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146

……

次日, 厂卫生所。

袁秀红跟向医生去了厂领导那边,机修厂要扩建卫生院的事千真万确。

“向医生,这边要扩建还要给卫生部写申请报告, 这事就交给你了。”阮副厂长道,“到时候卫生院要购买哪些设备, 你自己把握。资金问题呢,这边得等厂长回来, 看批多少。当然了, 你这边还是要好好准备的,争取政府拔款。”

向医生激动得快说不出话了, “谢谢厂长,感觉厂领导。”

这次卫生所变成卫所院是真的!

向医生带着袁秀红从阮副厂长的办公室离开的时候,斗志昂扬, 整个人像打了鸡血似的,干劲十足。

回到厂卫生所。

向医生把卫生所的医生跟护士都叫了过来, 说了这次卫生所扩建的事。

“这次扩建不容有失, 我得亲自去办,”向医生对着大伙说, “小谢医生看病经验少,袁医生虽然年轻, 但是医术高明,这边看病的就交给袁医生了。”

向医生看着袁秀红:“小袁, 你这边没问题吧。”

袁秀红没有问题,不过招人的事,“向医生, 这招人的事……”

“你先管着, 这上面都说了, 交给你的。”向医生直接道,“我这边事多得很,实在是抽不开身。”

给卫生部写申请报告,购置X光机,手术器械……一样样都得他来。

除了资金问题,还有厂地问题,这变成卫生院了,除看诊室外,得有药房吧,得有病房吧,得有手术室吧……

事多且杂。

向医生这会心思全会扩建卫生院上,等厂卫生所成了卫生院,他以后就是院长了吧。

想到这,向医生心里就是一片火热。

之后,向医生就为卫生院的事奔波起来,卫生所的担子落到了袁秀红跟小谢医生的身上,这担子一下子变得重了起来。

又过几日。

厂长回来了,他不光回来了,还借来了一个制作弹簧的机器,这是从一个相熟的军工厂借来的,那边弹簧机现在正闲置。

说好了,借用一个月,一个月后就还回去。

厂长一回来,就把彭科长,禇老、宋良,还有一些技术人员,以及杜思苦叫过来了。

“这是弹簧制造机器,咱们得在一个月内把这弹簧机防制出来。”

除了杜思苦跟禇老,其他人都有些懵。

弹簧机?

这又是厂里跟哪个厂合作了。

杜思苦没想到厂长真把弹簧机器搞回来了。

他们机修厂这位厂长是真有点本事的!

光是拆解这台机器就用了两天,不光要能拆,还得会装,尤其是不能损坏机械。

经过技术人员的讨论,他们机修厂的通用机床可以用于弹簧加工,但专用设备,就是卷簧机得自己做出来。

这个说难也不难,一比一的对造厂长借过来的机器复刻就行了。

杜思苦跟禇老以及各位技术人员是一边做,一边学。在实践中,这手艺突飞猛进,尤其有些粗细的设备复刻,禇老是与杜思苦一起完成的,禇老一边做一边教。

杜思苦学得又快。

一晃,到了四月。

清明。

杜家。

杜老三今天请假回来了,这次他没去机修厂了,清明,老四总要回来给爷爷烧些纸钱的,他以为老四自个会回来。

结果到了家才发现,杜思苦没回来。

杜得敏带着文秀回来了,一个多月不见,文秀更瘦了。

杜母手上的活没停,她正在做小衣服,大儿媳妇算算日子,是五月底生。这小衣服得做几件薄些的,七八月穿。还有尿布,也得多做一些,家里的旧衣服都能穿 ,能用来做尿布的不多。

杜父道:“人齐了,就走吧。”

清明是要去墓地给杜爷爷烧纸的。

杜老三看出父亲心情不好,没有多说。老五瞧瞧屋里,又瞧瞧门口,她姐怎么还没回来?

是不是忘了?

杜得敏:“人齐了?我瞧着怎么少了一个?”她倒是脸色红润,瞧着年轻不少,头上的头发似乎去理发店烫过。

她年后就去冰棒厂上班了,积极得奶,厂里的同志最近对她的态度好多了,想必要不了多久,她就能再转回正式工了。

“老四没回,不等她了。”杜父说。

杜奶奶坐在杜母旁边的椅子上,一脸失落的望着外头。

老四没回来。

自然没有她想要的膏药,这孩子,越来越不亲近家里人了。

杜得敏走到杜奶奶身边,“妈。”她刚叫了一声,就被杜奶奶打断了,“要是回来要钱的,就甭说了。”

没有。

杜得敏脸色不太好,“我不是要钱,大程说我们总要摆几桌酒。”

杜奶奶没好脸:“你们想摆就摆,跟我说做什么。”

杜得敏:“我这算再嫁,这嫁妆……”

杜奶奶就两个字:“没有!”老二每个月寄来的钱都在她手里,但是那也不算多,杜得敏之前的种种表现让杜奶奶失望了。

她现在就指望着儿子养老。

这闺女不懂事,她这身子一直不利索,闺女不说回来照顾,这年后一个多月杜得敏都没回来看她一次。

都这样了,还指望从她手里掏钱。

杜奶奶现在可不像以前了,以闺女掏心窝子。

“妈,你这也太偏心了!”杜得敏再嫁之后,这大程的工资也不算多,花在家里,花在两个孩子身上,还要被老的敲上一笔,压根就没有多的。

杜得敏的工资都花在她跟女儿身上了。

其实主要是她花在自己身上了,买衣服,看电影,吃吃喝喝,女儿那边不怎么花钱。

偏心。

杜奶奶听得多了,充耳不闻。

杜父:“不早了,该去上坟了。”杜父带着几个孩子跟去了墓地,给杜爷爷烧纸钱。

杜得敏还是跟过去了。

文秀没去。

她是外姓,又是姑娘家,去不去的无所谓。

杜母也没去,她事多得很,除了缝小衣服,等会还得做饭呢。她瞧了两眼文秀,这小脸又瘦了一圈吧。

“文秀,这程家没怎么你吧。”她问。

文秀怔了一下,低下头。

杜母跟杜奶奶具是一惊,杜母放下手上的针线跟小衣服,一把冲过去,把文秀拉起来,左右上下仔仔细细的看,“打你了?”

又把衣领扒开看了眼后背。

没伤吧。

“没有,没有。”文秀赶紧摇头,她神情黯然,“就是,让我带孩子,做做家务。”她伸出了手。

以前摸着柔软的手现在有了一层细细的薄茧。

只是做家务带孩子啊。

杜母跟杜奶奶都松了口气,杜母道,“你妈知道吗?”她可记得以前杜得敏有多护着女儿。

文秀低声说:“就是我妈让我带两个……弟弟的。”

杜奶奶叹了口气,问她,“你要不要回来住?”

杜母又拿起针线,心里想:就算是回来,这家务也得干,姑娘家,衣服总要自己洗吧。

机修厂。

杜思苦从禇老从车间出来,外头下着雨,细细密密的小雨,也不用打伞,戴个帽子淋不着了。

“怎么下雨了?昨天还是晴天呢。”

“今天清明,每逢清明都要下雨的。”

杜思苦才恍然想起来今天是清明。

得给家里过世的长辈扫墓。

杜思苦还真是忘了这事,这几天太忙了,弹簧机器再过十几天就要还回去了,这边还得留几天给安装好。

时间紧得很。

忙成这样,哪还记得什么清明。

“小杜,要不下午给你半天假,回家去?”禇老道。

他记得杜思苦家去年有老人过世的。

杜思苦认真的考虑了一下,回去吗?

她不想回去。

回去估计又要看脸色了,谁想天天看别的人臭脸,可想到杜爷爷之前对她还算不错,她最后还是点了点头:“那等会我吃完就回家去。”

中午,杜思苦在食堂吃了饭,下午坐公交车回家,半路上看到有卖丧葬品店的,赶紧下了车买了一些。

下午二点,到了家。

“姐,你回来了!”老五看到杜思苦,热情得很,家里太冷清了,平常只有她一个人,她今年特别想以前三哥跟她姐还在家的日子。

多热闹啊。

杜父本来在跟杜老三说话的,刚才听说老三在拖拉机厂干得好,脸上带有些笑的。这会看到老四,脸就沉了下来。

“你还知道回来啊。”

杜思苦:“厂里最近忙,没给批假。”

杜父听到这话,脸色稍缓。

杜母从厨房出来,手上还沾着水珠,她在洗碗。

“老四,你回来得正好,下个月我要去你大哥那边,老五要上学,你奶奶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你不想辞工作那就请上一个月的假,等我回来,你再去上班。”杜母说。

还真让二哥说对了。

杜思苦此刻听到杜母的话,没有什么反应,只说:“要是厂里批假,我就回来。”厂里不知道忙成什么样了,一个月的假肯定是不批的。

“那行,就这么定了。”杜母心里松了一口气,她真怕老四不答应。

杜思苦:“厂里批假我才能回来,”她强调,“要是厂里不批,我可没法子回来。”

“你去年才上班,又不是厂里的大人物,怎么会不批!”杜母不信厂里不批。

这工人家里有事,怎么能不批假呢?

杜思苦提着纸钱往外走,“我去墓地烧纸了。”她就不该回来!

“我带你去。”杜老三追上杜思苦。

路上。

杜老三问杜思苦:“真请一个月的假?”这可不像老四啊。

杜思苦瞧了三哥一眼,“他们不是说给你找个媳妇吗?”让媳妇回来照顾家里人。

杜老三笑了:“妈要求高,有得找呢。”

到了墓地,杜思苦忘了拿火柴,还是杜老三拿了一包出来,划了根点了火,才把纸钱点燃,幸好雨不大。

烧完纸,杜思苦道:“三哥,我回厂里了。”

杜老三诧异:“你这午饭都没赶上,晚饭也不吃了?”这就走了?

杜思苦:“最近厂里事多,忙得很。”

杜老三问:“是不是怕回家爸妈又说你。”他道,“奶奶年纪大了,上个月回了娘家,好些天没回来,要不是朱婶中午让人送饭过来,奶奶这三餐只怕是没着落了。爸最近因为这事烦着呢。”

所以才没给杜思苦好脸。

杜思苦听到说杜奶奶没人照顾,没什么感觉。

自从上回杜奶奶想让她辞去工作回来照顾家里,她就对这个老人没什么好感了。照顾家里,无非就是照顾老人嘛。

一大家子人,杜奶奶二个儿子一个女儿,怎么这事就非要让她来干?

不管是杜父还是杜奶奶,都觉得这事理所当然。

凭什么。

杜老三说完,瞧了瞧杜思苦的神色,发现老四这表情压根就不像是愿意请假回家的。

他不放心的又问了一遍:“妈下个月就要去大哥那边了,奶奶那边,你真答应照顾?”

杜思苦看着三哥:“厂里不批假,我就不回来。”

过了好一会,杜老三才回过味:“厂里不会批你的假?”

杜思苦没答。

杜老三低声问:“那奶奶怎么办?”

“爸跟二叔还有小姑他们出点钱,请个人回来照顾。”杜思苦说道,“要是不够我也凑一点,反正这事谁爱干谁干。”

请人照顾?

也不是不行,杜老三琢磨了起来。

“三哥,厂里批不批假这事说不准,你回去别跟爸妈他们说。”杜思苦道。

“好。”杜老三答应了。

杜思苦:“那我回去了。”

杜老三知道劝不动,他把老四送到了公交站,走了近三十多分钟才到的。

四点多。

杜老三一个人回来了,杜得敏已经带文秀回去了,文秀想留在杜家住一阵,可杜得敏不答应,还是上回那句话。

回杜家就不要认她这个妈。

文秀憋屈的跟着杜得敏走了。

“老四呢,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杜母眉头紧皱。

她还说晚上让老四帮着一起做饭的,这又走了?这孩子真是指望不上啊,一点事都不给家里做。

杜老三:“厂里事多,抽不开身。”

厂里事多?

杜母道:“我看她啊,就是不想回家,这出去上个班,人倒是上懒了。”不仅跟家里关系闹僵了,还什么都不愿意做了!

杜老三闭嘴不说了,再这么聊下去也没意思。

他妈对老四不干活意见很大。

对老五就不这样。

松县,五沟大队。

于奶奶一早到了于月娥家,这门上怎么挂了三把锁?

人呢?

今天清明,要祭拜先人,月莺怎么着也该回来看看她爸吧。

于奶奶等了一天,也没等到于月莺的影子,连于月娥都不见了。这姓黄的跑了,这月娥天天赖在大队长家,于大伯他们想干什么也没法子。

于奶奶想着于月娥跟于月莺是亲姐妹,总归知道一些亲姐姐的事,便去了大队长家。

“月娥?她不在家吗?早上我看到她烧了纸钱就下山了。”大队长媳妇道,“中午她没过来。”黄彩荷走时给留了五块钱的饭钱,本来,她想着等钱用完了,就不让于月娥过来了。没想到这孩子今天中午就没回来。

到了天黑,也没见着于月娥的影子。

一晃,就到了四月中旬。

一比一复刻的卷簧机零件全部做出来了,今天正是组装的日子。这次组装是由机修厂的两位八级钳工来干的,他们的徒弟打下手。

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卷簧机做出来了。

“怎么样?”

“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