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二姬一
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当埃及人在尼罗河畔开始建造大金字塔的时候,中国的炎帝,手握
着犁头把儿,开垦着肥沃的中原大地。秦晋高原上,黄帝的游牧部落在放牧牛羊。中原以东,蚩尤则在泰山淮河一带抓鱼。黄河上中下三游,从西向东的这三个首领,终于冤家路窄,互相斗殴起来,善于机动作战的黄帝在九天玄女配合下,先后发动阪泉战役、涿鹿战役,通吃了另外两家,捉住了蚩尤切掉脑袋,炎帝则不知所终。
山东的原住民是东夷人,在4600年前,以史前的蚩尤为首领,弟兄八十一人,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役龙使豹,呼风唤雨,很酷的,并且他们“铜头铁肩”,怀疑是古代最早的金属冶炼者。英雄的蚩尤跟项羽禀性差不多,把黄帝打得九战九负,却一战而败。蚩尤死后,被黄帝尊为战神,画成图腾来吓唬别的不服气的人。
据说,头盔是蚩尤先生最先发明的,顶上还装了兽角,可以刺人——像三角恐龙——蚩尤也是满有想象力啊。青铜头盔像一个扣着的钟,顶子部分隆起得比现代头盔高,那是为了容纳古人的大发髻。顶上还浇铸成各种兽面形状,用来吓敌人一跳,表面经过打磨,比较光滑,但里面粗糙不平。因此,要先裹上头巾再戴盔,以免蹭掉头皮。头盔顶上还有一个插座,可以装上野鸡羽毛,将军级别越高,羽毛越长,为了突出在战场上的指挥地位和可见度。如果是元帅,那就像戏台上的杨宗保那样,插上两条雉鸡翎啦!
继蚩尤之后,山东的东夷族名人是“大舜”,再往后是射掉九个太阳的后弈(嫦娥的老公),其他还有造字家仓(吉页颉)、大司法家皋陶和盘古、伏羲以及伏羲的老婆女娲、有巢氏等等,都是山东名人,只是有些成为了神话。。
东夷人民的特点是善射(比如后弈),好勇(比如蚩尤),有仁心(比如大舜),并且喜欢养猪——大汶口坟墓里出土猪头。东夷的文明程度其实很领先。猪的四个小腿儿,没法逐草而居,说明他们不迁徙。既然不迁徙,东夷族的农业文明也就不会落后,堪与华夏文明分庭抗礼。古代拆字先生把“夷”拆成“大”和“弓”,“大”是君子的意思,“弓”,说明这些大人君子们善射。
大人君子据说又长寿,所以东夷有不死之国,天真的秦始皇还到山东沿海的乌托邦寻找不死药。最近,有人甚至有人拿墨西哥的八卦太阳历做证据,说东夷人穿过白令海峡,成为印地印第安人的始祖,倘如此,那简直是值得骄傲了。
然而值得骄傲的、善射又仁义而且不死的东夷人却一直遭受华夏人的绞杀,夏商时代,东夷族不断挨揍,纣王临破产前,还在挥动主力军跟东夷干仗。经过长期兴兵,东夷人被压缩到山东半岛偏东,到了大周朝建立以后,东夷族在商朝旧势力(所谓“殷顽”)怂恿下造反,对抗周政府。大周政府军在老干部周公、姜子牙带领下东征,三年苦战,把东夷人进一步打压到山东南部一带,收缩进淮河下游。
东夷撤退所出让的胶东半岛,分封给了姜子牙,是为齐国。事实上,姜子牙本身就是东夷人)。,以姜子牙镇守胶东,有点儿以夷治夷的味道。
也许是为了监督姜子牙,齐国南面又设了鲁国,大圣人周公被封到那里。但是周公人忙走不开,就让儿子周小公前去鲁国主持工作。“周小公”带着老爸周公的嘱托,来到鲁国。受其圣人爸爸的影响,周小公有点文人脾气,生搬硬套他爸那套礼义治国方针。曲阜一度曾是商朝的都城,商朝遗民满多的,类似犹太人,很会做生意,打造了良好的商业基础(难怪商人叫商人)。周小公觉得这是资本主义尾巴,非割掉不可,商人们必须改按中原模式到田野里去,撅着屁股铲地。曲阜的土著东夷人,尚武好猎,性格直烈,需要调教。周小公于是写了长达三十筐竹简的工作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鲁国人不尊周礼的可耻,痛心疾首地说服各个部落进行自我改造,主张全盘周化、“亲亲尊尊”,具体措施从学习磕头开始。
磕头有很多种磕法。周小公教大家说:“第一种磕法是稽首,就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大家看我的——这是磕头中的最重者。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停留时间短,是磕头中次重者。拜手是两手着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较轻的。这三种磕法最流行。”周小公站起来拍拍手上的土说,“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新婚夫妇拜天地,都要行最重的那个稽首礼。平辈同级之间,拜迎,拜送,拜望,拜谒,行顿首礼,是轻一点的。对于卑者的稽首礼,尊者以最轻的空首礼答拜,比如你们给我磕头,我就需要回空首礼。空首就是跪着,双手拱于胸前,俯头触手,就这样。”(空首,跟洋人拜耶稣差不多啊!)
有能力的东夷人还选学了提高班的课程——这是很难的东西,我们只要看看教材就够头疼了:振拜,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手而后稽首,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首而后再拜手,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不下跪,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如果你脑子有点乱,搞不明白了,没关系,这本来就是高级班的课程嘛,不会也罢。
于是,鲁国人忘掉了东夷尚武传统,大家互相作揖磕头,在山水秀丽资源富足的鲁国,过着束手束脚、不咸不淡的日子。鲁国地区原东夷人的性解放精神与尚武传统,被“周小公”彻底整改、全盘“周”化了。严格刻板的周礼在鲁国大获流行,后来这里出现了一个大圣人孔子,讲求亲情礼义、等级和美,一点都不奇怪。等孔教盛行以后,“鲁国模式”又被推广到全国,最终使我们成为自引以为骄傲的“礼仪之邦”。
周公派儿子周小公来治理鲁国。“周小公”受其圣人爸爸的影响,有点文人脾气,生搬硬套他爸爸那套礼义治国方针。他写了长达三十筐竹简的工作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鲁国土著(东夷人)不尊周礼,痛心疾首地说服各个部落进行自我改造。鲁国的商朝遗民,类似犹太人,很会做生意,打造了良好的商业基础,。(难怪商人叫“商人”)。。)但周小公觉得这是资本主义尾巴,非割掉不可,商人们必须改按中原模式到井田里去,撅着屁股铲地,不许做小买卖。鲁国人其他东夷秉性,也被周小公花了三年时间狠狠地整改过来了(比如性自由和尚武精神)。全盘“周”化以后,严格刻板的周礼大获流行。鲁国人开始讲求亲情礼义、和和美美,大家互相作揖磕头,在山水秀丽资源富足的鲁国,过着束手束脚、不咸不淡的日子。
周小公利用《周礼》花了三年时间,最终把鲁国人的东夷秉性狠狠地整改过来了。但它北边的山东临淄却是另一个景致。姜子牙因为功勋盖世,被封到了山东的临淄,是为齐国。当时齐国东海上有居士两人,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自己耕作而食,掘井而饮,不求于别人,徒然得到清高的美名,被姜子牙派人杀死。周公听说以后,马上派人说:“那两个人是贤人啊,怎么把他杀了?”姜子牙回答说:“这两个人不朝天子,不友诸侯,掘井而饮,无求于人,我们无法用赏罚劝禁他,对社会没有贡献。他们带了很不好的头,使得人们都不务实,这样徒有虚名的贤人必须诛之。”姜子牙讲求经世致用,举贤上功,重用能人和功臣(而不是像鲁国那样讲求亲情而把亲戚都封了官)。姜子牙说:一定是能力强、在竞争中出类拔萃的能人才可以重用为官,发掘和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家是治国之本。他还鼓励经商,不拘一格地搞活经济,开发渔盐,鼓励妇女织造,刺激器皿手工艺生产,引导商朝遗民发展商业以补充农业的局限,总之走得是商品经济那一套,国力蒸蒸日上。总之,作为一个武人,姜子牙与周小公不同,他没有革除东夷习俗而是保留了东夷人的尚武风格和竞争精神,大力发展经济,不停地欺负鲁国,同时还搞性自由(齐国有桑林,是男女幽会的好地方)。后来,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第一,还冒出来了一个大能人管仲,这是必然的。看来,什么样的土壤,就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周小公亲亲上恩,虽然利用刻板的周礼把鲁国搞得思想统一,安定团结,但也丧失了变革进去和竞争的精神,最终一直软弱困乏,被外国诸侯欺负。而姜子举贤上功,牙重用能人,经济富裕,武力强大,但由于思想解放,没有周礼秩序的束缚,犯上作乱、政治动荡也频频发生,最终被大能人“田氏”篡了权。所以,要么求稳定(像鲁国),要么求发展(像齐国),这两者是一个矛盾。纵观中国的历史,总是牺牲后者以求得前者的为多,我说得没错吧。
不管鲁国还是齐国,都是小国寡民,弹丸之地,这时候的鲁国不过方圆都不过百里,跟山东境内七十多个其他各姓诸侯(包括齐国)一样,不过只是弹丸之地,各自只一个相当于现在一个县城大小(中央政府怕他们羽翼丰满尾大不掉)。同一时期,欧洲地中海畔的希腊半岛上,也在从前迈锡尼文明衰落后的碎片上,重新形成了二百多个城邦国家——类似我们的诸侯,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斯巴达。它们也是非常之小,雅典城邦面积不足北京市区的七分之一,人口不过区区五六万。在边长四十公里的弗西斯地区,甚至有22个城邦国家。总之,每个城邦面积都不大就是了。这二百多个希腊城邦国家,也跟我们春秋时代的诸侯一样,互相掐架。它们分布在地中海东畔的半岛和岛屿上,相互叫嚣,犹如分散在池塘周围此呼彼应的青蛙。不过他们也有和平竞争的形式,就是每四年举办一次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大周朝这边,周平王东迁起,随着周天子的式微(“势弱”的意思),在山东地区的七十多个诸侯,也互相掐起架来,霸气一点的诸侯吞吃兼并周边的亲戚小国,像白细胞吞噬细菌。齐国和鲁国原本都是百里弹丸,却也在蚕食竞赛中扩大着自己的地盘,把邻居诸侯囊括在兜中,成为山东地区最大的强国,所谓齐大鲁强。齐鲁两国的人们频频出征,城外的人们拼命开荒,女人们拼命在占领区生孩子,终于使得“邻邑相望”,鸡鸣狗吠之声可以相闻,山东的人气越来越旺了。
当郑庄公死后不久(同时期希腊人举办了第十五届古代奥运会),中国出现了一位大美女,就是齐国公主“文姜妹妹”。文姜生的如花似玉:桃腮杏脸,蛾眉凤眼,走起路来体若春柳,步出莲花,被评为“春秋四大美女”之第一出场美女,不知羡煞了多少诸侯公子。文姜这人有追求,作风前卫,偏爱上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在当时,男女不能坐在同一张席子,递东西要由仆人转达。但文姜公主不管这套,直接把酒杯、果品递给哥哥诸儿。她那娇嫩丰软的手,还会在哥哥身上什么地方有意无意地停留一下。哥哥吃惊地抬头去看,发现文姜眼中春水摇荡。哥哥望着她,眼光细细舔食着她的雪白肌肤。在俩人内心深处,一种偷食禁果的欲望,不可抑制地滋长起来。文姜和哥哥,终于突破最后一道防线,在桑树林儿里抱着,high了起来。
怎么会发生这种越礼之事呢。这要说齐国原是东夷之地,从第一任国君姜子牙起,就顺应东夷人习俗,保留了当地性解放、尚武等东夷传统,没有罗嗦的礼教。《诗经》十五国风里边,一般男的泡女的,惟独《齐风》里的女孩泡男孩,大白天跑到男方家里热乎,第二天天亮才走。齐国女子痴情外露,诸侯闻名。文姜身上就体现着齐国女子果敢大胆,没有周礼束缚的天性。
这时,齐国以南,而山东大地略靠南一点的鲁国,其东夷人的性自由精神与尚武传统,被周公的儿子“周小公”彻底整改、全盘“周”化了。严格刻板的周礼在鲁国大获流行,鲁国的国君也都窝囊,——老模咔嚓的鲁桓公(姬姓),按照同姓不婚的原则,跑到齐国(姜姓)去来讨媳妇了。鉴于两国从祖上姜子牙、周伯禽(周小公)开始起,就是门当户对的高干,虽然鲁桓公长相接近青蛙,齐国还是应允了吧,于是把如花似玉的美女文姜嫁到曲阜。
文姜带着少女恣情的欢笑来到鲁国,给这个迂腐的国家带来一股清新自由空气。按《诗经》描写,她经常在众人陪同之下,驾着华丽的马车,赶着雄壮整齐的驷马,高仰着脸儿,在曲阜城外大道上,无拘无束地游走,跟爱闯红灯、不守规矩的英国王妃黛安娜风格相似。并且,文姜不摆什么贵族架子,态度和蔼、欢声笑语不断,与平民百姓有说有笑,轻松随意。
公元前697年(郑庄公去世后第四年),文姜在齐国的哥哥诸儿也接班了,当上齐国国君,是为齐襄公。齐襄公一看自己跟妹夫鲁桓公平起平坐了,立刻邀请后者来临淄进行国事访问,并且要带媳妇(文姜)。国事访问要带媳妇,当时还没这规矩,鲁国讲礼的大臣们纷纷反对,翻出《周礼》道:“女的呢,应该住在丈夫家里,男的呢,应该跟妻子一屋,这就是礼。不要乱动,一动就出问题。”鲁桓公不听,漫应了一声,挎着媳妇文姜,很牛气地来到齐国国宾馆住下。
不料,就在夜里,发生了两国人民都不愿意发生的事件,即,作风很差的齐襄公跟其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再次风雨同床了。那边鲁桓公一看媳妇一夜没归,知道不是好事。老实人急脾气一上来,就跟武大郎一样莽撞了。武大郎不就买了把菜刀吗!鲁桓公也对着红杏出墙的夫人文姜大发雷霆,要死要活地喊,还把帽子摔在地上。按照史书记载:“怒夫人”,把文姜骂了一顿。
文姜遂向哥哥哭诉,依偎在哥哥怀里,哭哭啼啼诉说多年的委屈:“因为没有爱情,这样的家庭再不能维持了,虽然我已经给他生了一个孩子。”
齐襄公有进步思想,主张婚姻是自由的,离婚是普遍的,美女是公共的,有德者可以娶之。齐襄公心虚胆寒了,怕老鲁回国后刀兵相向,报复自己,于是产生了西门庆杀人的恶念,定下毒计,在下一轮宴会上,把鲁桓公灌得烂醉,由齐国公子彭生扶醉人回馆驿休息。公子彭生大约是个力士,或者是鲁桓公太弱不禁风,总之结果是,鲁桓公被公子彭生一扶,就闹了个“拉肋而死”。
拉肋而死是怎么个死法,我不知道,好在外伤一目了然,肯定他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