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天幕之下二修

隋朝位面。

和想要搞科举制而没有条件的汉朝不一样,隋朝改良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后,根据后世唐朝和宋朝的科举制完善了科举制,在推行之初就用上了糊名制和殿试制度。

又将原本盖好的地方制度:州、县两级制改为了后世的省市区县乡镇村组,重划了全国地图。

也不是没有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杨坚坚持了下来。

笑话,他大隋都二世而亡了,还能比这更差吗?

不能。

所以他想搞什么就搞什么,没准还能延续大隋的命数呢哈哈哈哈哈哈。

这何尝不是一种发疯文学。

杨坚也算是跨越时空与嬴政有了相同的感受,二世而亡啊。

所以胡亥没了,杨广也被送下去陪他。

那大隋的继承人怎么办?

杨坚夫妻也是头疼得很,把杨勇提到面前好生教导,让他学习后世的帝王,都说汉承秦制,你看看人家唐朝是怎么承我们隋制的!

“如果勇儿……那就从孙辈里挑几个从小教导。”独孤皇后对杨勇始终是有些不满,并不只是因为杨广从中挑拨。

杨坚点头表示赞同。

儿子不行就养孙子吧,总不至于一个适合的继承人都挑不出来……吧?

比较麻烦的还是隋末唐初那一堆造反的人,以及建立了李唐天下的李渊一家。

按理来说,杨坚是想直接把人给处理了。

但……

他扶额,哪能这么容易?

他要是想动手,那些人必定联合起来反他,大隋才刚刚建立,马上再起战乱,和原本的结局相比又有多少区别?

一世而亡比二世而亡好听吗?

那些人也不是傻蛋,一个个赶紧给杨坚上书认罪,指天画地地发誓自己反叛都是被杨广逼的,如果是陛下您当政,我一定老老实实做大隋的臣子。

杨坚也忍了下来,双方虚伪地表演君臣情。

只是从此这波人再也没有去过大兴城。

毕竟韩信和彭越等人的前车之鉴在那里呢!

于是隋朝的百姓过上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安生日子。

不打仗,生命安全有一定保障。

有地种,朝廷减免赋税、改良农具,多少能吃上饭。

朝廷鼓励生育,鼓励寡妇再嫁。

朝廷兴建学堂,让低层的百姓也能读书、考试,有了上升的渠道。

……

只是吧……

唐初位面。

李世民也有同样的烦恼,“那块新大陆到底在哪里啊?”

隋朝的君臣百姓都想要天幕上介绍的那些高产作物,唐朝的君臣百姓何尝不想要?

只是不知道那个XX百科里提到新大陆在哪里。

朝廷有组织人出海去寻找,民间也有富商花钱组建船队,却一直没有消息。

“我们的船还需要改进吧?”李世民若有所思,“现在的船只不足以抵抗大海。”

谁知道那片新大陆是在多远的地方?

李唐继承人之争最终落幕,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接手了朝政。

他提前改进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州县制;劝课农桑、鼓励耕织、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又积极地命人研究制造杀伤力的火器,做好对外战争的准备。

“希望姜海蓝能多透露一些东西给我们。”

李世民这么对长孙氏说道。

长孙氏却是温温柔柔地一笑,“她帮了我们,我们有什么能汇报她的呢?”

李世民一愣,他想了想,“为她修庙宇、塑金身?”

长孙氏摇了摇头,“妾觉得她不需要这些。”

李世民道,“若是有一天,我们能与她说上话,再问问她要什么。”

这时的李世民自然没想到,将来到了那一天,姜海蓝张口就要《兰亭集序》。

“如果您不愿意,给我传国玉玺也行。”姜海蓝狮子大开口。

李世民:“……”

虽然我也没有,但你这么问,我肯定不能说我没有啊。

他忍不住想这就是后世所谓的“破窗效应”吗?

继承人问题李世民没有过多纠结,总归李承乾是他和长孙氏的儿子,李治也是他和长孙氏的儿子。

虽然李治死后,女皇一度建立了武周,但这天下又交还给了他李家。

李唐是崩在李隆基手里的!

李世民每每想起就额上青筋暴起。

他的功臣中有人劝他想开一点,大唐由盛转衰,可也没有立即亡国,后面还持续了那么多年,您想想秦,想想隋,想想后边那个北宋,想想“盛景如常/何人说靖康”……

李世民:你这话说的,难道“长恨这天宝旧梦无处裁/他日还长安,又何在”就很好听吗?

武周位面。

和唐朝位面一样,因为铁器比以前的朝代多,越来越多的百姓提前用上了铁锅,吃上了炒菜。

油菜花得到了大量种植,菜油好吃。

甘蔗也在很多地方被种植,人们学着天幕上教的制糖法制糖,开办起了糖坊。

棉花从边疆地区引入内地,随着推广种植产量增多,黄道婆传授的织造技术、棉纺工具也被提前普及,棉纺业逐渐发展了起来,棉衣、棉服、棉被好用。

陶瓷业兴兴向荣,就是那个玻璃……造不出天幕上那种玻璃来,但是陶瓷人绝不认输!

……

“既然玻璃都造不出来,那水泥是不是更别想了?”

“也不是造不出来,只是造不出天上那种能拿来当门、当窗的玻璃。”

“那不是一个意思吗?”

“……”

“水泥是真的不行吗?那个水泥可以拿来修路、修房子、修大坝,看着用处可多了。”

“唉!”

科技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这需要的不只是一两代人的努力。

“炼钢是不是也不要想了?”

“一步一步来,对我们来说,炼钢实在是……我们先改进火器,把周边那帮家伙打服。”

“那个铁丝网好像挺好用,看起来杀伤力很大的样子”

“……去采矿吧。”铁丝网?呵呵。

“天上教的土化肥、有机肥堆肥法和农作物轮作,有用吗?”

“农作物轮作,这时间还不够,看不出效果。但化肥是真有用。”

“陛下不是安排了一些地区进行那个啥?”

“试点。”

“没错,试点,一段时间下来,据说用了土化肥的庄稼确实比没用的要长得好。”

“那可真是太好了!”

“但是这土化肥没那么容易大量生产。”

“……我们为什么要管它叫土化肥?”

武则天原本就是和李治一样打击士族,提拔寒门子弟。

后来她要当女皇,自然是更大力地培养自己人。

天幕上的一波“政治宣传”让她醍醐灌顶,原本就已经够心黑了,这一波她化身黑心汤圆,外面看着可白可白,内里可黑可黑。

但是她团结了一部分可用之人,也做好了宣传工作。

她琢磨着如何让女子入学堂、考科举、入朝堂……这是真正只能依靠她的一群人啊……

宋朝位面。

赵匡胤干掉了赵光义。

他兄弟二人原本也就是“要么你死,要么我死”的命运,历史上赵光义先下手为强,如今提前得知“剧情”的赵匡胤自然不能让“烛影斧声”再度发生。

赵匡胤也怀着微妙的“兴许我的儿子即位,我的子孙后代未必像你的子孙后代一样没用,搞出来靖康之变”的心思。

他当然也希望他的子孙能做得更好,万一要是他这个大宋搞得还不如赵光义那个大宋……

赵匡胤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不行,必须得吸取后世教训,好好搞!

天幕也不是白看的。

赵匡胤一面改革政治制度,一面大力发展生产。

要让百姓吃饱饭。

要把经济搞起来,有钱才能搞其他。

正如同百姓不关心帝王家事,赵匡胤也没有注意到,开封的一些有钱人开起了一家家酒楼、一家家商场。

酒楼自然是上了从天幕上学来的菜和酒,不得不说,那菜是真好吃,酒也是真的香醇。

商场也是学着天幕上那些便利店、瓜果蔬菜店、服装店、超市修建的,不只是学了装修风格,也学了如何分门别类摆放货物。一家店就能买到想要的各种货物,这极大方便了人们选购。

其他单经营一种货物的店铺,自是也学着改进经营模式。

大宋君臣暂时没有心情来打击商业,历史喵剧透的“大宋未来”压在头顶,赵匡胤不敢掉以轻心,兢兢业业地搞生产高发展。

他希望大宋越来越好。

希望大宋兵强马壮,有朝一日能夺回燕云十六州,干掉什么辽夏金元,建立大一统王朝!

……话说他也实在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赵光义的子孙不敢打仗?

怎么老是花钱买平安?

国库里的钱太多了?

给老子啊,老子现在穷得很,想要钱!

元朝位面。

对于后世实行的省市区县制度,忽必烈是很高兴的。

“后世这个省份划分实在是妙啊!你看人家,这划得多好多绝!”

他也干脆照搬后世的制度,按照复刻下来的雄鸡地图,划分了如今的版图。

正好他们大元会搞行省制。

——不能完全照搬的,就根据群臣的建议,“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忽必烈原本就要扒拉着史书在学汉家王朝的制度,如今有了历史喵剧透的“未来”和天幕上那个国家作为镜子,他感受到了抄作业的快乐。

只是历史喵还没有讲到他们大元,也不知道大元持续了多久被那个明朝灭掉的。

隋唐位面暂时没有那个造船技术,可以支持远洋航行。

元朝倒是有有心人开始盘算着去找新大陆了。

高产作物对华夏子民的吸引力实在是过于大了,吸引着无数人前赴后继,出海的队伍一支又一支,直到将其带回华夏大地为止。

沿海一带的造船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只是元朝的百姓嘛……

唉。

明朝位面。

大明的君臣也是高高兴兴地从天幕上学习了有用的东西,反正大明刚刚建立,推行各种制度的难度不是很大——你这个时候跟老朱谈祖宗之法,说什么什么政策、制度不能用,是觉得老朱的刀子钝到砍不了脑袋么?

同时,朱元璋也鼓励改进火器,大明周边也不是没有敌人了,军事力量自然是越强越好。

鼓励造船出海,希望早日把红薯、土豆、玉米、辣椒、南瓜等等作物带回来。只是新大陆啊……不知道那新大陆是什么样的。

在大明上下一心一意搞生产、恢复经济的同时,因一些能人的建议,也因为天幕的影响,朱元璋号令全国搞“卫生”。

比如捕杀鼠虫。

比如清扫街道。

比如在一定区域内修建公共厕所。

比如讲究个人卫生,让百姓多洗手。

……

“防疫防疫,与其在疫情来临时手足无措,不如学天上那些人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我们可没有人家那些医疗器材和药物,疫病来了得死多少人啊。”

虽然做起来有些难,也没有能在短时间内推广全国,但总归是一点一点在变好。

百姓又一次迎来了乱世之后的“休养生息”,能够好好种地;迎来了通过学习和科举改变命运的机会。

再加上天幕的影响,他们这位新皇帝在某些地方也有所收敛,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他们那个身份证是很好,但咱们造不出来。”大臣双手一摊,很直白地告诉朱元璋做不到。

朱元璋也很干脆,“我也没让你们造那个身份证。”我还不知道搞不出来吗?“我是说,请查户口之后,可以学他们仿身份证做户籍证明。”

朱标:“……您是说,给全国百姓编制身份证号码?”

朱元璋点头。

朱标:“……”

众大臣:“……”

朱元璋道,“我知道这个工作量很大,但我没让你们今年就搞出来啊。”

众人:“……”

清朝位面。

重要的就是两件事:打仗和天花。

国内要打,国外要打,不好好打仗,后世那张雄鸡地图哪能有那么大。

——就是不晓得哪些没用子孙,丢了东北老家和蒙古那么大的地盘!

打仗这件事,天幕也帮不了他们,毕竟天幕上那个国家那些牛逼哄哄的武器,就算天幕肯手把手地教,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清朝也造不出来。

自己干吧。

当然,要是天幕能提前说一下大清要打的那些仗是怎么打的就好了。

至于天花,倒是要好好地谢谢天幕。

爱新觉罗·玄烨能够继任皇位,与他幼时曾患过天花而得以终身免疫息息相关。

从古至今,患天花而身死者不计其数,连他爹也不例外,这可是真正的众生平等。

如今天幕教了如何种牛痘预防天花,爱新觉罗·玄烨自是大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召医者试验。

得到证实后,由京城自各地推广开来。

天幕对民间的影响没有多大,到了清朝,很多东西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

而那些能让他们大开眼界的东西,抱歉,造不出来。

倒是民间有些人在偷偷搞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