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大结局

十月中旬湖广最南端的永州府,孙传庭此时正在永州府指挥围捕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的残部。

不久前逃往贵州的李自成,被贵州当地的土司给杀了,人头现在已经被送到了永州府。

而逃往广西的张献忠,也被孙传庭的大军在柳州给追上,张献忠兵败身死,不过张献忠的一些亲信如李定国等还是跑了。

现在孙传庭的大军和广西的官军正在围捕之中。

这日孙传庭正在自己的大营中小憩,师爷邓天伦满面春风的跑了进来,大声高喊道,

“东家,好消息,好消息。”

孙传庭一个机灵惊醒过来,当即脱口而出,

“抓住了李定国他们啦。”

邓天伦摇摇头,笑嘻嘻的说道,

“就他们那几个小贼头,手下就几百个兵,闹不起什么大事的。”

“是朝廷给东家的封赏来了,绝对出乎东家你的意料之外。”

孙传庭打趣道,

“不会是把本官调到京师当阁老吧,那以后不得喊本官一声孙阁老?”

邓天伦知道孙传庭肯定对阁老没有兴趣,再说现在内阁啥情况谁不知道。

首辅黄景昉就是个傀儡,专门给李相背锅的。辅臣吴甡就是一个应声虫,专门给李相打下手的。

这要是去了内阁根本就没有展示的机会,只能每天喝茶养老。

“东家你也想得太美了,这喝茶养老的美差可轮不到你,不过朝廷对你的封赏可真是太厚了。”

孙传庭也来了兴趣,

“哦,有多丰厚,给本官说说,看本官这么多年为朝廷出生入死的回报究竟如何?”

只见邓天伦说道,

“朝廷封东家为太保,汝宁侯,赏赐布十万匹。”

孙传庭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三公之一的太保,这大明就没有几个人活着能得到的荣誉,目前有李相居太傅。

汝宁侯,这汝宁可是一个府,连李相的儿子才是襄城侯,那襄城也不过是一个县。

还有这布十万匹,可是好几万两,这朝廷的赏赐简直出乎意料,不可谓不厚。

孙传庭只能呆呆的说道,

“真厚,真。。。厚。”

十一月草原的归化城,此时归化城下有着密密麻麻的军帐,十余万骑兵,现在正驻扎在这里。

这十余万人,有三万汉军骑兵,其他的都是被征召的蒙古人,这时要准备兵进西域。

监军张煌言刚结束了南京之战又急匆匆跑回来,准备参加兵进西域的大战。

对这种开疆扩土的战争,张煌言可谓是热血沸腾,现在正等着自己的伯父,大明的李相前来,毕竟李相说得他要亲自指挥。

不过等来的却是朝廷的旨意,李相不来了,由监军张煌言亲自指挥。

张煌言只得目瞪口呆,我张煌言,二十四岁,就要独自率领十余万大军兵进西域?这是要让我张煌言成为大明的冠军侯?

至于咱们的李大人最近情场得意,再加上天寒地冻的,突然对战争不感兴趣了。

随着张煌言一声令下,十余万骑兵浩浩荡荡的向西开进。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崇祯十七年的最后一天,广西某个不知名的山头,李定国一行一百余人已经被官军给团团包围住了。

只见山下的副将白百河大声的喊道,

“李定国,投降吧,你跑不掉了,山下全是官军。”

本书完。

PS:本书是爽文,李大人四次打建奴已经把激情打完了,再也找不到感觉了,为了不水字数只能匆匆完结。

李大人在明朝创业的生涯也就这么结束了,不过李大人即将前往三国创业,虽然三国已经写烂了,但是有李大人的三国肯定不一样。

新书《穿越三国之我是李傕之子》正式开始启航,还是我们原来的李大人,人设只是稍微变化。

喜欢李大人的义父们可以来看下义子的新书,可以理解为李大人重新开了一张地图。

第二卷

番外 第1章 二十年后

二十年后,大明永历三年(1664年)。

“就算你把大明治理得繁荣昌盛,大明的皇帝也不会感激你一分一毫。”

“啊,现在又说我尖嘴猴腮,没有帝王之相。”

“可是大明是在你的手上扭转乾坤,彻底中兴起来的。我们李家对大明恩同再造,就算坐一坐皇帝这位置又如何?”

“好,你就把内阁首辅这个位置坐到死,等你一死我们全家都给你陪葬!”

已经五十的李适不由摇摇头,

“当初崇祯皇帝对我的恩情,值得我一生誓死守护大明。”

“预儿,你要知道你爹这一生一身正气,崇气尚节,品行纯粹,可不能年老的时候栽了跟头。”

李预顿时大怒,

“爹,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干得那些事,满口都是仁义道德,干得全是男盗女娼之事。”

“你说你要给崇祯帝报恩,绍武皇帝是怎么死的,别以为我不知道。别在当我是小孩子了,我今年都二十了。”

李适顿时面色尴尬,只是说道,

“这男盗女娼用得不好,你可不要和李忠那个老混蛋学。”

“唉,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啊。”

“想当年为父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不曾想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三十年,这时间可过得真快啊。”

李预顿时牙齿吱吱作响,咆哮道,

“不要东拉西扯,你就说这皇位你坐不坐,你不坐我李预来坐。”

李适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预儿,不要仗着爹疼爱你,你就肆无忌惮,你要知道爹可有二十几个儿子。”

李预却是丝毫不怕,

“哼,大不了你将我赶回浙江老家,反正最后都是一死,我还不如在老家风流快活一段时间。”

李适捂着头,叹息一声。

这大明的忠臣现在是当得尾大不掉,特别是绍武十七年,三十四岁的绍武天子联合朝中部分臣子,想要密谋除掉自己,重掌大权。

不过被人告密,绍武皇帝也被吓得自尽。

李适这么多年反复给绍武皇帝灌输,等咱西去了,这大明的权力就还给你,你还小,师傅怕你把持不住。

但是奈何绍武天子不听劝,非要自作主张,这密谋一事刚泄露,李适还没有来得及兴师问罪,他就被吓得自尽了。

李适当时叹息,慈烺这孩子真是一身反骨啊,你就再安稳个二三十年,这大明的权力不就是你的?

这时你刚好五六十岁,正是人生阅历丰富的时候,这个时候掌权刚刚好。

要知道师傅是爱你的,要将大明的荆棘给清理干净,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明交到你的手里。

这还不算完,本来想扶保绍武皇帝的太子登基,但是奈何十五岁的太子对咱李大人流露出怨毒的眼神,这还得了,这孩子一看就不孝顺。

要知道我大明以忠孝治天下,你这就不孝了,还有什么资格当皇帝?

于是李适在绍武皇帝的几个儿子中,选了一个一看就很孝顺的孩子当皇帝,三岁的朱和桓,年号永历。

当然现在咱李大人的权力大得没有边了,军权基本掌握在手里,全国的总督巡抚全是自己人,朝堂之上更是八成是自己人,其他的人都是中立派。

不说换个人当太子,就算换个皇帝也是轻而易举。

这时李适摆摆手,

“好了,等老子哪天死了,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最近倭国的德川幕府强行霸占了我大明的石见银矿,这石见银矿每年也就产出几百万两的白银,这点钱我大明还看不上眼。”

“不过德川幕府的这种公然违背盟约的行为,我大明不仅要谴责,还要对其进行武力征讨,震慑一下周边这些蠢蠢欲动的藩国。”

“这次就由你挂帅出战征讨倭国,一定要把倭国打痛,将德川家纲擒到京师来就法,另外得让倭国全面开放口岸,让我大明的货物在倭国畅通无阻。”

李预高兴得蹦了起来,

“爹,你就放心,你儿子我天资卓越,文武双全,小小倭国不在话下。”

李适只是淡淡的说道,

“不要小看倭国,更不要高看自己,这次我让你的兄长明俨(郑成功)随你出征,你要多听他的意见。”

李预顿时小鸡啄米,心里更是兴奋不已,终于说通了老头子,他要做曹操,但是咱可要做皇帝。

李预刚走出府邸就见一年轻官员上前,关切的问道,

“小阁老,怎么样?”

李预嘴角一笑,

“稳妥了,就等着老爷子归西,不过咱爹的身体可很好,这不得等个二三十年?那我不就成了绍武皇帝?”

陈廷敬赶紧东看看西看看,才一脸紧张的说道,

“小阁老慎言啊,这话可不经说。不过既然李相已经有了这个心思,小阁老你再劝几次,搞不好就成了。”

这陈廷敬是绍武十三年(1658年)的进士,今年才二十六岁,在工部任职,投靠了当今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工部右侍郎李预。

陈廷敬颇为机智,更是计谋百出,很快便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成了李预的心腹。

李预摇摇头,

“我爹想当曹操,劝不动的。我就搞不懂老头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明明唾手可得的东西,非要装矜持。”

陈廷敬解释道,

“李相受过崇祯皇帝的大恩,没有崇祯皇帝的破格录用,就没有今天的李相。”

“若是李相夺了朱家的天下,天下人又该如何看待,李相若是仙去了,又如何面见崇祯皇帝?”

“李相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小阁老你也不要急,先将自己的地位巩固,待李相百年之后,那位置不还是小阁老你的。”

李预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还是你看得透彻。”

“不过现在倭国发生了叛乱,我爹让我去平乱。”

陈廷敬顿时大喜,

“恭喜小阁老,贺喜小阁老,李相现在让你触及军权,要是小阁老再打几场胜仗,威望十足,那这天下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小阁老你进步的步伐。”

李预顿时哈哈大笑,

“说得好,陈廷敬,要是我成大事,必然重用于你。”

番外 第2章 大明现状

李预刚走,大明银行行长唐永安就步履蹒跚的前来拜访李适。

唐永安今年六十好几了,可能是这辈子坏事干得太多,人家六十的官员那叫正值壮年。

唐永安六十那身体可不行,面容更是看起来苍老得厉害,最近走路都不利索了。

不过眼看就要见到自己亲爱的李相,唐永安当即稳住了神态,加快了步伐,一副咱雷厉风行,身体倍好,还能为李相你发光发电再干二十年的样子。

这唐永安迟迟不肯退休,也是有自己心里的担忧。现在唐家借着自己是大明银行行长的关系,那可是发了大财,更是子孙后代繁荣。

但是自己身为李适的头号马仔,要是李适死后被清算,自己一家人也逃不过这一劫。

这唐永安是明里暗里怂恿李适称帝,篡夺朱明的江山,但是李适就是不表态,这唐永安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李相,最近京师出现了一伙江湖骗子在搞诈骗,好家伙,这群人连套路都不变一下,直接就是仿造当年我们织造局的路子。”

李适顿时一愣,只是淡淡的说道,

“那他们现在的规模有多大?”

唐永安回答道,

“这个下官就不清楚了,只是我的孙子买了他们一万两的股份,每天坐收三百两的利息,看样子最近就要跑路。”

李适砸吧砸吧着嘴巴,

“最近这两年,户部收益日渐减少,国库空虚,预儿又要出征倭国,这朝廷好像有点承担不起啊。”

“要不这次趁着这群骗子的手搞一笔?”

唐永安顿时两眼放光,

“好主意,我们推波助澜,把这事给他搞得人尽皆知,让他们席卷个几千万两。最后等他们跑路的时候,我们再站出来把他们给抓了。”

“得罪人的事他们干了,再把他们这群人给杀了安抚人心,不过这钱嘛朝廷就没收了。”

两人相视一眼,顿时哈哈大笑。

半晌李适又说道,

“这钱到时候就说被他们给运出京师了,我们朝廷可没有拿,不然我们就得罪了整个京师的人。”

唐永安赶紧说道,

“李相,你就放心,保证收拾得干干净净,让人看不出来个所以然。”

李适满意得点点头,

“唐永安,本相听说你身体不行啦?”

满脸笑意的唐永安脸上顿时凝固了下来,

“这。。。下官身体可好了,还能再陪李相个二十年。”

李适摆摆手,脸上的笑意也恢复了正常,

“好了,本相知道你的担忧。还有,你为本相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你唐永安可以死在任上,本相绝对不会提前罢免于你。”

唐永安顿时泪流满面,依稀记得第一次和李适见面。

那时候李适年轻气盛,初到京营就雷霆手段,干掉了好些京营的将领。

唐永安等一群中立派害怕牵连到自己,便推举唐永安出面给李适送礼,求放过。

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老实本分的唐永安变得一肚子坏水。。。

唐永安当即跪在地上,声泪俱下的说道,

“李相,唐永安能遇到你真是天之大幸,我唐家必将誓死追随李家。不过还请李相看在李唐两家数百口人的份上,早做打算。”

“可不能将权力还给大明的朱家,张太岳的前车之鉴就在近前啊!”

李适点点头,终于明白这坐皇位也有逼不得已的时候,那么多手下可是跟着你富贵的,一旦你遭难,他们也会跟着倒霉。

“本相知道了,待本相死后,预儿会处理好的。”

唐永安顿时一喜,不过脸色顿时又难看了起来,

“李相,你的身体可好了,再活个三四十年不成问题,下官可看不到那时候了。”

李适笑着说道,

“那你就努力多活几年。”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明的改变可谓是翻天覆地,大明的领土更是大大的增加。

不仅拿下了整个蒙古草原,还拿下了西域,更是在南洋有数百个据点。

朝鲜日本琉球尽皆臣服,南洋的国家也全部恢复朝贡体系,大明的触角甚至到达了非洲。

商业也快速发展着,各种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仅通州一地,据说就有各类工坊一万余间。

大明的财政在崇祯末年每年收入不过两百万两,就算加上各种实物税收也不过一千万两。

在李适施行的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重商主义,全部改收纸币纳税的政策后,在绍武十七年达到了最高峰,当年全国财政收入高达八千万两。

同一时空的康熙元年(1662年),收入不过三千万两。

在绍武十七年,全国进行了人口普查,人口更是高达一亿五千万人。

不过经济速度发展得太快也算是扯到了蛋,自从永历年间开始朝廷的收入日渐减少,永历二年朝廷的收入不到七千万两。

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太快,而百姓的腰包没有跟上,现在生产出来的商品居然卖不出去,虽然可以向海外倾销,但是海外才多少人口,哪里能消化得了。

说简单一点,那就是百姓没有钱了,消费提振不起来。工坊赚不到钱,就得裁员,百姓那就更穷了,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李适目前的策略一是提振国内市场,让百姓富裕起来,什么刺激百姓消费那都是扯淡,都没有钱怎么刺激都没有用。

第二便是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倭国正好撞在枪口上了,正准备拿他开刀。还有便是向人口众多的印度进军,不过这地方目前英国正在攻略。

这二十年大明的海军虽然快速发展,但是所谓百年海军,大明的海军还是有很多的不足。

大明的海军目前最远也就涉及到南洋,目前朝廷正在组织一支舰队准备远赴印度开发市场。

近在眼前的倭国,一直保持着独立的身份,大明数次让其开放市场,都被其拒绝。

最后大明靠着武力强行让其割让了石见银矿,又开放了几个口岸。

原本以为石见银矿银子多得开采不完,但是真正到手后才发现,这银矿就是一个鸡肋。

原来在倭国人手里的时候,每年能开采出百万两的银子,除掉开销也就几十万两的收益。

现在落到大明的手里,大大增加了产量,但是由于开发成本过高,路程较远,每年收益也不过两百万两。

倭国的德川幕府虽然一直眼红大明霸占了石见银矿,但是当年数千艘战舰兵临倭国外海,那遮天蔽日的景象,至今让德川家纲感到颤抖。

至于出兵夺回石见银矿,德川家纲肯定是没有那个胆子的。

只是不知道最近哪里来了一群日本武士,区区几百人就把石见银矿给霸占了,还驱逐了明国人。

德川家纲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挺振奋的,但是细细一想,要出大事了!

番外 第3章 中年失业

刘远,今年四十岁,是京师的土著,在京师一家酒楼当一个管事的,每月收入有二两。

十年前,刘远在大明银行贷款买了一套房,当时的价格是两百两,刘远贷了一百五十两,分三十年还清,每年只还十两。

当时刘远家还有父辈,妻子,家人都有活计,这一年十两的本息对于刘远一家来说轻而易举。

不过十年过去了,父辈老得不能干活了,只能靠着刘远夫妻二人。

刘远夫妻二人不仅要赡养父母,还要养育子女,这日子一下子就过得紧巴巴的,特别是最近两年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以前一家人每年每人至少要做两套新衣服,这两年除了长得快的孩子,其他人连新衣服都没有做过。

今天刘远所在的酒楼因为长时间亏损,宣布关门了,刘远也失去了赖以为生的活计。

下午的时候,刘远跑了好几家酒楼应聘,不过都没有人要他。

傍晚刘远失魂落魄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深秋的寒雨丝丝落下,将刘远的衣衫打湿。

刘远根本没有心思在意这些细节,刘远何尝不知,这两年大环境不好,除了那些大酒楼生意还过得去,这些一般的酒楼一直都在苟延残喘。

特别是最近那些大酒楼开始下放市场,推出更便宜的菜肴。

这对这些一般的酒楼就像是降维打击,人家的装潢比你好,味道也比你好,关键价格还和你一样,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再加上入京的外地人基本非富即贵,即使有些普通人,但是酒楼开得太多,内卷得太厉害,基本没有人来刘远所在的酒楼。

连续大亏了几月后,东家直接关门不做生意了。

刘远此时心里还在琢磨明天到底去哪里应聘,这时不知不觉的走到了门前,此时刘远打了一个寒颤,才发现自己的衣裳全部打湿了。

刘远叹了一口气,然后给自己打气,自己一定行的,一定能尽快找到活计。

刚准备踏入家门,就见妻子赵氏红着眼眶正在赶来。

刘远的妻子赵氏在通州的一个纺织工坊做工,一个月也能挣个一两五钱左右。

这京师内是禁止开设工坊的,当然除了朝廷的那几个织造局什么的。

这通州距离京师就二十里,坐铁轨马车来回又快又方便,所以京师很多人都到通州做工,然后傍晚回京师。

赵氏一看到刘远,那眼泪更是止不住流了下来,快步跑得刘远身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

“当家的,今天工坊裁员,我被裁掉了,呜呜呜呜。”

刘远一个踉跄差点摔倒,自己失业了,妻子也跟着失业了。家里可还有两个老人,四个孩子,还有几乎每月的一两的房贷,这可怎么过啊。

赵氏这时也发现了刘远的不对劲,当即停止了哭泣,关心的问道,

“当家的,你怎么了,你可不要吓我,家里都指望着你呢。”

刘远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没事,不是还我为夫吗?你就在家里好生休息几天,看看附近有什么活计干干,这离家又近还能照顾爹娘和孩子。

赵氏这才松了一口气,又看到刘远湿透了的衣裳,当即责怪道,

“当家的你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快进屋换了吧,要是生病了这可不行,咱家现在就指望你了。”

刘远压制住心里的不安,随着妻子进了房门,一进门就见两个十几岁,两个几岁的孩子叽叽喳喳打做一团,还有两个杵着拐杖的老人正在将几人给拉开。

自从这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后,这大明的人口开始井喷式暴涨,这年头谁家没有三五个孩子,附近邻里都要说你闲话,身体不行什么的。

当然生这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活条件好了,以前生了根本养不起,现在多生几个也养得起,谁家不希望自己子孙后代繁荣。

当然这要子孙后代繁荣的第一要务是要多生孩子。

赵氏顾不上照顾孩子,先是给刘远熬了一碗姜汤驱寒,刘远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可不能生病。

夜晚,一家人就在煤油灯下吃饭,刘远的父亲刘七看着团团圆圆的一大家人,不由高兴的说道,

“我老刘家也算是兴旺发达了,记得万历年间还能吃个半饱,但是到了崇祯年间几乎天天饿肚子,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一天吃饱过。”

“但是自从李相上位后,这日子是日渐好了起来,这天天白米大馒头管够,隔几天还能吃上肉,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

“还有这大房子,我老刘是怎么也想不到还能住上这种大房子,听他们说这叫四室二厅,好家伙以前的地主老财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吧。”

“不过我老刘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当年没有去给李相当兵,好多乡邻都靠着当兵发达了。”

这时刘七的妻子不满的说道,

“就能那鬼样还想给李相当兵,当年你都四十好几了,军队能要你?”

刘七顿时狠狠的瞪了妻子一眼,

“哼,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前线战事紧急。那天夜里全城响应李相的号召,给前线捐御寒的衣服。”

“当年老子家穷,拿不出像样的衣服,但是老子可是跟着大部队给前线运粮了的。”

“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老子可是把粮给背到了蓟镇。”

“后来朝廷给赏赐,老子看都没有看一眼就走了。”

一说到这里刘七的妻子就忍不住翻白眼,

“那可是好几百文,人家可都拿了的,就你能耐,一文都不拿,那时候咱家好久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刘七一脸自得,

“你个娘们懂个啥,好多人都没有拿朝廷的钱,这朝廷把我们当人看,咱爷们也不差这点钱。”

“这往后李相的几番改革,这大明突然就好了起来了,这才过去了短短二十来年,这大明突然就中兴了。”

“这饭也吃得饱了,这大房子也住上了,这在以前简直就不敢想。”

。。。。。。

刘远一直低着头吃饭,完全没有心思听自己爹在那里自吹自擂。

第二日刘远几乎跑遍了南城的酒楼,不仅没有招工的,反而还有数家酒楼关门。

刘远只能漫无目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在南城闲逛。

休息的时候,听到有人商谈最近京师很是火热的投资,投什么矿局,十两银子每天三钱分红,一个月就是九两收益。

刘远突然想起这和以前织造局的情况好像。

番外 第4章 致富矿局

一听到矿局分红,刘远就当即凑了上去。

待听完整后,刘远就肯定这就是和以前织造局一个套路。

果然有人也反应了过来,

“这路子不就是当年织造局的套路吗?最后把那些勋贵富商的钱给卷跑了。”

“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为何还是有很多人将钱给投进去,你们可懂?”

“还有这事?这些人是傻吗,明知道是骗局,还投钱进去?”

“这你们就不懂了,这虽然是一个骗局,但是只能骗最后一拨人,前面投钱的可都把钱给赚了。

你们想啊这投十两一个月就是九两的收益,你要是不贪,只投了二十来天,就把本金要回来,还能赚个五两,这种好事哪里去找啊?”

“这本钱还能随时要回来?”

“那是当然,不然谁敢给他们投钱。”

。。。。。。

刘远顿时心动起来,又去凑了几个圈子,果然大家都说得大同小异。

刘远当即心一狠,准备去搞一波快钱,不过家里只有五两的存款了,这点钱可不够。

要是去银行借钱,时间肯定赶不上了,刘远当即便把目光放到高利贷上面。

南城的刀哥就是附近放高利贷的团伙,借一百两,一个月只有三十两的利息的那种。

刘远心想,找刀哥借一百两投到矿局去,一个月就是就九十两的收益。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自己只投二十五天,挣七十五两,把刀哥的本息还了还有四十五两的收益,那未来一年自己也不用为了钱发愁。

说干就干,刘远当即找到刀哥借钱。

仔细评估了一下刘远的家产,特别是那一套房后,刀哥很是爽快的给刘远放了一百两的贷款。

只是走得时候刀哥狠狠的说道,

“咱这里只借快钱,就一个月的时间,要是一个月后本息一百三十两没有回到咱手里,你的那一套房可就是咱的。”

刘远顿时浑身一颤,想要不借了,但是看到刀哥脸上长长的刀疤,还有那凶狠的表情,哪敢说不借了,只能唯唯诺诺的说道,

“刀。。。刀哥你就放心,保证。。。保证一个月内还你一百三十两。”

刘远匆匆赶到致富矿局,这致富矿局就在南城,据说发现了一座大大的金矿,以这为噱头来吸引投资。

刘远站在致富矿局的门庭前,顿时傻眼,这是搞诈骗的?

就这牌面,就这档次比皇宫都好多了好吧。

门房前更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刘远压制住心中的激动,走了进去,当即便有一个穿着暴露的美人前来接待。

刘远瞟了一眼美人胸前的一抹白,当即咽了一下口水,尼玛青楼的女人也不敢穿这么暴露吧。

美人当即拉着刘远的手臂,嗲嗲的说道,

“客官,你是要来投资吗?咱们矿局生意可好了,你投一百两,一个月可是给你九十两的分红哦,这种好事哪里去找?”

“客官,你准备投多少钱啊,奴家好帮你走流程。”

说完更是用饱满的胸脯在刘远的手臂上蹭蹭,顿时搞得刘远心猿意马,直接爽朗的说道,

“这生意我刘远投了,一百两。”

美人顿时眉开眼笑,

“好勒,这位客官随我去,奴家给你开单。”

心里却是鄙视道,又是一个穷鬼,才一百两,其他姐妹都是上百上千的开单,为什么我就几十一百两,难道真要陪睡才能开大单?

不过眼前这人一看就是个穷鬼,下次遇到一个有钱的客户,也不是不可以陪睡,奴家以前毕竟也是县里的头牌。

拿着字据,刘远本来还想和美人多说几句,当然就是多看美人几眼饱饱眼福,不过美人很是无情的转头就走了。

刘远只好走出致富矿局的大门,冷风一吹,刘远顿时打了一个寒颤,这矿局真是好手段,一进去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开单了。

不过看着手上的单子,刘远嘴角一笑,以后每天就等着来领三两的纸币,咱只领二十五天,绝不贪杯。

这时致富矿局的后院,几个合伙人正战战兢兢的聚集起来,商议事情。

只见二东家张发说道,

“真的不对劲,最近几天投资金额暴涨,以前可是一直维持到一百万两,这两天一下就涨到一千万两。”

“看这架势,还在不断上涨。”

其他几人顿时目瞪口呆,几人也是诈骗的老团伙了,借着这个投资名头四处行骗,也骗了不少钱。

不过上次在江西南昌搞投资,本来搞了二十几万两,准备跑路的,不过被南昌知府给堵住了。

人倒是跑出来,钱却是一文都没有带出来。

几人痛定思痛,决定变卖家产,来一波大的,然后逃到海外潇洒自由。

于是几人把目标放在了京师,准备来一个灯下黑。

当然想要在京师发财,必须要贿赂顺天府尹,花了二十万两,保证了官府不找麻烦。

几人便在南城,京师百姓的聚集地,很是高调的门庭搭了起来。

几人知道不能去打达官显贵的主意,那样就算挣到钱也拿不走,于是便把主意打到京师普通百姓的身上。

京师的百姓果然比地方上富裕得多,短短十几天,投资金额就高达百万两。

几人决定就挣个一百万两,最近就准备跑路。

不过这两天突然投资金额暴涨,达到上千万两,几人不但不高兴,反而担惊受怕起来了。

大东家李万明这时说道,

“必须要尽快撤退,后天前往越南的船票都买好了,明天就开始往城外运钱,能运多少就运多少。”

其他几人顿时急了,三东家王大志更是说道,

“老大,这可是一千万两,要是这钱全部到手,我们十辈子都不愁吃穿了。”

其他几人也小鸡啄米,实在这钱太诱人。

大东家李万明顿时冷哼一声,

“这一百万两还在我们的掌控中,要是一千万两岂是我们能把握的。诸位,见好就收吧。”

“这次可在京师脚下,一个不好,我们就得船毁人亡。”

王大志不死心的又说道,

“老大,那就多运两天,多拿点也行啊。”

李万明摇摇头,

“说句实话,老子现在都想跑了,但是今天已经来不及了。今晚我们就收拾行囊,明天早上就出城前往天津。”

番外 第5章 这就是幸福

这时一个声音传来,

“诸位真是好算计,这一千万两也不动心,余某佩服。”

几人顿时吓了一跳,李万明更是尖叫出声,

“来人,来人,快来人,有刺客。”

只见余彦超带着几个锦衣卫校尉走了进来,不急不慢的说道,

“介绍一下,本官锦衣卫指挥使余彦超。”

一听锦衣卫指挥使,几人顿时瘫坐在地上,更是有人小便失禁,此时几人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完蛋了。

见锦衣卫没有第一时间捉拿自己等人,李万明当即跪在地上,

“还请大老爷饶命,愿意把这一千万两全部奉上。”

余彦超淡淡一笑,

“果然是个人物,知道进退。本来你们不想着跑路,本官还不会出现。”

“但是你们居然想要跑路?这戏台子都搭起了,岂能不把这戏给唱下去?”

李万明顿时牙齿打颤,

“还请大老爷明示,小的才疏学浅不懂大老爷的意思。”

余彦超这时说道,

“这局继续给本官做下去,这次你们要是没有给本官搞个一万万两,本官就将你们扒皮抽筋。”

当即便有胆小的吓晕了过去。

余彦超顿时冷哼一声,

“敢跑到京师来搞诈骗,胆子居然这么小。”

李万明抬起头来说道,

“大老爷,若是我们能给大老爷搞一万万两,能否饶了我们几人的性命?”

余彦超点点头,

“到时候给你们一张去越南的船票,但是要是任务没有完成,或者事情泄露了,你们就等着被灭族吧。”

几人顿时被吓得浑身颤抖了起来,只有李万明一口说道,

“保证完成任务。”

有了锦衣卫的保驾护航,李万明等人的胆子一下就大了起来,开始向达官显贵下手。

当然为了防止几人反水,或者提前泄露消息,余彦超可是派人一天十二个时辰将几人给贴身保护起来的。

这些年头,大明勋贵的力量被消减了很多,崇祯年间比较活跃的嘉定伯,太康伯什么的早就作了古。

现在比较活跃的是泰宁侯陈延祚,作为李适的忠实走狗,陈延祚肯定紧跟李适的步伐。

泰宁侯陈延祚靠着海外贸易发了大财,据说家里资产过千万。

陈延祚当即砸了五百万两进来,简直震惊了整个京师的达官显贵。

当即京师的达官显贵上门闻讯,陈延祚只是淡淡的说道,

“本侯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这投资遭殃的就是最后一拨人。再说本侯已经让人将这致富矿局给暗中围起来了,保证他们跑不了路。”

“这每天十五万两的收益本侯是吃定了,佛祖也挡不住。”

达官显贵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只要自己不做最后一拨人,保准可以大赚一笔。

再说这两年经济不景气,投资什么的都要亏本。

目前看来这投资致富矿局生意还是一个优质项目,反正京师就是咱的地盘,还怕几个外地人给跑了?

于是京师的达官显贵纷纷入场,短短几天时间,投资金额再次暴涨。

这几天刘远的日子很是滋润,每天就到茶楼喝茶听戏,然后就是三两到手,可谓是好不快活。

每天傍晚回家,刘远更是给家里割上一斤两斤肉。

这日傍晚,刘远再次提着两斤肉一壶酒回家,一进家门,就见妻子张氏埋怨道,

“当家的,这日子可不能这么过,这每天大米白面馒头管够已经够奢侈的,现在每天居然还要吃肉,你那点工钱能够?”

刘远嘴角一笑,

“两斤肉不值什么钱,再说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多吃点肉也好。”

这时刘远的老母亲说道,

“远儿,你妻子说得对,还是要节俭一点,这大米白面馒头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天天吃肉,这生活都赶上皇帝老儿了吧。”

刘远没有应答,只是喊道,

“爹,儿子给你打了一壶好酒,出来喝酒。”

一听到喝酒,刘远的老爹刘七当即杵着拐杖走了出来,一眼就看到刘远手上的酒肉,不由高兴的说道,

“儿子,你最近发财啦,每天都是给老头子酒肉伺候起?”

刘远的老母亲顿时不悦的说道,

“就算是发财了也不能这么过,还有老头子你路都快走不动了,今晚不准喝酒。”

刘七顿时哭丧着脸,

“你这是要了老头子我的老命啊,以前家里穷,饭都吃不饱。现在儿子有出息了,每天给我老头子酒肉伺候起,你还不准我老头子吃?”

刘远当即说道,

“爹说得对,爹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条件好了,该吃吃该喝喝,也该享受享受。”

刘七这才高兴的说道,

“还是咱儿子孝顺。”

晚上一家人挤在桌子上,有白米饭,有大白馒头,还有三个肉菜,一家人吃的津津有味。

刘远更是和老爹刘七喝得摇摇欲醉。

刘远很是高兴,什么是幸福,大概这就是幸福吧。

连续领了二十天的分红,高达六十两。

这时刘远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要是现在退出,把刀哥的一百三十两给还了,自己还能落个三十两。

即使最近用了一些,二十两的收益还是有的,这几乎是自己以前一年的工钱。

但是看着依然火爆的致富矿局,贪婪最终还是让刘远没有把本金给取出来,反而萌生了再次追加投资的想法。

刘远又筹了几天,筹够了三十两,准备把刀哥的三十两利息给还了,再借一百两出来投进致富矿局。

那以后自己每天就有六两的收益,好家伙,一个月就是一百八十两的收益,这可是自己九年的工钱。

说干就干,提前给刀哥还了利息,刀哥很是高兴,也答应再给刘远借一百两,至于以前那一百两本金再借刘远一个月。

当刘远急匆匆的赶到致富矿局的时候,天塌了,致富矿局门口挤满了人,更是发出愤怒的咆哮声,

“还我血汗钱,还我血汗钱,还我血汗钱。。。”

刘远赶紧打听了一番,致富矿局的东家卷钱跑路了,刘远一听当即昏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