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127

……

这边杜母跟铁路食堂的正说着, 那边,于月娥突然扑腾一下跪下来了,她脑袋碰地, 跟杜母磕头:“姨妈,我就是太饿了, 才拿了一点吃的东西,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求您不要赶我走!”

这孩子是个实在的, 头磕得嘭嘭响。

杜母被吓了一跳。

这愣神的功夫,于月娥的头上已经有了血印子, 这是磕得太重了。

杜母这才反应过来,脸色难看:“你跟你亲姐姐住,又不住我家, 我赶你做什么,行了。”她对食堂的人道, “这孩子你们还是领回去吧, 我这家里有老人,身子骨不好。小姑子一家也在这边住着, 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去照顾别人……”

铁路食堂的人瞧瞧杜母,又瞧着还在磕头的于月娥, 叹了口气。

她们过去把于月娥扶起来,没想到于月娥人小, 一下子就挣脱了,非要跪在杜母的跟前:“姨妈,我求求您, 告诉我妈她在哪吧, 我爸没了, 我就这一个妈了……”

于月娥想到去世的于强,眼泪止不住的流。

这哭得人都不忍心了。

食堂的人听到这话,心情更加复杂,这孩子爸死了,妈又不在身边,这,确实有些可怜啊。

“黄姐,这孩子挺可怜的,你们又是亲戚,这帮不帮的我们外人不好说。但是,这孩子妈的下落你要是知道,就跟她说一声吧。”

杜母:“我不知道啊。”

于月娥这头一磕,她是更不敢把人往黄家送了,她亲爹亲娘还在那边呢,把这么个不受控的孩子送过去,是折腾谁?

“姨妈,你前天还说你知道的!”于月娥扯着嗓子哭喊。

“你亲妈你都不知道在哪,我哪知道啊。”杜母咬死不认,“你姐姐还在食堂呢,她有工作,食堂包吃住还发工资,把你养大不是问题。”

要是把于月娥带回家,那得花钱养。

在钱这个事上,杜母可是清醒得很,公公死了之后,家里的不说钱,光是来走动的人都少了,更别说提着东西过来的。

于月娥瞧着跟于月莺差不多,都是养不熟的,何必自讨苦吃。

她家老五最近都在缩衣节食呢,她哪来的钱养一个外人。

于月娥瞧着杜母那油盐不进的模样,心里恨极了。

亏她姐还说姨妈是个心善的,她都这样了,姨妈不光没说养她,还一口咬死不知道妈在哪,那她这头不是白磕了?

食堂的人把杜母的话听进去了,既然于月莺才是于月娥的亲姐姐,那这事还得找于月莺。

“我不走!”

于月娥就跪在杜家,哪也不肯去。

食堂的人要拖她走,她就扒着杜家的门框,也不知道哪来的办气,指甲都掐进木门框里头了。

“黄姐,您瞧我们真是没法子了。”食堂的人苦着脸道,“我们回去找小于,让她过来。”

杜母不想让于月娥留在这。

可毕竟是亲戚,不好做得太绝,杜母只好道,“你们赶紧让于月莺过来,把她妹妹领走。”

食堂的人走了。

于月娥瘫坐在杜家的门边,一下子像是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她不走。

这杜家人不说出她妈在哪,她不走。

她要去找她妈,她妈要是知道爸死了,肯定会回村里的,肯定会帮她把爸的房子给要回来的!

她们母女俩就在村里过活!

铁路食堂。

“小于,那是你亲妹子,你刚才怎么不说?”

于月莺低着头,“我只是个临时工,月娥不懂事,我爸没了,我还指着这份工资养家呢。刚才那么多人,我怕说了,大家就不让我在这里干活了。”

她眼泪直往下掉,瞧着可怜。

食堂的人:“你妹妹在这边,你好歹跟食堂说一声啊。”

“我跟朱婶说了的。”于月莺小声道。

过了一会。

食堂的人又道:“你妹妹现在在杜家,她不肯回来,你跑一趟,把人接回来。”

月娥留在杜家了?

于月莺心里一喜,脸上眼泪流得更凶,“我妹子一向有主意,她压根就不听我的,姨妈心善,不会介意的。”

然后又说想杜母当初是怎么收留他们一家三口,怎么送她父亲去冶病……

说到食堂又要开工了,于月莺都没过去接人。

机修厂。

大货车停在了维修部这边。

“当时,我就想着,我们运输队跑的不只是黄泥路,还有山路,这附近没什么山头。我就自个开着货山去了常去的附近县的山头,山里湿气大,下了雨,这山路大车难走,正好试这防滑链……”

刘队长跟何主任说着当时的情况。

这山路速度开不起来,也不敢乱开,万一冲下去,就是人死车亡了。两装车,一辆装了防滑链,一辆没装,上山的时候,装了防滑链的那个轮胎一点都不打滑,很有劲。另一辆车就不行了。再说下山的时候,一辆是慢慢的往下开,一辆是直往下冲。

这一对比,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防滑链,好用。

“何主任,我们这边定十五套。”刘队长当下就拍板,把防滑链定下来,“你这边什么时候能出货?”

十五套!

何主任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四轮的三十块钱一套,六轮的四十二块钱一套,这是他跟小杜商量出来的定价,这样厂里才能赚。

“十五块,四轮的几套,六轮的几套?”何主任问。

“四轮的八套,六轮的七套。”刘队长道。

之所多定了五套,是留着备用。

何主任算了一下账,抹掉二块钱的零头,一共五百三十块钱。

“定金一百块钱,等防滑链做好了,你们过来拿的时候付尾款。”何主任脸上满意笑意。

这一单生意要成了!

刘队长:“厂里什么时候能交货?越快越好。”

何主任算了一下,上回是一个下午赶出来的,这次还有六轮的,只怕一个下午做不完,再说了,得让工人们喘口气啊。

“十天,你七号过来拿。”

“行。”

何主任道:“刘队长,这六轮货车的车胎还没测量,这车先留在这,行吗?”

“下午不能测吗?”

“雨大,不好测。”

刘队长瞧了眼外头,这雨刚才那一阵小了点,现在又大起来了,风也大,雨衣都穿不住,这样的天气,确实不好测车轮。

下午。

何主任把杜思苦几人叫到了一起,宣布:“运输队的刘队长定了十五套防滑链,咱们接下来要好好干!合同签了,定金也给了,八天之内你们把三十五套防滑链赶出来!”他故意少说了两天。

这就算工人们延期一天,那也在工期之内。

八天?

十五套?

一天两套,一套四个防滑链,那也得做出八个来,还得保质保量。

杜思苦算了一下,时间有点紧。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要是没有问题,咱们现在就开工。”何主任说道。

杜思苦:“主任,我有一个问题。”

“你说。”

杜思苦道:“主任,车间仓库的钢材不够了。”肯定是不够十五套防滑链的量,要去二仓库那边拿。

机修厂的仓库那边现在比较混乱,撤了主任,连仓库的工作人员都换下了好几个。

何主任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我去仓库那边看看。”

何主任这边走后,杜思苦他们也忙了起来,除了钢材外,还有其他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比如分工。

仓库。

二仓库这边现在是保卫科的帮忙看管,但是他们只负责看管,不负责帮忙提取材料,像何主任过来要拿钢材,那得跟上级领导反应。

保卫科这边批不了。

何主任无奈,去找了厂长。

没法子,负责管仓库的主任也被停职了,听说,好像是贪了不少,正要查具体数额,要是超过四位数,这事可就没法善了。

“厂长,运输队的定了十五套防滑链,”何主任语气中难掩激动,“刘队长说了,要是这次好用,下回还买咱们厂的。这一批单子下来,能赚五百三十块钱呢。”

“运输队的?”厂长问。

“对。”何主任正想把这次合作是怎么促成的,再着重说一下他的辛苦,他的功劳。可没等他说,厂长又问,“这刘队长在哪?”

“还在咱们厂里。”何主任道,“正在跟王老请教呢。”

厂长道:“你去请他来一趟。”

二仓库材料失窃,虽然人抓着了,但是这材料被弄到黑市卖出去了,钱倒是找回来了,可是这材料却是要不回来了,也不知道拖到哪去了。

现在厂里钢材不够,他跟钢材厂那边说好了,那边能卖一些钢材过来。

只不过,现在天气不好,那边一时半会送不过来。

刚才何主任提到运输队,厂长就想起来了,运输队正是专门帮人运货的,正好花点钱让运输队的跑一趟。

那就是邻省,隔得不算远。

而且,这边的自行车新车间明年要是建起来,也需要大量的钢材给自行车做车架。

何主任听了厂长的话,去找刘队长了,半路上拐了一角,去了车间。

“小杜。”

杜思苦看着两手空空的何主任,知道取钢材不顺利,便问:“何主任,需要我做什么吗?”她跟仓库的人也不熟啊。

袁秀药现在可是在厂卫生所,那顾不了仓库啊。

“是这样的。”何主任把厂长吩咐他找刘队长的事告诉了杜思苦,“你说,咱们厂长是什么意思。”

厂长找运输队?

杜思苦又想到仓库那边还没有稳下来,脑子一动:“会不会是仓库里失窃的东西追不回来了,厂里要去外头买一批,让运输队的人送货。”

这一句话就像是拔开了迷雾,何主任一直子就明白了。

仓库里的钢材不够了!

要不怎么说这年轻人的脑瓜子就是不一样呢!

好使啊!

“小杜,你这些年书真没白读。”何主任夸道,“咱们车间就数你脑瓜子好用。”

夸完小杜,他就准备去找刘队长了。

“主任,”杜思苦没让何主任走,“您等一会,厂里钢材不够,您答应刘队长八天把防滑链做出来,这没钢厂,八天能行吗?”

何主任傻眼了。

这,这……

这可怎么办!

杜思苦:“要不您去别的车间瞧瞧,看看有没有多余的钢材,借一些过来。”她悄悄说,“听说三车间最富裕。”

何主任眼睛一眯,有主意了。

“小杜,这事你可不要往外说。”得悄悄的办。

杜思苦伸手,在嘴上做出拉链的手势。

保证不说。

铁路家属大院。

杜母从早上等到下午,都没见于月莺过来,这是不打算把亲妹子给领走了?

于月娥也不挪位置,就坐在冰凉的门口,手扒着手框,哪里也不去。杜母一走近,她就把门框扒紧,生怕杜母把她扯走。

中午,杜家吃饭,杜母心一狠,没给于月娥端,她怕于月娥赖着住下来。

饿上一顿不会死。

她怕对于月娥太好,这孩子就更不走了。

“彩月。”屋里传来杜奶奶的声音。

杜母过去了。

于月娥见杜母走了,飞快的起来,把桌上的水壶拿起来,对着壶嘴,咕噜咕噜的喝着水。

之后,又去了厨房,翻了一卷,把地上的生萝卜给啃了。

屋里。

“那孩子走了吗?”杜奶奶问。

“没呢,”杜母正说着,发现外头声音不对,把门一拉开,就看到于月娥拿着两个大萝卜,泥都没洗干净,一口一个的啃着,两个萝卜都沾了她的口水。

于月娥被发现偷吃东西,也不慌。

发现了又怎么样,大不了被打一顿。

杜奶奶挪到床尾,伸着脑袋一瞧,看到于月娥啃生萝卜,眉头一皱。

“彩月,毕竟是个孩子,晚上她要是没走,给她点吃的吧。”杜奶奶这辈子没受什么大罪,心肠慈善。

尤其于月娥还是个饿得啃萝卜的孩子,瘦不拉叽的,瞧着实在可怜。

“妈,她要是赖着住下怎么办?”杜母低声说,“她亲姐姐在食堂呢,食堂的宿舍,两姐妹住一个屋子不挤。”

听小朱说,跟于月莺同屋的买了平房搬走了。

杜奶奶:“这天冷,你瞧她还坐在地下呢,这寒气重,外头还下着雨呢,让她坐椅子上吧。”

杜母叹了口气。

这婆婆也没比当初的公公好多少,对可怜的外人,总是爱搭救。

机修厂。

厂长办公室,何主任把刘队长带过来了。

厂长询问了一下刘队长平常的业务跟完成情况,又仔细问了几个刁钻的问题,刘队长都答得上来。

尤其是运输路上其中的门路,刘队长更是游刃有余。

厂长放心了。

之后让何主任先出去,他准备跟刘队长开始商谈运钢材的事。

“厂长,我这边有件难事。”何主任不仅没走,还趁机把一车间的缺钢材的事跟厂长说了,“厂长,这防滑链是刘运队长他们急需用的,要不您让三车间匀一点给我们。”

“缺多少?”

何主任说了一个数。

厂长写了批条,签了名字,然后交给了何主任:“把这个给小冯,他知道怎么做。”

何主任神情轻松的离开了。

没过多久,厂长跟刘队长达成了合作。

三车间。

冯主任看着何主任递来的批条,脸色铁青:“我们这边也不够用。”其实够的,可他就是不想拿出去。

何主任脸色严肃:“这是厂长批的,冯主任要是不满意,您去厂长室跟厂长说。”

冯主任知道,厂长决定的事不会轻易改变,只能憋气的把何主任要的钢材数交了出去,“下次可不能这样了。”冯主任还说,“你们车间技术不行,要这么多钢材做什么。”

这话何主任听着就不高兴。

一车间顺利的拿到了钢材,八天后,刘队长要的十五套防滑链做成了。

而且这时,刘队长带着四辆货车,跑了一趟邻省的钢铁厂,运了足足四大车钢材过来。与刚才一起过来的,还有钢铁厂的同志。

一共有四位同志,他们是来跟机修厂谈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