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083

……

试试转弯。

杜思苦骑了三圈, 最后停在了小何他们面前,她身子一斜,一脚落地, 毫不费力的从自行车上下来了。

杜思苦骑着挺好,感觉这组装的自行车真的没什么问题, 跟买的一样。

她想着换个人骑试试,“范姐, 你上来试试。”

范苗摇头:“我不会骑。”她家没自行车, 从来都没有骑过。

杜思苦换了个人,“小何, 你上来试试?”

“这是不是矮了点?”小何指了指自己的身高,男同志跟女同志不一样,这自行车他上去坐着能舒服吗?

杜思苦把座垫调高了一点, “你上来试试。”

她把自行车交给了小何。

小何骑上去,腿跨过去, 试了试坐垫, 还高度还真够呢。他骑着自行车转悠了五圈,头二圈的时候还有些不适合, 等到第三圈的时候,他发现这个自行车比二八大杠好骑多了, 不费劲。

小何第五圈的时候加快了速度,车把扭狠了, 差点冲出去,好在这自行车不是特别高,就算是慌乱之下, 歪一下, 腿就能把自行车稳住。

挺好。

“我觉得好骑, 比二八大杠好骑。”小何兴奋得很,“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是很舒服。”而且不用怕摔 。

他刚学车时候就是用的二八大杠,没少摔。

舒师傅也试了试。

他从自行车上下来的时候,眼中满是惊喜:“小杜,这个挺好,就是我觉得这车头是不是太灵活了些。”

“咱们再调整一下。”杜思苦问,“其他问题呢?”

她是没试出来。

小何:“就是这零件的颜色不统一,咱们得刷个漆。”

舒师傅:“车架是白色,统一刷成白色吧。”

“链条就不要刷漆了,会影响车的使用的。”杜思苦道。

小何去找油漆了。

范苗犹豫片刻,跟杜思苦两人道:“这边等会还有事吗?”

杜思苦道:“差不多都完了,等会我们把漆刷完估计就能回去了,你要是家里有事,就先回去。”说完,从口袋里摸出了三块钱,“这是今天加班的补贴。”从厂长给的一百二十块钱里头扣出来的。

杜思苦瞧出范苗家里可能有困难。

范苗低头收了钱,“谢谢你,小杜。”再抬头时,眼眶有些发红。

舒师傅:“小杜,你送范同志出去。”他使了个眼色,打听一下范苗怎么了,瞧这情绪不对啊。

别出什么事。

杜思苦:“范姐,你家在哪呢?远不远?”范姐好像没住宿舍。

她抬头瞧了眼天色,天马上就要黑了,要是范姐家离得远,还得送一送。

范苗跟杜思苦一块往维修部大门走,边走边说,“我家就在机修厂老家属区那边,我在厂里干了十来年,厂里分了我一套老平房,有两间屋子。”福利房,给员工住的,但是这住房实际是还是厂里的。

不过,只要范苗一直在厂里干下去,这房子就能住到死。

那厂里还挺好的,给未婚女同志解决住房问题。

杜思苦决定朝着这个目标奋斗。

“那挺好,你一个住着舒服又自在。”杜思苦说。

范苗苦笑:“我现在跟我妈一起住。”

她妈以前在大哥家里帮着带孩子,前一阵她妈生病了,大哥大嫂就把妈给送过来了,现在是范苗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她妈。

做子女的,孝顺母亲天经地义。

可坏就坏在她妈这几天拖着病体催她结婚,非说要在死之前看到范苗找个男人嫁了。

这才是最让范苗发愁的地方。

她有工作,有住房,干得好好的,这日子不知道多自在,嫁什么人啊。

她三十岁了,能找着什么样的人?要不就是游手好闲的,要不就是离异的,能什么好的。

范苗每天一想到要回家,压力特别大。

“那挺好的啊,你妈在家可以照顾你啊,不用去食堂吃饭了。”杜思苦道。

范苗叹了口气,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说了:“我妈病了,大哥把人送到我这了,这些天我妈这药也吃了,针也打了,就是不见好。”

“厂卫生所那边看的吗?”杜思苦问,要是一直不见好,可以找袁秀红试试。

“是,”范苗又长叹一口气,“她还说大哥大嫂关心我,给我找了个对象,让我去相看。”她问杜思苦,“这女人活着,非结婚不可吗?”

从小,她妈跟她奶奶没少吵架,等老人死了,大嫂进门,她妈跟大嫂也没见多合得来,大大小小的问题。

范苗看多了这样的日子,真不想跟她们一样,陷在家长里短里,为谁洗碗谁多花了一分钱闹个不休。

杜思苦:“你有工作,有住房,没找着合适的就这么过,又不犯法,难道警察同志还能把你抓过去啊?”

“我妈一直担心我。”范苗低声说,“她怕她走了,我到老了没人照顾。”

这更没什么可担心的。

只要是工人,干到退休,都是有退休金的,而且,以后国家是高度发展的,这未来会成什么样现在的人几乎不可想像。

到那时,养老不是问题。

有房子,有退休金,只要不病不痛,养老问题不大。

杜思苦道:“你想想你妈,不也生了你哥吗,这老人病了他怎么送到你这来了,你哥怎么不照顾啊?”

这孩子跟孩子也是不一样的。

谁知道生的是个什么东西,万一是还债把家败家的也说不定啊。

范苗听到这话,眼睛一亮。

是啊。

她妈说养儿防老,她哥这些年只要妈一生病,不是往她这送就是往妹妹家送,也没几次照顾过啊。

“小杜,谢谢你,我明白了。”范苗眉头都舒展了,脚步也变得轻快。

等回家她妈再说养儿防老的事,她就把她哥拉出来说!

“你自己想明白就好,”杜思苦道,“不是说结婚不好,要是遇着合适的人,合适的家庭,步入婚姻也是件好事。”

主要是看人。

她虽然是劝范苗,但是也不想让范姐变成不婚主义啊。

范苗点头,又说起了三块钱的事,“最近我妈打针吃药都花钱,我手头有点紧,这三块钱等我发工资……”

“这钱不是我的,是厂长给的自行车的补贴,你放心拿。”杜思苦道。

走了一会,范苗就没让杜思苦送了。

她自个回去。

杜思苦绕到食堂,买了些吃的提回去,当然,借的是食堂的饭盒。

铁路家属大院。

老五回来时,没带轮椅,她跟杜奶奶说了,最便宜的轮椅买下一个也要一百块钱,老五身上的钱不够。

当初租轮椅的钱是跟人借的,二叔给了她五十块钱,她就让三哥把钱还了。

这次退轮椅的押金五十块钱虽然拿到了,但是想再买一轮,还得添五十块钱。

没带那么多。

杜奶奶一直在屋里没出来,听到老五说轮椅没买着的时候,心情更差了,饭也吃不下。

“奶奶,您别急,我会想办法的。”老五说。

杜奶奶不言不语的。

早上的五十块钱她也咬着牙掏出来的,再让她拿,可拿不出来了。

要是早上老五接了那钱就好了。

这会轮椅只怕买不回来了。

屋外。

于月莺在厨房帮忙,“姨妈。”

她刚开口,就被杜母打断了,“要是户口的事,不用再多。”寄挂户口办不了。

于月莺沉默片刻,小声说道:“姨妈我想问出阁的事,这边办了丧事,不能办喜事,我觉得,”她咬咬牙,还是问了,“要不然从冰棒厂那边的房子出阁,就当我是我跟得敏姑姑借的,您看行吗?”

她想让杜母帮她去提。

可惜杜母不是她妈,要是换了她妈,保准去跟杜得敏说了,肯定有活子把那屋子‘借’给她住。

“这恐怕不行。”杜母摇头。

那冰棒厂的房子已经被厂里收回去了。

杜父早上出门的时候就跟杜母说了,今天晚上要去趟冰棒厂老厂长家,她还给了杜父钱,买点东西过去。

估计是要得敏工作还有房子的事,唉。

“姨妈,为什么?”于月莺愁苦着脸,“您就帮帮我吧。”

“那房子被收回去了,如今不是小姑子的了,你求谁都没用。”杜母把锅里的青菜盛了出来,今天都是素菜,青菜,黄瓜,豆芽,还打了个素汤。

没别的了。

“房子被收回去了,为什么?”于月莺的声音大了些,她不明白。

好好的房子,怎么会被收回去呢。

旁边传来咳声。

杜母跟于月莺往门口瞧,就看到杜得敏手里拿着杯子,正瞪着于月莺呢,“你倒是管得多。”

于月莺不吭声了。

杜母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对于月莺道,“把菜端出去,吃饭了。”

外头。

老三正在帮老五搬东西,老三明天就要去拖拉机厂了,他那屋子空了下来,老五说要去住,先把东西搬过去,等明天,只用把被褥卷过来就行了。

于月莺端菜出来的时候看到了,“老五,你不住西屋了?”

那不就剩她一个人了吗。

于月莺心里有些怕。

老五:“今天还住一晚。”

明天搬。

“那老三以后住哪呢?”于月莺问。

老五搬东西进屋了,没接话。

于月莺沉着脸把菜放到了桌上,等老三出来,再问,“老三,你要搬到哪去吗?”是不是杜家还在哪有房子?

老三:“搬到外头。”

于月莺知道是外头,可那外头是哪呢?

她望着老三。

老三显然是不想回答的,这工作没定下来,他不想多说。

再说他跟这位于表姐又不是多亲近的关系,为什么要说?

冰棒厂老家属楼。

杜父这次是提着酒过来的,找老卫匀的酒,早上出门他去了趟老卫家,跟老卫他们家说好了,帮他买酒,晚上他提着买好的酒去了老厂长家。

“赵叔。”

老厂长让媳妇给杜父倒了茶叶,“你是为你妹妹工作的事来的吧。”

“是的。”杜父点头。

老厂长不紧不慢的说,“我跟小赵打了招呼,只要你家杜得敏改好,就能回去上班,一切照旧。”

事办好了。

杜父脸色发青:“赵叔,可是得敏不是这么跟我说的。”

他把杜得敏现在的情况跟老厂长仔细说了,杜得敏现在不仅正式工的铁饭碗不保,而且,连单位十几年前分的福利房都给让出去了。

老厂长听了后,半天没说话。

“回头我找小赵问问。”老厂长送杜父走的时候说。

“麻烦赵叔了。”杜父客客气气的道了谢,“谢谢赵叔。”

离开冰棒厂老家属楼后,杜父的头疼得厉害,他也不明白,几天没管杜得敏,这工作的事怎么就搞成这样了?

不是说了吗,让她在家歇歇,改一改。

怎么就不听呢?

冰棒厂新厂长家。

老厂长等不及,杜父走后没多久,他就找过去了。

新厂长看到老厂长,满脸笑容,“叔,您怎么来了,快坐。我这边刚到了一盒新茶,您来品品。”

这叔叫得,两人都姓赵,本来就是远亲。

“杜得敏工作的事是怎么回事?”老厂长皱着眉,“我怎么跟你说的?”

新厂长不慌不忙,“叔,这事是这样的。杜得敏自己提的,要把房子让出来,回到单位,但是您知道,现在是淡季,咱们厂不招人,她说愿意当临时工……”

老厂长沉下脸。

“叔,您别生气,听我说完。”新厂长继续说道,“我觉得吧,杜得敏之前工作态度不好,我想着先让她干干临时工,等明年立夏的时候,要是她表现好,就把她转正。您想啊,这厂又不是谁家的,来厂里都是干活的,总不能一直占着坑位什么都不干吧。”

老厂长听得仔细。

“这杜得敏也不是个机灵人,我觉得让她在销售岗不合适,我觉得要不让她上车间历练历练,也知道咱们工人的辛苦。”新厂长语气诚挚,“叔,您想想,咱们冰棒厂要是养的都是杜得敏这种闲人,那不得倒闭啊。”

说得有道理。

老厂长点点头,“这事你看着办吧,不过,这房子……”

“等她转正,就还是分给她。”新厂长说。

老厂长觉得这事可行,满意了。

新厂长心里想。

要是转不了正,那房子肯定就给不了。

这事说难也不难,就是不知道这个杜得敏受不受得住车间的苦了。

机修厂。

漆刷好了,整辆自行车焕然一新。

小何很满意。

他的刷漆技术越来越强了。

舒师傅正在跟杜思苦商量正事,“现在这辆自行车的配件是咱们手工改造的,要是真正生产起来,厂里还要准备一些生产自行车的机器机床。”

这就要花钱了。

杜思苦问,“我记得咱们厂是能生产机器跟机床的,三车间的设备不是挺新的吗,他们能生产出我们需要的机床吗?”如果自家机修厂生产制造自行车的机床跟机器,那能省下不少钱。

三车间的情况舒师傅不清楚。

一车间整个机器设备都是厂里最早的一批,主要是生产农产品配件机器那些,二车间的倒是好一些,但是想生产出制造自行车的所有机器,那是不可能的。

杜思苦从舒师傅这里了解到厂里更具体的情况。

舒师傅说,“生产自行车机床的设备咱们可以找技术科的过来帮忙,参数他们会根据我们的要求调整的。”

技术科。

杜思苦起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宋良,另一个是之前在技术科后来离开的孟民瑞,小孟同志。

杜思苦心想:明天她得去趟图书馆,看看有没有机床跟一些机器的书。

得好好研究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明天要见厂长。

机修厂老家属区,平房。

范苗今天回得来晚,她家的位置最偏,路灯离得有些远,好在这一路住的都是机修厂的同事们。

一片的平房,每家都亮着灯,也能看到路。

范苗看到自家屋子的灯也亮着,她加快脚步回了家,拿出钥匙打开门,就见范母坐在桌边,抱着碗,正一口接一口的往里扒饭呢。

旁边放着小罐子的猪油,碗里正是猪油拌饭,这会饭已经只剩薄薄的一层底了。

这胃口可不像是重病的样子。

范母有些惊慌,很快放下碗,用袖子擦了擦嘴。

范苗惊了,“妈,你不是病了吗?”

范母神色有些不自在,“我是病了,又不是不吃东西,你怎么才回来?”

之前的她的病也是真病,打了针之后,好了。但是吧,她一想到女儿的终身大事就发愁,所以就装了几天,想着让女儿像正常人一样,有个美满的家庭。

没想到,就这一会漏馅了。

范苗:“厂里加班。”

她又瞧了瞧范母的脸,怪了,她妈早上脸还白得跟什么似的,嘴唇也乌青,这会脸色倒是红润,嘴巴也跟正常人的色一样。

范母想了想说,“你瞧,我这病打了几天针也好了,明天你请一天假,送我回你家哥吧。”到时候让小王来家里一趟,相个亲。

明天,也太急了吧。

范苗摇头:“妈,我明天要去车间,还得问问我们领导看什么时候能有假。”她一个月有四天假,要休假的时候跟领导说行了。

当然,这前得是车间没有要加班的急件。

明天怕是不行。

范母:“行,那就等你哪天有时间,你送我回去。”

实在不行,就像儿媳妇说的,把小王跟苗苗关在一个屋,等事成了,这婚不结都不行。就是怕,毕竟亲闺女,这样太残忍。

还是再看看吧。

次日。

机修厂,维修部。

厂长跟顾主任过来了,杜思苦骑着自行车给他们展示了一下,然后调整了一个座垫高度,请顾主任跟厂长上去试试。

顾主任先试了,转悠了两圈回来了,“还行。”

他骑惯了二八大杠,猛的骑着这小一号的,有些不习惯。但是,这自行车不管是外观,还是品质骑上去都是没问题的。

厂长没有顾忌身份而在一边看,他也去骑了。

挺好的。

之后,厂长就把杜思苦跟舒师傅叫到了办公室,顾主任一块去了,四人详细谈了一下厂里开办一条自行车生产线的成本。

五金厂那边可以提供一些配件,可以长期合作。

剩下的车架等这都需要厂里自己制作,那得有车间,有车床,这些都要花钱的。

“小顾,你去三车间找冯主任问问,自行车的车床跟钻床这边要是生产,还需要什么东西。”厂长给顾主任下达了任务。

“好的,厂长。”顾主任接下了。

机修厂是有磨床跟刨床还有焊接设备的,这些是不需要另买的,到时候给各个车间安排任务就是了。

顾主任走后。

厂长又给舒师傅的二车间安排了任务,弯管机,焊接,这两样就要落在二车间的头上了。

舒师傅脸色沉重的离开了。

最后,办公室里只剩杜思苦了。

“小杜。”厂长看了杜思苦好一会,他还是觉得杜思苦太年轻了些,但是小顾这边极为推荐杜思苦,既然这样,他也想看这个年轻的新人有什么本事。

“厂长,您说。”

“如果厂里把这生产自行车的车间交给你负责,你有什么好主意吗?”厂长温和的问着。

新车间交给她?

杜思苦心脏都跳得快了,稳住。

她认真的想了想,自行车的生产车间,那要保证生产自行车配件的成功率,还有工人的管理问题以及各个部门的协调问题。

最后,最重的要一点,就是自行车的销售问题。

厂里投入生产自行车,就是为了赚钱的,单生产出一堆的自行车,卖不出去,那也是没有问题的。

没有哪个厂愿意做亏本的生意。

杜思苦整理了一下思想,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起来:“厂长,我是这样想的。咱们要投放新车间,除了机器之外,还需要一些熟练操作机床的工人……”

她说了很多很多。

最后,

“咱们生产出自行车,最重要就是销售问题,我们可以跟商场那边合作,除了以往的合作模式,我们还可以这样,他们卖出一辆自行车,给他们抽成……”

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卖自行车的热情。

厂长越听越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