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 是什么让民主国家的军队在战争初期的时候比其他国家的军队弱,而在持久的战争中更强[2]
所有经历了长时间和平的军队在之后的战役中作战,都有被击败的风险,而长期经历战火的军队则有更多的可能获得胜利。这条真理尤其适用于民主国家的军队。
在贵族社会中,军事职业是一种特权职业,在和平年代也是非常光荣的。天资聪颖、知识渊博,以及有雄心壮志的人都加入到军队中,使得军队在各方面都与国家持平,甚至大多超过国家水准。
但是相反的,我们已经看到在民主国家中,社会精英们是怎样为了寻求人们的尊敬、权力和最重要的财富,而一点一点地远离军事职业的。而通常民主时代中的和平时期是很长的,在这种长时间的和平以后,军队的素养已经赶不上国家的水平了。战争造成了这样的现状[3],而在下一场战争改变这样的局面之前,国家和军队是始终处在一种危险当中的。
我也指出过,在和平年代的民主国家的军队中,按资历来晋升是升职的最高法则,也是不变的法则。正如我所说的,这并不只是按照军队的制度,也是按照社会人民的制度来规定的,这种情况也将持续下去。
此外,由于在这些国家中,军官的地位只取决于他在军中的职位,并且他的尊崇地位和舒适生活都是来自他的军阶,所以他们只有在去世时才会离开军队。
这两种因素造成的结果就是,在经历了长久的和平以后,民主国家的军队拿起武器准备战斗时,才发现,军队的领导者已经是一些老头子了。我说的不仅是将军们,还包括大部分位置都没变过,或者在一点一点往上爬的下级军官们。所以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以后去研究民主国家的军队,你会吃惊地发现,所有的士兵们都是还带着稚气的小伙子,而军队的领导者们都以步已晚年了,前者缺乏经验,后者则是缺乏活力。
这将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进行战争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年轻,如果不是近代一个非常伟大的统帅指出过一点的话,我是不敢说这样的话的。
而这两种因素却不会在贵族制国家的军队中产生相同的作用。
由于在贵族制国家的军队中晋升更靠的是出身带来的特权而不是资历的权限,所以你会发现在各个军阶都有一定数量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将在战争中投入全部的精神和精力。
此外,在贵族制国家的军队中寻求军事荣誉的人,在人民的社会中也是有着确定的地位的,他们很少会在军中待到年事已高才离开。他们将自己精力最充沛的青年时代投身到了军事生涯当中,并在自己成熟以后退出军事圈子,将自己剩余的年华在家中度过。
长时间的和平不仅使民主国家的军队里有了很多老迈的军官,它还使军官们的身体和思想不再适合战争。而一个在民主社会的和平和缺乏热情的气氛中生活了很长时间的人,在刚一开始陷入战争所要求的艰苦工作和严峻职责时,是很难适应的。如果他还没有完全地失去对军职的兴趣,那他至少也失去了胜利的机会。
在贵族制国家中,人民生活的柔弱作风很少会影响到军事风气,因为在这些国家中,是贵族阶级领导军队的。而一个贵族,不管有多沉溺于享乐,除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以外,也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热切追求的,并且他们还乐意做出一时的牺牲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欲求。
我说过,民主国家的军队在和平时期,晋升可以说是慢到了极点。起初这些军官对这样的情形是极不耐心的,他们变得骚动,内心焦躁不安,并感到绝望,但时间一久,他们中的大部分便习惯于顺从这样的规律了。那些最具野心的和智谋的人选择离开军队,而其他人最终使他们的喜好和欲求顺应了他们平庸的命运,变得以一个市民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军事生活。他们最看重的则是其带来的舒适生活和稳定条件,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画面的想象则是基于这份小小时运的保证的,他们对未来的需求就是能将这份安逸平静地持续下去。
因此,长久的和平时期给民主国家的军队带来的不仅是年迈的军官,它甚至还将老年人般的思维带到了那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士兵的思想中。[4]
我还曾公正地指出过,在和平年代的民主国家中,军事职业谈不上是光荣的职业,并且也没多少人选择这条路。
这种得不到公众认可的现象是压在军事精神上的一座大山。尚武的精神也仿佛被它压弯了,并且当战争最终到来时,它也不能很快地恢复弹力和士气。
这种导致精神衰弱的因素却不会出现在贵族制国家的军队中。它们的军官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的地位低下,他们的同胞也不会这样认为,因为他们除了自己的军事地位以外,他们自己本身也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如果这两类军队都被和平影响,那结果也仍是不同的。
就算贵族制国家军队的军官失去了尚武精神和在军中攀升的欲望,他们仍会特别尊重军事纪律的荣誉和身先士卒的古老习惯。而一旦民主国家军队的军官不再热衷于战争和军事野心,他们就什么都不剩了。
所以我认为经历了长久平等的民主国家一旦参与战争,那它比其他的国家更容易失败,而它却不会轻易因一时的失败而士气低落,因为随着战争的持续,其军队的赢面将会越来越大。
当战争一直持续,并最终将所有的公民从他们的平静的劳作生活中拉扯开,并摧毁了他们所寄身的小型事业时,那些以前激发他们对平静生活热爱的激情,将转而激发他们对战争的热切渴望。战争在毁掉所有产业之后,自己便成为唯一的最大产业,随后因平等而产生的炽热和充满野心的欲望就会从各个方面全部投注到其中去。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很难被拖上战场的民主国家,一旦你成功地让它拿起了武器,它就能在战场上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
随着战争将人们的眼光越来越多地聚集到军队上,你可以看到它在短时间内就声名大涨,并创造了巨大财富,国家的精英们也纷纷投身军旅,所有天生就有进取魄力的人和骄傲好战的人也开始走上这条路,这类人将不再是只有贵族社会的贵族阶级才会产生了,而是整个国家范围内都会产生。
由于军事荣誉的竞争者们数目巨大,也因为战争粗暴地榨取着每个人的能力,所以经常都会出现许多伟大的将领。一场持久的战争对民主国家军队产生的影响正如革命对人民自己产生的影响。它打破了常规,使得许多才智出众的人迅速出现。而在和平时期思想和身体就已经变得老迈的军官们则被排挤到一旁,退休或者死去。而占据他们位置的,则是一群已经经历了战争的磨炼,欲望和野心已经被扩大被点燃了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为了变得更强,他们会时常不惜一切代价来达到这个目的。而在他们之后,还有另一批有着同样激情和同样渴求的人。这批人之后,只要军队没有限制,都将还有无数批这样的年轻人。平等使每个人都有野心,而死亡又为那些有野心的人提供了机会。因为死亡经常打开晋升上级的大门,造成军职的空缺,为民众打开或者关闭走进军事生涯的道路。
此外,军事风气和社会风气还存在一种隐秘的联系,只有在战时才会显现。
民主社会的人天生就有一种渴望,希望能很快地得到他所觊觎的财物,并能轻松地享有它。大多数人都热衷于机会,惧怕痛苦更甚于死亡。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精神下从事工商业的,他们也将这样的精神应用到了战场上,使他们一念之间就能做出冒着生命危险来获得胜利奖赏的决定。没有任何崇高之情能像军事崇高一样让人们得到满足,这种崇高之情是卓越而夺目的,是不需要通过工作,只要冒着生命危险就能突然获得的。
因此,尽管利益和喜好将民主国家的公民带离了战争,而他们的思想的习惯却能使他们很好地作战,一旦你将他们从个人事务和宁静的生活中拉了出来,他们很容易就能成为优秀的士兵。
如果说和平对民主国家的军队来说是非常有害的,那战争则为他们带来了其他军队所不能拥有的好处。并且这些好处尽管一开始并不明显,但在长时间的战争中却能给他们带来胜利。[5]
一个贵族制国家同民主国家开战,如果它不能在第一场战役中很快地击败民主国家,那它将陷入被击败的危险之中。
注释
[1]1. 在经过了长期的和平之后,民主军队比其他军队更不适宜于战争。
(1)因为所有阶层中的军官都老了。
(2)因为他们允许自己被公民习俗中的萎靡所侵蚀。
(3)因为他们在道德水上低于人民。
2. 在经过长期的战斗后,民主军队比其他军队更强大。
(1)由于竞争是巨大的,并且由于战争将每个人推到了他的位置上,你最终总是会发现大人物之间的战争。
(2)因为战争在摧毁了所有和平时期的产业之后成为了唯一的产业,所以关于它的一切发生了转变,由平等而产生的所有野心和不安分的欲望发生了转变。
民主军队中的军纪。
在手稿中,本章原来的标题是:“为什么在最初的军事战役中,民主国家被征服的危险比其他国家更大。
“为什么随着战争的继续,民主军队获胜的概率增加。
“长期的和平与长期的战争对民主军队产生的影响。”
[2]士兵。
民主国家中的士兵的改变。
军事纪律。士兵与军官之间的关系。战斗的驱动力。
荣誉感的反作用。贵族军官团体规划专制的荣誉制度。
[注解:似乎是后来添加的]美国社会中的笼统意义上的荣誉。一个民主社会拥有美德,但没有我们所说的荣誉。荣誉是一种贵族制度,是一种需由仲裁机构不断进行说明和解释的协定。
[在页边空白处:荣誉是一种与行为举止相关的贵族协定。
我不得不说在我看来荣誉太重要了,以至不能将它与其他相关方面一起进行论述。]
以雄辩的方式刻画上述内容。如果我的观点被读者理解,我确定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但我担心我不能轻易地使我的观点得到理解。
[3]在手稿中:
但是战争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能够改变它。
随着军队精神被战火的喧嚣唤醒,随着巨大的国家危难将所有人的目光引向军队,随着巨大的财富突然出现在战场上,军事活力在人们的尊敬和最大胆的理想中得到提升。
这种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不会立即爆发;而在革命结束之前,军队和国家都处于危险之中。
[在页边空白处]我想应该删除它,因为它在这里是毫无必要的,但它在后文是有必要的。
十九世纪的法国。
[4]在页边空白处:
这里也许出现了这种想法(我不这样认为)。
和平带来的这种麻烦的影响在贵族军队中却不那么常见,因为那里的军官在展开军旅生涯之前已经拥有一定的财富,他们只寻求声望这种他们正好缺乏的东西。他们在任何时代都具有这样的需求。长期的和平无法削弱它,而无论战争在什么时候爆发,战争对他们来说都是满足它的最佳场合。
[5]在页边空白处:“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即将章节‘a’引入此处,但这样做会打断论述思路。”章节“a”指的是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