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域征服者

自西汉起,西域就是中国领土。魏晋时代,中国对西域的控制力减弱。公元382年,西域十国叛乱,前秦苻坚于是发动了一次西征西域的军事行动,这次战争,成就了一位盖世名将。万里远征,以十万之众破西方百万大军,威震边疆,征服西域三十六国,他就是后凉国的国主吕光。

壹 楼兰古国

古代中国西域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楼兰。说它古老,早在公元前176年就已经建立,成为西域一个著名的“城郭之国”。

《汉书•西域传》中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在今若羌地区),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汉武帝时并入中国版图。

楼兰古城依畔烟波浩渺的罗布泊,曾在丝绸古道上盛极一时,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它东接敦煌,西北至焉耆、龟兹,西南到若羌、且末。丝绸之路给楼兰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东西方的文明在此交会。文明也给楼兰人也带去了灾难,都城大兴土木,林地乱砍滥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异常、瘟疫流行。楼兰人不得不弃城迁徙,流沙渐渐埋没了一座辉煌壮丽的千年古城。

前秦帝国大将吕光亲眼目睹了茫茫黄沙湮灭楼兰都城令人悲哀的一幕。

吕光是略阳氐人,其家世为氐族酋豪。父亲吕婆楼,辅佐苻坚登基为王,官至太尉。传说吕光出生之时,夜有神光,故以光为名。吕光十岁时就显示出军事方面的志趣,和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喜欢排兵布阵。长大后身材雄壮,与楚霸王项羽一样目有双瞳。不喜欢读书,喜欢放鹰走马。人们都认为他是个顽劣子弟,唯独秦相王猛认为他是个人才,向天王苻坚推荐说:“吕光,绝非寻常人啊!”

“堂前听喜鹊,出门遇贵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王猛就是吕光的贵人。吕光从军入伍,才华得以施展。前秦军征讨山西,吕光与号称“不败”的猛将张蚝大战于铜壁,由清晨杀到日暮,刺张蚝于马下,自此威名大震。后随王猛伐燕,立下大功,先后平定苻氏宗族中苻双、苻重、苻洛的叛乱,与邓羌并为前秦两大虎将。

有了贵人,还要有机遇。吕光人生的最大转变来自两位天山来客。

公元382年,淝水大战前一年九月,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窴入前秦都城长安朝贡,说天山北麓的狯胡国日益强大,西域约有十余国叛中国依附狯胡,请求天王苻坚出兵讨伐不服大秦的西域诸国,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府,甘愿充当大军向导。

西域自汉武帝置都护府以来,一直是大汉的领土,三国魏晋依汉故事,设西域都护、戊己校尉、西域长史等官职管理西域事务。至前凉王张骏,更在高昌设郡,对西域管辖愈加严格。它们虽然名义上是国家,实质仍是中原王朝的郡。

汉置西域都护府时,西域为三十六国,至三国时已兼并至二十国,今有十余国反叛,可见西域的局势已是岌岌可危,否则两个国王不可能万里迢迢亲自跑到长安来讨救兵。

苻坚爽快地答应下来,表示愿意派出十万军队。关于西征问题,朝野上下发生争执。秦相苻融反对,认为西征“只会虚耗中国,投兵万里之外,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可耕”。苻融的看法与古代许多人的看法一致,在当时交通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就算把西域打下来,守得住吗?再者说,西域耕地稀少,为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不值得。

中原帝国军队大规模进入西域,前秦之前,历史上只有一次,是为了汗血宝马。苻坚又是为什么呢?

古代西域即今新疆,指玉门以西,葱岭以东之地。西域诸国由两部分组成,绿洲和游牧国家。绿洲国家即城郭之国,以绿洲为中心建城堡,统领周围的农村和牧区。游牧国家则是逐水草而居,行无定所的游牧部落。北面绿洲有车师、焉耆、龟兹、姑墨、温宿、喀什;南面罗布泊旁边有楼兰、于阗和莎车等。

联系中国与印度、伊朗、希腊、罗马世界之间的伟大商路———丝绸之路就穿过这些绿洲。

匈奴和两汉为控制西域诸国互相争夺,自然因为西域的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

天王苻坚则有另外一重考虑。苻坚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懂得国家强盛的基础在于文化力量。苻坚统治前期,任用王猛执政,依靠儒家文化治国取得相当大的成就。随着北中国一统,氐人、汉人、鲜卑人、匈奴人、羌人等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家,文化冲突不可避免。而江南也存在着一个汉文化正统的东晋。苻坚极为渴望用一种新的文化统一国人的思想,他为前秦国选择了佛教。

佛教是外国的,氐人对于中原汉人来说,也是外来的,这便是羯族后赵崇尚佛学的原因。东汉通过对西域的控制,从丝绸之路上带来印度文化、宗教和艺术。大批布教的印度佛教徒从这条路来到中国。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可扩大佛学影响,强化前秦国的意识形态。

西域,志在必得!

贰 大漠关山

公元383年春,正月,前秦天王苻坚拜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域诸军事,与姜飞、彭晃、杜进、康盛等将领,率五千铁甲骑兵,七万精锐步兵,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窴为向导,兵发长安,踏上远征西域的漫漫征途。万里远征,这是中原大帝国继李广利出征大宛之后第二次向西域大规模投放兵力。

春寒料峭,长安笼罩在冰冷的寒气中。苻坚、吕光君臣二人谁都不会想到,这是他们永别之日,吕光从此再未踏上关中的土地,再未返回略阳家乡。吕光带走的是前秦国的常备军。五个月后,苻坚下诏倾国兵力进发江南。如果历史可以假设,苻坚是否会后悔发动保卫西域之战?淝水之战中,由良家子弟组合而成,有着华丽装备的中军难以抵御谢玄的北府军攻击,这与吕光抽走近十万氐汉精锐部队不无关系。

无数次战争证明,两线作战鲜有不败者。人上路了很难回头,沿着河西走廊行进的吕光已经着手拟订西征军事计划。西征军打击的重点,一个是焉耆国,一个是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一带),地处西域西部。区区两个绿洲国家根本无法阻挡西征大军,因为吕光得到了车师和鄯善国支持,粮食给养保障充分。西域诸国势力比较分散,难以对抗中原王朝。若想对抗,必定有另外的势力,两汉时是匈奴,前秦时是狯胡。狯胡是什么样的国家呢?

狯胡来自天山以北裕尔都斯草原、纳伦河谷及其以西以北地区,《魏书•西域传》中的悦般国,范围大体在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一带。狯胡部族原隶属北匈奴,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开始卷入绿洲国家间的纷争。到前秦灭前凉,狯胡已控制了龟兹、焉耆、温宿、尉头等天山南麓绿洲国家,势力向疏勒、于阗等国渗透。

没有无缘无故的战争。西域有条发财的路,谁控制了西域,谁就有取之不尽的财富。狯胡欲独霸西域,垄断丝绸之路。东部的车师和鄯善感到压力,才向苻坚提出请伐西域,并主动要求担当向导。

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吕光当然明白这个道理。由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的道路即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共有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由阳关,经若羌,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即为南道;由敦煌西出玉门关,沿疏勒河向西进入罗布泊则为中道;由新玉门关,穿过五船碛(莫贺延碛)到达高昌(今吐鲁番地区)为北道。

前秦军队是去攻打塔里木盆地北部以龟兹、焉耆为首的西域叛王,不是去和西方做生意,不会选择南道。吕光此次西征路线,取中道还是北道呢?面对茫茫黄沙,陌生的领域,吕光拟订出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出玉门关,进入中道,向罗布泊进发。

吕光的大军到达罗布泊时,其地已是满目黄沙、一片苍茫。昔日的罗布泊碧波万顷,疏勒河、孔雀河注入泊中,风吹湖面,万千浪尖,粼粼烁烁,岸边点缀奇瑰的胡杨,与偶尔破浪而去的一只只小小的独木舟构成蓝色的童话世界。而今罗布泊以西一片片芦草后面是茫茫黄沙,楼兰国也已经一点点被风沙湮没。

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4世纪,吕光到达鄯善时,恐怕所有的建筑物只剩尖顶在风沙中矗立。吕光的心思不在改善罗布泊地区的生态,他的使命是军事进攻。

吕光休整军队,在鄯善国大张旗鼓招兵买马,声言要西进,同时下达一道奇怪的命令,北渡孔雀河,翻越库鲁克塔格山脉,向高昌进发。军士们愕然,西域的国主们更加莫名其妙。既然我们到达罗布泊,要向西攻击焉耆和龟兹,为什么不直接沿孔雀河谷向西北进军,却向北到高昌呢?从鄯善到高昌中间横亘着高大干旱的库鲁克塔格山脉,而且高昌到焉耆国中间隔着三百里流沙。

沿孔雀河至焉耆国不到一千里,翻越库鲁克塔格,再折而至焉耆国,约一千五百里,如此舍近求远,所为何来?大家注视着前秦国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莫不成脑子进水了?吕光微微一笑,只说了一句话,大家都不笑了。不是人家缺心眼,而是自己实在太笨。

“声东击西!”这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计策。用兵之道看似很简单,其实千变万化。按照常规作战原理,的确不该舍近求远,但真正军事家懂得“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由孔雀河西进,敌人必有准备,易受焉耆和龟兹两国的夹击。由罗布泊转而北上高昌,在车师国休整,出流沙三百里直抵焉耆国都城下,可出奇兵制胜。

中秋佳节,西征大军途经墨山国之路抵达高昌郡。高昌城在今吐鲁番盆地,是前凉王张骏讨伐龟兹、鄯善、于阗、焉耆诸国平定西域后设立管辖西域地方事务的郡府。高昌太守杨翰带来天王苻坚南征消息,吕光下令停止进军,等待朝廷命令。西征大军是前秦精锐部队,西域和晋朝比起来,还是南征事大。

部将杜进反对说:“节下受任平叛,机不可失,我军万里迢迢,距敌仅有一漠之隔,有什么比破敌还重要的事呢?”众将和西域东部诸国国主支持杜进意见,吕光这才改变主意,征发诸国兵马,带领十万军队南渡流沙。

西征将士们体验到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感觉。他们的目标比楼兰还要遥远,大军一路艰难行走在漠海。茫茫大漠有其魔鬼的一面,也有其天使的一面。

大风起兮,黄沙漫漫,日色昏暗,热风扑面,黄沙蒙头,四野茫茫,莫知所在。太阳西下,气温骤然降低,寒气袭人,将士们用毛毡裹体,栖身在细细的沙子上。抬头望天,长空如洗,星汉灿烂,银河、星云,从来不曾如此清晰。朝行夜止,五天过去,大军在沙漠中穿行三百余里,抬眼四望,仍旧一片流沙,所带的水已不多,将士们相顾失色。

吕光鼓励众将士道:“我听说昔年汉将李广利西征,精诚所至,飞泉涌出,我们难道就没有诚心感动天地吗?皇天必将有济,诸君不必担忧。”沙漠气候确实出人意料,吕光话音刚刚落地,大雨倾盆而下,平地三尺。这不是小说,而是真实的历史。前秦军士气大振,一鼓气越过沙漠,兵锋直抵焉耆都城。

焉耆国王泥流大惊,国中之精锐都在孔雀河上游,万没料到十万秦兵突然从大漠冒出。登城而望,秦军旌旗蔽日,万马奔腾,甲兵似水,刀枪如林。泥流慌忙下令开城投降,龟兹以东诸国尽降,吕光率得胜之师,渡过轮台,向龟兹挺进。

龟兹国王白纯自恃有狯胡国之强援,将城外居民悉数迁入龟兹王城内,坚壁清野,固守待援。为稳定远征军人心,瓦解敌人斗志,吕光大玩心理战,说他做了个梦,梦见一只金色大象飞越龟兹城而去。西域人奉佛,吕光借此解梦说:“金象即佛神,保佑龟兹国的佛神走了,他们肯定灭亡。”于是,军心振奋,将士们踊跃攻城。

狯胡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国王的弟弟呐龙率骑兵二十万,协同温宿、尉头等西域属国的国王,合兵七十余万来救龟兹。中世纪中国最大的一次战役打响了。

决战!吕光下达命令,将领们没人肯动地方。倍则攻之,兵法上讲得明明白白。两倍于敌人的兵力才可以进攻,而我方只是对方的七分之一。我们只有守,连营结阵,死守不出,才有希望。

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照本宣科就能获胜,书呆子也会是最优秀的军事家。吕光对死守战术嗤之以鼻:“敌众我寡,我军困守营中,若敌人内外夹攻,必分兵抵抗,势分力散,怎么是破敌的良策呢?”死拼就是良策吗?吕光有主意,对付龟兹军队可以用木头人。前秦军队在城南五里设一营,深沟高垒,钉上木桩,披上铠甲,戴上头盔,遍插旌旗。大军向城西转进,迎击狯胡联军。

龟兹在天山脚下,北面起伏的天山群峰,横亘东西,雄伟壮丽,气势磅礴,顶峰积雪皑皑,银光闪闪。南面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狂风怒吼,硕大如斗的碎石,满天飞滚。西征军与狯胡联军展开决战。晋书称狯胡军“弓马娴熟,善使矛槊,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以革绳为武器,策马掷人,多有中者”。

晋书对狯胡军骑兵描绘,有夸张附会之嫌,七十万人只能是主力骑兵身穿铠甲,绝不可能全部着铠,革绳就是草原牧民套马的绳索。我们不要小看套马的绳索,胡人入侵欧洲时就曾经以革绳作为武器大败哥特军队。针对狯胡军的战术,前秦军列勾锁阵迎敌,吕光因之成为后世钩镰枪大阵的始祖。勾锁阵大败狯胡军主力,斩首万级,呐龙狼狈而逃,西域附国的军队只好投降。

吕光一战破敌百万,荡平天山,威名震动西疆。狯胡军队惨败的消息传进龟兹城中,白纯收拾珍宝,弃城逃走。西域王侯降者,三十余国。西征军进入龟兹都城,吕光见到的是波斯萨珊王朝和印度贵霜帝国式的壮丽恢弘的王宫,都城的繁华不亚于长安。华丽奇特的宫室让这位西域征服者惊讶万分。参军段业作《龟兹赋》讥讽龟兹的豪奢,记载西征功业,可惜这篇文章未能流传下来。

西域人家家户户存有精酿的葡萄酒,富户大家的葡萄酒竟至千斛,酒桶堆积如山,酒香四溢,十年不败。《晋书》称“胡人奢侈,厚于养生”。西征将士们尽情狂饮,醉倒在百姓酒窖中的比比皆是。

吕光恩威并施,立白纯弟弟白震为龟兹王安抚百姓。西域诸国前代未能臣服的王国,不远万里皆来归附,献上汉朝时赐给的符节凭证。吕光与其更换符节,并上表前秦朝廷,可惜此时的前秦已处于战火之中。吕光始终未得到长安诏命,又见龟兹繁华富饶,本想留下来,可氐汉将士们思乡心切,只得踏上归程。

公元385年三月,吕光大军启程,两万多头骆驼满载西域诸国的各种珍宝奇玩,并驱赶一万多匹骏马东归。战争为了获取财富,否则出生入死干什么?在这堆积如山的战利品当中有一件奇特的宝物。

一个人,一位价值连城的僧人。

叁 鸠摩罗什

佛教自印度传来,经书都是梵文,佛经译成汉文全靠从事翻译工作的僧侣。有一位高僧曾经当众立誓:“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身灭之后,舌头不会焦烂。”高僧圆寂,后秦皇帝在逍遥园举行仪式,依佛法焚尸。灰飞烟灭,形骸粉碎,只有舌头依然如生。

这位高僧就是鸠摩罗什,一位来自西方的神僧,印度大乘佛教始祖龙树的四传弟子,中印混血儿。鸠摩罗什先代本出婆罗门族,在印度世袭高位。父亲鸠摩罗炎,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龟兹王迎为国师,后被逼娶龟兹王妹耆婆为妻,生下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少有慧根,七岁随母亲出家,日诵谒三万二千言,能晓经、律、论三藏佛典。十二岁在沙勒国举行大会,升座讲《转法轮经》,年轻的鸠摩罗什从此名声大噪。二十岁在龟兹王宫受戒,龟兹王为其造金狮子寺。鸠摩罗什之所以能在西域名声显赫,与其通晓梵语、龟兹等西域民族语言有莫大关系。

鸠摩罗什的名声传到中土,中原高僧释道安一再劝天王苻坚去西域迎鸠摩罗什入关。苻坚在建章宫为吕光饯行时,特意嘱咐:“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后学之宗,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送入关内。”

苻坚何以如此看重鸠摩罗什,他对中国历史进程起了怎样的作用?文化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战争只能逞一时之威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王国、成吉思汗的四大汗国昙花一现,没有文化的国家很难在世界民族中长立久安。

八王之乱后的中国大地群雄并起,民族割据,互相征伐。皇权败落,儒学衰微,玄风日上,人民信仰空虚,贵族崇尚玄无。新兴的蛮族以野蛮的手段征服土地、践踏道德,民族矛盾尖锐,战乱永无止境。天王苻坚为统一思想,平定天下,结束动乱,为中国找到了佛学。

后赵天王石虎曾大力倡佛。可佛教源自印度,佛学经典皆是梵语。当时中土佛学领军人物佛图澄仅以法术兴佛,平生未译一经。佛图澄的佛学可以度百姓,不足以度士人,无法与儒家、道家和各族所崇拜的神相抗衡。

苻坚称天王后,沙门释道安站到宣扬佛学教义第一线。

释道安本姓魏,常山扶柳人,生性聪敏,十二岁出家,破除俗姓,以释为姓。道安生得丑陋,以貌取人是人的通病,师父不喜欢他。有次,道安同学向师父要经卷,师父递给他一卷辩意经,约五千言。道安带佛经入田,休息时候读经。晚上回来,把佛经交还给师父,再求剩下的佛经。师父不高兴:“昨天的经书尚未读完,怎么又来索要?”道安答道:“记下了!”

一句话吓师父一大跳,也没说话,又给了一卷《光明经》,不下一万言。道安带着佛经入田干活,晚上还给师父,索要别的经书。师父让他背诵,不差一字。师父这才明白,人家是佛陀转世,从此格外敬重。

道安又拜佛图澄为师,首创寺塔传教,门下弟子无数,中分河北,有一半的河北人受过教化。为避中原之乱,至襄阳讲经布道,整理佛典,为晋朝皇室、士庶所重。在襄阳十五年中,道安除每年讲经外,最伟大的一项成就是制定管理僧团的制度,叫做“僧尼轨范”。佛教的清规戒律从他手里开始制定,人身行为也被限制。以前和尚独来独往,现在则成为住宿生。

前秦破襄阳,苻坚得道安大喜过望,谓群臣道:“襄阳释道安是神器,方欲致之以辅大秦。”道安至长安,居五重寺,苻坚每有军国大事常常咨询,并指示学士,无论佛学还是外学,有疑难处都向道安请教。长安一带因而形成一句谚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意思说做学问如不以道安为师,学问不能精深,经不起人家的质疑问难。

道安之前,对佛经的翻译、注释错误甚多,无法服众,不能度人,不利于佛教传播。道安开始对佛经进行注释。可以这么说,真正的注经始于道安。

道安深知若想佛教在中土发扬光大,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佛学经典必须译成中文。佛学浩如烟海,道安才学毕竟有限,他想到了名扬西域的鸠摩罗什,极力怂恿将鸠摩罗什迎到中土,同时坚定苻坚出兵西域的决心。

可惜,苻坚还没有得到心目中的高僧,自己的前秦帝国就已经灭亡了。后来,鸠摩罗什到达后秦,在长安译出《大品般若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等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后秦因此成为佛国,国内一度比较安定。后秦对北中国的国家政权影响深远,成为北魏一段时期的样板。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鸠摩罗什神思俊才,西域人人钦服,每年举行讲经法,西域诸王必云集闻法,长跪在鸠摩罗什的法座旁,让他踏着登上法座。吕光破西域后,为树立威权,打压鸠摩罗什,强迫他与龟兹王女成亲。鸠摩罗什苦苦请辞,吕光大加奚落:“和尚的操守不过像你父亲罢了,有何不可。”

吕光亲自灌醉鸠摩罗什,送入龟兹王女的洞房。吕光又让鸠摩罗什骑猛牛、乘恶马,想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的滑稽相。几番恶意欺辱,鸠摩罗什胸怀坦荡,丝毫没有怒色。

不管怎么说,鸠摩罗什犯了色戒,后来到达长安,后秦皇帝强逼他接纳十名伎女。伎女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妓女,而是指以歌舞为业的女艺人。鸠摩罗什对自己持戒不严耿耿于怀,深以为恨。每逢升座讲说经义,他时常语重心长地说:“譬如臭泥中生莲花,只须采撷莲花,不必沾取臭泥啊!”

纵使如此,也难掩这位佛学大师的光芒。吕光改变对鸠摩罗什态度缘自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一日行军至日暮,前秦军在一处山脚下安寨休息。鸠摩罗什缓缓劝道:“都督安营此山脚下,必见狼狈,应该徒军陇上,远离此处!”吕光傲然道:“依谷下寨,可避风寒,有何狼狈?”

夜间,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山洪暴起,士兵死者数千人。吕光从此对鸠摩罗什另眼相看,遇有军国大事常常咨询。可见鸠摩罗什不仅佛学造诣高,天文、地理知识也相当丰富。

吕光就东归去留请教时,鸠摩罗什答道:“这里是凶亡之地,不值得久留,中路自有福地可居。”这话实为西域诸国主,不过能够准确预见大军止于凉州实为奇迹。如非后人杜撰,鸠摩罗什当有其神异或占卜的过人之能。

肆 平凉州

大军东归的消息传至姑臧(今甘肃武威,凉州的治所)。此时天王苻坚新平佛寺遇害,吕光并不知道,凉州刺史梁熙却清楚得很。天下大乱,英雄并起,梁熙想分一杯羹,如何肯把吕光这只猛虎召来。吕光平定西域,声威中天,手下兵强马壮,凉州还会是自己的吗?梁熙虽有割据之志,可惜没有本事。有人劝他拥立苻氏子弟,压制吕光,重建前秦帝国,他不敢。有人劝他守卫沙漠中的要塞高梧谷口和伊吾关,渴死西征大军,他不听。

一个人既没本事,又听不进别人的话,失败离他还远吗?

梁熙任命儿子梁胤为主将,率五万军队驻兵酒泉,阻挡西征大军的归路。双方大战,吕光大破凉州兵,连克凉州四镇,攻入姑臧城,杀死梁熙,陆续削平凉州各地抵抗力量。

吕光在凉州打了四场战役,即与梁熙的安弥之战,与张大豫的姑臧之战,与彭晃的张掖围攻战和远征敦煌之战。四场战役下来,吕光平定凉州,自称三河王,几乎和拓跋珪同年登上王位。氐人凉国宣告成立,史称后凉。吕光多次想进兵关中为苻坚复仇,但凉州归长安之路被另外一个新兴王国占据,这个王国就是鲜卑乞伏部建立的西秦。

西秦国王乞伏国仁的祖先出自东部鲜卑。公元265年,乞伏国仁五世祖乞伏祐邻带领部落,由阴山迁至宁夏清水河流域,势力渐盛。其后,游牧到甘肃兰州一带。前秦帝国兴起,国仁的父亲率部归降。

淮淝之役,乞伏国仁率领部落骑兵担任秦国凉州兵团先锋官。淝水大败,乞伏国仁的叔父乞伏步颓在陇西聚众叛乱,苻坚派遣乞伏国仁西归平叛。叔侄有默契,乞伏国仁回到陇西,马上成为乞伏部的新首领。

苻坚死讯传来,乞伏国仁大聚豪帅,在新筑的勇士堡置酒高会。陇西乞伏部豪强、其他各部落大小酋长、各级将领官员齐聚一堂,在勇士堡高台之上露天宴饮。喝到意兴之时,乞伏国仁举起酒碗,发表了一场具有震撼力的演讲,给苻坚做了一篇精彩的人生总结:盛极而衰,穷兵黩武必败,历史赋予的机遇必须牢牢抓住。

或许我们真的不该小视胡族的英雄们,他们对东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毫不逊色于汉人。单凭这三点认识,乞伏国仁不愧为十六国之西秦国的开国君主。乞伏鲜卑豪强一致拥戴,乞伏国仁于酒席之上成就王霸之业。吕光与国仁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名震西域的大英雄难越湟水一步。

吕光不知道天下形势。天王苻坚虽然死了,前秦并没有亡。苻登祭起前秦大旗,与羌人姚苌在关中展开了惨烈的八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