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尘埃落定

希特勒在发表啤酒馆演讲,重返政坛七个月后,又回到了世界上他最喜欢的地方——贝希特斯加登。他在耸立着阿尔卑斯山脉的那个地区继续在写作中表达他的种族主义深仇大恨,提出一些夸夸其谈的空洞思想,装模作样地制订各种征服世界的计划。希特勒舒舒服服地躲在从朋友比赫尔夫妇(也是普拉塔豪夫旅馆主人)那里租来的小屋里,撰写《我的奋斗》第二卷。这一次希特勒将自己要写的内容口述给一位秘书。同往常一样,希特勒对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失败耿耿于怀。那可是希特勒书写虚妄之作的历史开端。他谴责犹太人在背后捅刀,从德国的损失中大发不义之财。他习惯性地继续对犹太人进行恶毒评说。他声称,如果当初“及时地处决“12000或15000名犹太人“无赖”,那“就会拯救100万德国人的生命”。2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只有这些语句表明希特勒可能想到用现代方法消灭犹太人。然而大多数历史学家并不认为希特勒那时已经开始策划建立配有毒气室的死亡集中营。但是希特勒的话语明显地透露出有可能赞成大屠杀的思想倾向。

希特勒提出用毒气杀死犹太人的建议无疑成为希特勒罪恶历史的又一个注脚。他作为独裁者、军阀和大屠杀刽子手犯下的一系列罪行,印证了他酝酿于兰茨贝格监狱而表述于《我的奋斗》一书中的各种狂妄计划。被美国人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场西方战争,实际上仅仅是希特勒向东方进犯的一场背后掩护行动。这一点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做过阐说。3从离开兰茨贝格监狱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希特勒一直在处心积虑地经营两件大事:从俄罗斯那里夺取生存空间和控制犹太人的世界。希特勒在兰茨贝格监狱写作《我的奋斗》期间采纳了生存空间这个概念。在监狱里,他还表示必须采用“最猛烈的武器”去对付犹太人,这一点希特勒在同捷克纳粹党人库格勒谈话中曾经透露过。21年后,希特勒在自杀前一天所写的最后那篇政治自白当中,敦促德国民众“对于危害各国的全世界犹太人进行严厉抵制”。这是他写下的最后遗言。

希特勒在兰茨贝格度过的一年牢狱生活很快成为希特勒神话中值得大肆宣扬的重要内容。同失败的啤酒馆暴动一样,希特勒为期一年的监狱铁窗生涯也被用狡诈伎俩写进了未来元首“多年奋斗”传奇当中。希特勒于1933年执掌大权以后,他住过的那间“牢房”——要塞监狱七号房间被改造成一处朝拜圣地,房门上方悬挂一块大型牌匾(上面写着“阿道夫·希特勒曾囚禁于此”),桌子上摆放着一面纳粹万字旗。此外,房间里还展出一台老式打字机(并非那台希特勒用来打印《我的奋斗》书稿的小型便携式打字机),以取得更加逼真的参观效果。数以千计的德国人来到希特勒牢房敞开的门前站立片刻,以表敬意。这将兰茨贝格监狱变成了一处旅游胜地。满载2000名乘客的数趟专列会在周末抵达兰茨贝格。人们排起长队等待着走进监狱高墙内。有些崇拜希特勒的追随者甚至从德国北部一路徒步走来,踏上这片希特勒曾经生活过一年的“圣地”。1934年,在入狱十周年之际,希特勒本人也专程来到兰茨贝格监狱,仔细查看了自己住过的老地方,再次透过牢房铁窗向外眺望。希特勒在昔日狱友埃米尔·莫里斯的陪伴下为游客们在那本“宝书”上签名。这一切俨然把监狱变成了一处圣地。

兰茨贝格小城也因备受瞩目而兴旺发达起来。1937年与1938年,希特勒青年团代表团在纽伦堡纳粹党大会结束后,从纽伦堡一路行进116英里抵达兰茨贝格小城。小城里的元老们开始把兰茨贝格标榜为“希特勒之城”、“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地”,向外推介宣传。1944年,兰茨贝格小城新来了另外一些人。他们是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驱赶过来的犹太囚犯。数月间,23000多名囚犯被迫像半盲动物一样居住在小土屋和半地下泥顶营房里——阴暗、湿冷,非常拥挤。当时在兰茨贝格小城和附近城镇考弗灵周围很快建起了奴隶劳工集中营,以满足希特勒孤注一掷,建造世界上第一架Me-262喷气式战斗机的需要。在疯狂开工的十个月时间里,至少有6000名犹太人奴隶劳工死于过度劳累、饥饿、死刑和斑疹伤寒。1945年,当美军逼近慕尼黑时,又有数百奴隶劳工在死亡行军途中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兰茨贝格小城当局故意无视当地在迫害犹太人方面所起的作用,企图用推土机掩埋不光彩的过去,在曾经是兵营林立的地方建立商业区。兰茨贝格欧洲大屠杀纪念基金会领导人曼弗雷德·戴勒说:“那些营房被视为这座小城历史上的污点。”这家机构保留着现存的营房,以纪念二战末期那几个月里“发生在我们家门口的种族灭绝事件”。民间活动家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当年把犹太人驱赶出境的十个欧洲国家的元首送来了墓碑。瓦茨拉夫·哈维尔(捷克总统)、鲍里斯·叶利钦(俄罗斯总统)和其他几位国家元首把他们的名字刻在了纪念碑上。有一处还建成了游览区和历史文献中心。戴勒表示:“这些是德国有关此类营地的最后一批历史证据了。”它们也是最后一批能够表明兰茨贝格监狱曾经参与希特勒迫害犹太人行动的确凿证据。

希特勒在关押于兰茨贝格监狱期间留下的最重要遗产就是《我的奋斗》。这本书后来的出版经历颇不寻常,非常引人注目。41925年,印刷出版的10000册第一卷《我的奋斗》销路很好,至少卖给了真正的信徒。“阿曼开始利用《我的奋斗》为自己获利”,汉夫施丹格尔在当年12月这样说道,那时刚开始再印10000册。5第二卷于1926年12月出版,销售缓慢。后来两卷合为一书,通常被视为“大众版”《我的奋斗》。由于希特勒的语言风格浮夸艰涩,政治观点顽固不化,再加上他领导的暴动遭到惨败,使得高级出版物的政治评论员纷纷认为希特勒“没希望了”。甚至,本身深奥难懂的《法兰克福报》也认为:“阿道夫·希特勒在一天之内消耗掉了全部军火。”6

20世纪30年代,随着希特勒在政治上平步青云,一路高升,人们对《我的奋斗》一书的兴趣也随之高涨。到1933年1月希特勒上任时,《我的奋斗》已售出24万册。7接下来这本书销量一路飙升,到年末总共售出100万册,其中许多卖给了德国公共图书馆。8到1945年希特勒自杀身亡时,《我的奋斗》已经售出1200万册,被译成18种语言。在每个德国家庭的私人藏书中,《我的奋斗》并非仅用于摆设,或者属于强制性购书的读物。学者奥斯马尔·普洛金格在对《我的奋斗》一书的写作、出版及阅读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后,写出了一份长达632页的研究报告,反驳了那种长期以来认为《我的奋斗》只是一部没人阅读的历史上最有名的畅销书的观点。例如,通过对德国图书馆借阅记录进行调查研究后,普洛金格表明这本书的借阅次数颇多,从而否定了那种认为人们购买这本书只是为了摆设,或者仅仅将其作为结婚礼物收藏的看法。人们阅读《我的奋斗》这本书是出于自愿的。9

《我的奋斗》的那份原有书稿已经遗失。或者说所有书稿均已遗失,因为这本书据说在出版前经过希特勒本人以及不同助手的多次修改编辑,前后变动很大。即使在希特勒取得政治上的胜利时期,书稿也被视为国家秘密。希特勒本人拥有一本《我的奋斗》。1940年,在纳粹党大会期间举行的纪念“为伟大德国而奋斗”的展览活动中,他私下里不允许纳粹党档案管理人员公开展示《我的奋斗》书中的任何一页内容。即便是书页的照片也不允许对外展出。10海伦娜·贝希施泰因据说有一本希特勒赠送的《我的奋斗》,或者还给了希特勒,或者在柏林遭到轰炸期间被烧毁了。不过这种说法不足为信。在战争的最后一周,希特勒存放于柏林、慕尼黑与贝希特斯加登的所有文件几乎均由其副官尤利乌斯·肖伯销毁。在战争的最后时日,纳粹党的档案管理人员将成吨的档案扔进火炉里,许多原始文献化为灰烬。多年后,如本书第九章所述,只有《我的奋斗》前5页书稿以及希特勒所写的18页提纲被发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的奋斗》一书陷入了奇怪的境地。美国当局于1945年缴获了希特勒与纳粹党的剩余财产,包括马克斯·阿曼经营的埃耶出版社。但是占领军很快将所有权移交给了重新恢复的巴伐利亚政府。慕尼黑曾经是纳粹党的发源地,希特勒将其称为“纳粹运动首都”。巴伐利亚人对此非常敏感,立即将《我的奋斗》一书查禁。这一禁就是70年。由于版权有效期为70年,所有想用德文重新出版《我的奋斗》一书的企图均遭到巴伐利亚政府的阻挠。就连战后德国第一任总统特奥多尔·豪斯想把《我的奋斗》作为年轻一代的反面教材都未能如愿。只有在古旧书店的后仓库里,或者在研究型图书馆里才能找到《我的奋斗》。这本书已经成为禁书,成为德国历史上最黑暗时期的妖魔化陈迹,广大公众很难找到这本书。再说当时几乎无人在搜寻这本书。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我的奋斗》一书的主要内容由新纳粹团体传到了网上。尽管如此,只有少数右翼分子才有兴趣阅读。不知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真正读完了这部乏味浮夸的长篇大论。

2015年最后一天,随着版权有效期一过,巴伐利亚政府对德文版《我的奋斗》一书的禁锢也告结束。2009年德国纳粹时代重要研究中心——慕尼黑当代史研究所,开始研究编辑带有注释的“评述版”《我的奋斗》。这是自二战结束后,编辑出版的第一部德文版《我的奋斗》。慕尼黑当代史研究所已经推出面向历史研究的12卷资料汇编读本,其中包括数千篇希特勒演讲稿、文章作品和各项命令;25卷约瑟夫·戈培尔日记。1961年又编辑出版了新发现的一部希特勒书稿。这部书稿是希特勒原本要作为《我的奋斗》第三卷出版(这部书稿后来作为希特勒的第二本书出版发行)。当代史研究所的该项目负责人克里斯蒂安·哈特曼表示:“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出版希特勒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我的奋斗》,填补上空白才是明智之举。”

哈特曼介绍说,新版《我的奋斗》长达2000页,上下两册,几乎每页都带有学术分析和评论。这样将使这部让众人既恨又怕,对具体内容所知甚少的希特勒著作完全失去其神话色彩。出版这样一本体现出当代学术研究成果的《我的奋斗》,也是为了抢占先机,赶在那些有可能推出“裸版”《我的奋斗》的出版商前面。以色列历史学家、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博物馆馆长丹·米施曼支持慕尼黑当代史研究所的这项再版计划,声称新版《我的奋斗》看上去将如同犹太法典《塔木德》一样。然而上述出版计划不久便遇到了困难,引发国际争论。首先,大屠杀幸存者团体表示反对。有些人担心这本书有可能被用来鼓动极右翼政治观点,煽动仇恨。但是当代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没有就此止步,反而继续开展工作。他们计划于2016年1月推出新版《我的奋斗》,封面上没有希特勒头像,而是呈现出有些沉闷的学术研究格调;护封上带有一条很大的红色斜线,同20世纪30年代的版本一样。《我的奋斗》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完全不同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出版的版本。经过解构、分析之后,希特勒的这部漫无边际、多处重复,有时还不易理解的论著便可按其本来面目去阅读。这是一部由心神不宁的未来独裁者所写的政治论著。用新版《我的奋斗》出版研究项目负责人哈特曼的话来说,11它是一部“宣传作品”。学者岑普芬尼格认为,《我的奋斗》也是希特勒未来行动的“路线图”,内容统一连贯,能够预言未来走向。121959年德国总统豪斯建议,最终可以把《我的奋斗》用作德国中小学和大学的历史教学参考书。

希特勒在举行暴动期间、接受审判期间和入狱服刑期间,网罗了一批心怀叵测的邪恶之徒,几经磨合考验,使他们后来在第三帝国时期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在暴动过程身负重伤的赫尔曼·戈林,后来成为希特勒血腥政权的二号人物,最终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死刑。他吞服下藏匿的氰化物药丸,躲避了绞刑惩罚。海恩里希·希姆莱,这位戴眼镜的农学家在暴动那天夜晚曾为恩斯特·罗姆上尉扛旗,后来成为希特勒杀人机器中最为凶狠的纳粹党卫军头目。他在被捕后立即吞服了一颗毒丸,甚至逃过了纽伦堡法庭审判。罗姆死得较早,在1934年“长刀之夜”被希特勒下令处死。

希特勒最忠诚、最能阿谀奉承的助手鲁道夫·赫斯后来当上了纳粹党副元首,成为内阁成员。但是这位在兰茨贝格监狱为希特勒详细记述言行的人却于1941年背叛自己的主人,驾驶一架小型飞机前往苏格兰要与英国人讲和。英国人认为他不可靠,立即将他关押起来。后来在纽伦堡审判中,他被判终身监禁。赫斯在柏林的施潘道监狱度过了41个春秋。1987年,他在监狱里自杀身亡。

参加过啤酒馆暴动后来官居高位,最终又丧命在纽伦堡绞刑架上的人物还包括阿尔弗雷德·罗森堡。他是纳粹党内来自波罗的海地区的思想家,后来担任纳粹东方占领区(包括乌克兰)事务部长。威廉·弗里克曾经是慕尼黑市警官,后来担任希特勒的内务部长,起草过大部分针对犹太人的第三帝国法律。汉斯·弗兰克担任过希特勒的法律顾问,后来成为被占领的波兰总督,以其充沛精力和残酷手段继续为元首效力。弗兰克在里面要竖起绞刑架的那座体育馆附近一个牢房里等待行刑期间,写出了一部长达1000页的回忆录,内容包括经常同希特勒谈话和外出期间产生的个人见解。弗兰克所写的回忆录被称为《在绞刑架的阴影下》,可谓恰如其分。

奥托·卢克尔原是关押希特勒的兰茨贝格监狱的看守,最终在绞刑架上丧命。他从监狱调到希特勒的党卫军,后来又在战争期间被派往奥地利,在那里监督处决至少1000名马里博尔集中营的斯洛文尼亚囚犯。1949年他在卢布尔雅那受审,后被处以绞刑。

身材瘦长的徳裔美国人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早在1923年就是希特勒身边的心腹成员,后来既避开了元首的震怒,又逃脱了纽伦堡审判。汉夫施丹格尔打算两面讨好,赶着希特勒的强势潮流登上高位,当上了希特勒的国际新闻发言人,同时又在1933年以后千方百计减弱纳粹统治的极端暴行。但是在1937年,他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以戈林为首的一些贬毁者的攻击目标。他必须远走高飞。他写道,由于被迫空降到西班牙内战的虎口险地差一点丧命,后来又前往瑞士,最终抵达英国。他被当作外敌拘押起来,后来押送到加拿大,最终抵达美国。他在美国被关押在弗吉尼亚一个破败的种植园里,成为美国总统罗斯福手下工作人员的一名秘密顾问。战后,汉夫施丹格尔居住在慕尼黑附近,撰写回忆录。不难想象,他撰写的回忆录肯定会为自己评功摆好。不过也的确有助于了解最终同1923年暴动相关的希特勒在慕尼黑的生活。汉夫施丹格尔于1975年去世,终年88岁。

有些人参与过1923年和1924年的纳粹活动,由于为希特勒效劳而大发横财。马克斯·阿曼以前是位陆军中士,后来接管埃耶出版社,依靠销售量猛增的《我的奋斗》和发行量飙升的《人民观察家报》建立起一个庞大商业帝国。希特勒委任他为帝国新闻协会与报业印刷商协会会长,赋予他督管德国所有出版物的大权。如有与官方路线相背者,他有权强迫使其停业。那位长着山羊胡子的法官格奥尔格·奈德哈德曾经在审判希特勒叛国罪的法庭上让希特勒左右现场诉讼进度,最后判处希特勒“不剥夺荣誉”安逸自在地关押在要塞监狱里(六个月后假释)。此人在希特勒执掌大权后也颇为得志。希特勒论功行赏,让他当上了巴伐利亚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这位法官1941年去世时,希特勒以元首的名义,亲自派人把一个大花圈摆在了他的葬礼上。

在审判希特勒叛国罪期间,古斯塔夫·冯·卡尔态度极为坚决地反对希特勒,反对他的勃勃野心。后来卡尔落得个凄惨的下场。在1934年的“长刀之夜”,这位前任高级专员、当时已是退休的公务员,被纳粹党卫军成员从公寓里拖了出来,惨遭折磨,最后丧命。卡尔面目全非的尸体在达豪集中营附近的沼泽地里被人发现。希特勒的同谋,审判中的共同被告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很快失宠于希特勒,加入了一个神秘的政治团队,既攻击基督徒,又同样攻击犹太人,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政治怪人。他和希特勒渐渐疏远,最后甚至成为敌人。鲁登道夫于1937年去世。

在暴动夜晚遭到希特勒手下党徒损坏的那家市民啤酒馆,后来因与纳粹党结下不解之缘而获利颇丰。到希特勒于1933年大权在握时,以前那次失败的暴动也已成为英雄传奇。其中的纳粹死亡者均被官方视为受人尊敬的烈士,通过悬挂大型牌匾,在音乐厅广场安排仪仗队的形式来纪念他们。那16位阵亡者埋葬在附近一座希腊风格的荣誉纪念堂里。每年在啤酒馆暴动周年纪念日11月8日这天,希特勒都要举行纪念仪式,率领仪仗队伍从音乐厅广场出发前往市民啤酒馆,然后在那里发表演讲。

但是这种定期举行盛大纪念活动的做法险些要了希特勒的命。1939年,仅在希特勒刚刚入侵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月后,那家市民啤酒馆便成为一次蓄意谋杀希特勒的现场,差一点为全世界终结了希特勒噩梦。有位名叫格奥尔格·埃尔瑟的聪明木匠,一连两个月在市民啤酒馆关门后干夜班。他一心要“改善工人生活状况,避免战争”,于是把一个延时爆炸装置安放在了市民啤酒馆讲台后面的支柱里。埃尔瑟知道希特勒从晚上8点半开始至少要讲上一个小时,历来如此。因此他将自制的爆炸装置的引爆时间设定在晚上9点20分。但是由于那天晚上慕尼黑机场大雾弥漫,希特勒在8点提早开始演讲。讲过1小时7分钟后,希特勒于9点7分离开市民啤酒馆赶乘返回柏林的那趟火车。13分钟后,埃尔瑟自制的炸弹轰然作响,炸毁了啤酒馆,当场8人毙命,60人受伤。希特勒13分钟前站的那个地方完全被炸毁。德国作家克劳斯·克里斯蒂安·马尔詹写道,在20世纪的历史上,“这13分钟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13。作为战时炸弹袭击的受害场所,那家市民啤酒馆如今已销声匿迹,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开发项目。矗立着那根支柱的原址上只有一个牌匾,纪念着格奥尔格的当年壮举。

如今兰茨贝格监狱仍然是巴伐利亚州的一座刑罚机构,关押着500多名囚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要塞监狱中的希特勒牢房与其他牢房均被拆除。内墙被拆掉,那个开放式大房间又恢复了监狱初次开设时所起的作用——监狱小型产业加工的劳作场所。要塞监狱的外墙仍然存在。牢房中的高窗没有变,只是上面的铁栅栏略有腐蚀。当年希特勒在兰茨贝格监狱每天透过这几扇高窗向外眺望。2015年,笔者爬上楼梯上了二楼,来到希特勒牢房窗前,依然可以透过牢固的铁栅栏看到当年展现在希特勒面前的那同一片质实无华的绿色景观。站在希特勒曾经生活、就寝和工作的地方,心里有一种奇怪的亲临希特勒空间的感觉。就是在这个地方,那位未来的独裁者将其许多扭曲邪恶的思想诉诸文字,写在了书里。希特勒虽然已经离开了90年,可是他的阴魂似乎仍然滞留在具有160年历史的要塞监狱大楼里。从这个地方,经由那个人,酝酿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灾难,其中大部分就酝酿于这个狭窄的牢房里。

那些绞刑架毫无壮观之处。设计简单的大木箱一侧有一段阶梯通到上面;下面是个封闭的空间,这样便看不见垂下来的尸体。既不同于17、18世纪伦敦的公开处以绞刑时的大场面,也不同于巴黎谐和广场上的囚车和断头台,绞刑架不设行刑台。这是一种不光彩的结局。被判绞刑的犯人从来都穿着一般的衣服,好像去工厂上班一样。犯人的双手捆在一起,表情从来都是那样严肃阴郁。行刑时,犯人被慢慢带上台阶,沉默不语。上面站着一个身穿制服的人,手里拿着套索。另外还有一位牧师,其装束完全遵照信仰天主教的巴伐利亚传统,身披一件镶着花边的白色法衣,衣袖宽大,凸显出牧师特色,手里拿着一本黑皮书。绞刑架四周站着一些人。从穿着的制服来看,他们是美军士兵,头戴印有军警标志的钢盔。

曾经关押希特勒一年的兰茨贝格监狱是巴伐利亚州的一个监狱,后来被改为美军第一战犯监狱,其作用是惩罚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罪大恶极的战犯。它所承担的一个任务是处决那些被控在战争期间犯有反人类罪的德国人(通常是在集中营里犯有大屠杀罪)。从1946年至1951年,共有259名犯人在距关押过希特勒及其追随者的要塞监狱只有55米的绞刑架上被处决,另有27名犯人被枪决。那些在沉闷的早晨爬上绞刑架的德国罪犯,为20年前希特勒在七号牢房里启动的罪恶计划付出了最后代价。希特勒先是受审25天,然后又在狱中一周又一周地从事写作,对狱友们说古道今,一共在狱中关押了13个月——这些漫长的戏剧性活动以月来计数。但是那些跟随希特勒滑向深渊的罪犯,只用了片刻时间就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宣布死刑后,牧师念了几句赐福祈祷,接着便被戴上了黑面罩,一条绞索套在了脖子上。对他们而言,那场战争恰恰就结束在它开始酝酿的地方。希特勒的心中就是在这里浮现出种种雄伟壮观的景象,后来又在全世界推行纯洁种族、攻城略地的狂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