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郤之难三
公元前575年的春天,白日既匿,继以朗月,星星也闪烁起来啦,这星星就跟今天我们在山林春郊看到的一样,眨着同样的节奏。战士们主要都是城里平民,文化水平较高,望着天空的星星作诗道:“慧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勤劳于王事的士兵们,像无名的星星一样,注定是明月的辅衬。
在刚刚过去的一天里,楚军凭着骁勇的单兵作战能力,与晋军从早激战到晚,两翼
虽有退却,但中军基本作到收放自如,总体胜负未定。野战场的宿营地里,篝火跳动着,除了巡哨的口令,寂静一泻无遗。晋国那边,由于早上“填井平灶”了,现在没法做饭,只能啃压缩饼干了。偶有料峭的山林寒气,吹在每一个战士的身上。春天是生而勿杀的季节,可是我的伙伴他就倒在了我的身边。晋国人的肚子更饿了。而楚军的中军主力尚未大伤,孔武善战的楚兵,成为晋国人夜半噩梦中惊醒的原因。他们担心着,能不能活着见到下一夜的星星。
楚国这边,楚指挥官司马“子反”则当夜指挥士卒喂刷马匹,治疗伤员,修理盔甲,磨砺武器,调制战车,作好再战准备,明晨鸡鸣而食,整装待发,唯命是听!经过这样有条不紊的补充休整,楚军当夜恢复元气。战士们枕戈待旦,预备次日再行攻击。不过,事情坏就坏在子反身上了。从名字上判断,子反是王族出身(“子什么”都是国君一族的子弟名称。我知道有一个人叫“子腾”,本来挺文雅,偏偏他老爹姓杜,他叫杜子腾,郁闷ing!)
自古英雄出草莽,从来纨绔少伟哥。子反本是犬羊之质,却披上虎狼之皮,打仗不是他的特长,喝酒倒是他的钟爱。他检查完营地防卫,还没有睡意,他觉得有点口渴,就让服务生拿饮料来。服务生抱着黍子酿的酒送给他。子反呵斥道:“哼!快拿下去,这是酒兮!”
“这不是酒,老爷。”
“谁说不是!”
“真不是酒,不信您尝尝。”
子反接过来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这人要是酷爱喝酒,遇上了甘美的醇酿,也就想起了从前,想起了从前,就又喝第二杯,喝了第二杯就又喝第三杯,就这样一杯接一杯,美酒加咖啡地喝起来了,子反不能自已,结果把自己给喝醉了。
次日不等天亮,子反迷迷糊糊正睡呢,别人喊他:“元帅,元帅,醒醒,老板叫你!”
子反喝得太多了,心口痛,不去。楚共王乘车跑来,找他商议军机,一进帐中,闻到酒味就全明白了。楚共王转身出去,叹道:“昨天的战斗,我眼睛瞎了,所依靠的只有司马了。可是司马又这样,这是忘记了楚国的社稷呀。天败楚也夫!我没法呆了兮!”
“醉卧沙场君莫笑”的子反不能议事,晋军又伪装出杀气腾腾的样子,“蜥蜴技穷”的楚共王自料难于取胜。他更怕晋国同盟军日内到达,如果吴国人再从背后掏自己的老窝,那就简直有社稷之危了。越想越害怕的楚共王干脆一早收拾东西走人,以主动退出战斗来结束会战。“报道敌军宵遁”以后,晋军于次日进驻楚营,把楚国人没吃完的罐头全部报销,然后腆着肚子凯旋回国。直到这个时候,仅齐军盟友到达指定战场。
此役一开始楚人犹豫导致被动,但战斗到了第一天结束时,骁勇的楚人打得晋兵心怀畏惧,战场态势已变得有利于楚国,但楚军却连夜宵遁,这算是失策。不过楚共王保全了楚军主力,也还不算大错。楚司马子反酒醒以后,发现人全走光了,就剩自己杨柳岸晓风残月了。他在薄雾轻拢的时刻,徘徊于败土残垣的战场壁垒,干脆畏罪自杀,以谢天下,实现了“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境界。那个送酒给子反喝的服务生,自认为是爱子反,忠于子反,想让子反喝点可口的,却恰好害了他。所以古人总结说,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子反自杀并不意味着他有多么慷慨激烈,实际上他是别无选择。众所周知,楚国有“覆军杀将”的规矩,败兵之将哪怕是王族公子(如子反)也只有死路一条。楚国今尹26人,从最早的屈瑕,到令尹子玉,到这回的子反,被迫自杀或被诛死的竟有9人,一个个都没有善终,真是个高危职业。贵族伏诛是楚国法律的特点,体现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跟中原“刑不上大夫”的优待是不同的。楚国则法律严苛,对大家族毫不留情,目的就是想打击他们,避免他们势大欺主,从而加强王权,楚王成为专制之王。加强王权有利于国内政令统一,少用大家族割据,便于经济建设,便于集中军事力量,便于调度指挥。而中原诸侯包括晋国在内,还都沉迷于“多家族联合体执政的封建制”的国家形态,逐渐引发出君权旁落、六卿专政的可怕局面。楚国率先走上“君权一元专制化”道路(而中原诸侯直到战国之际才由法家变革走上这条路子),唯其如此,走在前面的楚人才在整个春秋时代霸气逼人。
但“君权一元专制化”也给楚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为了维护王权,楚国法令严苛,使各大家族不敢抗拒王命。各大家族动辄得咎,一不小心就被割掉鼻子挖掉膝盖。这帮大家族之中也不乏贤能之人,他们被限制使用,束手束脚,气急败坏,干脆跳槽到敌国效力,纷纷成为楚国的死敌,以害楚国,不可救疗。这也就是所谓的“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所谓珠玉无胫而自走,人才流动古已有之。鄢陵之战中,就有楚国那边跑来的人帮晋国出谋划策,教晋军把中军兵力分开,增强两翼去殴打楚军战斗力较弱的两翼,虽然晋中军被老楚打得时退时进,但楚方两翼失利,使得晋国获得总体局面的胜态(这有点孙膑赛马,三打两胜的味道)。控制和限制使用贤能之人,扼杀创新与变革,一直是“君权一元专制化”国家的主要弊病,这体现在中国后来两千年的“皇权专制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