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国民政府

黄炎培,教育家,现代人了解他一般都是因为他跟毛泽东的一段谈话。他1878年10月1日生于上海,1899年22岁时,以松江府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秀才。1902年25岁时又中江南乡试举人。返乡后致力于教育,终其一生,曾到英、美、日等多国考察,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治同盟,194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

1936年国共第二次合作。1938年3月,中共提议成立国民参政机关,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正式成立。汪精卫任国民参政会议长,张伯苓为副议长,“遴选”出来的第一届参政员200名,大多是国民党员,共产党参政员只有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7人。1941年皖南事变后,董必武等人为抗议国民党的反共政策,曾经几次拒绝出席参政会会议。1945年7月,又到召开国民参政会四届一次会议的时候,中共为抗议国民党一党专政,拒不参加。国共之间的紧张局面,引起中间势力的严重不安。6月,国民参政员褚辅成、黄炎培、冷遹、王云五、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钧等7人从重庆致电毛泽东和周恩来,大意是讲:团结问题的政治解决为全国国人所渴望,希望继续商谈。毛泽东、周恩来复电表示愿意商谈,并欢迎他们到延安来“参观考察”。

7月1号,除王云五377外,其余6人从重庆飞抵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伯渠、吴玉章等人的隆重欢迎,在延安待了三天。

在这3天里,黄炎培和毛泽东有个后世著名的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谈话,他的原话大致是这样的: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378

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认识,的确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一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被这一历史的周期律笼罩着,虽然历代统治者都像秦始皇一样希望“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379,但这仅限于美好的希望而已。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被分割成若干个长短不一的朝代,但总体来讲与黄炎培的概括大差不差。

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左)在延安机场

细数一下中国朝代更替:

夏朝(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共传14代,17后,约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前后相传17世31王,约555年。380

周朝(约公元前1046-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共传3帝,享国14年。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共历400多年,24位帝王。其中王莽篡位15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共传15帝,总历时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动荡时期,170年历史共分四个朝代:

宋(420-479年),历4代8帝,共60年。

齐(479-502年),历3代7帝,只24年。

梁(502-557年),历3代4帝,历56年。

陈(557-589年),历3代5帝,凡33年。

隋朝(公元581-618年),传2代,共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20位皇帝,共历2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18位皇帝,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1368年),历11帝,共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历12世、16位皇帝,共276年。

清朝(公元1636-1911年),共历12帝,统治全国276年。

清朝之后,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从1912年到1928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色彩斑斓”的时候,比战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存在十六年时间,能数得着的,打了近600场仗,换了15任总统(总理)。按张鸣的说法,“民国史北洋时期,给人的印象,就是乱,眼花缭乱。十几场仗同时开打,几十个人物上上下下,说东道西。……当过总理的人,能编一个加强排,真是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大家还都没唱完,观众连角儿都没看清楚,就换人了,跑龙套的,就更无所谓了。”381这连一个朝代都不算,过渡时期罢了。

北洋政府之后,就是国民政府了,全称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虽然成立是在1925年,但是统一全国却是在1928年,“转退”台湾是1949年,统治中国大陆总共二十二年。与以前的政府不同,这不是一个君主专制政府,而是一个一党专制政府,他们称之为“党国”,带有很多现代民主的形式,但是保留着很多封建时代的遗迹,擦也擦不掉。

在整个中国历史中,相对比较短的朝代,除武则天的“周”和王莽的“新”不算,第一个是秦朝,第二个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虽然时间上比秦朝稍长,但是秦朝所比不上的是,秦历三世而亡,而中华民国在大陆的统治,只蒋介石一任,或者只能说是半任,后来跑到台湾又干了二十六年。如果按《孟子》关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判断,中华民国显然比秦朝要显得差劲。

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西方历史的发展中,有两组人出奇地相似,不知道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亦或是现代人的附会。

第一组:孔子与柏拉图。1.年代相当: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2.形象相似:柏拉图,“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臂力过人,酒量超凡;3.经历相似:早期都致力于政治,后曾外出游历,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遭遇都不好,孔子“遑遑如丧家之犬”差点饿死,柏拉图都被人当奴隶卖了。最后都回归故里,以讲学著称于世,并卓有成效,孔子有弟子贤七十二人,柏拉图有亚里士多德;4.在中西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同:都是继往开来的思想大家,对后世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组就是列宁与孙中山。1.年代相当:孙中山,1866年—1925年,列宁,1870年—1924年,都是因病去世;2.身材相似:个都不高,但擅长演讲,动员能力比较强;3.经历相似:一生中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革命;4.历史地位相似:一个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一个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如果说康有为是一个业余的造反者的话,那么孙中山就是一个“职业的革命家”,这种革命的觉悟是因为小时候听多了太平天国故事的影响,还是受三合会(反清的黑社会组织)郑士良的影响,不得而知。反正在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受到打击,失望之余382,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同年11月,他从上海跑到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凭三寸不烂之舌,宣传革命,游说组织亲朋好友捐资支持革命,并从此开始了他在外国不断地筹钱到大陆策动起义的屡败屡战的历程。

进入新世纪,各地革命风潮风起云涌,各种革命组织如雨后春笋。1904年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了华兴会,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宗旨;蔡元培、陶成章383等在上海组织了光复会,以暗杀为手段。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创办《民报》,开始提出“三民主义”。

1911年,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无筹划、无领导的辛亥革命造成了革命发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发不可收拾。当时的孙中山正在美国一家中餐馆里当“企台”(端盘子),本不以为然,后收到黄兴要求他回国的电报,说他可能要当总统。喜出望外的孙中山于12月下旬回国,随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光荣的革命工作做了才一个多月,就按约定让位给了袁世凯。为了制约袁世凯,1912年8月,同盟会与其他4个小党联合组成国民党,想通过“议会道路”实现“革命理想”。就在国民党在国会中取得占压倒性多数席位的重要关头,准备出任内阁总理的宋教仁被暗杀了。于是孙中山就游说南方各省起兵反袁,李烈钧宣布江西独立、黄兴宣布江苏独立,随后安徽柏文蔚、上海陈其美、湖南谭延闿、福建许崇智和孙道仁、四川熊克武、广东陈炯明也宣布独立,这就是国民党历史上的“二次革命”。但仅用一个多月,就被袁世凯的部队镇压了。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逃亡日本。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以“叛乱罪”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驱逐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国民党四分五裂。

1914年7月,被通缉的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集部分国民党党员成立中华革命党,把武装讨袁放在首位。自1914年7月至1915年12月,在湖南、江苏、广东、江西、上海等省市先后发动大小武装起义40多次。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通电全国,反对帝制,出兵讨袁,其他各省也纷纷宣布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退位,到了6月份,只当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就给郁闷死了。

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又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挖人,筹钱,跟各国谈判,还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1918年4月,孙中山被唐继尧挤跑。1920年8月,陈炯明率军返粤讨桂,驱逐了唐继尧。11月,孙中山又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

在广州的这一段时间里,孙中山加强了和共产党的联系,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开始改组国民党,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

看孙中山的革命经历,会感觉他具有一个现代保险推销员或直销员的优秀素质,擅长演说,功于动员,在接连不断的现实打击面前锲而不舍,屡败屡战。他是一个不成功的成功者,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共组织策划了十次起义,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武昌起义是成功了,但却跟他还没有太多的关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子坐了没几天,就让位给袁世凯了,然后就是反袁世凯,反段祺瑞,打各个大大小小的军阀,可他自己手里没有军队,总是在动员别人,最后也没修成正果,所以死前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成了国民党的领导人,继续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继续国共合作,准备北伐。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以扫除军阀,统一全国”,1926年10月,占领武汉三镇,国民政府迁至武汉。1927年,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攻克了上海与南京,4月18日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形成宁汉分裂的局面。4月,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清党”,7月,汪精卫在武汉“清党”。从此,国民党把共产党“打压”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1928年6月,革命军进入北京,国民政府在15日发表全国统一的宣言。12月29日,东北的奉系将领张学良通电南京宣称接受国民政府管辖,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一全国,成为国际承认的中华民国政府。

孙中山手迹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之后,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走上了武装对抗国民党统治的道路。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的新阶段。9月9日,毛泽东又领导了秋收起义。1928年4月,朱毛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到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10万人,并开辟了13块革命根据地。

不断壮大的工农红军是“党国”所不能容忍的,从1930年11月到1932年5月,蒋介石共发动了四次围剿,均被红军打败,1933年5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经过一年奋战,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

艰苦的长征使红军力量再次经受重大损失。但是历时两年零五天,转战十四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却发挥了“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为红军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壮大,先后建立了十九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总面积近一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一亿二千万,同时军事力量的不断壮大,由长征之后的3万多人,发展到1940年的50万,再到1946年的127万。即使如此,跟统治中国的国军还是没法比的,无论是从合法性、人员数量还是装备上。

抗战结束之后,蒋介石命令八路军等中共所属武装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而中国共产党并不理睬蒋介石的命令,命令所指挥的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收复失地,国共双方争夺胜利果实。同患难的兄弟,在对待即将到来的财富分配问题上是寸土必争的,冲突不断升级,1946年6月,终于爆发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384。

为这次战争,双方都是经过充分的准备的。当然,因为条件的限制,国民党的战争力量是共产党所无法企及的。1946年,国民党总兵力约为430万人,其中陆军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非正规部队74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36个军150个师,拥有炮兵、工兵、辎汽兵、战车兵等各军兵种,海军有8个炮艇队,129艘舰艇,飞机443架。385

而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的部队总数才有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地方部队66万人,没有海、空军。而其所有的装备,步枪44.7万支,短枪4.4万支,冲锋枪2678支,轻机枪4.6万挺,重机枪1699挺,轻迫击炮1559门,92步兵炮124门,山炮58门。386

从武器弹药的供应能力上,双方也有很大差别:国民党有18家兵工厂,月产步枪约9000支,机枪1430挺,各种炮875门。而中共65家兵工厂,只能月产步枪1030支,机枪15挺,迫击炮仅2门,基本不能生产重武器。387

正是这种巨大的军事实力的落差,使得1946年的蒋介石信心百倍:“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的技术和经验,匪军不如我们,尤其是空军、战车以及后方交通运输工具,如火车、轮船、汽车等,更完全是我们国军所独有。一切军需补给,如粮秣弹药等,我们也比匪军丰富十倍。重要的交通据点、大都市和工矿的资源,也完全控制在我们的手中。”388“一切之条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389声称要在“六个月内粉碎共产党的军事力量”。390当时任国民政府参谋总长的陈诚也公开宣称:如果真的对共产党开战,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391

事实情况大家都知道,形势的发展,跟他设想的完全不一样。1946年,解放军127万、国军430万,但是打了三年之后,解放军变成了400万,国军变成了220万。1950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为550万人,而国民党的总兵力则剧降为60万人,只相当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分之一左右。

算一算时间,从统一全国到败退台湾,国民党统一全国才二十二年的时间,而在这二十二年里,它的鼎盛时期却是在1946年,也就是说走向鼎盛它用了十九年,而走向衰落,他只用了三年。事实正像李侃如所说“其崩溃之迅猛是他自己和共产党都始料未及的”,“从1949年中期开始,国民党军队败逃的速度成了中共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华南国民党军队败逃的速度往往使共产党军队难以赶上”。392

短短三年的时间,国民党就完成了由盛而衰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更是一种彻底的失败,为什么?有人说主要是命不好,遇到了共产党,蒋介石遇到了克星毛泽东。

然而共产党是如何变成自己的克星的呢?这不是自身的原因所导致的吗?“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任何政权的衰落都是他自身的原因所导致的。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与军方人员的谈话中指出,“必须承认,中国共产党事实上控制着全中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民党自己崩溃。”393李侃如也说:“但归根到底,国民党在大陆的垮台主要是因自身不成器。”394

痛定思痛,蒋介石跑到台湾之后,认真检讨了自己,终于认为“我们初次失败并不是被共匪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395并总结了四条“自己打倒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