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太平天国大事年表
1814年 1月1日 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
1822年 2月18日 洪仁玕出生于广东花县。
1828年 洪秀全第一次去广州赴试不中。
1830年 洪秀全在故乡花县官禄埗村任塾师。
1836年 洪秀全第二次去广州赴试不中。得到梁发所编《劝世良言》一书。
1837年 3月 洪秀全第三次去广州赴试不中。回家得病约四日。
1839年 9月4日 九龙之战,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 8月29日 中、英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 洪秀全最后一次去广州赴试不中。
6月 洪秀全在花县创立拜上帝会。
1844年 洪秀全、冯云山自花县出游两广,宣传拜上帝教,吸收会员。年底洪秀全回广东,在花县开馆授徒;冯云山仍留广西,在紫荆山一带的金田地区活动。
1845年 洪秀全创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文。三合会及卧龙会众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起义。
1847年 洪秀全同洪仁玕去广州,适遇广州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爆发。
8月 洪秀全至紫荆山晤冯云山,拜上帝会员已经发展了两千多名,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均已先后入会。
10月26日 洪秀全、冯云山捣毁象州甘王爷庙。
1848年 冯云山被王作新带人抓起,下狱桂平,在狱中创太平天历。洪秀全回广东,冯云山在紫荆山烧炭工人集资营救下出狱后,也去了广东。
4月6日 杨秀清宣称天父下凡附身,此后他便有代天父传言的权力。
10月6日 萧朝贵宣称天兄下凡附身,此后他便有代天兄传言的权力。
1849年 洪秀全、冯云山自广东回到广西紫荆山区,拜上帝会会员从宗教宣传转入实际的政治造反准备。
1850年 11月4日 金田团营。
1851年 1月11日 金田起义,改号太平天国元年,封立幼主。
3月23日 东乡登极,洪秀全称天王。封五军主将,以杨秀清为中军主将, 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
8月15日 洪秀全在茶地下诏,以杨秀清领导军事。
9月25日 太平军克永安。
10月1日 洪秀全至永安,令众兵将把缴获物尽交归天朝圣库。
12月17日 天王诏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12月21日 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诛杀叛徒周锡能。
1852年 2月3日 太平天国颁行天历。
4月5日 太平军永安突围,北上围桂林。
4月 洪仁玕去香港,为瑞典教士韩山文述洪秀全事迹并给予有关文件多种,韩山文据之写成《太平天国起义记》一书,于1854年在香港出版。
6月10日 蓑衣渡之战;南王冯云山先在全州中炮受伤,至是因伤重牺牲。
6月12日 太平军克道州,传檄天下,湘南人大批参加太平军。
9月11日 太平军由萧朝贵、曾水源、李开芳、林凤祥率领,围攻长沙。
9月12日 萧朝贵在进攻长沙中受重伤,伤重死亡。
12月3日 太平军占益阳,江河船户纷纷加入太平军。
12月13日 太平军占岳州,成立水营。
12月23日 太平军克汉阳,29日克汉口。
1853年 1月8日 清廷命在湖南湘乡原籍之礼部侍郎曾国藩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事务。
1月12日 太平军攻克武昌。
1月28日 上海美国副领事金能亨致书美使马沙利,谓太平军将攻取南京。
2月9日 太平军弃武昌,沿长江东下。
2月18日 太平军克九江。
2月24日 太平军克安庆。
3月19日 太平军占南京,29日洪秀全入城,建都,改称天京。建都后于1854年初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月31日 太平军克镇江。清向荣、张国梁部至天京附近,结营孝陵卫,称江南大营。
4月1日 太平军克扬州。
4月16日 清琦善、胜保等屯军扬州城外,称江北大营。
4月27日 英使文翰至天京,与韦昌辉、石达开相会。
5月8日 太平军自扬州北伐。洪秀全在本年4月便封李开芳为定胡侯,林凤祥为靖胡侯,吉文元为平胡侯。
5月17日 福建小刀会首领黄威起义,占漳州。
5月19日 太平天国西征军在胡以晃、赖汉英率领下克安徽和州,太平军西征自此始。
6月10日 西征军再克安庆。
6月14日 马克思博士论太平天国的著名论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
6月24日 赖汉英等率太平军攻南昌,三月不下,于9月24日撤围。
6月27日 北伐军到河南汜水,开始渡河。
7月 清雷以諴在扬州附近仙女庙创行厘金。
9月7日 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占领上海,响应太平天国。
9月29日 西征军再占九江。
10月20日 西征军占汉口、汉阳,旋于11月6日撤退。
10月27日 北伐军占沧州。
10月29日 北伐军占静海、独流。
11月29日 沙俄侵华将领木拉斐岳幅在其秘密报告中提出,要利用中国革命侵略中国东北领土。
12月6日 法使布尔布隆至天京。
12月24日 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怒责洪秀全。
12月26日 扬州三汊河之战。
冬 太平天国在天京成立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
1854年 1月14日 太平天国庆祝天王生日,本日在天京开科取士。西征军占安徽庐州。
2月4日 北伐援军在曾立昌等率领下,自安庆出发。
2月5日 北伐军自静海、独流南退。
2月16日 西征军三占汉口、汉阳。
2月23日 曾国藩建成湘军。
4月12日 北伐援军占山东临清。
4月28日 西征军大败湘军水师于湖南靖港。
5月1日 西征军在湖南湘潭失败。
5月27日 美使麦克莲至天京。
6月20日 英使卢因·包令至天京。
6月26日 西征军再克武昌。
7月5日 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起义,占佛山。
8月9日 西征军败湘军于岳州,阵斩褚汝航。
8月11日 太平军与湘军再战岳州,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阵中被杀。
10月14日 武昌失守。15日杨秀清命秦日纲在田家镇设防。
11月2日 清朝政府赏曾国藩兵部侍郎衔,办理军务。
11月24日 秦日纲、韦志俊在田家镇半壁山为湘军所败,国宗石镇仑、韦以德战死。
12月2日 湘军水师断太平军半壁山拦江铁锁,四千余号船只被焚。
当年 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上奏洪秀全,在安徽、江西实施“照旧交粮纳税”政策。
1855年 1月29日 湖口之战,湘军水师陷入内湖。
2月5日 巴麦尊任英国首相,直到1858年2月22日。
2月11日 九江之战,西征军在石达开率领下大败曾国藩湘军水师。
2月17日 清朝和西方联军合军进攻上海县城,刘丽川被杀。
3月 杨秀清准男女婚配,设男女媒官各一人司其事。
3月7日 清军陷东光连镇,林凤祥被执,3月15日在北京被凌迟。
4月3日 西征军三克武昌。
4月27日 北伐援军在山东冠县军溃。
5月31日 北伐军最后据点冯官屯失守,李开芳被执送北京,于6月11日被凌迟。
8月 各路捻军领袖齐集亳州,举行雉河集会议,决定建立大汉国,公推张乐行为大汉盟主,称大汉明命王。
9月7日 杜文秀占云南大理府。
10月 罗大纲反攻芜湖(本年8月1日失守)受伤,本月因伤死于天京。
11月10日 庐州失守。
12月9日 石达开在江西接受广东天地会参加的队伍。
12月18日 西征军占江西瑞州。
1856年 2月1日 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自天京东援镇江。
3月1日 西征军占江西吉安。
3月24日 西征军占江西樟树镇,曾国藩坐困南昌。
3月28日 西征军占江西抚州。
4月3日 太平军在秦日纲率领下,大破清江北大营。
4月5日 太平军再克扬州,4月17日退出。
6月1日 秦日纲败清军于镇江,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败死。
6月20日 太平军大破清江南大营,6月底 杨秀清密谋在天京夺权,派秦日纲去丹阳,韦昌辉去江西,石达开去湖北。
8月9日 向荣在丹阳死去。
8月中旬 杨秀清在天京逼封万岁。
9月1日 韦昌辉率三千人回至天京(秦日纲于8月底已回京)。
9月2日 杨秀清被韦昌辉、秦日纲所杀。
9月4日 韦昌辉在天京屠杀杨秀清旧部。
9月中旬 石达开、张遂谋自武昌洪山星夜赶回天京,谴责韦昌辉,不料韦昌辉反而欲谋害石达开,石达开吊城逃走。韦昌辉将石达开全家杀害,并派秦日纲率军追击。
10月23日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进攻广州附近沿江炮台。
11月8日 石达开自安庆渡江至泾县境,东讨韦昌辉。
11月上旬 洪秀全在天京下诏诛韦昌辉,秦日纲亦被派兵带回处斩。洪秀全将韦首级函送宁国石达开处。
11月24日 广东天地会党李能通以江西袁州叛降湘军。
11月28日 石达开回天京提理政务。
12月19日 武昌失守。
1857年 2月27日 太平军在陈玉成、李秀成统率下,占安徽舒城。
4月27日 太平军进向湖北境内。
5月12日 太平军分道入湖北黄梅、广济、蕲州、蕲水、罗田,破清军于蕲州张家塝。
5月底 石达开负气出走,出京远征。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掌朝政。
6月2日 石达开自皖南铜陵渡江。
6月11日 溧水失守。
7月16日 句容失守。
8月20日以前 洪秀全将洪仁发、洪仁达王爵削去,镌刻义王金牌送安庆,争取石达开回天京。
9月2日 江西瑞州府失守。
10月 洪秀全以争取石达开回京不果,决定任命蒙得恩为正掌率,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掌握朝政。
12月27日 镇江失守,李秀成救出吴如孝军回天京。
12月29日 英、法侵略军占广州。
12月30日 陈玉成、韦志俊率太平军再入湖北。
年底或1858年初 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依古制而惠四方”的纲领,遭到痛斥,撤职革爵;洪秀全在李秀成承认“错误”后,又复其职,令在天京协助蒙得恩工作。
1858年 1月8日 清军复逼天京。
1月至2月 石达开驻军江西抚州,洪秀全曾数次派人去抚州请援。
3月 李秀成谋解天京围出京。
5月19日 九江失守,贞天侯林启容被杀。
5月20日 英、法侵略军陷大沽。
5月28日 沙俄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瑗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6月 清朝政府与英、法、俄、美分别签订卖国的《天津条约》。
8月 陈玉成、李秀成会各镇守将于枞阳,订约会战,解天京围。
8月23日 太平军克庐州府。
9月12日
国宗杨辅清占安徽婺源,洪秀全以他为中军主将代蒙得恩。在此以前,洪秀全已恢复五军主将制度,即以蒙得恩为中军主将,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志俊为右军主将。
9月21日 吉安失守。
9月26日 浦口之战,太平军再破江北大营。
10月9日 太平军三克扬州。
10月15日 湘军初围安庆。
11月1日 李昭寿以滁州降于胜保。
11月15日 三河之战,太平军歼灭湘军六千余人,杀悍将李续宾,安庆之围不战自解。
11月20日 英国侵略者额尔金率舰队到天京示威,与太平军发生冲突。
12月11日 安徽太湖二郎河之战,太平军失利。
12月12日 额尔金在汉口窥伺一周之后,本日起程东返。
12月25日 洪秀全命林绍璋将其《对西洋番弟御诏》送至芜湖,是日由朱雄邦交给停在芜湖的英舰“莱塔布登”号。
1859年 2月28日 薛之元以江浦降于李昭寿。
3月20日 陈玉成大败清军于庐州,擒获署安徽巡抚李孟群。
4月22日 洪秀全族弟洪仁玕至天京。
5月11日 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太平天国后期封王自此始。
6月 洪秀全封前军主将陈玉成为英王。
6月13日 巴麦尊重任英国首相,以罗塞尔为外交大臣,巴氏内阁一直继续到1865年11月6日。
7月1日 中军主将杨辅清与曾国荃大战于景德镇,至14日失利,杨退至皖南祁门。
8月14日 石达开解湖南宝庆之围去广西。
10月15日 石达开、张遂谋等占广西庆远府。
10月22日 韦志俊以安徽池州叛降敌军。
11月16日 太平天国颁布改历诏,调整天历。
12月中旬 洪秀全封后军主将李秀成为忠王。
12月24日 杨辅清、黄文金等自“叛徒”韦志俊手中夺回池州。
1860年 1月14日 英王陈玉成联征北主将张乐行军,败湘军于潜山。
1月28日 洪仁玕定计:约英王虚援安庆,李秀成进兵杭州,以解京围。
2月 洪秀全封左军主将李世贤为侍王,中军主将杨辅清为辅王。
3月19日 太平军克杭州,于24日主动退出。
4月21日 陈玉成自安徽全椒援天京。
5月6日 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
5月11日 天京军事会议,洪秀全决定太平军第二次西征的战略部署,命李秀成东征苏、常,限一月肃清回奏。
6月2日 太平军克苏州。华尔洋枪队在上海组成。
6月8日 清朝政府以曾国藩署两江总督。
6月15日 太平军克嘉兴府。
6月20日 枞阳失守,安庆形势紧张。
8月10日 清朝政府实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并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悉归节制。
8月18日至20日 太平军进攻上海,不克。
8月24日 英、法侵略军占天津。
9月 太平天国决定沿长江南北两路进行第二次西征,合取武昌。
10月13日 英、法侵略军占北京。美传教士罗孝全至天京。
10月24日 清朝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卖国条约——《中英北京条约》。
10月25日 《中法北京条约》签字。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11月14日 沙俄迫清朝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趁火打劫,掠夺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中国领土达四十多万平方公里。
11月18日 容闳与英教士杨笃信等人来到天京。
12月10日 太平军一援安庆,陈玉成在桐城挂车河战争中失利。
1861年 1月13日 李秀成军自江西玉山入浙江。
2月20日 英国侵略者何伯至天京。
3月1日 何伯命“深淘”舰长雅龄向太平天国提出八项要求。
3月18日 长江北岸西征军在陈玉成率领下,克湖北黄州府。
3月22日 英国侵略者巴夏礼自汉口去黄州见陈玉成,阻止太平军进攻武汉。
3月28日
何伯由汉口东返天京,命雅龄照会太平天国,要求太平军不开入上海和吴淞一百华里(三十英里)范围之内,洪秀全不允,几经交涉,到4月2日始由赞嗣君蒙时雍与李春发出面应允,但规定此禁令有效期为一年。
4月5日 南路西征军在李秀成率领下,占江西樟树镇。
4月23日 李世贤军在乐平战败,遂不西进,转而攻略浙江。
5月2日 太平军再援安庆,洪仁玕、林绍璋等为敌军击败,师退桐城。
5月3日 李世贤部太平军占浙江常山。
6月8日 赤冈岭之战,太平军失利。
6月15日 南路西征军占湖北武昌县。
7月9日 李秀成率南路西征军,自湖北咸宁退军。
8月7日 太平军在陈玉成率领下,三援安庆。
9月5日
安庆失守,守将叶芸来及全军将士二万人全部被杀。洪秀全以安庆失守,把洪仁玕、陈玉成革职,朝政复归洪仁发(改封信王)、洪仁达(改封勇王)掌握,开始大封诸王。
9月16日 李秀成在江西河口会合石达开旧部约二十万人。
10月26日 曾国荃占无为,掠去太平军粮二千余石。
10月29日 太平军范汝增部占浙江诸暨,以何文庆为首的莲蓬党响应太平军。
11月1日 安徽东关失守。
11月20日 清朝政府以曾国藩统辖苏、皖、赣、浙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
11月26日 范汝增占奉化,规定五亩以下田赋免征,五亩以上亩纳米二斗。
12月9日 太平军占宁波。
12月27日 何伯命驻天京“狐狸”号舰长班汉向太平天国提出四条无理要求。
12月29日 太平军再克杭州。
1862年 1月1日 太平天国正式通知英国人,驳斥其四条无理要求。
1月7日 太平军向上海进军,开始第二次进攻上海。
1月18日 清江苏巡抚薛焕、苏州知府吴云、白头团练头领徐佩瑗,与李秀成亲信熊万荃、李文炳密约,于是日在苏州举行“反正”,因故未果。
1月20日 太平天国外务丞相、美传教士罗孝全离天京。
2月上旬 太平天国西北远征军在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率领下,自庐州出发。
2月8日 清朝政府批准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局”。
2月 洪仁玕行文晓谕李秀成,希望他以安徽军事为重。清朝和洋人联合,于上海成立 “中外会防局”。
2月13日 英国人米歇尔率九十九联队及炮兵,自天津到上海。
2月22日 李鸿章募集地主武装淮勇到安庆,由曾国藩按湘军规程编制。
3月16日 清朝政府把华尔洋枪队改称“常胜军”。
3月28日 英船至安庆运淮军,5月2日七千名淮军全部到上海。
4月18日 安徽巢县、含山失守。
4月25日 太平天国吴江监军钟志成抵制李秀成主张,发给农民田凭,每亩钱三百六十,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
5月10日 英、法联军帮助清军攻占宁波。
5月13日 庐州失守,英王陈玉成于15日被执,6月4日在河南延津被杀。
5月30日 天京第三次被围。慕王谭绍光攻克湖州府。
6月9日 谭绍光克青浦,生擒“常胜军”副领队福瑞斯特。
6月19日 李秀成自松江撤军。
7月27日 梯王练业坤攻克浙江诸暨包村。
8月23日 慕王谭绍光军进逼上海。
9月18日 戴王黄呈忠、首王范汝增重占慈溪,向宁波进军。
9月22日 “常胜军”领队华尔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打死。
10月13日 太平军下令围攻雨花台敌人军营,天京解围战争开始。
10月 苏浙部分地区执行李秀成的命令,发给地主田凭。
11月26日 太平军以缺乏军粮军衣,主动撤退天京解围军队。
12月1日 太平军自天京渡江,进北攻南。
1863年 1月8日 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进军陕西兴安府。
1月11日 李秀成自天京回苏州。
1月16日 太平军将领骆国忠以常昭降清。
2月19日 太平军在绍兴大败清军与英、法军,法军副将买忒勒及英军参将定龄均重伤死。
3月19日 捻军根据地雉河集失守。
3月23日 太平天国沃王捻军首领张乐行被抓获遭受凌迟。
3月25日 英国人戈登接统“常胜军”。
3月31日 李秀成西征,自天京至安徽巢县。英提督柏朗至上海,继士迪佛立为驻华英军司令。
5月19日 太平军围安徽六安州不克,奉天王诏退军。
6月13日 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向清军乞降,全军覆没,6月25日在成都被杀。
6月20日 李秀成自九浮洲渡江回天京。
7月7日 李秀成至苏州。由于天京、苏州两地形势紧张,此后李秀成便经常来往其间,以资接应。
7月11日 上海《华北先驱》英文周刊载洪秀全天王诏旨。
10月2日 太平天国西北远征军克陕西汉中。
12月4日 慕王谭绍光被人刺杀,苏州失守。12月12日无锡失守,潮王黄子隆自杀。
1864年 2月10日 太平天国西北远征军自陕西南部分三路东援天京。
3月25日 清军将领程学启占领嘉兴,受重伤,4月15日伤重身死。
3月31日 太平军大败“常胜军”于江阴,英国人死二百五十二人,伤六十二人。太平军将领钱桂仁以杭州降清。
4月10日 邓光明以浙江石门降敌。
5月11日 常州失守,护王陈坤书死。
5月17日 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梁王张宗禹等围攻河南信阳州。
5月20日 英国议会辩论英政府对太平天国政策,首相巴麦尊为其镇压太平军的政策维护,受到议员白士德、赛克斯和立德尔等人驳斥。
6月1日 天王洪秀全病死天京,时年五十二岁。6月6日长子洪天贵福即位,是为幼天王,时年十六岁。
7月19日 天京被清军攻陷。
7月22日 李秀成在天京东南方山丁村被俘,8月7日在天京被曾国藩所杀。
7月24日 堵王黄文金败清军于湖州。7月29日,幼天王至湖州。干王洪仁玕等随后于8月13日亦至湖州。
8月13日 陈炳文在江西金溪降清。
8月28日 湖州被清军攻陷。幼天王、洪仁玕、黄文金走广德;杨辅清走上海,去澳门。
9月18日 启王梁成富占甘肃阶州(今武都)。
10月9日 洪仁玕等在江西石城杨家牌被执,11月23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10月14日 李世贤部太平军克福建漳州。
10月25日 幼天王被执,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11月7日 陈得才部太平军在安徽霍山黑石渡与清军作战,不利,马融和等人率众七万降清,陈得才自尽,僧格林沁杀太平军降将马融和。
12月12日 赖文光、任化邦、张宗禹等败僧格林沁于河南邓州。
1865年 1月—2月 赖文光部太平军与任化邦、张宗禹等所部捻军在豫南整编,共推赖文光为首领。
3月18日 黄呈忠部进占漳浦。
5月15日 漳州失守。
5月18日 曹州高楼寨之战,赖文光等大破僧格林沁,僧王本人战死,全军覆没。
5月26日 永定塔下之战,李世贤军败于清军。
6月6日 启王梁成富部太平军在甘肃阶州被清军镇压。
8月23日 侍王李世贤在广东镇平被汪海洋刺死。
12月8日 汪海洋部太平军占广东嘉应州。
1866年 1月28日 汪海洋为清军所败受伤,2月1日因伤重而死。
2月7日 偕王谭体元弃嘉应州,9日在黄沙嶂迷路被执而死。南部太平军至此灭亡。
7月29日 曾国藩制定防河计划。
9月24日 赖文光等突破汴南卫河堤墙,曾国藩防河计划宣告破产。
10月20日
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将所部捻军在河南陈留杞县一带分为两支:一支由赖文光、任化邦率领的被称为东捻军,一支由张宗禹、张禹爵、丘远才等率领的则进军西北,被称为西捻军。
1867年 1月11日 东捻军在湖北安陆府罗家集歼灭郭松林部湘军四营。
1月23日 西捻军在陕西灞桥十里坡歼灭刘蓉部湘军。
1月26日 东捻军在湖北德安府新家闸歼灭张树珊淮军。
2月19日 尹隆河之战,东捻军先胜后败。
6月13日 东捻军在山东梁山地区突破清军运河长墙,入山东。
12月17日 西捻军自陕西宜川渡黄河东去。
1868年 1月5日 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在扬州瓦窑铺被俘,10日在扬州被凌迟,东捻军灭亡。
2月5日 西捻军逼近直隶易州,北京大震。
8月16日 西捻军被敌人包围在黄河、运河及徒骇河之间,全军覆没。太平天国梁王张宗禹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