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风歌(四十二)英雄末路
画外音:
刘邦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的局势下,从沛县起兵反秦,只用了短短的七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布衣百姓到登上天子宝座的华丽转身,但刘邦登基称帝后并不清闲,他一直在为稳定西汉王朝四处奔波,到高祖十二年,已经是重病在身的刘邦仍然带兵亲征,平定了黥布的叛乱。那么他回到京城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邦做了什么呢?
王立群:
刘邦从自己的故乡回到京城,一入函谷关就遇到几千人告状,告谁呢?告萧何,状纸一大摞,罪名就一件,用低价强行买老百姓的田地。刘邦一看这么一大摞告状信,心里可乐了,萧何的光辉形象终于破灭了。然后一回朝,萧何来见他,刘邦笑呵呵地指着那一摞告状信,说了四个字,司马迁的原话“君自谢民”,“谢”就是解释,这话怎么讲呢?您去给老百姓一个说法吧。萧何没吭气,当然萧何明白,他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要不这样办他就完了,命没了,现在是名没了,命保住了。所以萧何跟刘邦说,他说长安这个地方土地少人口多,为什么呢?它是首都地区,凡是首都地区人都多,哪个朝哪一代首都的人不多?所以怎么办呢?萧何建议,说你皇帝的皇家打猎的那个上林苑,里边有大片的土地,我建议你把上林苑开放,让农民去种地,种了地以后那个秸秆,粮食拿走,秸秆留下来喂上林苑的野兽,把那野兽喂饱了,你打猎的时候不是好打吗?萧何不但没解释,反而给刘邦提了个建议。刘邦一听勃然大怒,说了两点:第一,你收了商人多少贿赂?第二,你叫我开放上林苑,损害我的利益,讨好老百姓。最后做了个决定,别在这儿待了,上监狱里去吧,立即把萧何下到监狱里去,而且戴了镣铐。萧何想毁了名保住命,就因为这一条建议下了大狱。汉初三杰,韩信谋反被杀,萧何为民请命坐牢,就张良在家练气功呢,没事。
关了几天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萧何说话,这个人是谁呢?不知道,历史上没有留下他的名字,只说这个人叫王卫尉,王卫尉是个什么呢?王是他的姓,卫尉是他的官名,什么叫卫尉?皇宫中央警卫团团长,一个姓王的王团长出来说话了。说了两句话,说萧相国犯了什么大错?你把他下到大牢里,还给他戴了镣铐。刘邦说,他罪多着呢,第一,他收了商人那么多贿赂,我不治他的罪吗?再一个,我听说秦始皇的那个人家的相国李斯,凡是有了功都归皇上,凡是有了过都归自己,你看我这个相国,比人家李斯差多了,今天这了明天那了,所以他收受商人贿赂,讨好老百姓,我就要治他的罪。这个王卫尉就问刘邦,你说他收商人的贿赂,那点钱萧何能看到眼里吗?你想想,当年你和项羽打仗的时候,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你在荥阳前线一点都不敢顾及关内,整个关中、巴蜀都归萧何管,你平定陈豨的叛乱,你平定黥布的叛乱,你都是亲征,把整个大后方交给萧何一个人,那个时候萧何别说有什么企图了,他动动脑子晃晃腿,整个关中都不姓刘了,关中是多大一块土地。他现在好了,等你那所有事都办完了,他收点商人的贿赂,这可能吗?你凭什么就把你的相国想得这么坏呢?这句话说得很关键,这句话击中刘邦的一个要害。其实我们有些人把别人往往想得很好,这人本身很善良,有些人往往把别人想得很坏,把别人想得很坏的人往往是疑心最重的人,你为什么把萧何想得那么坏呢?萧何会那样做吗?再说为民请命,那可是相国的职责所在,他做相国他的任务就是要管理百姓,替老百姓说话,不替老百姓说话,有了荣誉归皇上,有了过错归自己,你倒觉得李斯是个相国的榜样,那李斯不是让秦朝二世亡国吗?那算什么榜样?这王卫尉一番话说得刘邦哑口无言。刘邦说那这样吧,下令放了,把萧何放了,就这算是把萧何放了。
萧何放出来以后,萧何是光着脚上朝给刘邦去谢恩,这皇上把你抓错了那不叫皇上的错,皇上把你放了那不叫改错,那叫施恩于你,你得去谢恩,所以萧何光着脚去谢恩,萧何年龄也大了,光着脚走起来。刘邦说,别别别,别谢恩了,我把你抓起来,你知道我为什么抓你吗?我把你抓起来其实是想让天下老百姓知道,我不是一个好君主,你是一个好相国,所以我才抓你的。你看刘邦多会说,你为老百姓讲了几句话我把你抓起来下了大牢,我是表现得很坏,那老百姓肯定骂我,我是用我的恶反过来衬托着你多美好,我要不给你关进几天大牢里,你咋能得到这个好名声呢?当然萧何也没话可说了,这件事这是刘邦的解释。
其实刘邦对萧何的猜忌非一朝一夕,前后发生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楚汉战争时期,那个时候发生的是什么呢?给萧何加官,文武百官都去庆贺,有人点破说给你加官你以为是好事,给你加官说明皇上不信任你。这萧何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赶快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加的东西全部推掉,然后让自己的所有的儿子,还有自己同族的所有的子弟,只要够当兵年龄的,一律上前方去,就等于把自己的儿子,还有自己本家的那些同族的年轻的男性,全部送到刘邦的大帐中做人质,等人去了,萧何的儿子到刘邦的大营去报到了,刘邦可乐了,那是第一次。第二次,韩信叛乱,韩信叛乱的消息一传到刘邦那儿,刘邦第一个反应想到的就是萧何,立即给萧何加封5000户,大家知道,萧何在被刘邦封为第一功臣的时候,萧何封了多少户?8100户,曹参是10600户,张良是10000户,萧何排第三,8100户,这一次刘邦对他怀疑了,一下子给他加封了5000,还派了500人的警卫部队,还派了一个警卫队长,萧何可高兴了,又被别人给点破了,他全辞了。但这个时候儿子也没了,侄子也没了,都在刘邦的大营中间,刘邦还不信任,他最后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一半,捐出来献给国家,帮助平叛去了,做军费,把自己的家产捐出来做军费,这刘邦才解除了对他的怀疑。第三次黥布叛乱的时候,刘邦对他的怀疑,萧何最后的办法是朝自己身上泼了一盆脏水。所以应当说萧何这一次坐牢决非偶然,而是长期对萧何的不信任,最后叠加到一块儿把他抓起来了。
画外音:
刘邦回到京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了萧何又放了萧何,这可以说让刘邦颜面尽失。此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但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刘邦仍然没有得到安宁,萧何的事情结束后,另一件让刘邦更加揪心的事情发生了,那么这件事情是什么呢?
王立群:
又一个人叛乱了,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是刘邦因亲封王的第一人,刘邦的封王,封诸侯王他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因功封王,按照功劳封,第二阶段叫因亲封王,谁跟他亲他封谁。因亲封王的第一个人叫卢绾,这个卢绾跟刘邦的关系太铁了,他俩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叫“居同里,生同日”,还有“学同师”,什么叫“居同里”?两个人住住在一条街上,这叫“居同里”;什么叫“生同日”?他俩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这叫“生同日”;什么叫“学同师”呢?一块儿上学,又跟着一个老师,这不叫“学同师”吗?这叫“居同里”、“生同日”、“学同师”。他两家的父辈还是世交,你说跟刘邦关系多铁,刘邦封他做燕王,燕王卢绾反了,这个对刘邦的晚年的精神打击最大。所以刘邦之死实际上是两大原因:第一,他的病让他倍受煎熬;第二,卢绾的叛乱让刘邦的精神彻底崩溃。
这个人为什么会叛乱呢?一句话的事他就叛乱了,怎么叫一句话的事叛乱呢?这个事是这样发生的,陈豨叛乱的时候燕王卢绾参与平叛,燕王卢绾派了他自己手下一个最善于搞外交的外交家,大家记住这个人,这个人叫张胜,叫张胜出使匈奴,张胜出使匈奴就一件任务,到了匈奴以后,让匈奴不要支持陈豨,帮助汉兵把陈豨给灭了,这是张胜出使的任务。结果张胜到了匈奴以后遇到了一个人,改变主意了,这个人是谁呢?是第一任燕王臧荼的儿子叫臧衍。第一任燕王臧荼,第二任燕王才是卢绾,平了臧荼然后才封了卢绾,这个臧荼死了,臧荼的儿子臧衍是在匈奴。这个臧衍给张胜说了一席话,这个话太厉害了,这个原话是这样说的:“公所以重于燕者,以习胡事也,燕之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这话实际上是两个意思,说你张胜受燕王卢绾之命出使匈奴,你在燕王那儿燕王非常高看你,为什么?“习胡事”,什么叫“习胡事”?你非常熟悉怎么跟匈奴搞外交,因为你熟悉和匈奴的外交,所以一出使匈奴卢绾就想到你,所以你就特别在燕王的眼里边特别有分量,特别有地位,就是因为你“习胡事”。
那么燕国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叛乱不断,燕国地位就显出来重要了,如果叛乱一旦平定了,下一个要整肃的对象就是燕国,你也会被整肃掉。他这个话实际上是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人生道理,叫什么道理呢?说一个人你有没有价值,实际上取决于你有没有使用价值,这话讲的它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换句话说,你这个人只要有用你就有价值,你要没用你就没价值,只有使用价值你才有价值,一旦使用价值消失,你就没有价值了。这一说张胜明白了,闹了半天这陈豨不能灭,陈豨不灭燕国才能长存,燕国长存我才能够受到重用,不断地出使匈奴,你把陈豨给一灭燕国就不重要了,燕国一不重要,那么我也不重要了,他就明白了这么个道理。所以他回来,他在那儿他不经燕王卢绾同意,他就告诉匈奴,我告诉你匈奴,你可别帮助汉朝灭陈豨,你帮助陈豨去对抗汉军,别让陈豨灭了。回来他就向卢绾报告,这卢绾事前怀疑张胜投敌叛国,已经向中央打报告要给张胜灭族了,张胜回来把这番道理给卢绾讲了一下。卢绾一听明白了,那个报告已经打了要灭族,张胜怎么办呢?找了一些其他的人杀了,说这些人就是张胜的家族,然后把张胜保存起来,所以很多人死的很冤枉。就是因为当时需要杀人,找了一些人杀了,说这些人就是张胜的家族,就把张胜给救下来了。然后就安排了两个人,第一,张胜长期驻守匈奴,作为一个交通站,然后再派了一个人,这个人叫范齐,长期驻守在陈豨那儿帮助陈豨来对抗汉军。
所以卢绾做了两件错事,卢绾听完这个话以后,卢绾为了长期保持住自己燕王的位置,一个派张胜驻守匈奴,一个派范齐驻扎在陈豨的军队中间帮助陈豨。卢绾这个事做了以后就暴露了,怎么暴露的呢?陈豨被杀,陈豨的副将投降了,把范齐受卢绾的委托帮助陈豨的事报告刘邦了,所以刘邦一下就知道卢绾是帮陈豨的,不是灭陈豨的。后来又抓住一个匈奴的降将,匈奴这个投降的人又说他不光这样做,他还派了一个大使长期驻在匈奴那儿,这个人叫张胜。刘邦一听,两件事都证明卢绾通敌,通匈奴,通陈豨。
画外音:
卢绾是刘邦最好的朋友,又是刘邦因亲封王的第一人,刘邦会想到别人叛乱,但绝对不会想到卢绾也会叛乱,所以卢绾叛乱的消息得到证实后,刘邦可以说是深受打击。那么作为刘邦最信任的人,卢绾叛乱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立群:
卢绾的叛乱其实是两大原因,第一叫私欲膨胀,什么叫私欲膨胀呢?其实卢绾原来没有叛乱之心,他就想长期做燕王,其实长期做燕王最好的办法,就是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你才能长期做燕王。他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他觉得我帮助陈豨联合匈奴,我就可以长期做燕王了,只要陈豨不灭,我这个燕王的位置就可以长期稳定地坐下去了,这是他最大的一个错误,而且这一错以后再也无法改悔。第二个原因疑惧之心,这个疑惧之心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刘邦对诸侯王疑惧,第二是诸侯王对刘邦疑惧,这个疑惧疑惧,两个方面,一个是猜疑,一个是恐惧。刘邦跟诸侯王他们之间疑惧之心的产生是起源于韩信,首先是没有任何理由就夺了韩信齐王的兵权,第二是没有任何确证就诱捕了楚王韩信,第三是没有任何过失就把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这三点非常致命,这叫无理由、无证据、无过失,最后把韩信抓了。所以把韩信一抓,最后在诸侯王中间就产生了一个恐惧症,只要说刘邦找谁谈话,这人就完了,刘邦一约谁谈话这人立即就反,因为他不反他怕被韩信那个同样的办法,一谈话就抓起来,所以谁都害怕晚年跟刘邦谈话,只要刘邦一召他去谈话,这个人必反。臧荼第一个反,因为他是项羽封的,他害怕,他反了。楚王韩信第二个反,因为他是三个“无”,无理由、无确证、无罪过,把他降为淮阴侯,所以他反了。第三个是韩王信被怀疑,把他迁到代国去,他反了。第四个是梁王彭越,被杀。第五个是淮南王黥布,见人家都是谈完话都反,所以他不谈话他也反了。
最后是卢绾,卢绾其实想跟刘邦谈个话,当刘邦派大兵去征剿卢绾的时候,卢绾带着军队没有投匈奴,跑到哪儿呢?跑到汉和匈奴的国境线上驻扎下来了,驻下来干什么呢?等,他知道刘邦有病,说刘邦什么时候病好了,什么时候去跟刘邦解释一下,因为他俩是居同里、生同日、学同师,所以他觉得他完全可以给他解释清。结果等了好几个月,刘邦病没有好,刘邦死了,卢绾立即带人投降匈奴,投降匈奴以后,匈奴封他为东胡卢王,只做了一年就病死在匈奴了。所以刘邦回到京城以后,这两件事一完,刘邦已经折腾得只剩一口气了,最信任的萧何叫他下了大牢,最信任的朋友叛变了,刘邦已经觉得活着没多大意思了。病重,吕后请医生,医生来了,刘邦就问医生,我的病能治好吗?医生说可以。刘邦破口大骂,骂什么呢?他说我提三尺剑夺取天下,此乃天命尔,我现在天命已尽,你还说什么能把我的病治好,你能治好吗?回去吧,不治了,把人家医生骂了一顿,但是医生临走时还不错,给人家五十金,走了。刘邦就在那儿等着,挺着,吕后请医生看病他不看,吕后怎么办呢?吕后就问他了,说您万岁之后,假如萧相国要去世了谁可以继任?刘邦说,曹参。吕后又问,接下来呢?那意思说曹参死了谁?刘邦说,王陵,但王陵这个人太戆直,叫陈平辅佐,陈平很有智谋,但是不能独任。周勃这个人厚重少文,但是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以让他做太尉。吕后又问,再接下来呢?刘邦说,你也管不了了,言外之意是再接下来你也不存在了,你管什么呢?不再说了。所以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刘邦病死,在长安的长乐宫病死了。
画外音:
刘邦以布衣之身起兵反秦,最终夺取天下,他缔造了一个帝国,同时也走完了自己62年的人生之路。但刘邦刚刚去世,朝廷上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差一点把刘邦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颠覆掉,那么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惊天大事呢?
王立群:
原来刘邦刚一咽气,吕后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立即把她最亲信的幸臣审食其召回来,讲了一番话,她说你看那些功臣,他们当年跟皇上一样都是老百姓,后来跟皇上一块儿打天下,皇上当了皇帝,他们做臣子心里头不服气,现在皇上死了要他们去辅佐一个少主,就指她的儿子汉惠帝刘盈,这时候多大呢?17岁,让这帮老臣辅佐一个17岁的少主一定做不成,你想想,一帮老臣去辅佐一个17岁的少主,他们会服气吗?皇上在他们还有个怕头,皇上一归西这些人无所畏惧,什么事都可能做出来。所以要依着我来说,咱别吭气,咱别说皇上死了,这叫什么?这叫秘不发丧。
这个事大家听说过没有?秦始皇死了不就走的这条路吗?谁都不知道皇上死了,这样皇上对他们就有一个精神威慑。然后咱俩好好谋划一下,把朝中的功臣一网打尽,全部族诛,什么叫族诛?不是杀了他们,把他们的三族,所有功臣的三族全灭了,天下才能安定。吕后这个计划要是一实现,一旦付诸实施,西汉王朝肯定完蛋。就在吕后调兵遣将、运筹帷幄的时候,这个消息传出去了,你说那么大一个皇上死了能不透风吗?它有好多渠道,送饭的,看病的,照顾他生活的,那些太监,那些宫女,能不知道吗?消息传出去了,传到谁的耳朵里?郦食其的弟弟将军郦商的耳朵里,传到他耳朵里。这个郦商平时跟吕后最宠爱的审食其两个人私交极好,郦商立即就找到审食其,给审食其讲了一番话,郦商是这样讲的,我听说皇上已经死了,“四日不发丧,欲诛主将,诚如是,天下危矣”,我听说皇上死了四天了,秘不发丧,还要杀尽天下的功臣,假如真这样做必定完蛋。为什么呢?如今陈平跟灌婴统领10万大军驻守荥阳,樊哙跟周勃带领20万大军驻守燕代,假如朝中一动手杀功臣,那么大臣内应诸将外叛,大臣在里边起哄,这个10万那个20万,肯定从关外浩浩荡荡杀向关中,你怎么应对吧!吕后一听傻了,经过仔细考虑,吕后下令取消族诛令,28号,吕后宣布皇上驾崩,大赦天下,这场大乱就这样平息了。刘邦这个人英明吗?相当英明,你看他安排的三任相国,萧何第一任,曹参第二任,第三任王陵、陈平,左右丞相,太尉周勃,事实证明这个安排极其英明,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保证了天下的稳定,这是他的英明。
刘邦糊涂吗?十分糊涂,他对所有的大臣洞若观火,唯独对他的老婆始终没看透,他只顾得防外,怎么能够保持天下稳定,他忘了防内,第一个要乱他刘姓江山的就是他的老婆吕后,他没想到从他去世到吕后去世这15年吕后乱政,他没有想到,这是刘邦非常糊涂的一点。不过,吕后的乱政不是要颠覆西汉王朝,吕后所有的事情只有一个中心,怎么能让她年轻的儿子控制住皇权,这是吕后考虑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只要这一点保持住,吕后就不会大乱。当然,后来她的儿子死了,吕后就坐不住了,她觉得儿子在,天下就乱不起来,她的独生儿子一死她就乱了。但是不管如何,吕后的这一场阴谋没有造成巨大的伤害,有惊无险。这样,刘邦就走完了他62年人生之路,那么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能当上皇帝?请看下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