出来的恐惧。他所要面对的不是一个敌国主帅,而是魔鬼。若不是魔鬼,怎能创造出这样可怕的军阵?
“撤兵。”司马懿颤抖着说。
“撤兵!”他近乎痛苦地号叫。
※※※
一场大战惊心动魄,开始得很快,结束得却很慢。
将军们护着司马懿杀出重围,一路上践踏在成堆的尸体上,黏稠的鲜血泼洒得漫山遍野。血红色的夕阳辉映下,战场更加凄厉艳红,而天空也被反射的血光涂染得如被烈火烤熟了,像全世界都泡在血水里。
战场上的杀戮缓缓地平息了,天空盘旋着十来只鹰鸷,贪婪地俯瞰着旷野中的血腥尸体,等着活人离去,立刻飞下啄食腐肉。
夕阳像血一样红,卤城原野一派肃杀。
诸葛亮静静地凝望坡下的滚滚硝烟,他像一尊汉白玉雕塑,笼了一身残阳的红。
魏延喜不自胜地策马奔上来,还来不及下马就高兴地说:“丞相,魏军大败,王子均刚刚送来战报,张郃不敌锋芒,已撤退回营,我们……”他后面的话卡住了,因为面前的这个三军统帅没有丁点的喜悦,相反,他从诸葛亮的眼睛里看见了一种深切的忧郁。
魏延不明白了,逢此大胜,为什么会心事重重,好像刚才经历的不是胜利,而是失败。
诸葛亮深深地呼吸,空气里也带了战场的血腥味,许久不能消散,吸入肺腑中的都是令人作呕的腥臊。他顿觉胸口烦闷,胃一阵阵痉挛,他死命地摁住胃部,疼痛穿透般由内向外滚动,全身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冷汗泠泠地渗在鬓角、额头和背部。
“先生,你胃痛吗?”修远疾步上前,扶住诸葛亮。
白羽扇无力地挥了挥,山坡下尸横遍野,鲜血淋漓,死亡在无数张年轻的脸孔上凝固,多像三十多年前的徐州。他从杀戮的绝望中逃出,眺望家园,满目山河一片狼藉,身后曹操的铁蹄紧追不舍,把粉饰历史的功业建立在千百万无辜生命的血泪上。
诸葛亮从心底发出一声哀叹:“英雄功业,却是生灵涂炭,是非功过啊……”
他仰起脸,眺望血色夕阳沉没远山,仿佛须臾间老去百年。
※※※
中军帐内,雄赳赳的将军们分站两排,还来不及揩去盔甲上的斑斑血迹,通身上下尚携着浓烈的战场气息,像铁塔般矗立在明亮如刀剑的阳光里。
修远捧着一册文簿立在诸葛亮的身边,清清嗓子,念道:“此战共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生俘三千人……”
他每念一句,底下的将军都破颜一笑,末了,笑得唇角牵引,仿佛一尊尊笑口永开的弥勒佛。
修远念完长长的战利品清单,舔舔有点发干的嘴唇,掉过头去看诸葛亮。
诸葛亮点点头:“此战有赖众将竭忠尽力,方能有此大胜!”他目光轻缓地望向各位将军,“文长!”
魏延还在畅想刚才激烈的战事,头脑里铁骑骠骠、金戈铿铿,忽听见诸葛亮叫他,他不假思索地大喊一声:“是!”声音大得像在战场上吹号子,惹得一帐的人都暗自好笑。
诸葛亮宽和地一笑:“文长诱敌深入,虽不贪战功,但当计头功!”
魏延的心在狂跳,诸葛亮居然当着众将的面夸奖他,还要给他记头功,和诸葛亮过从甚密的姜维都没有受到褒奖,反而是他——魏延蒙获美誉。自他跟诸葛亮出征以来,这是头回受到这样大的夸赞,他激动得全身血液冲到头顶,血管里鼓鼓地响,连感谢的话也忘记说了。
在无数艳羡的啧啧称赞里,他听见一声讽刺的冷笑,好似温汤里落了一滴冷油,不用猜,他立刻知道那是谁,想起那张像发面馍馍的脸,他就像吞了苍蝇般腻歪。他回头对着那人狠狠地一瞪,手在腰间的佩刀上一抓,犀利的杀气喷薄而出,仿佛要生吃了人肉。
杨仪正歪着嘴巴嘲笑,猛被魏延的目光一逼,慌得把头低下,闷在心头骂了一声:“莽夫!”
诸葛亮不动声色地观察到帐内暗藏的刀光剑影,他凝了剑眉轻叹了口气,清声道:“众将,如今司马懿大败,我军重出祁山,但司马懿已龟缩回营,恐又会退避不战。因此尚需步步扎营,不可因此大胜而存了骄悖之心!”
听诸葛亮言到目下军情,魏延来了兴趣,他刚被褒奖,正是热血沸腾,当即昂首道:“丞相,延以为我军不必畏首畏尾,兵者,诡道也,出兵当以奇正为要!”
诸葛亮平和地看着他说:“文长还是想建议我军兵出子午谷吗?”
“是!”魏延上前一步,抱拳高声说。
诸葛亮拂拂羽扇:“文长之计虽好,但过于冒险,子午谷道路险隘,万一有埋伏,岂不得不偿失?”
魏延再次被泼了头冷水,从第一次北伐他就向诸葛亮建议兵出子午谷,效法韩信当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奇兵出击潼关,然后兵临长安,扫平关中。可是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采纳,每次的理由都差强人意,让他好不沮丧。
可这次,魏延不想轻易放弃,诸葛亮对他的肯定和赞誉还在血液里奔腾,他缓缓地鼓了一股劲,说道:“丞相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行?当年高祖若不是用韩信之计,如何能平定中原,败项羽于垓下!”
诸葛亮深睨了魏延一眼。他知道了,魏延今天是铁了心要争取子午谷出兵,也许这大帐中也有人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自己用兵过于谨慎。然而出奇兵攻长安谈何容易,上万人的性命就捏在自己手心里,怎能因为赌博似的用兵而使蜀军白白牺牲生命?必须说服他们,只有北出汉中,自陇右袭向渭北,再取长安,步步为营,逐次扩展,才是蜀军该秉承的策略。
他沉默着站起来,背着手看着那面巨大的地图,轻轻道:“好吧,亮今日便和文长各自说说用兵之法。”
魏延兴奋得轻飘飘的,诸葛亮要和他平起平坐地论兵讲道,一刹那,他满眼放光,脚步都变软了。
“来!”诸葛亮向魏延伸伸手,魏延勾腰长揖,慢慢走上主座,停在地图面前。
诸葛亮伸出羽扇,扇柄在地图上轻轻滑动:“文长之用兵,是由汉中领兵出子午谷,出其不意攻下潼关,西进平定长安,封锁潼关要塞,然后关门打狗,是不是?”
魏延的用力地点点头:“对,丞相可于斜谷出疑兵,吸引眉县以西魏军,延则与丞相东西呼应。待长安攻破,两处夹击,关中尽为我所有!”
诸葛亮平平地说:“那么,文长需要多少兵力?”
魏延自信地说:“万人足矣!”
诸葛亮又问:“需要多少日子?”
魏延略思考片刻,说:“不超过十天吧……”
诸葛亮一笑:“若是十天之内不能进逼长安呢?”
“应该可以,我军出奇兵,潼关和长安守将必无准备,兵贵神速,十天之内一定可以攻下,甚至能更早!”魏延越说越高兴。
“好,兵贵神速!”扇柄在地图上从潼关滑向洛阳,诸葛亮说,“文长有没有想过,如果十天之内不能兵临长安,那么,东线洛阳会立刻遣兵救援,西线陇右也当分兵出击,文长便是前有险关,后有追兵。而亮这里纵算拼全力阻击陇右,怎有余力解除东线之急,到此危急之时又该如何?”
魏延不服气地摇摇头,手指头戳戳潼关的标志:“丞相应信得过魏延,我说十天还是浮着算的,试问当年韩信若不行这一步险棋,怎能击败项羽!”
“此一时彼一时!”诸葛亮语气很平实,“韩信当年出奇兵下潼关,攻长安,皆因雍王章邯轻敌,后虽提兵自汉中来救,但秦兵无心恋战,一战便败局已定。如今的魏军并非秦朝囚徒,文长不可以韩信故事和今日魏军相提并论!”
他稍稍顿了片刻:“而且,曹睿不是项羽,魏国不是西楚,昔日项羽虽貌似强大,但他暴戾无德,西楚早成分崩离析之象。各地诸侯国皆心怀异心,高祖一旦兴兵,不是作壁上观,便是斩旗倒戈,今日之魏国政局平稳,并无动荡俶扰,我们以一州之狭对决九州之广,岂能轻敌!”
“天下大势虽不同,但奇兵之效可重复,所谓兵不厌诈,古之良谋,今日为何不能采用?”魏延坚持道。
“子午谷险难而不易行军,倘或魏军设伏要隘,我军还未出险道,便已被歼灭,又谈什么奇兵袭战!去年曹魏三路大军挺进汉中,其中张郃就是险行子午谷偷袭我军,魏军并不是不知道子午谷,否则为何别路不走?韩信故事天下闻传,我们知道,魏军也知道!”
魏延一怔,终究是不肯认输,倔强地说:“丞相之言虽是,但子午奇兵非徒行险道,更求的是奇袭之效。所谓避开曹魏主力锋芒,忽袭下长安,重锁潼关,扫平关中!”
诸葛亮摇头:“曹魏自我军首次北伐,深知雍凉重镇关切命脉,已调离怯懦无用的长安守将夏侯楙,一直以重兵镇守雍凉,而今屯守长安者又为司马懿。倘或昔日对夏侯楙尚有三分胜算,对司马懿,文长可许此豪言否?若无十分胜算,长安难取,潼关难锁,曹魏一旦以重兵压阵,岂非全军覆没?”
魏延被问得哑口无言。如果说他最先提出奇兵攻关中策略,是考虑长安守将无能,蜀军有不战屈人的可能。而今随着北伐战事频繁,曹魏加紧了对雍凉地区的兵力部署,今日的长安已不再是过去的长安,曹睿甚至把司马懿调入雍凉地区,坐镇西北对付蜀汉。在曾经可能拥有的最好的机会里,诸葛亮没有采纳他的子午奇兵之策,当机会变得艰难时,诸葛亮就更不可能允可了,这让魏延备觉无奈。
诸葛亮语重心长地说道:“文长,如果真的派你兵出子午谷,一万士兵哪里够用,非两万人不能定长安。但如此一来,我军兵力分散,应变之际捉襟见肘,你学韩信奇计,难道不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手中无兵,拿什么去和魏国争天下?”
魏延埋了头,他说不出反驳的话了。蜀汉能出战的士兵全部加起来十五万有余,二分之一的要分出来守卫各地险要关隘,因此诸葛亮带出来北伐的军力总共只有八九万,每每到用兵之时,必定百般计较,一兵一卒都要用得恰到好处。临到出战前,诸葛亮一定会对领兵将领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谨慎用兵,不要为争一时意气牺牲士兵性命。他改进连弩,演练八阵,皆是为了减少战争中的伤亡。如今魏延提出兵行险棋,万一失败了,几万士兵的生命便要白白牺牲,蜀汉又去哪里补充兵源呢?到时候,不仅是兵败,亡国也非危言耸听。
诸葛亮见魏延长久不说话,知他被拂了面子,心里不好受,他抬起羽扇拍拍魏延的肩膀:“好了,文长,你有心为北伐谋定良策,亮都明白,如今之计还是安道平坦,稳扎稳打为好,我们就存而不论吧,如何?”
魏延很想再争一争,可诸葛亮温和的眼神里是毅然决然的不可反对,他怏怏地应答:“哦……”
诸葛亮向帐内诸人一挥羽扇:“就这样吧,散帐!”
将军们朝诸葛亮一拱手,倒退着出了中军帐。
魏延也随着人流踏步而出,满脸的沮丧之色,一开始被当众夸奖,紧接着被当众反驳,人生际遇真是此刻彼时的天壤之别。
“魏将军,为国家出谋划策,好生让人佩服!”杨仪从一旁走过,不阴不阳地说。
魏延很想一刀剁了杨仪的头,但诸葛亮就在中军帐内,眼风一扫,必然会看见二人龃龉。他只好等杨仪走远,对着那可恶的背影恨恨地吐了口唾沫:“小人!”
脚步声渐行渐远,中军帐内又恢复了平日的安宁,像是一座肃穆的祠堂。
诸葛亮说了半日的话,早就口焦舌燥,眼见众将都走远了,才端起案几上的铜卮一口喝下,当真是如饮甘泉,清凉爽口。
修远几步冲到他身边,抢过他手里的铜卮:“先生,那是冷水,你口渴了,告诉我一声,我煨着热水呢,你胃不好,成天喝凉水,太伤身体!”
诸葛亮轻轻笑道:“怕什么,凉水才解渴呢!”他一挑眼,看见姜维凝着眉头站在大帐内,“伯约,昨日大战劳顿,今日暂且无事,你先回营休息吧!”
姜维没有走的意思,眉头越锁越紧,仿佛拧成了一个问号:“我在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诸葛亮心中一动:“终究是你思虑深远,我其实也在想下一步如何走!”
姜维说:“丞相,如今军营粮草不足,虽然大胜司马懿,但司马懿严守关隘不出,如果粮草不济,我军如何持守下去啊!”
诸葛亮当即透彻明了,他默看了姜维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那就要看李正方怎么做了……”
两个人都没再言语,通透心事的目光交会一霎,又缓缓地转向未知的空间,望向苍茫虚无的世界。
修远对诸葛亮和姜维瞅了半晌,嘀咕道:“还说赢了这一仗,就要好好休息,看这个样子,又是不可能了!”
他无奈地转过背,提起内帐里煨在温火上的水瓮,把温热的水倒入手里的铜卮,轻轻放在诸葛亮面前的案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