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南明大事年表

说明

1.南明诸帝,包括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监国鲁王朱以海、绍武帝朱聿[钅粤]、永历帝朱由榔。
2.弘光帝被俘后,有两帝(隆武帝和鲁监国)并存的局面,为行文方便,纪年以隆武、永历纪年。
3.大事记中所记月、日均为明历。年龄均为虚岁。

○-万历三十年(1602)

朱聿键1岁。四月初五日生于南阳唐王府邸。

○-万历三十五年(1607)

朱由崧1岁。七月十五日,生于京师紫禁城储秀宫。

○-万历三十八年左右(1610)

朱聿[钅粤]约1岁。生于南阳唐王府邸。

○-万历四十一年(1613)

朱聿键12岁。朱聿[钅粤]约4岁。随父唐世子朱器城居于承奉司监狱。

○-万历四十二年(1614)

朱由崧8岁。三月,随父福王朱常洵“之国”,定居洛阳。

○-万历四十五年(1617)

朱由崧11岁。受封德昌王。

○-万历四十六年(1618)

朱以海1岁。生于山东兖州鲁王府邸。

○-天启三年(1623)

朱由榔1岁。十月十九日生于北京桂王府邸。

○-天启七年(1627)

朱由榔5岁。父桂王朱常瀛之国于衡州,随往。

○-崇祯二年(1629)

朱聿键8岁。父被毒死。唐端王惧,始为朱聿键请名,立为唐世孙,脱离囚所。

朱聿[钅粤]约20岁,脱离囚所。

○-崇祯五年(1632)

朱聿键31岁。袭唐王爵。

○-崇祯六年(1633)

朱以海16岁。七月,袭封镇国将军。

朱由榔11岁。被封为永明王,同母兄朱由木爱被封为安仁王。

○-崇祯七年(1634)

朱聿键33岁。自请捐千岁谋修南阳城墙。

○-崇祯八年(1635)

朱聿键34岁。十一月因宗室换授法,与礼部侍郎陈子壮辩驳。陈子壮因此被革职下狱。

○-崇祯九年(1636)

朱聿键35岁。八月朔,不待朝旨,率勤王兵北上。诸王擅兵,下旨议罪,十一月,被削爵,废为庶人,投入凤阳高墙监禁。

○-崇祯十二年(1639)

朱以海22岁。父鲁王朱寿镛病故,嫡长兄以派袭鲁王爵。

○-崇祯十四年(1641)

朱由崧35岁。正月,洛阳城破,逃难到怀庆。

朱由榔19岁。结婚,妃为王氏。

○-崇祯十五年(1642)

朱以海25岁。年末,清兵攻入山东兖州府,幸免于难,兄鲁王朱以派自杀。

○-崇祯十六年(1643)

朱由崧37岁。七月,袭福王爵。

朱聿键42岁。巡抚路振飞入高墙探视,赠以私钱。

朱由榔21岁。八月,张献忠大西军攻占衡州。随父出逃。二十一日于永州被擒,二十三日为焦琏所救,入广西。

○-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

朱由崧38岁。

朱聿键43岁。

朱以海27岁。

朱由榔22岁。

二月初三日,朱由崧逃离怀庆,至卫辉依潞王常汸。十五日,朱以海嗣鲁王爵。

三月,朱由崧逃离卫辉,至淮安。朱由榔至桂林,与父兄相聚。

四月,朱以海弃兖州南奔,渡淮河。下旬,朱由崧被护送至仪真。二十九日抵南京。

五月三日,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日,以史可法、高弘图、马士英为东阁大学士。七日,以姜曰广、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八日,马士英入朝。十三日,史可法请设江北四镇。十六日,马士英入阁办事。封黄得功、左良玉为侯,刘泽清、刘良佐、高杰为伯。十八日,史可法离朝,督师江北。二十三日,诚意伯刘孔昭廷侮吏部尚书张慎言。二十六日,召对高弘图、马士英、张慎言于行宫。二十八日,封吴三桂为蓟国公。

六月六日,马士英向弘光帝荐逆案阮大铖,命复冠带陛见。高弘图、姜曰广谏阻不听,乞罢。群臣交章劾阮大铖。十日,张慎言致仕。十六日,马士英请申逆案之诛。弘光帝命严查从逆诸臣(投降过大顺政权之官员)。“顺案”事起。十七日,史部左侍郎吕大器罢。二十日,御史黄澍入朝召对,面斥马士英。朱以海入浙江。朱由榔至梧州,桂王朱常瀛病故。

七月五日,弘光帝以左懋第为北使,赴北京与清议和。九日,下令刑部以六等定从逆诸臣罪。十三日,刘泽清疏攻左都御史刘宗周。二十六日,尽释高墙罪宗。朱聿键获释出高墙(监狱),辗转赴南京。

八月一日,弘光帝复东厂。谏阻不听。十三日,太后邹氏自河南到达南京。二十一日,以从逆案牵连逮员外郎周镳等人下狱。二十五日,诏选淑女及内官。三十日,中旨以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刘宗周疏谏,不听。

九月一日,高杰袭黄得功于仪真之土桥。高、黄矛盾加剧,史可法和解之。六日,内批逮巡按御史黄澍,黄澍入左良玉军,不至。九日,大学士姜曰广罢。十日,左都御史刘宗周罢。十五日,史可法复清摄政王多尔衮书,语多不屈。十九日,令童生纳银,免府州县试。

十月一日,吏部尚书徐石麟罢。四日,左都御史李沾受贿事露,马士英为之请,诏勿问。六日,大学士高弘图四疏乞归,允之。

十一月五日,北部左懋第被清强制遣还,至沧州又被清兵追回软禁。清朝只将暗中向其投降的陈洪范放回。是月,朱以海奉弘光帝命移居浙江台州。

十二月一日,清兵下江南。三日,弘光帝以刘泽清密议效忠、刘孔昭实心定策功,各进为侯爵。十五日,陈洪范还。通政使杨维垣请重颁《三朝要典》。下和尚大悲于镇抚司。二十二日,刑部尚书解学龙上奏从逆诸臣罪案。二十四日,高杰北征,发徐州。二十九日,加高杰太子太傅。

除夕,弘光帝愀然不乐,问其故,则以梨园子弟无一佳者相对。众臣失望。

是月二十五日,朱聿键上疏奏请恢复王爵,不允。命徙居广西平乐,遂离南京南下,因贫无路费,滞留苏州。

○-弘光元年闰六月二十七日后称隆武元年,(顺治二年,1645)

朱由崧39岁。

朱聿键44岁。

朱聿[钅粤]约36岁。

朱以海28岁。

朱由榔23岁。

正月十三日,总兵许定国诱杀高杰于睢州,逃出降清。

二月六日,以阮大铖为兵部尚书。中旬,鸿胪寺少卿高梦箕上奏北来“太子”在杭州,弘光帝遣太监召之。三十日,诛和尚大悲。

三月朔,北来“太子”至南京。六日,会审北来“太子”于大明门外。九日,百官会审北来“太子”于午门外。十三日,童妃自河南被护送至南京,下狱。群臣交章论北来“太子”事,多信其真。黄得功上疏称东宫未必假冒,乞多方保护,并刊印传布。南京民间传闻马士英谋害“太子”,舆论纷然。十五日,复审北来“太子”于大理寺。中旬,史可法紧急上奏称北来“太子”必假冒无疑。二十二日,清取归德。二十五日,左良玉以“清君侧”举兵东下。

四月朔,诏史可法等入援。童妃死于狱中。四日,左良玉攻下九江,即病死,东下大军由其子左梦庚统帅。继续东进。八日,弘光帝杀光时亨,赐周镳等自尽。九日,清兵占徐州。史可法连章告急,乞选将添兵,马士英不应。十三日,左梦庚陷安庆。清取泗州,渡淮河,史可法退守扬州。十五日,弘光帝选淑女于元晖殿。命潞王朱常汸移湖州、周王朱恭枵移江西、鲁王朱以海移广东。十九日,扬州被围。史可法致书清军统帅多铎,拒绝投降,决心身死封疆。二十五日,扬州陷落,史可法殉国。召对群臣议迁都,钱谦益力持不可。

五月二日,黄得功击败左梦庚于板子矶。左梦庚降清。五日,弘光帝因演剧作乐,无暇视朝。七日,百官集议,各怀心腹事,无结果。八日,援师悉溃,江防不守。清兵由瓜州渡长江,镇江失陷。十日,弘光帝清晨传旨:三淑女在经厂者悉放还母家。南京全城紧闭。夜二鼓,弘光帝与内官数十余人弃南京出逃,奔向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十一日,马士英挟太后奔向杭州。南京士民出北来“太子”于狱。十二日,弘光帝奔芜湖入黄得功营。十四日,清兵临南京城下,南明(忻城伯)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迎降。十五日,清多铎入南京城。二十二日,弘光帝为叛将田雄、马得功及刘良佐所劫,献于清。黄得功死。弘光朝覆亡。二十五日,弘光帝被挟至南京,囚于江宁县。

六月八日,潞王常汸监国于杭州。十日,朱聿键到达杭州,请潞王去监国之号称帝正大位,不听。十一日,贝勒博洛帅清兵至杭州,潞王朱常汸与巡抚张秉贞不战投降。十七日,朱聿键至衢州,郑鸿逵、郑彩、苏观生共请其监国,不听。黄道周先后上三疏请朱聿键监国。二十三日,朱聿键被拥至建宁(今福建建瓯),接受监国。

闰六月朔,江阴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众起兵抗清。三日,朱聿键至水口驿。七日,到达福州,举行监国之礼。钱肃乐起兵于宁波,随赴台州劝迎鲁王朱以海监国。十三日,朱大典于金华、沈宸荃于慈溪起兵。二十日,使臣左懋第拒不降清,于北京遇害。二十一日张国维等赴台州,共请鲁王朱以海监国,允之。

○-隆武元年(顺治二年,1645)

闰六月二十七日,朱聿键即皇帝位于福州,以福州为天兴府,称福京。以当年为隆武元年,遥尊弘光帝为圣安皇帝。进郑芝龙、郑鸿逵等为侯,封郑芝豹、郑彩伯爵。以黄道周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苏观生为吏部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赐郑芝龙子郑森姓朱名成功。召路振飞为左都御史、吏兵二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朱聿[钅粤]被封为唐王。

七月十八日,鲁王朱以海正式监国于绍兴。以张国维、朱大典、宋之溥为大学士。二十二日,隆武朝大学士黄道周愤师不前,自请募兵江西,率门下出征。

八月,鲁监国赐行人张煌言进士,加翰林院编修。是月,永明王朱由榔移居肇庆,安仁王朱由木爱袭桂王爵。

九月初六日,弘光帝朱由崧被执送北京。上旬,总督何腾蛟、巡抚堵胤锡招抚大顺军余部于湖广。

十月,隆武帝遣兵科给事中刘中藻颁诏浙东,鲁监国不受。金堡入浙,上书朱以海,言其坚持监国将祸患无穷,鲁监国下令法司究问,金堡逃去。

十一月初,隆武帝誓师西郊,以郑鸿逵为御营左先锋出浙江,郑彩为御营右先锋出江西。马士英请入朝,鲁监国不许,遂入方国安军中,阮大铖随后至。授方国安为大将军。

十二月初六日,隆武帝御驾亲征,发福京,唐王朱聿[钅粤]监国。二十四日,黄道周兵败婺源被执。此月,云南土司沙定洲作乱,攻陷昆明,黔国公沐天波逃至楚雄。鲁监国以谢三宾为礼部尚书,入阁办事。铸“大明通宝”钱。

○-隆武二年(鲁监国元年,顺治三年,1646)

朱由崧40岁。

朱聿键45岁。

朱聿[钅粤]约37岁。

朱以海29岁。

朱由榔24岁。

正月,隆武帝在建宁。马士英疏请入朝,不许。

三月,监国朝王之仁与清兵大战于钱塘江。七日,隆武朝大学士黄道周于江宁就义。隆武帝驻师延平,诏封受招抚之大顺军余部为忠贞营,赐高一功名为高必正,李锦为李赤心,赤心之母即李自成夫人高氏为贞义一品夫人。

五月,弘光帝朱由崧被杀于北京。

六月朔,清兵渡钱塘江,进兵取绍兴。鲁监国逃至台州。尚书余煌、王思任及陈函辉、陈潜夫等死难。孙嘉绩蹈海死、张国维投池死、王之仁至南京不屈死。郑鸿逵闻浙东江上师溃,弃仙霞关而逃。诏削其封爵。郑芝龙撤兵赴安平,拜表即行,诏留之不得。仙霞关守兵皆溃。是月,桂王朱由木爱死。

七月,鲁监国自南田岛航海赴舟山,隆武之臣黄斌卿不纳,漂泊海上。

八月,鲁监国由张名振护拥下驻普陀。十一日,清兵挺入福建建宁。二十一日,隆武帝闻仙霞关不守,自延平出奔,拟移驾江西。二十二日,清兵入仙霞关。二十四日,清兵取延平。攻占天兴府(福州)。二十八日,隆武帝于汀州为清兵所执,与皇后曾氏同时遇害。

隆武朝覆亡。

十月,郑彩迎鲁监国入闽。十四日,朱由榔在瞿式耜、丁魁楚等拥戴下,于肇庆监国。二十日,朱由榔闻赣州失陷,逃至梧州。

十一月,鲁监国驻福建长垣,重组政府,以熊汝霖为东阁大学士、郑彩为建国公、张名振为定西侯。二日,苏观生拥朱聿[钅粤]于广州监国。五日,朱聿[钅粤]称帝于广州,以明年为绍武元年,是为绍武帝。十二日,朱由榔还肇庆。十八日称帝于肇庆,以明年为永历元年,是为永历帝。二十四日,永历帝遣彭耀赴广州宣诏,被杀。遂遣兵部右侍郎林佳鼎督兵,进攻绍武。二十八日,于三水大败绍武之军。

十二月二日,绍武朝广州总兵林察于三山口大败永历林佳鼎军。十五日,清将李成栋率兵突然袭取广州,绍武帝死,大学士苏观生自杀。绍武朝覆亡。二十五日,永历帝弃肇庆逃向梧州。

○-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海上郑成功称隆武三年,顺治四年,1647)

朱由榔25岁。

朱以海30岁。

正月十六日,永历帝逃至平乐。前御史张家玉起兵东莞、给事中陈邦彦起兵攻广州。二十一日,永历帝走桂林。熊汝霖奉鲁监国出师抗清。

二月初十日,清袭平乐,趋桂林。永历帝大恐,不听瞿式耜劝阻,于十五日,逃至全州。司礼监王坤,左都督掌卫事马吉翔扈从。瞿式耜留守桂林。鲁监国克海澄、漳浦、建宁、邵武诸地。

三月十五日,留守瞿式耜及总兵焦琏击溃来犯清兵。十七日,张家玉复东莞。二十三日,孙可望率大西军余部以平沙定洲叛乱为名,进入云南。

四月朔,清攻新安,张家玉败走,还屯博罗。初四日,永历帝移驻武冈,受制于刘承胤。初十日,清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率兵分道取湖广。二十八日,郑成功复海澄。此月,张名振渡海抵崇明,遇飓风兵败。

五月二十四日,刘承胤军大掠桂林。二十五日,清攻桂林,瞿式耜、焦琏率众击退。

六月朔,永历帝密诏何腾蛟入武冈。陈子壮起兵南海九江村。

七月初五,陈子壮、陈邦彦率义兵攻广州失败。鲁监国攻福州不克。

八月初六,清兵下清远,陈邦彦壮烈就义。二十日,高明失陷,陈子壮死难。二十三日,清兵逼近奉天府,永历帝出奔。刘承胤降清。二十七日,永历帝奔柳州。鲁监国克连江。

九月朔,瞿式耜请永历帝还桂林。初十日,永历帝奔象州。鲁监国克延平。

十月朔,清攻增城,张家玉死难。鲁监国军克福安、福宁、宁德、福清、长乐、闽清、永福、罗源等地,至此,已连克三府一州二十七县。

十一月朔,清兵逼近全州,何腾蛟、瞿式耜、严起恒等协办击退之。

十二月,永历帝移驻桂林。

○-永历二年(鲁监国三年,海上郑成功称隆武四年,顺治五年,1648)

朱由榔26岁。

朱以海31岁。

正月,金声桓于江西叛清归明。鲁监国移驻闽安镇琅琦屿。鲁监国朝徐宁德、福安二城尚存在,至此所复州县皆失。

二月初十日,郝永忠掠桂林,永历帝出奔。二十日,何腾蛟入守桂林。

三月初十,永历帝移驻南宁,随扈大臣仅七、八人。二十二日,何腾蛟击退入犯桂林之清军。二十三日,瞿式耜檄诸将收复全州、梧州。

闰三月(清四月)十日,李成栋于广东叛清归明。

四月(清闰四月)朔,遣吏部侍郎吴贞毓等赴广州,劳李成栋军。封李成栋惠国公、佟养甲襄平伯、杜永和江宁伯等。

五月,清兵围南昌。郑成功收复同安。

六月初三日,瞿式耜劳师于全州。永历帝封金声恒豫国公、王得仁建武侯。十一日,永历帝出南宁,移驻浔州,封陈邦傅庆国公。

七月一日,永历帝移驻梧州。李成栋遣使迎驾广州,陈邦傅请留跸浔州。瞿式耜力请驾幸桂林,语甚恳切,帝意未决。

八月一日,永历帝还驻肇庆,李成栋隆重迎驾。召瞿式耜入朝,式耜乞归,不许,仍留守桂林。命李成栋攻赣州,以解南昌围。清兵攻占同安。郑成功遣使奉表于肇庆,始奉永历正朔。

九月,永历朝政悉决于李成栋养子李元胤。都御史袁彭年、少詹事刘湘客、给事中丁时魁、金堡、蒙正发五人附之,揽权植党,时称之为“五虎”。何腾蛟收复永州、衡州。

十月,宝庆、常德恢复。瞿式耜疏请永历帝回驻桂林。二十六日,李成栋兵溃赣州城下。

十一月,何腾收复益阳。瞿式耜上疏以天下大势在楚不在粤,力请永历帝移跸桂林,以图出楚之计,不纳。

十二月,湖南诸将矛盾激烈。马进忠、李赤心相继统兵劫掠,新复州县为之一空。湖南形势大坏。该月,清大同守将姜瓖举兵叛清。

○-永历三年(鲁监国四年,顺治六年,1649)

朱由榔27岁。

朱以海32岁。

正月十二日,清兵袭取湘潭,何腾蛟就义。朝中群臣植党相倾。分吴楚两局。“五虎”结李元胤称反正功臣为楚党。大学士朱天麟、王化澄、吏部尚书晏清、户部尚书吴贞毓、给事中张孝起、吴其雷等称扈从旧臣,内结马吉翔、外结陈邦傅为吴党。两党水火不容。十九日南昌城破,金声桓、王得仁死,姜曰广投池而死。鲁监国移驻沙埕。

二月二十六日,李成栋第三次出征兵败信丰,落水而死。

三月,以杜永和为两广总督,代领李成栋军,驻广州。李赤心兵败于茶陵,走广西。清兵攻占宁德。

四月,堵胤锡兵败衡州,走梧州。孙可望遣使入朝乞封王爵。朝议以无异姓封王之例,拒之。鲁监国于大陆所复之地皆失。

七月,杨畏知、堵胤堵矫诏封孙可望平辽王,孙可望不受。而此前陈邦傅与其将胡执恭已矫诏封可望为秦王,且已接诏,滇中悉知。孙可望怒,执杨畏知、胡执恭于狱,自称秦王如故。初五日,郑彩弃鲁监国而去。张名振迎鲁监国至健跳所。此月,永历帝封郑成功广平公。

十月,鲁监国进驻舟山。张肯堂为东阁大学士。

十一月,鲁监国遣使乞师日本,不得要领。

十二月,永历朝兵败于永州。

○-永历四年(鲁监国五年,顺治七年,1650)

朱由榔28岁。

朱以海33岁。

正月,南雄、韶州陷落。永历帝闻警出奔。李元胤留守肇庆。

二月朔,永历帝至梧州。“五虎”失势,吴贞毓等疏论袁彭年等五人把持朝政、朋党误国等十大罪。诏以彭年反正有功,免议,余下锦衣卫狱。瞿式耜七疏争之,不听。

四月,严起恒罢。召王化澄入朝。

五月,高必正、李元胤入朝。金堡、丁时魁谪戍,刘湘客、蒙正发赎配追赃。

九月,孙可望入贵州,并遣将取四川。

十月,太后致书罗马教皇请多遣耶稣会士来华。

十一月朔,清兵攻占广州。初四,桂林失守,督师瞿式耜、总督张同敞被执。初九,永历帝仓卒弃梧州至浔州。陈邦傅叛逃而去,至南宁。

闰十一月(清历十二月)十七日,瞿式耜、张同敞不屈遇难殉国。王化澄降清。高必正、李来亨率众走川东。封孙可望为翼王,不受。

十二月(清历顺治八年正月)命大学士文安之总督川、湖军务。

○-永历五年(鲁监国六年,顺治八年,1651)

朱由榔29岁。

朱以海34岁。

正月(清历二月)永历帝驻南宁。

二月(清历闰二月)张名振杀王朝先于舟山。清兵连取梧州、柳州。孙可望遣贺九仪赴南宁杀大学士严起恒、尚书杨鼎和等,以其阻封秦王之故。于是封孙可望为秦王。大学士杨畏知愤甚,怒斥孙可望,被杀。

四月,郑成功取厦门。永历帝嫡母慈宁太后病故。施琅降清。

五月,孙可望请永历帝移云南。

七月,张名振率师奉鲁监国攻吴淞。

九月,舟山失守。大学士张肯堂等死难。张名振奉鲁监国航于海上。陈邦傅诱杀焦琏以浔州降清,并为清取平乐、清远。二十八日,永历帝从南宁出奔。

十月,永历帝驻新宁。

十二月,清攻取宾州、南宁。永历帝仓皇由水道走土司,抵濑湍。孙可望遣将前来迎驾。

○-永历六年(鲁监国七年,顺治九年,1652)

朱以榔30岁。

朱以海35岁。

正月十六,永历帝逃至广南府城。鲁监国由张名振等扈驾至中左所(厦门),旋居金门。

二月六日,永历帝到达安隆所。孙可望令改为安龙,遂为行在之地。从此受制于孙可望。

三月,孙可望遣李定国取桂林,刘文秀取成都。

五月,李元胤于钦州被执,赴广州,不屈死。李定国取靖州。

七月朔,李定国取宝庆。初二日,取全州。初四日,取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死。叛将陈邦傅被获。十一日,李定国复永州。刘文秀取叙州、重庆。永历帝以孙可望之请,封李定国西宁王、刘文秀南康王。

十月,刘文秀兵败保宁,大将王复臣死。报至贵阳,孙可望拟诏:刘文秀罢职闲住。

十一月十三日,李定国复衡州。二十三日,衡州失陷,败退时设伏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时孙可望欲篡位,无人臣礼。永历帝岌岌可危,密敕李定国以兵入卫。

○-永历七年(鲁监国八年,顺治十年,1653)

朱由榔31岁。

朱以海36岁。

二月,孙可望召李定国赴沅州议事,定国不赴,走广西。从此孙李矛盾加深。

三月,鲁王朱以海自去监国之号,奉表永历帝朱由榔。鲁监国朝至此结束。孙可望率军追击李定国与清兵相遇于宝庆,大败。

九月,张名振以郑成功之军挥师北伐入长江,破京口,以粮绝而还。

十二月,永历帝密敕召李定国入卫事为马吉翔探得。

○-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1654)

朱由榔32岁。

朱以海37岁。

正月,鲁王朱以海移居南澳。定西侯张名振、监军张煌言率师再入长江,抵燕子矶,望祭孝陵。

三月,永历帝密敕事发,孙可望杀大学士吴贞毓等18人。

四月,李定国取罗定、新兴、阳江、阳春等县。

十月,李定国围广州。

十一月,郑成功遣将援定国于广东。

十二月,李定国攻广州、新会,兵败。旋攻肇庆,不克。

○-永历九年(顺治十二年,1655)

朱由榔33岁。

朱以海38岁。

二月,郑成功改中左所(厦门)为思明州。李定国退兵入南宁。

五月,刘文秀攻常德,失败。张名振以郑成功之军收复舟山。

十二月,张名振卒于舟山。

○-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1656)

朱由榔34岁。

朱以海39岁。

正月,永历帝在安龙受制于孙可望,困窘万状。李定国击败孙可望兵于田州,急赴安龙。

三月,孙可望遣将白文选赴安龙,文选与李定国联合,共扈永历帝入云南。刘文秀迎纳。永历帝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各将领均有封赐。

八月,清兵复取舟山,迫民过海,舟山遂空。

○-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1657)

朱由榔35岁。

朱以海40岁。

四月,上弘光帝庙号曰安宗简皇帝、隆武帝庙号曰绍宗襄皇帝。

五月,遣张虎送孙可望妻子部属还贵州。

八月,孙可望举兵犯云南。

九月,削孙可望爵,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连师进讨孙可望。交水大战,孙可望大败。

十月,孙可望败走长沙,降清。

○-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1658)

朱由榔36岁。

朱以海41岁。

正月,册封郑成功为延平王。授张煌言为兵部左侍郎。

二月,清遣贝子洛托为宁南靖冠大将军率军偕洪承畴、吴三桂等分道取云南。

四月,清兵攻下贵阳、遵义。刘文秀病故,遗表上永历帝:“若有仓猝,请驾幸蜀”。

七月,命李定国为招讨大元帅,以率师抗清。郑成功、张煌率师北上,遇飓风而退。

十月,李定国遣冯双礼守鸡公背、张先璧守黄草坝、白文选守七星关。

十二月,永历朝三路师溃,李定国于炎遮河大败,清兵抵曲靖。十三日,李定国微服还昆明。十四日,永历帝召群臣议迁都。卒采纳沐天波西赴大理,危可入缅甸之议。十五日,永历帝率臣民离昆明出逃。李定国断后。

○-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

朱由榔37岁。

朱以海42岁。

正月初三日,清兵占昆明。初四日,永历帝驻永昌,下罪己诏。李定国自请削秩,不许。

闰正月(清二月)十五日,白文选兵败于玉龙关。十八日,永历帝至腾越。二十日,李定国兵败永昌之磨盘山。二十九日,永历帝入缅甸。

二月(清三月)十八日,永历帝驻缅甸之井梗。李定国驻兵猛缅,白文选入缅至阿瓦城,求永历帝不得。

三月(清闰三月),沐天波及绥宁伯蒲缨总兵王启隆谋奉永历帝出缅甸,为马吉翔所阻。

四月,咸阳侯祁三升以兵迎永历帝于缅甸,马吉翔遣使以敕书止。

五月,永历帝移驻缅甸者梗。郑成功、张煌言率师入长江克镇江,攻克大江南北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不久,败于南京城下。当时鲁王朱以海接永历帝仍令其监国之手敕。郑成功坚持不可,迁朱以海至澎湖岛软禁。

十月,李定国驻军孟艮。

十一月,沅江总督、土知府那嵩,抗清失败死之。

○-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1660)

朱由榔38岁

朱以海43岁。

七月,白文选举兵入缅至阿瓦城迎永历帝,为缅所拒。

九月,李定国、白文选率兵从孟艮出发,分道入缅迎永历帝,仍被缅人所拒,至次年八月方撤军。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

朱由榔39岁

朱以海44岁。

三月,沐天波与总兵官王启隆密谋除马吉翔及太监李国泰,劫持太子斩关而出,谋泄。

七月十九日,缅甸以饮咒水盟誓为名,杀永历帝大臣沐天波、马吉翔、王维恭、蒲缨等42人。

九月,吴三桂率师入缅甸。

十一月,白文选降清。

十二月初三日,缅人执永历帝献于清军主帅吴三桂。永历朝覆亡。是月,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元年(1662)

朱由榔40岁。

朱以海45岁。

三月,吴三桂执永历帝还昆明。

四月十五日,永历帝被吴三桂以弓弦绞死于昆明篦子坡。郑成功迁鲁王朱以海居金门。

五月初八日,郑成功病逝。

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国病逝。

七月及八月,张煌言接连上书请鲁王朱以海正大位称帝,以号召天下,被拒绝。

十一月十三日,鲁王朱以海病逝于金门。张煌言解散军队,隐居山中。二年后,为叛徒告密被捕,七月就义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