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日落佛国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中国佛教在南朝达到极盛,遍地佛寺远远超过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江南春》所描绘的数目,仅京都南京的佛寺就达七百余所,“钟山帝里,宝刹相临;都邑名寺,七百余所。”梁朝佛教之兴盛更是六朝之最,菩萨皇帝萧衍居功至伟。
萧衍是中国历史著名的全才皇帝,虔心向佛,自然佛学造诣极高深。佛学理论的贡献姑且不提,大兴土木建庙塔的贡献不提,甚至做了中国佛教最大的施主也可以不提。有一项发明不能不提,吃斋。萧衍之前,和尚们可以吃肉,现在必须素食。素食有科学依据。和尚不能结婚,素食能够减轻生理冲动,为和尚们省去不少痛苦。萧衍四次舍身“同泰寺”,宁做三宝奴,不为万乘君。国家不能无君,大臣们共计花费四亿钱才把萧衍赎出寺庙。难道萧衍诚心皈依佛教,以慈悲渡人?
他和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之间的对话让世人揭开面纱,看到真正的萧衍。萧衍曾经自负得意地问达摩:“我做了这么多事有多大功德?”达摩道:“无功德。”萧衍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
“有为之事”,四字可为萧衍一生真实写照。萧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目的,他背叛竟陵王萧子良,欺骗齐明帝萧鸾,起兵攻打东昏侯萧宝卷,包括为女儿选择夫婿,无不显示其自私自利的性格。佞佛为愚民,出家为佛教化缘。治国善待贵族,苛责百姓,只有小善,不见大慈悲。溺爱子女是萧衍最为人们所诟病的缺点,直接导致梁朝灭亡。对待皇族慈悲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有为之事”?我们可以从一件天字号谋杀案中一窥端倪。
三日斋谋杀案
佛教三日斋,(三日斋是佛教仪式,梁武帝好佛,做事必依佛教风俗),公主们齐聚宫廷。仪式进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当公主们陆续进入斋阁时,宫廷侍卫突然发现一只失落的女人单鞋,而且是一只穿过的鞋。按理说,鞋不可能丢失,因为掉了鞋当时会察觉,不会丢下不管。丢了鞋却不知晓只有一个解释,这是一只套在外面的鞋。
侍卫长秘密向主管后宫的贵嫔丁令光进行汇报,据当时把守阁门的侍卫讲,这只绣鞋是永兴公主婢女失落的。也就是说永兴公主的婢女穿了两双鞋,为什么要穿两双鞋子呢?因为她是个男人,扮成女子模样的男人。
杀手!经历长期后宫生涯,丁令光变得异常冷静,震惊之余不慌张。现在急急忙忙向皇帝报告,恐怕老公不会相信。后宫是王朝各种势力交汇之处,女人们施展才华所在,阴谋诞生的温床,在后宫做事必须万分小心。丁令光并非永兴公主亲生母亲,是后母,而且与永兴公主生母郗徽有过节。
萧衍三十五岁之前只有一个妻子郗徽。南北朝崇尚门阀,贵族联姻讲究门当户对。郗徽出自名门望族高平郗氏,母亲是公主。萧衍的出身低于妻子郗徽,故而不敢纳妾。郗徽生有三个女儿,长女便是永兴公主萧玉姚。
平淡的婚姻生活随着萧衍出任雍州刺史而改变,萧衍娶漂絮女孩丁令光。河东狮郗徽醋意大发,百般阻止萧衍与丁令光亲热,不仅不许二人同房,还实施虐待,让丁令光每天舂米五斛,完全当一丫环加长工用。丁令光毫无怨言,天天舂米,从不违限。南北朝时怕老婆成风,萧衍拿这个酷忌的女人没招,好在郗徽来襄阳不久去世了。萧衍率军杀入建康建立萧梁王朝,丁令光入主后宫,丑小鸭变天鹅。萧衍在位48年,从未立过皇后,可见心目中郗徽的地位。
永兴公主是大公主,地位隆重。父母女儿之间关系如此微妙,凭一只捡来的女鞋指证公主图谋不轨,老公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自己离间他们父女感情。
公主若想杀皇帝只能在没有人的时候动手,必然在斋阁中。丁令光叮嘱侍卫长,安排人手看住斋阁,但是有一条,绝不能让任何人发现监视之人,包括皇帝。侍卫长立即着手安排八个人,全身缠上纯绵,藏身帷幕之中,静静观察阁内的一切。
斋坐散了,永兴公主没有走,请父皇屏退左右,说有要事相告。萧衍打发侍从退下。萧玉瑶缓缓走上台阶,身边的两名婢女快步绕至御座之后。突然,帷幕中纵身跃出八个人,分成两组,恶虎般扑向两名婢女。惊呼声中,萧衍猝不及防,一头栽下御座。婢女抓住了,扒下衣服看时竟是两名男子,怀中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萧衍亲自审问,两名男子供出幕后主使人-临川王萧宏。永兴公主萧玉瑶如何会伙同六叔萧宏阴谋刺杀生父呢?
永兴公主的作案动机
萧玉瑶有夫君,她的丈夫叫殷钧,晋末荆州刺史殷仲堪的直系后代。殷仲堪一介寒士,到殷钧这一代已是高门望族。殷钧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精于隶书,楷书,就是不精于情爱。殷钧性格恬静,不喜张扬。他之所以能娶到公主,因为父亲殷睿和萧衍是故交,许了娃娃亲的。
永兴公主极不喜欢丈夫,因为老公生得身材矮小,武大郎一类的人物。当然只是打个比喻,不会有那么矮。矮小亦不可怕,偏偏殷钧体弱多病。东西小,身体又弱,难怪妻子不满意。如果是寻常人家,也就离婚了。萧玉瑶是公主,而殷钧无大错,故而离不成。
同床异梦,难免发生婚外情,萧玉瑶喜欢上六叔萧宏。萧宏花花公子,好酒好女人,家中侍女千人。爱一行琢磨一行,摸爬滚打于花丛之中,萧宏很有女人缘。萧玉瑶是长女,与六叔年龄相差不会太悬殊。南朝皇族从刘骏开始,性行为比较淫乱。两人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惊世骇俗。
迷恋上六叔,萧玉瑶更瞧不起丈夫,甚至不肯和老公上床。每次殷钧去公主府,萧玉瑶必定事先在墙壁上贴满两个字“殷睿”。魏晋南北朝人重家讳,桓玄听到温字便痛哭流泣;谢超宗听到凤字逃之夭夭。殷钧是出名的孝子,怎能看着父亲的名字做爱。殷钧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离开公主的房间。驸马不做爱可以,跑出去让人笑话。为防人说三道四丢脸面,永兴公主派婢女拿着绳子强行绑了回来,整整捆了一夜。第二天凌晨松开绑绳,爱去哪儿去哪儿。
殷均憋屈上火,不让上床我不碰你还不行吗?何必变着法子侮辱长辈。惹不起我躲还不行吗?何必限制人身自由。你要脸面,我就不要脸啦。两人完全超出吵架公约所限制的范围,不得拒绝亲热要求,不得离家出走。如果夫妻两人的欲望要求相差太大,吵架公约不过废纸一张,只适合新婚热恋中的男女,决不适合围城中的夫妻。也许吵架公约应该另外加上一条,吵架后不得向父母诉苦和求助,只能夫妻协商解决。因为寻求各自父母帮助,绝对有害无益,即使非常精明的父母也难以处理夫妻之间
殷均违反了这一条,怒气冲冲进皇宫向老丈人诉苦。萧衍一听大为光火,把公主叫进宫来。永兴公主入宫与驸马当面对质。萧玉瑶毫不隐瞒,一一承认所作所为,振振有词道:“这种驸马有什么用!”
平时颇有修养的萧衍勃然大怒,抢下御座,手持如意照着公主的后背开打。如意是一种佛具,祥瑞的象征,从印度随佛教传来。南北朝时佛教风行,如意相当火,成为帝王士人手中把玩之物。韦睿整天拿着如意,作战也不离手,变成令旗了。如意还有一个实用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痒痒挠。后背痒手够不着,用此物一挠如意啦。如意有金如意,玉如意,竹如意等等。萧衍手里拿着佛家最讲究的犀牛角如意。萧衍气愤之极,一时找不到称手的家伙,也不管手里拿的犀牛角多硬,轮起来就揍。永兴公主金枝玉叶,何曾吃过这苦头,两三下打趴下。
教育子女从小做起,一旦性格形成再想改变就晚了。永兴公主挨了揍,不思悔改,更加怨恨老公,连父皇也记恨。回去后躺在情人萧宏怀里,咬着牙说:“气死我啦!父皇根本不关心我,他就知道国家。我二妹那么喜欢谢谟,和我一起定的亲,因为他爹谢朓死了,家族男丁不旺,帮不上他什么忙,悔婚许给张弘策的儿子。张弘策死了,又许给王志的儿子。我们是什么?工具而已。在他手里,一辈子不用想幸福。”萧宏连声安慰,不怀好意地说道:“陛下死了,你就如意了。”一句话提醒永兴公主,睁大双眼,盯着萧宏说:“如果他死了,你做皇帝,我能是皇后吗?”永兴公主那双疯狂的大眼睛里放射着欲望和野性的光芒,萧宏看得心惊,半天咬牙道:“有什么不可以,反正我已经担这个恶名了。”
临川王的富贵
洛口大溃败,萧宏变成萧跑跑,千夫所指,江南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他,千方百计陷害捉弄不顾大军临阵逃脱的亲王。南京发生民事纠纷、刑事案件,官府追查起来,众口一词:“临川王指使的!”酒店里吃饭不付钱,大街上调戏小姑娘,打的招牌响亮:“我是临川王的人,临川王让我来的!”是屎盆子就往他头上扣,成为南京市民的习惯。受理的官员不分析,乐得向上汇报。每隔三两天,准有御史弹劾萧宏,临川王又犯事了,请求处置。
萧衍多精明的一个人,我六弟不至于这么坏,全天下坏事都他干的,分明栽赃。每次萧衍总是重复一句话:“从宽处理。”皇帝说从宽,谁敢处理,事情便不了了之。越是这样,冒顶的人越多,终于犯下大事。
萧衍有一次去光宅寺。光宅寺原是萧衍的故居,同夏里三桥宅,称帝之后改做寺庙。去光宅寺需过秦淮河,萧衍的仇家得到消息,夜间潜伏在骠骑航。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秦淮二十四桥,骠骑航是其中的一座浮桥。明月在,玉人不在,只有一把锋利的钢刀。史书称萧衍出发时突来心灵感应,绕行朱雀桥,避开杀手伏击。这都是无稽之谈,大家不要相信萧衍的鬼话。必定是情报部门向皇帝做了汇报,以防不测的举动。事后杀手被抓,萧衍向臣民们宣扬他的神奇罢了。
可气的是,审讯时杀手一口咬定受临川王萧宏指使。萧衍老三,萧宏老六,其他比萧宏大的哥哥们都死了。如果萧衍驾崩,兄弟们中间萧宏是第一继承人。一向对六弟深信不疑的萧衍顿起疑心,提来萧宏问话。
萧宏当然不承认,没有的事嘛!看着六弟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德性,萧衍哭了,哀伤感人。眼泪不是女人和刘备的专利,萧衍也会。萧衍边哭边道:“我的才干胜你百倍。皇帝容易当吗?这个位置我做得心惊胆战,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出事。我不是不能做周公、汉文帝,看你太蠢啦!”萧衍说得够歹毒,周公名臣、汉文帝仁主,他们都杀过弟弟。不是不能杀你,你这头蠢猪笨得让我下不了手!萧宏连连叩头,不迭地说道:“没有的事,没有的事——”
萧衍的治国策略突出一个字“宽”。刘宋和萧齐王朝的后几代君主均以残暴出名,故而萧衍为政宽和。对皇族宽,对士族宽,对官员宽,就是对老百姓严格。宽和的国策源自萧衍膨胀的自信心,他可以玩弄满朝文武于股掌之间。
既然没有的事那就算了。不处置萧宏不代表信任,特工加强对萧宏的监控。不久,潜伏特务找到证据,向萧衍报告:“临川王府有一百间仓库,昼夜紧闭,不许任何人进入,怀疑藏有大量的武器装备。”
萧衍大吃一惊,临川王府规模宏大,和皇宫差不多,一百间大房子能藏多少武器。为了不惊动萧宏,萧衍决定孤身犯险,一探究竟。萧衍特意派人给萧宏的宠妃江无畏送去一份美味佳肴,代话说晚上过去吃饭。
江家是江东著名的美女世家,年年出选美冠军,江家子女遍布王侯后宫,江无畏当然是绝色。萧宏与江无畏形影不离,为表示爱情的真挚,只要东昏侯萧宝卷妃子潘玉儿曾经拥有过的东西,一样不缺。江无畏一双鞋子价值千万,如果镶有红宝石的话,必然不下642颗,因为现今世界上价值160万欧元的高跟鞋就镶嵌了这个数目的宝石。江无畏喜欢吃鲫鱼头,临川王府厨房每天做300条鲫鱼,只用鱼头,不要鱼身,鱼身后房吃。府里自然不能只吃鱼,剩余的酒肉全扔大街上。江无畏不如改名做江鱼儿罢。
萧衍去六弟家做客,只带从前的布衣之交丘佗卿,江无畏一旁作陪。四人诉说旧时往事,开怀畅饮。酒过三巡,众人喝得半醉之际,萧衍假作酒醉,乜斜眼笑道:“今晚我要到你后房看一看!”
萧宏惊惶失色,酒醒了大半,若是此时手中拿着筷子怕也落到地上。萧衍瞧着他手足无措的模样,愈加怀疑库中藏有兵器。叫过后房管事,拿着钥匙带路,径直奔后院去。萧宏脚步踉跄,心道:“完了,这下完了。”
一间间的库房打开,满库的金钱。一百万一堆,用黄色木片做标记;一千万一间库房,用紫色木片标记,共有三十多间。其余数十间库房全部贮藏着布、绢、丝、绵、漆、蜜、麻、蜡等杂货,数之不尽。萧衍嘿嘿一笑,扭头对丘佗卿道:“算算,共计多少钱?”丘佗卿屈指算来,回答道:“三亿多万。”
一件武器没有,一把小刀也不存在。萧衍看罢,非常高兴,冲面色蜡黄的萧宏道:“阿六,你的生活不错嘛!”三人回到饭桌,添酒回灯重开宴,痛饮至深夜,皇帝秉烛而还。
第二日,萧衍指示情报部门,务必查清临川王的收入来源。不久,真相大白,除收受贿赂之外,临川王开办银行,发放高利贷。萧宏一律实行抵押贷款,借钱必须以田地、住房、店铺作为抵押物,并且给贷款合同起了一个名字叫“制悬券”。过期不还,欠钱者统统赶走,抵押物收作已有。不少人因之失去产业、露宿街头。萧宏房产仅南京市达到几十处。欠债还钱本来无可厚非。开办金融机构并非萧宏创举,刘宋孝武帝年间会稽城“邸舍相望,为患遍天下。”这是南朝遍地银行的一个缩影。
收取贿赂,不过是把金钱从一个有钱人的口袋装入另一个有钱人的口袋罢了,或者把国家的钱装入私人口袋。剥夺产业会引发可怕的后果。只要有地方住,吃得上一口饭,人们就能忍受,如果饥寒交迫那么什么事都会发生。
牵扯到社会和谐,萧衍头脑清楚。为国家长治久安,他下诏全国,“制悬券不得复驱夺。”不得以欠债为名,将债务人赶出家门。应该说,萧梁建国前期梁武帝萧衍是以一代名君的面目出现。颠覆南朝大地主庄园经济确实勉为其难,因为萧衍本身是一名低级士族。诏书让萧宏损失一大笔钱财,对皇帝三哥心怀不满,萧宏默许永兴公主行刺父皇的行动。
慈悲目的
权力和欲望使灵魂扭曲。案情明了,萧宏杀兄,永兴公主弑父,证据确凿,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然而,像秦淮河谋杀案那样,萧衍再一次淡然处之。两名刺客宫内斩首,派车将公主载回府第,对萧宏不闻不问。这件事到此为止,谁也不准再提。
不杀萧宏,因为萧衍希望改变南朝宋武帝刘裕建国以来,骨肉自相残杀的悲剧。骨肉残杀是悬在南朝皇族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个血色魔咒。“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刘宋王朝五十九年,八易其主。宋文帝刘义隆杀弟;刘劭弑父;孝武帝刘骏杀兄屠弟;前废帝刘子业动辄赐弟弟自尽、圈养叔父;宋明帝刘彧变本加厉,孝武二十八子一个不剩;宋明帝的儿子们又被萧齐王朝建立者萧道成杀光。以至于末代君主刘凖哭泣说道:“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萧道成鉴于宋亡教训,临终前告诫太子萧赜:“宋氏若不骨肉相图,他族岂得乘其衰弊。”纵有血的教训和高帝遗训,齐代故事不断重复。齐武帝萧赜杀儿;齐明帝萧鸾大杀诸王,高武子孙死绝;东昏侯萧宝卷继续屠杀着弟弟。轮到梁朝开国皇帝了,萧衍没有手软。萧鸾的儿子中,除了逃到北魏的萧宝寅和一个哑巴之外,尽数诛杀。与刘宋亡国相似,萧齐皇族骨肉残杀使萧衍轻松夺取天下。政治才干出众、城府深沉的萧衍怎么肯重蹈覆辙。他在沉思,有什么办法才能解除骨肉残杀的魔咒。
皇族自相残杀的表面原因在于分封诸王制。刘宋开国,刘裕吸取东晋皇权旁落,高门士族秉政的教训,任命皇族出镇地方。诸王手握地方军政大权,野心自然膨胀。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削藩”。然而,藩不能削。南朝有它的特殊性,庄园经济发达,士族豪门势力极为庞大,表现在政治上,即所谓“门阀制度。”如果再不用诸王进行牵制,皇权难以强化。
门阀制度注定皇族出镇,否则无法抑制高门豪强。既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无法改变,萧衍只得退而求其次,从意识形态领域改变人心。萧衍对萧宏一再忍让,即希望萧梁皇族以他为榜样,和睦一心,团结一致。故而秦淮河和三日斋未遂谋杀案才糊里糊涂结案。
从内心深处,萧衍痛恨萧宏。但政治家必须是一流的表演家,他们的观众是天下臣民。萧宏病亡,萧衍仁尽义至,先后七次到宅中看望,甚至到菩萨面前祈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萧衍会对叛国投敌的儿子萧综以及侄子萧正德宽厚仁慈。对于女儿,萧衍流露出真正的感受,不再相见。永兴公主怨恨而死,她至死不明白,同样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永兴公主死后,萧衍拒绝参加葬礼。
萧衍早年只生有三个女儿,由于担心后继无人,过继萧宏的儿子萧正德为嗣子,太子萧统出生,便把萧正德送还。从皇子到王子,萧正德难以忍受巨大的心理落差,一度投降魏国,在北方过得不如意又返回江南。萧衍流泪劝导一番,官复原职。萧衍有八个儿子,儿子们良莠不齐,萧衍一律以慈悲感化。萧衍的良苦用心没有换来萧氏家族的和睦。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是人性丑恶之源,侯景打开魔鬼的瓶子,妖魔们跳将出来。
萧衍派出十万大军支援侯景,加封侯景河南王。接纳侯景是萧衍所犯最大的错误,但每一位有进取心的君王都不会坐视到手的地盘落入他人之手,何况是河南十三州,华夏正朔所在地。河南土地太过棘手,东魏和西魏均盯住这块肥肉。高欢眼光确实独到,慕容绍宗果然了得,寒山一战大败梁军,生擒主帅贞阳侯萧渊明,把侯景赶过淮河。
侯景率八百残兵败将骗占梁朝重镇寿阳城,萧衍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就势任命侯景为南豫州牧,镇守寿阳,并且运去财物、兵器。礼敬北方降将是萧衍一贯作风,从魏国皇族到各级将领,杨大眼的儿子杨华、羊侃等人在江南有封爵,贺拔胜、独孤信、杨坚也曾到过南京。贺拔胜从江南返回北方,遇到向南的野兽和飞禽一概不射,来表达心中对萧衍的感情之情。慈悲感化不了恶人,侯景是百分百的恶人。萧衍心中清楚,他并不害怕侯景,因为此时的侯景仰人鼻息,他最担心东魏国趁梁朝兵败之际进行南伐。
侯景的利用价值随着东魏与梁朝讲和变得微不足道。老奸巨猾的萧衍害怕东魏国假意讲和,实则离间与侯景关系,故而一面同意讲和,一面留着侯景。侯景隐约感到自己不过是萧衍手中的一张牌。为试探萧衍内心真实的想法,侯景伪造高澄的信件,信中请求用侯景交换被俘的贞阳侯萧渊明。萧衍露出狐狸尾巴,回信道:“贞阳旦至,侯景夕返。”
既然萧老儿如此残毒,那就反他娘。凭借侯景的兵力想在陌生的异国他乡谋反谈何容易,侯景有内应。一心想做皇帝的萧正德出卖国家、出卖伯父答应做内应。走投无路的侯景奋起一搏,率数百名骑兵、八千战士扯旗造反。
听闻侯景反叛,萧衍笑了,一切皆在掌握中,“侯景能有多大作为,我折根木棍就能揍他一顿屁股。”对比双方力量,侯景谋反无异飞蛾扑火,梁朝大军渡江平叛。如同困兽的侯景选择了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避开梁朝大军,直扑南京城。在萧正德帮助下侯景渡过长江天险攻克石头城,包围梁朝皇宫所在地-台城。城中将士有两万,而侯景过江的士兵不过八千人。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侯景叛军人数猛然增至十万。
萧衍这才意识到四十七年的统治走了一个弯路。萧衍极谨慎的人,开国登基日曾对范云说:“今天我感觉似乎是在用枯朽的缰绳驾驭六马。”南朝频繁的朝代更替和皇族之间的骨肉残杀令萧衍心惊肉跳。他开始励精图治,四更天起床批阅文件,手冻裂也不在乎,勤俭朴素,穿布衣,戴旧帽,不饮酒、不听音乐,缔造了一个太平盛世,江南四十七年无战事。但是,萧衍没有解决两个致命的问题。一个是鲜明的等级制度,门阀制度在梁朝登峰造极,引起下等人的强烈不满,侯景因此能够招募到足够多效力的士兵。另一个是拥兵自重的各地诸王。台城被围一百三十多天,各地援兵聚于南京城周围多达二、三十万,各路援兵大多按兵不动,坐视侯景攻城。他们得到诸王暗示,借侯景之手帮忙把八十六岁高龄的不死皇帝和太子除去。
台城失陷,萧衍叹息道:“自我得之,自我失去,亦复何恨。”萧衍把梁朝变成佛国,希望以佛教的慈悲改变南朝过去的血雨腥风,建立一种新的文化,新的社会秩序。侯景这个北方羯人改变了一切,让梦想破灭。其实没有侯景,梁朝的内乱不过推迟几年而已,萧衍去世一样会爆发。侯景让萧衍临死前尝到失败的滋味,明白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错误,做一回明白鬼,不像宋武帝刘裕、齐高祖萧道成那样临死尚以为江山永固。萧衍毕竟精于佛理,人生一梦,成败得失均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过,奋斗过,打拼过。两个月后,萧衍索蜜不得,老病饿死,结束人生的悲喜大剧。
尾声
萧衍死后,诸王重复着南朝骨肉残杀的游戏,萧衍七子萧绎踩着兄弟侄子们的尸骨登上帝位,是为梁元帝。萧绎打败侯景,收复残破的南京城,把都城迁往江陵。梁朝内乱,宇文泰出兵伐梁,尽取梁、益、雍、荆四州之地,由最弱国一跃变为最强大的国家。在侯景和宇文泰双重打击下,梁朝摇摇欲坠,江南土著陈霸先趁机建立南朝最后一个王国-陈朝。
东魏执政者高澄谋划称帝前夕,被刺死于东柏堂,高欢的二儿子高洋接管高家,逼东魏皇帝禅让帝位建立北齐国。宇文泰心照不宣,不仅未发兵攻打北齐,病危之时弃用其他柱国大将军,改用默默无闻的侄子宇文护辅政,并立三子宇文觉为世子,希望儿子效法高洋建立宇文家族的王朝。
宇文泰之所以立三子,不立长子,因为宇文觉是正妻冯翊公主所生。这不过是个借口,嫡子继承制是汉人传统,北魏皇室向来有立长子的习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长子宇文毓是独孤信的女婿。一旦宇文泰去世,独孤信必掌大权。如果独孤信不支持儿子称帝,宇文家的万世大业岂不泡汤?
独孤信忠信两全,忠于西魏皇室,一心为武川人谋利,在武川军团和保皇党中威望甚高,两位好朋友心生嫌隙在所难免。宇文泰善于玩弄权术,从来不给对手任何发难的机会。他不让独孤信留在河南和关中腹地,调往陇右,任秦州刺史十多年。东魏公开挑拨二人关系,发文天下,称独孤信“据陇右不从”。独孤信只得屡次上表请求解除兵权,每次都被宇文泰拒绝。如果同意,岂不将矛盾公之于众。为缓和两人之间的关系,宇文泰封独孤信柱国大将军,让长子宇文毓娶独孤信长女为夫人。
宇文泰临死之前,两人做了最精彩的一次对决。他深知忠于皇族的势力大有人在,自己死后,反对者必定拿世子之争说事,难免又一场血雨腥风。宇文泰召集文武百官开会,把与独孤信的矛盾摆上桌面:“我准备立嫡子为世子,恐怕大司马有异议。”宇文泰逼独孤信表态,如果你不想公开决裂的话,那就不会反对。只要你不反对,其他人就不会有意见。再者,独孤信素有信义之名,一诺千金,日后不会反悔。
独孤信意识到暗藏的玄机,拒不表态,来了个沉默是金。他不说话,众人都不说话,大殿一片沉寂。眼见双方陷入僵持,宇文泰的亲信、大将军李远拔刀而起,喝道:“独孤信敢有异议,请斩之。”宇文泰忙站起身劝阻道:“何至于此。”事情闹到兵刃相见,独孤信不得不同意立嫡子。事后,李远向独孤信表示歉意,“大事临头,不得不这样做。”独孤信强忍心头不满,淡淡道:“今天之事全赖李公周全。”忠臣难做,信义难守。独孤信临阵退缩,注定失败的命运,西魏国走上穷途末路。
一代英雄宇文泰死了,虽然距离南北一统尚有三十三年,但宇文泰才是天下一统的奠基人。他创立的府兵真正消除鲜卑与汉人的隔阂,使汉人逐渐成为军事力量的中坚。揭开蒙在府兵身上那层鲜卑语的薄纱,民族大融合在关中生根。宇文泰宽阔胸襟和卓识远见挡住高欢那强大的鲜卑军团进攻,使关中政权最终完成全国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宇文泰力压高欢,英雄实至名归。
宇文泰给宇文家族留下庞大的政治遗产,改朝换代不可避免,宇文觉登上皇帝宝座,开创北周王朝。宇文护辅政,专断朝权,陆续收回柱国大将军的军权。宇文泰与独孤信等人同为八柱国,八大柱国的地位名义上不分上下。宇文护后生晚辈怎能服人,柱国大将军赵贵更是不服,拉拢独孤信杀宇文护。事变当天,独孤信劝住赵贵。木已成舟,独孤信不会让武川兄弟自相残杀。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泄漏,宇文护诛杀赵贵,逼独孤信自尽。
宇文护有跋扈之志,先是逼西魏皇帝退位,拥立宇文觉做皇帝,又把宇文觉废掉,改立宇文毓。当发现宇文毓不甘心做傀儡时毒死宇文毓,改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是为周武帝。宇文泰的儿子们都有骨气,宇文邕暗杀权臣宇文护,出兵灭掉北齐一统北方。
独孤家族与宇文家族的恩怨情仇没有就此停止,二十年后独孤信的女婿杨坚登上帝位,建立隋朝,尽灭宇文氏,算给老丈人报仇。杨坚之所以能够顺利取代北周建立隋王朝,与岳父老泰山遗留的政治遗产不无关系,否则独孤皇后怎能与老公并称“二圣”,成全杨坚中国历史第一怕老婆皇帝的名头。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发动大规模的南征军事行动,五十万铁骑雄师兵分八路,浩浩荡荡杀向江南。铁马金戈横渡迷雾空濛的大江,靡靡之乐依然回荡南京宫廷: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玉树后庭花》,这首陈朝皇帝陈叔宝亲自谱写的得意之作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配以刀剑的铮鸣和隆隆的马蹄声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南北朝,北地悲歌,吴声艳曲;金戈铁马,玉树流光;胡笳悲鸣,玉人起舞。《玉树后庭花》余音绕梁,隋军士兵放下绳子从景阳殿的枯井中拉出躲藏井底的陈叔宝皇帝和张贵妃、孔贵嫔两位美女。隋兵的战刀一挥而下,将江南美女张丽华的头颅斩落青溪,“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南北一统,天下归一。佛寺钟声响起,祈福?消灾?人生的痛苦何其多,怎堪再忍受战乱折磨,悠长的钟声跨越时空,细数南北朝的群星,我们会记得谁?
的矛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