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请缨
“正好我们的房子四个月后就到期了。”妻子想到以后每年只需要十两银子的房租,心里就忍不住高兴。不当家不知油盐贵,一家子要在京城生活需要从牙缝里把钱挤出来,特别是孩子大,在学堂上需要的钱更多。
“我今天去买点好酒好菜回来,我们今晚庆祝一下。”妻子挎着菜篮拿着银子出门,还问相公和孩子需要吃点什么,她去买。
“我要吃很多肉。”孩子兴奋的说。
六品官员说道:“弄点卤味,给我打一壶好酒就成了,我现在去写折子。”
妻子爽朗的应一声出门。
她刚一出门就遇见邻居,邻居是一个七品官员太常寺博士,这是一对年轻的夫夫,她看这夫郎手里也挎着菜篮子忙不迭说一起去集市。
一问才知道也是为了官宅的事高兴。
妻子在集市买了三斤猪肉,两节香肠,两斤卤味等等,还没忘记给相公买一壶好酒,以往喝的都是黄酒,只有一点酒味。
在京城做官看似光鲜亮丽,还是要讨生活。他们在京城能省就省,现在提着这些东西回去,妻子的脚步踩在地上也觉踏实高兴。
这朝廷真好,这郑大人真好懂得体谅他们这些穷苦的人家。
妻子回去后就在厨房里忙,相公把书房的折子写好后就去辅导儿子做作业。
户部要登记申请官宅的人员,所以要把自己的信息写得清晰,他们会照着户籍核对,还会派人下来查看。
晚上一家人高兴的吃了一顿晚饭,朝中有许多低阶的官员他们都欢喜有这样的官宅住,他们都在今日庆祝。
一声闷雷响起,滴答——
春雨缠绵,护城河的水面上泛着涟漪,郑山辞他们在吃晚饭,虞澜意感到一阵寒意,让侍从把窗户关上。
小平安去夹菜,他一般要吃两碗饭,吃完后说吃好了就去门口看从屋檐上像珍珠断线般的水珠。他蹲了一个小板凳过来看雨。
虞澜意瞅了一眼小平安继续吃饭。
“小平安没准是个诗人。”虞澜意点评。
郑山辞哭笑不得。
小平安坐在凳子上看见花园里地板上有一条蚯蚓在扭动,他撑着伞过去,把蚯蚓抓起来扔进花园的土壤里,然后接屋檐的水开开心心的洗手。
郑山辞让人煮一壶好茶,躺在躺椅上,让小平安躺在另一个躺椅上一块看窗外的雨。
虞澜意吃完后就看见两父子悠哉悠哉的。他自己也躺上去,还让人拿了薄毯盖在身上,春日还是有些寒冷,虞澜意怕冷。
听着雨声,心里变得安静下来。
三个人听了一阵,小平安拉虞澜意玩五子棋,郑山辞做看客。
小平安赢了特别高兴,下一局虞澜意就会赢。小平安不跟郑山辞下棋,他下不赢郑山辞。
郑山辞可以让岳父,但不会让儿子。小平安学乖了就不找郑山辞下棋,等他长大一些再跟爹下棋。跟儿子下了几回棋,时辰就差不多了,小平安去睡觉。
郑山辞跟虞澜意也回房去睡觉,虞澜意的精神劲头还好,拿着话本看。
“郑山辞,我听说有许多太学生给户部的书铺写话本了,你知道写这本话本的人是谁么?”
“这些事都是印刷坊的人在管,我不知道。”
虞澜意失望的说了一声好吧。户部的这些话本比寻常书铺的话本更有看头,像是一些春情,柔情蜜意写得格外的文雅,让人想不出一个大男人怎么有这么巧的心思来写小儿女的心思。
郑山辞只喜欢看悬疑话本,崔子期出的话本,他跟虞澜意都喜欢看。
……
工部的工人去修官宅基本上用砖头跟水泥,还要多打几口井,把屋子修好,井水跟旱厕都弄好了,屋子里的家具就需要官员们自己花钱去买。
京城有二手集市,那的东西便宜好用能应付好几年。
户部把登记官员入住官宅的事交给玉风来办,玉风知道郑山辞的脾气不敢做手脚按照实际情况给官员们分宅子。
像是有的官员就比较聪明,他们家里有房子,但想自己去住低价的官宅,把自己的房子出租出去赚一笔钱。他们知道这不合规矩就包了红包给玉风请他通融通融。
玉风瞧见红包心痒痒,但一想到自己的仕途还是摇头拒绝:“郑大人把这事交给我是信任我,我若做了这等事,于心不安。这查出来了我们双方都没有好果子吃。”
玉风拒绝了好几个官员,他回到家里还跟妻儿说了不要收礼。仕途比这些礼重要多了,再者他本身就在户部当值,郑山辞眼里容不得沙子。
犯不着为了这点事让自己的脑袋挂在裤腰带上。
这几年没有海上的消息,今儿倒是从河道官里听见动静了说是出海的几艘大船回来了。
范侍郎闻言先让人去内阁告诉郑山辞,自己带着人先去接大船。
聂言在海上漂泊两年,现在人跟野人一样邋遢,众人在码头看见这些同僚都快认不出来了。
“我们把货卖到外邦,还带了一些外邦货回来,具体的清单在这里。”聂言把清单交给范侍郎,范侍郎接过来。
聂言又说道:“有三位官员水土不服再加上海上条件艰难染上风寒来不及救治所以没有回来,我们把他们水葬了。”
范侍郎看着清单还带着喜意,听见聂言这句话又沉寂下来,他叹口气:“人死不能复生,他们为朝廷做事,朝廷会记住他们的。”
聂言的情绪稳定多了,他早在海上伤感够了,如今骤然回到大燕的土地上,他的心态更成熟了。
范侍郎:“你们先回到家里收拾收拾,晚上到醉仙楼给你们接风洗尘。”
现在户部还要清点钱财跟货物,等清点好了才能论功行赏。
聂言怀里还有一份地图跟一个盒子,他犹豫了一阵还是拿给范侍郎。
“范大人,这是我经过的地方画的地图,这盒子里面有种子,我们在当地看了这水稻一亩地能产三石的粮食。”
范侍郎震惊,他接过地图时心想聂言在海上还不忘记画地图,这份心思太难得了,在接过盒子时,他心里更激动。
南方的大米一亩地产两石的粮食,北方的小麦产一石的粮食,如果聂言所言不虚的话,这对大燕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范侍郎喜不自胜,他拍了拍聂言的肩膀:“好小子,你一出海就干了大事,以后前途无量。”
聂言垂眸内敛的笑了笑。他本想把地图跟盒子交给郑山辞,结果郑山辞没来,聂言心中失落。
也是,毕竟老师是户部尚书,尚书来接待出海回来的大船太大材小用了。
聂言拱手不卑不亢说:“范大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诸位同僚跟水手都有功劳。”
“好,我都给你们记着,到时上折子发给内阁。”范侍郎爽快的应下来对聂言的评价更上一层楼。
要不说郑大人的命好,看这收的徒弟这般有本事,以后好日子还在后面。
“好了,你们先去休息后就来醉仙楼。”范侍郎让身后户部的官吏开始清点大船上的东西,聂言跟船上的水手,同僚们道别回聂府去了。
范侍郎派人送聂言回去。
聂言坐在马车上,他掀开车帘看着熟悉的街道还有几分恍然。在海上的日子很无聊,刚开始聂言对海上的风景还有几分兴致,天天站在甲板上看海。同样的风景看多了就不觉得有什么乐趣了,他又把话本跟书籍拿出来看,同样日子久了就没意思了。
聂言灵机一动就开始画地图,他把自己所看见线路和一些补给点都画下来。有时他们在船上航行三个月一个人都没遇上,有时遇见小国的人,他们上前去交流语言不通,起过冲突,幸好他们逃得及时,有将士牺牲。有时遇见的小国很友善,他们物物互换,因为都听不懂在说什么。
聂言返回船上的时候时常会感叹这个世界太大了。
马车到了聂府,聂尚书在皇宫上值,聂言从马车上下来门子把他拦住。
门子打量了一下聂言的脸才把公子认出来:“公子从海上回来了!”
另一个门子进去通报。
聂言走出聂府到正堂就看见聂夫人,他跪下给聂夫人见礼:“儿子不孝,在海上漂泊两年才回到父母膝下。”
聂夫人眼中有泪,她忙不迭扶起聂言看见聂言脸色沧桑,唯有一双眼睛亮晶晶的。聂夫人看着儿子这双眼睛想到了自己的相公,聂尚书也有一双这么亮的眼睛。
“好孩子,你平安回来就好,以后不要再出去了。”聂夫人用帕子擦了擦眼泪。
聂言:“母亲,今后我不会再出海了。”
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再出海的价值不大。
楚清源从花园里跑过来,看见聂言,面上似喜似悲。
聂夫人赶紧让聂言先回屋拾掇一下自己,聂言依言回去。侍从已经把热水放好,聂言去洗漱后穿上干净衣裳。有师傅来给聂言刮胡子,修整头发。
聂言在这半会的功夫就睡着了。
楚清源看见师傅在他刮胡子,他看了一眼聂言发现他已经睡着了,心里松口气。
他们成亲没多久,聂言就离开了,现在看见聂言回来,楚清源心中忐忑。他心里是怨恨聂言的,在聂言两年音讯全无后,楚清源又开始担心他,现在看见聂言平安回来,他心里已觉大幸。
师傅把事情做完恭敬的离开。楚清源看着这张晒黑的脸,让侍从拿了薄毯过来盖在聂言的身上,又去梳妆台上拿了自己的面脂敷在聂言脸上,轻轻在他脸上拍打。
聂言睡得正香,丝毫不知道楚清源的动作。
等他睡醒后已是朝廷下值的时辰,他掀开薄毯站起身,闻着自己身上有一股桃花的香气。大抵还是从小在寻常百姓家里长大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脸上敷了面脂,心想是刮胡子的师傅用的好香。这气味有些甜腻,聂言不适应。
他刚走出房间,有侍从就喊道:“公子醒来了,厨房里做了几碟小菜,公子先用点吧。”
“给我端几碟糕点就成,晚上我要去醉仙楼应酬。”他的肚子饿,去了醉仙楼在吃点,现在就用糕点垫一垫。
侍从领命。
聂言狼吞虎咽的吃了几块糕点,有点噎住了。有人给他递了一杯热茶过来,聂言说了一声谢谢把茶水一饮而尽。
楚清源坐在椅子上看聂言。
“清源是你啊,这两年委屈你了。”聂言没吃糕点,看见楚清源面上愣了愣。
“你还知道说这话,我这两年就跟没成亲一样,幸好父母都待我好。”楚清源听见聂言的话,鼻尖一酸,心里止不住的委屈。
聂言僵硬的抱着楚清源安慰他:“我以后不会再出海了,你放心,以后我也不会有别人。”
聂言想了想,楚清源确实为他受了委屈,他本来就没想再娶,现在把这话说出来可以安抚楚清源的心,就当给他一个承诺。
楚清源闻言心中一喜。聂言这话他相信,若聂言只他一个人,那么这两年也不算难熬。
只是去宴会时跟着聂夫人一块去,看见年轻的小姐跟哥儿都是跟着相公一块去的,楚清源心里难免会感到失落。
楚清源抬起头看他:“你说真的么?”
聂言点点头。
楚清源心里的怨气散了一些,聂言把自己要去醉仙楼应酬的事告诉给楚清源。
楚清源心里对聂言的喜欢又涌上来。
“你去吧,少喝点酒。”楚清源给聂言抚平褶皱。
聂言点点头就出去了。
楚清源把自己的贴身侍从叫过来:“你去吩咐厨房把醒酒汤备着,等相公回来后就能喝。”
侍从应一声从厨房回来见自家少爷正在挑选衣服。
“你看看这件衣裳怎么样?算了,我还是去金衣阁去买几件新衣裳。”楚清源自言自语。
侍从好久没看见少爷这么高兴又紧张了。
果然聂大人回来后,少爷对自己的穿着这些都在意了。楚清源想着还未到晚膳的时间,他带着贴身侍从一块去金衣阁挑几件衣裳,顺便去买些新首饰。
另一处聂言到了醉仙楼,他找伙计说了范侍郎的名字,伙计引着他去包厢。
聂言来时只有零星两三个人。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他还未被换回聂家时,家境贫寒,想要跟人相处,聂言只好费更多的劲,他需要时刻保持谦虚,对长辈的尊重。
养父母会对他说一些事,还说别家的儿子怎么怎么样,聂言只是敷衍的对付,他知道他想要的什么,他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来早的人是出海的同僚,聂言跟他们闲聊几句。伙计把热茶送上来,聂言克制的抿了几口,他在府邸已经喝了一杯热茶,现在只是喝点茶润一润嗓子。
陆陆续续的官员来了,聂言跟几个相熟的官员聊几句,赵主事说道:“你小子这一去就走了两年,我都快把你忘记了,结果你回来就带了政绩回来。”
赵主事跟聂言是同年进士,两个人的关系好,赵主事听说聂言的事心里羡慕,但却不想跟他一样出海去,出海的时间长,有没有政绩还两说,还有可能在海上就丧失了性命,落得一个客死他乡的结局。
“赵兄抬举我了。”聂言还是个翰林没有正式任职。
赵主事说道:“今天郑大人也要来醉仙楼。郑大人自打入阁后,越来越忙了,下午在户部处理完了事务就离开了。”
聂言的脑子嗡嗡作响,他的喉咙有些干涩,“你说郑大人入阁了?”
聂言走之前郑山辞还是尚书,两年回来郑山辞入阁了。他的这个老师太能升职了。听赵兄的意思老师还兼任了户部尚书。
聂言心中敬佩不已。
他们说了一阵话,赵主事向聂言打听海上的事,聂言说了几句,赵主事打了一个哆嗦:“果然出海这事有风险,幸好聂兄你命大,你要多去庙里拜一拜。”
“你有两年没回来,我跟崔兄都已经娶亲了。你没来,你夫郎来给我们庆祝了。”赵主事笑着说。
聂言感叹说道:“我有两年没有回来走在京城的街道上就觉得有些面孔已经不认识了。”
范侍郎跟郑山辞一块来了,他们在醉仙楼门口遇上一并上来,等郑山辞到了,众人都向他见礼。
“不必多礼,这次是给你们接风洗尘的。户部已经把大船上的物品清点清楚,你们有功的都会为你们请功。”
众人面上一喜,纷纷说道:“谢过郑大人。”
众人一起喝了一杯酒就开始吃饭,郑山辞吃了一点,这次跟众人一块吃到最后喝了一碗鲜菌汤结束。郑山辞起身要离开,他不让人送他,喊了一声聂言:“你吃好了没?”
聂言受宠若惊,他忙不迭起身回话:“郑大人我已经吃好了。”
郑山辞让聂言跟他一块走。
众人纷纷把艳羡的目光投向聂言。
聂言听见郑山辞的话,心里也是轻飘飘的像是踩在棉花上。
“我送你回聂府吧。”郑山辞说道。
聂言点点头让聂府的马夫先回去,他上了郑府的马车拘谨的坐在一侧。
“我看过户部的清单,还有你带回来的地图跟种子。聂言你这次帮了朝廷的大忙,水稻种子比这几艘大船还有地图都要更有价值。”郑山辞毫不夸张的说。
能提高粮食的产量,这样的种子一旦能在大燕的土地适应,聂言这辈子的仕途就稳了。
聂言拱手:“我们刚开始是在一个小岛上发现的,我看见小岛上的水稻很茂盛就跟同僚们一块上岸跟这些人交谈,我本来劝服他们来大燕,但他们没同意,我也不好强求。”
聂言想过绑一个人到大燕专门培养水稻,但他们人手太少,跟岛上的人作对吃亏的是他们,聂言只好放弃。
郑山辞说道:“种子先种在皇庄试一试,若是可行就可以推广出去。”
聂言乖巧的点头,他轻声说道:“还未恭喜老师入阁了。”
郑山辞笑道:“谢谢。但是今天你们才是应该庆祝的,恭喜你,聂言。其实你平安回来已经很好了,其余的一切都能搁在一边。”
聂言心中一暖,心里还生出愧疚,他让老师担心了。
郑山辞把聂言送到聂府,聂言恭敬的向郑山辞道谢后目送郑家的马车走远,自己才进了府邸。
两年未见了,郑山辞看聂言变得黑了,人也变瘦了,出海还是吃了不少苦头。
好歹是自己的弟子与寻常人不同,郑山辞还是有些心疼聂言。
郑山辞回到家里,小平安刚从魏府回来,魏云会试没通过正伤心,小平安就去安慰好友。
小平安心中戚戚然,魏云太伤心了。以前他在书院课业没有做好也会伤心,但没有像魏云这么伤心,科考真可怕。小平安对科考有了敬畏之心。
郑山辞回到家里,小平安喝了几口热水就去睡觉了。
“你应酬得怎么样?”虞澜意问道。
“就跟聂言多说了几句,他们这一行人还是受苦了,在海上漂泊了两年,还有几个人死了,我让户部的人给他们登记发抚恤银子。”
虞澜意点头,海面上的危险来自大自然也来自未知的外邦人,虞澜意在京城见过外邦人,他还跟他们说过话,虽说牛头不对马嘴,但小时候的虞澜意也很高兴,他能叽叽喳喳跟外邦人说好一阵的话,然后被金云拖走。
郑山辞把搁在桌子上的醒酒汤喝了。
……
聂言从外邦发现的种子让武明帝十分重视,地图也让户部好好收起来,几艘大船带来的金银反而成了最不起眼的东西。郑山辞很欣赏聂言。
聂言出海的目的是把船上的货物卖出来获取金银,或是把外邦的东西带回来售卖,但他做的收集种子跟绘制地图这两件事恰恰都比金银和货物更重要。
他会在出海时发现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上官下派的任务。
武明帝给聂言授官正五品的大理寺寺丞。
聂言:“臣领旨谢恩。”
武明帝颔首,他沉吟片刻说道:“边疆蛮夷一直掠边,把大燕的领土视为他眼中的肥肉,现今国库充盈,朕想征蛮夷,扩张大燕的疆域。”
魏首辅还有些踌躇,他猜到武明帝有想法想征蛮夷,但没想到这么快陛下就提出来了。
萧次辅闻言说道:“大燕国力强盛,可以一试。”
朝中大半的官员赞同,武将更是一半倒。只有打仗他们武将才有用武之地,才能赢得地位跟财富。
虞长行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若要征蛮夷,臣请长缨!”
武明帝跟虞长行对视一眼,两双眼睛都燃着火,这是他们年少时的约定。如今他们成家立业,少年时光不再,但他们还是想再试一试。
烈烈北风,旌旗飘飘,清霜剑戟。虞长行想让大燕的旌旗在蛮夷的王城升起。
武明帝坐在龙椅上说道:“虞爱卿为征讨蛮夷的主将,率领边疆二十万大军,兵部,户部,工部一切的事宜以征讨蛮夷为重。”
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朝臣中有人想劝说武明帝,但一看内阁四位阁臣都没有发话,再者武明帝的态度强硬,他们不敢触霉头。
同时他们心思百转在想在这场战争中有没有利益可以交换。
早朝结束后,文武百官心思复杂各自退去。
郑山辞这次先回户部给大军准备粮草,这次是给二十万大军准备攻城的粮草和兵器,其中的主将还是他的大舅哥。
户部的官员知道这层关系,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