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我们本来是打算找她算了账, 再去感谢赵想的。”

幺妹妈妈不好意思地说道,她捡了几个鸡蛋出来,和二嫂一起去赵家感谢赵想。

“现在就去, 知青院子你们就不要去了。”

村长瞪着几家男人,他不好瞪女性, 只能管她们的男人了。

“好好好, 现在就去。”

她们也知道村长是想和自家男人说话,也不和他聊了,妯娌两个一人捡了五个鸡蛋一起去赵家。

二娃妈和幺妹妈一进赵家地坝就开始喊。

“赵幺妈,赵幺爸, 在屋头没得?”

“在在, 你们两个咋来了?”

赵奶奶从厨房走出来, 赵爷爷跟在她身后。

“阿想呢?我们是来谢谢他的。今天要不是他, 二娃和幺妹要被知青院那个不像话的女知青打了。”

二娃妈妈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阿想,你两位嫂嫂来了,赶紧出来。”

“来了。”

赵想把没背完的书用树叶做好标记,回来直接打开便能继续往下背了。

他在村子里的辈分还算高,不是最低的。

“两位嫂嫂好。”

赵想在离二位嫂子三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阿想,今天谢谢你了。”

两位嫂嫂拿出鸡蛋,往赵想的兜里揣。

“两位嫂嫂, 这是我应该做的, 你们不用这样。”

赵想想避开她们的动作,可他小看了常年在地里干活的农村妇人, 力气大着呢!

再加上她们非要拉着赵想,让他不敢使大劲推人。

结果就是他的两个衣服兜兜都揣上了鸡蛋, 最后剩两个让他双手拿着。

“你们也太客气了,阿想不过是帮了个小忙, 你们赶紧把鸡蛋拿回去。”

赵奶奶在旁边看了想把鸡蛋还回去,十个鸡蛋可是大礼了。

亲戚结婚最多也就送四个到六个鸡蛋,这可比正经送礼还要丰厚了。

要知道七十年代物资可是很缺的,十个鸡蛋已经是重礼了。

“幺爸,你不晓得,二娃和幺妹可是我们家的宝贝蛋,他们要是受伤,光是药物都不止这十个鸡蛋了。何况那女知青是冲着两个孩子的脸去的,要是力气太大,不小心把耳朵打伤了,我们花的钱只会更多。”

早前他们村就有人把自家孩子的耳朵打聋了,从那以后他们村的大人一般都不打人巴掌。或者说不往孩子的脸上打,要打也是往身上或是屁股上打,这样顶多瘦一下不会伤人。

然而他们听两个孩子讲,那女知青可没留手,甩过去的手都带着掌风。

要不是赵想把她的手抓住,两个孩子今天肯定吃大亏受大伤。

“唉,说得也是。五狗家不是吗?到现在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听力还是没有恢复。”

赵奶奶听幺妹妈这么一说,立即想起了这事。

“所以啊,今儿这事我们一定要谢谢阿想的,要不是他谁知道会出什么事呢!”

二娃妈叹气,别说把鸡蛋收回去了,要不是家里确实没啥好东西,她还想多送一点过来呢!

“两位嫂嫂别担心,有了今天这事,她以后不敢了。”

赵想知道女主是欺软怕硬的,想必今天村长他们已经警告过她了。

被家人抛弃的她,肯定不敢再和之前一样对村子里的孩子动手。

“村长罚了他五天的工分,不痛不痒的。”

幺妹妈不爽极了,五天工分有一天是她自己赚的吗?还不是那些男知青和村子里的单身汉帮忙赚的。

“哈哈,五天的工分也不少了,记分员说过她一天可是满工分的。”

赵奶奶听到这个消息心情很不错,她也不喜欢这个后面来的女知青。

别看每天都是满工分,实际上她一点事没做,全是让男人帮她做的。

五十个工分不少了,本来她来得就晚,这五十个工分一扣,过两天分钱分粮,她绝对没多少钱粮可领。

而且有了这件事后,村长和村支书肯定会想出办法来应对她这种情况。

“不过阿想,以后你离她远点,那女娃我瞧着不是个安分的。”

赵奶奶不顾二娃妈她们还在,拉过大孙子吩咐道。

“奶奶,我知道。”

赵想老老实实点头,就算赵奶奶不说他也会照做的。

女主,敬而远之。

当然她只要不来招惹自己,赵想也不会主动找她麻烦。可若是她故意招惹自己,那就别怪他了。

“幺妈说得对,我回去也要吩咐我们屋头几个娃儿,离她远一点。”

想到村子里那些单身汉张嘴闭嘴都是白同志,她们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那女娃从来到他们村后,就没有一天是安分的。

第一天就引得知青院里的男女知青吵架,最后她倒跟个没事人一样在旁边向大家委屈地哭诉其他女知青欺负她。

然后就没人愿望和她住了,于是她一个人住一间屋子,据说里面布置得跟地主家女儿闺房一样好看。

后面知青院又因为她出了好几起事,因此村子里的干部都不待见她,可她像个没事人一样,天天让男子帮她干活,而她自己则站在一边娇滴滴地大哥大哥喊个不停。

那些男人也有病,像是从没见过女人一般,明明自己干了一天,结果啥工分都没有,全记那女知青的头上了。

虽然已婚的男子自动避嫌中,但是这件事还是引起了村中所有女性的不适。

如果是对象帮助干活,她们也就不说啥了。

偏偏那位白知青,是个男人都喊大哥,一群男性中间没有一个是她对象。而她口口声声说是把众男性当成是兄长,偏偏又不和他们保持距离,有个啥事就喊大哥,一群男人跑去给她干活。

那些男人也是有病,那位白知青明显就是在钓着他们,结果他们就跟瞎了一样,愣是看不出来。

大家一问,都说他们和白知青相处得不错。再问是不是男女朋友?结果又不是。

一群男子都如此,村子里的人见了谁会待见她呢!

所以白知青别看没来赵家村多久,可村子里最不讨人喜欢的就是她了。

赵想看过书,又有原主的记忆,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赵家村的人不知道,可看她行事只要脑子没问题的人都不会觉得正常。

只是可惜不晓得是不是受剧情所限,哪怕她表现得很不正常,大家还是没有怀疑她。

有时候赵想都想去举报一下女主了,理由都是现成的。一个三观超级不正的女主,经常搞出些事来。她自己不会有事,倒霉的都是她周围的人。

这一次因为赵想来了,选择了过继,因此赵想与女主和男主的交集就少了。

目前男主年纪还小,双方没什么交往,因此剧情也还没有开始,自然书中那些事情也没有爆发出来。

等到剧情开始,女主周围的人会一个个倒霉,可是女主和男主会越过越好,像是吸走了周围人的气运一般。

赵想不想和女主直接接触,他不知道自己穿越来后会不会受她的影响。看村子里单身男性的反应,显然他们都受了女主的影响,变得不理智起来。

关于这一点,赵想没想过救他们。

因为他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单身男性都受女主的影响,也有不受她影响的,这类人往往都是心志坚定的人,对女主的示好可以视而不见。

而那些受到女主影响的男性,说白了不过是见色起意,要不是他们心里有歪心思,也不会被女主影响。

简单地说,他们都不是好东西。

既然都不是好东西,赵然也没必要救他们。

至于原主,他倒是对女主没想法,可架不住他对老赵家的人有滤镜,才会一直被他们吸血。

重生后倒是清醒了过来,却又拉赵想来到这个世界替他顶缸。

如此说来,原主也不是个好东西。

赵想有些绝望,这就是一个三观不正的世界。

好在除了女主男主和他们周围的人,其他人还是正常的。不然赵想直接抹脖子算了,在这样一个三观不正的世界生活,除非他跟着三观不正,不然真的没办法生存下去啊!

送走了二娃和幺妹的母亲,赵想转身就看到爷爷奶奶望着他笑。

“爷爷奶奶,我有什么不妥吗?”

赵想打量了一下自己全身,衣服干干净净,手脚也是干净的,头发昨天才洗过,早上也梳过,应该没什么不妥的地方了。

“没有,很妥很妥。”

赵爷爷和赵奶奶笑道。

“我们很高兴,看到你就像是看到了你的父亲。”

两位老人眼中带泪。

“你虽然还小,但是在你的身上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品质。你的父亲便是如此,从小就很热心,村子里的人都夸他好。”

提起儿子,两老又是难过又是高兴。

“爷爷奶奶,你们别伤心,阿爹看你们难受,他也会难受的。”

赵想走过去抱住他们。

“我们知道,你别担心。以前看到别家和和乐乐,一家人团聚心里难受。可是我们家现在有了你,我和你爷爷很高兴。”

赵奶奶拍着大孙子的背,这话她是发自内心的想法。

“是的,有你真好。”

赵爷爷比起老伴要含蓄一点,却也明明白白告诉赵想,家里有他非常的好。他们不后悔过继赵想,相反很庆幸过继的是赵想。

“爷爷奶奶,我也很高兴成为你们的孙子。”

赵想紧紧抱住两位老人。

穿越前的事就当成是一场梦吧,他有了新的生活,以后也会有新的人生。

本来内心就坚定的赵想,经此以后学习就更认真地,他每天除了必要的事,剩余的时间都是在学习。

偶尔也会和村子里的小少年们一起去地里拔草,拔了麦子地里的草,就去油菜地里拔。年前的油菜还没那么高,因此拔草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别把它压坏了,或是当成草拔了。

拔出来的草晾干水分,就由牛棚的人过来背回去喂牛。

冬天还有新鲜的草吃,牛棚里的几头牛吃得可欢喜了,据说都长肉了呢!

赵想只要不下雨就会抽时间去牛棚,村子里的公共财产黄牛三头是在他眼皮子底下长胖的。

然而不等赵想学习更深的内容,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春节就来临了。

“阿想,你看对联贴正了没有?”

爷爷奶奶站在凳子上贴对联,赵想在地上看。

“爷爷往左边挪一点点,奶奶继续保持。对对对,正了正了。”

本来赵想要贴的,可他太矮了。虽然这几个月他吃得不错,个头也长了一点点,然而还是比同龄人矮上不少。

年纪比他小的孩子个头都比他高,所以贴对联显然不行,只能两位老人亲自上了。

想把糨糊给爷爷奶奶,看他们把浆糊抹在墙上和对联上,很快对联就贴好了。

家中的五副对联是爷爷去镇上花了一块钱买的,说实话都能割上一斤多肉了。

不过这个时候哪怕是最抠门的人,也不会计较一副对联的钱。

家中三个房间,厨房和柴房都贴上了对联,赵想跑前跑后帮忙。

家里的卫生也在两天前就和爷爷奶奶一起打扫得干干净净。

等下吃了团圆饭,他们就会烧水洗澡,一家人都洗得干干净净,再换上新衣服。

其实真正穿新衣服的只有赵想,爷爷奶奶只是换了一身七八成新的好衣服。这还是赵勇军在时给他们二老做的衣裳,只有过年过节过生日的时候才穿一下。

赵想里面还是之前做的衣服,但是外面已经换上了新衣服。衣服有点大,不过赵想把裤腿和袖子挽一下就不影响行动了。

如果不想穿几次就没办法再穿,孩子的衣服都是往大了做的。

这些先不管,先吃团圆饭要紧。

他们这里除非特殊情况,一般都是中午吃团圆。毕竟晚上油灯都舍不得点,怎么吃团圆饭,摸黑吗?

所以中午吃团圆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就算是几十年后,家家户户有光亮的灯也还是中午吃团圆饭。

晚上虽然不吃团圆饭,但是大家会坐在一起玩耍。比如说打麻将,打牌,顺便再看看春节联欢晚会。

中午有肉有鱼还有虾,虽然只有四个家,但是量还挺大的。

红烧肉,清蒸鱼,白灼虾和一盘炒菠菜。

菜少归少,却装了满满一碗。

这些菜还只是一半,另一半被装在篮子里,由赵想偷偷摸摸送去了牛棚。

中午大家都在家里吃团圆饭,没有人出来,正好方便赵想行事。

“师父,碗我晚点来拿,你们好好吃。”

赵想说完把篮子往张百草怀里一塞就跑了,他得回家吃饭,爷爷奶奶还等着他呢!

“这孩子,你跑什么啊?”

张百草和牛棚的大家难得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坐在一起吃徒弟孝敬的饭菜。

“赵家的恩情,我们都要记着。”

老人对牛棚的众人说道。

“是。”

众人齐齐应道。

“可惜我们手里没钱,连个压岁钱都没办法给。”

张百草叹气,他作为师父应该要给压岁钱的。

“不急,以后补上就是了。”

老人安慰他。

“也是,以后多给一点,好让阿想有钱娶媳妇。”

另外几位大佬打趣赵想,哪怕本人没在这里,也不影响他们开玩笑。

“阿想还小呢!”张百草作为师父自是要替徒弟说话,徒弟娶媳妇可以,但不是现在。

徒弟的身体亏损太大,之前在老赵家受到了不小的虐待,如果他能平反回到京城,他还得想办法替徒弟补身体。

在身体没恢复前,别说娶媳妇,那种事连想都不能多想。

所以赵想后来不想娶媳妇,大家都觉得是张百草这个当师父的错。

有人替自己背锅,赵想当然不会傻到跟大家说是自己不愿意娶,顺水推舟地把这件事推到了张百草的头上。

因为自己害得徒弟终身不娶,张百草一直觉得亏欠了徒弟,对这个徒弟别提有多好了。

哪怕他后来又收了徒弟,但是在他心中最得他看重,最受他喜欢的还是赵想这个大弟子,哪怕后面的徒弟天赋比大弟子好,也无法撼动赵想的地位。

幸好赵想对这个师父十分孝顺,只要没有任务,逢年过节都会去看师父。

张百草没享到儿女的福,反而是徒弟的福先享受到了。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赵想回到家里,爷爷奶奶已经坐在堂屋。

今天是吃团圆饭,自然不能在厨房吃了。

所以饭桌被扔回了堂屋,祖孙三人坐在堂屋里吃。

赵爷爷面前摆着一杯酒,而赵想和赵奶奶的面前一人摆着一杯麦乳精。

麦乳精是镇上的干部年前看望两位老人时送的,这是专门给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喝的营养品。

和后世用香精勾兑出来的麦乳精不同,这是实打实的天然营养品。

香,真的好香啊!

顺着热气跑出来的麦乳精香味引得赵想口水都快下来了,他出生时这东西已经退出了市场,反正他只听说过从没喝过。

“喝吧,今天除夕,我们吃好喝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赵爷爷端起酒杯。

“爷爷奶奶,春节快乐!”

“阿想,春节快乐!”

两大一小三个杯子碰在一起。

碰完杯,三人才开始吃菜。

菜很简单,不过赵奶奶的厨艺很好,所以不管是红烧肉或是清蒸鱼,甚至是白灼虾的味道都很好。

难得有鱼虾肉吃,就连菠菜的味道也变得好吃起来。

别的菜可以吃完,只是鱼肉留下头和尾巴,因为这象征着年年有余。

赵想帮着爷爷奶奶收拾完厨房,三人轮流烧水洗澡。

赵想是最后一个洗的,他洗完还把洗间澡也收拾了一下。

因为是特殊年代,过年没有鞭炮,更不能给过世的长辈们烧纸,于是这个新年除了门上贴着的对联,整个村子的过年气氛全靠村民自己烘托。

一直到初八,大家都不会干活。

因此村子里的人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赵想也不能去牛棚了。

没办法,他除了去村子里长辈家拜年外,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屋子里学习。

是的,大过年他也没休息,而是在家里学习。

本来想找赵想玩的赵磊赵三石他们,见状后悄悄离开了赵家。

“赵想真辛苦。”

同样的年纪,他们除了帮家里干活外,就是在野外玩到不想回家,而赵想他们好像从没见他玩过。

原主没时间玩,赵想本人同样没时间玩。

“他和我们不一样。”

三石抬头望着天,原来的赵想没机会学习,自然可以得过且过。现在赵想有机会学习,他要是还和大家一起疯玩,那只能说他这一辈子都没有出头的机会了。

显然他那个小伙伴脑子很清醒,没有大家一起疯玩。

赵想确实很清醒,他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再多的玩乐对他来说也就这样吧,可能是他穿越前该玩的都玩过了,现在的人想象不出来的娱乐方式他都玩过,乡下孩子玩的东西他也不感兴趣。

于是在大家痛痛快快玩上七八天时,赵想则是在学习。村民们开始整理农具,准备春耕时,赵想还是在学习。

到了二月底三月,赵家村的人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有些种得比较早的油菜已经开花了。赵家附近有一块油菜地,偶尔有油菜花的香味飘来,赵想推开窗户闻着油菜花香味醒脑。

看了一会儿外面的绿色植物,赵想再次坐回书桌前继续背书。

他要背很多书,除了课本,他还有医书要背。师父说了,他现在背的医术还不到他小时候的十分之一。

赵想不知道真假,不过师父让他背就背吧!

只是有一些医书在他们这里找不到,回收站找到的那几本医书又太过普通。初学者学习还够用,等到赵想的学习程度加深后,就有些不够看了。

赵想也没办法,他们镇就这么大,肯定比不上县里或是市里,更别说京城了。

张百草把自己记得的医书每天默写一些,默写好的就让赵想背,赵想每天拿着师父默写的医书背书。

走路在背,烧火在背,拔草在背,就连去山上挖药草也在背。

他的认真全村人都看在眼里,连过年那几天都没有玩,所有人都震惊于他的勤奋与自制力。

要知道就算是在成年人身上,赵想这样的自制力都不常见。更多的人在坚持几天后就会放弃,可赵想从没有听说他放弃甚至是贪玩的时候。

大家都很普通,因此更佩服赵想这样的人。

他是不是天才大家不是很清楚,虽然大家都这么说,但是赵想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在了眼里啊!

如果是天才,只会让大家更加佩服。如果有一天赵想成为不得了的大人物,大家也不会妒忌,因为他的努力与刻苦所有人都看到了。

做不成赵想这样的人,不妨碍他们佩服赵想。

因此村子里关于赵想的流言没有了,反而大家说起了老赵家的坏话。

毕竟赵老家,甚至是老宅那边的人,对赵想都不好。

本以为是赵想太笨不受长辈们喜欢,可是看赵想在过继后的表现,大家一致认定是老赵家和老宅他们不做人。

赵想可不知道自己努力学习的样子,让老赵家和老宅他们有苦说不出,大家认定是他们对赵想不好。

“现在怎么办?老大的婚事难了。”

周菊花坐在堂屋,看着丈夫说道。

家里看了好几家的姑娘,可对方一家说他们家,立即就拒绝了,更不要说安排两家的年轻人相个亲了。

“还能怎么办?不是有一家同意了吗?如果不想你儿子打光棍,你就把之前拿回娘家的钱要回来。”

赵德抽着叶子烟,对妻子说道。

他现在看妻子很不顺眼,家中大半的钱都让她搬回了娘家,现在家里缺钱,周家就跟死了一般,人影都见不到一个。

“……”

一提到钱周菊花就不敢吭声了,甚至在大儿子不善的眼神中低下了头。

赵立业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毕竟定亲后怎么也要相处两年,等到了十八岁两人就结婚。

可现在别说相亲了,他家里连聘金都拿不出。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把本该属于赵家的钱送回了周家。

“娘如果心中只有周家,那么我们可以让爹送你回去。”

赵立业本就是个自私自利的性子,又没有原主这个冤大头给他们吸血,自然而然老赵家的气氛没以前和谐了。

特别是赵立业一直找不到媳妇,他的名声比前世差多了。哪怕有张好脸,只要一听说他们家的事,但凡是疼女儿的就不会把自己的闺女推进火坑。

当然也有愿意的,可人家要的聘金也高啊,赵家拿不出这么多聘金,于是赵立业说亲之路,比前世难多了。

前世赵立业娶的那个妻子,一开始就拒绝了赵家这门亲事。

媒婆都被打出了家门,因此这辈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赵立业的老婆可能要换人当了。

不过这些事都和赵想没关系,老赵家的事他根本没时间去关心。

反正剧情还有几年才开始,因为赵立国现在才上初中,还有几年才上高中。

只有上了高中后,赵立国年纪也大了,对女主起了心思,剧情才算正式开始。

然而赵想不想理老赵家的人,周菊花他们却不想放过赵想。

“实在不行找赵想,赵家有钱。”

作为烈士的父母,他们有儿子的抚恤金,还有镇上和市里给的养老钱,所以他们手中肯定不缺钱。

“不许去。”

赵德不想被村子里的指指点点,他十分爱面子。

以前有事他让周菊花冲前面,之前他们家才让村长和村支书警告过,如果再去找赵想,他们在村子里就更没有脸面了。

“不找赵想,二百块钱聘金哪里来?”

周菊花幽幽地对着丈夫说道。

“周家啊,他们吃了我赵家那么多东西,又拿了那么多钱,二百块钱算什么?”

赵德看着妻子,别以为他不知道,这么多年周菊花拿回周家的钱,怎么也有小一千了。

“……”

一提到娘家周菊花就装死。

这钱她是真不想回娘家拿,毕竟在她心里娘家可重要了。如果她回娘家拿钱,拿不拿得回来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她真要这么干了,和娘家的关系就没回旋的余地了。

“哼,我不管你想什么办法,送去周家的钱你要给我拿回来。赵想那里你就别想了,人家现在是烈士的孩子,你们不想被赶出赵家村,最好不要干傻事。”

赵德看着愚蠢的妻子,态度强硬地说道。

要找赵想也不是这个时候去找,现在的赵想还要依靠赵家那两个老不死的生存,就算是找赵想,他一个没成年的少年能干什么?

钱都在两个老家伙的手中,赵想本人手中一分钱都没有。

就算要找,也得等赵想以后有了工作再找,这样利益才能更大化。

赵德心里的算盘打得啪啪响,比起妻子他更狡猾,也更难对付。

赵想一直都知道赵德才是老赵家里最难对付的人,因此对周菊花他一直没放在眼里,因为她这样的人对付起来容易得多。

相反赵德就没那么好打发了,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按兵不动,听说赵立业现在相亲困难,却没见他找自己。

不管赵德打什么主意,只要自己不接招,他就没办法。

赵想合上书,站起来倒水。

“阿想。”

“三石?”

赵想手中还提着暖水壶,他房间门就被赵磊推开来。

“赶紧跟我走,光儿二爸把腿弄伤了。”

赵磊拉着赵想就要往外跑。

“你等一下,我把暖水壶放好,药箱也没拿。”

赵想身体一动不动,赵磊拉半天也没拉动他一下。

“哦哦,你拿嘛!”

赵磊这才反应过来,松开赵想的手。

赵想先是把暖水壶放好,又把药箱从桌子上提下来背好。

“走吧!”

水也不喝了,急着去救人。

“走走走,我们赶紧去。”

赵磊在前面带路,赵想跟着他走。

现在开春地里也要忙起来,特别是田里的活,先是整天,然后放水,接着就是育秧苗这些,都是体力活。

“光儿二爸是怎么受的伤?”

赵想一边走一边问,一个壮年男子可是家中的劳动力,如果受伤那他最近一段时间都没办法下地干活了。

一天十个工分就没有了,年底家中会少分很多粮食和钱。

“说起来也怪,田里不晓得哪里来的玻璃碎片,光儿二爸被田里的玻璃碎片割伤了小腿。”

赵磊皱眉,下田干活的人,最怕的就是田里有铁钉和碎玻璃之类的东西了,一不小心脚就会受伤。

“又是玻璃碎片?”

赵想皱眉,农家人在这方面特别注意,就算扔碎玻璃也不会往田里和地里扔。哪怕几岁大的小孩子都知道,田地里不能扔这些东西。

然而赵家村已经发生了好几起被碎玻璃弄伤手脚的事了。

赵想去年就碰到了一起,还是他给对方上的药。

“对,又是玻璃碎片,不晓得哪个缺德的把碎片扔田地里扔。”

赵磊一脸气愤,嘴里骂骂咧咧,因为大家都要下田里干活,今天是光儿二爸被割伤,明天就有可能是他自己。

“得提醒一下村长爷爷他们,查一下是谁干的。”

赵想叹气,这人要找不出来,对方还有可能往田地里扔碎片啊!

“村长和村支书一直在查,不过对方做得很隐秘,没有查出来。”

村子里发生了好几起这样的事,村长他们当然会上心了。只是对方太会藏了,一直没找出来是谁干的。

“那些知青有查吗?”

赵想到了知青院的那些知青,农村人家中没那么多玻璃用品,只有知青们手中有不少玻璃瓶。

“你是说?”

赵磊不笨,他比赵想要大一些,已经是家中半个劳动力了,一下子就明白了赵想的意思。

“回头跟村长爷爷说一下吧!”赵想也不想怀疑知青院的人,可整个赵家村最有可能这么做的人就是他们。

哪怕是老宅和老赵家的人,赵想都没怀疑他们。

因为不往田地里扔玻璃和铁钉是所有农村人都知道的常识,而且他们也要下地干活,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还有可能自讨苦吃的事。

“我想起来了,我听村子里的小孩讲,他们又好几次都看到白知青在吃罐头。”

赵磊一拍手。

“罐头啊!”

赵想挑了一下眉,罐头都是用玻璃瓶装的,确实有不少玻璃。

“不行,我得提醒村长。阿想,你先去中央田,我先去找村长。”

赵磊说干就干,扔下赵想就往村长所在的地方跑去。

“……”

赵想脚下没停,小跑着来到中央田。

“让让让,阿想来了。”

围着伤员的村民看到赵想跑来,立即让开了一条路。

“伤口清洗了吗?”

赵想还没走拢,就先问大家。

“已经打水洗过了,只是他小腿上一指长的伤口一直在流血。”

有村民回答。

中央田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口浅井,井水虽没有烧开,也比田里的水干净,用来洗腿上的泥巴还是合适的。

没有消毒药水,赵想只能用他自己配的药水给伤员腿上的伤口消毒。

自己配的药水保质期很短,一个星期就要换一次。

幸好他昨天才配了新的消毒药水,现在药效正好。

给伤口消了毒,又拿出药粉撒在上面。如果有三七就好了,止血效果特别好。后世的白药就是用三七做主药,配出来的止血粉。

撒上药粉不一会儿,血就止住了。不过一瓶药止,赵想一大半都撒在伤口上,这样还止不了血,就只能送对方去医院了。

幸好他师父给的止血药方子效果很不错,配出来的止血药效果也很好。

虽比不上后世的白药,也算是不错的止血药了。

血止住后,赵想拿出消过毒的布条给对方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