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158

……

这答应得也太快了。

杜思苦想了想, 到底没提再涨到十五块钱的事,她的工资也是辛辛苦苦工作赚来的。既然这边能少五块钱,那就再好不过了。

反正包饭了。

“行, 那等你妈回来,你跟妈说一声, 要是没问题,明天早上过来。”杜思苦叮嘱完, 准备要走了。

“杜姐, 你这是去菜场啊?”贺珠儿盯着杜思苦的菜篮子瞧。

“对,家里没菜了。”杜思苦看着她, “有事?”

贺珠儿抿抿嘴,最终还是决定说实话,“我妈就在菜市场。”要是杜思苦去了, 说不定能遇到她妈。

杜思苦想到了家里的那一大堆的衣服。

她想了想:“这样,要是你妈等会过去干活, 算半天工钱, 这晚饭你们娘俩就到我们家去吃。”无非就多买点菜。

“姐,你真是大好人!”贺珠儿感动得眼泪直打转, “我跟你去菜市场找我妈,让妈来买菜, 她会讲价!”

能便宜不少呢!

杜思苦答应了。

贺珠儿回屋换了件更破更旧的衣服,还在脸上点了颗痣, 不为别的,就怕被街道办跟妇联的人认出来。

很快,两人就到了菜市场。

“我去瞧瞧菜。”杜思苦跟贺珠儿分头行动, 贺珠儿去找她妈去了。

这会菜不多了。

猪肉摊那边早就不剩什么肉了, 杜思苦转了一圈, 也没看到鱼,也是,鱼一般是早上捞,上午卖。要是放到下午,早就热死了。

菜市,另一边。

贺珠儿找到了正在跟人抢烂菜叶子的贺母,“妈,别管这菜叶子了,我有事跟你说!”

贺母本来都要抢到了,被贺珠儿这一拦,到手的烂菜叶子飞了,急得直跳脚,“这会你捣什么乱啊!”

“妈,有件好事!”贺珠儿拉着贺母就往边上僻静的地方走。

这事得悄悄说。

现在找份包吃的临时工工作可不容易。

贺母心痛归心痛,可还是跟着女儿过去了,她脑子想了半天,女儿说有好事?

难道,“谁给你介绍对象了?”

现在为下乡,好多人家想了各种法子呢。

“不是,”贺珠儿左右瞧了瞧,见没人,这才说,“杜姐过来找您,说杜家长辈病了,没人照顾,想让您过去帮忙。一个月给十块钱呢!还包咱们两人的饭!”

贺母眼睛发亮。

可很快又皱起眉,“照顾一家子人,就给十块钱?”少了点吧。

“妈,包饭呢。”贺珠儿道,“咱们家什么情况您是知道的。”都这会了,还挑什么呢。

原本她妈却是托了亲朋好友邻居街坊什么的帮着找工作,上半年还找了两份短工,赚了一点生活费。可是后来这知青下乡的政策一出,这临时工的活压根就找不着了。

那年轻人都抢着去干呢,有年轻的,谁还要老的啊?

“妈,杜姐在那边呢,在买菜呢!”贺珠儿看到杜思苦了,“妈,杜姐说了,等会你要是去她家帮忙,算半天工钱,还包咱俩的晚饭呢!”

“那还等什么!”

贺母立刻就去找杜思苦了,“小杜啊!”那语气要多热情有多热情。

杜家。

杜思苦是带着贺母回来的,连菜篮子都提在贺母手上,杜思苦要自己拿,贺母不肯给,死活不肯。杜思苦伸手要提,贺母抢得跟打架似的。

杜思苦就随她了。

贺母一到贺家,就看到了院里那盆堆得老高的脏衣服。

有活!

这下贺母心里安定了,有活是好事。她得在杜四面前好好表现,不然杜四凭什么留她?

“这衣服还没洗呢,我来!”贺母挽起袖子,自告奋勇的要去洗衣服。

这杜家有水龙头,洗衣服方便得很。

杜思苦道,“先做饭吧,天不早了,衣服不急。”

今天买了不少菜。

虽然没买到鱼肉,但是买到了肉罐头,切成块炒菜也算是荤菜了。

“好嘞!”

“米多煮一些,今天人多。”杜思苦想到隔壁沈洋就是粮食局的,她去问问买米的事,说了管饭的,肯定要让家里人吃饱,包括过来干活的的贺家母女。

“没问题!”贺母肯定是愿意多煮一些的,毕竟,这米多了她跟她闺女才能多吃两口饭啊!

这些天,她们母女俩在家都是喝稀的,只有过年那会跟后来领到临时工钱那会才吃了几顿饱饭啊。

在酱油厂工作的二儿子,已经有三四个月没见着人影了。

之前还说要结婚的,到现在都没消息。

唉。

屋里。

杜思苦去了杜母的屋,“妈,蒋婶子这段时间在咱们家帮忙,你等会有事就喊她。”

杜母也不知道是不是病糊涂了,半天才回过神。

蒋婶子?

小蒋?贺母?

她怎么会来帮忙?

正当杜母想问的时候,杜思苦已经去了隔壁。

买米去。

“刘姨,沈洋大哥在家吗?”杜思苦在沈家院子外头问。

“老四啊,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刘芸看到杜思苦脸上的愁意都少了,开门就叫杜思苦去屋里坐,“你这气色真好,在厂里过得不错吧。”

杜思苦跟着刘芸进了屋。

没想到,沈洋就在屋里头,他的表情也不太好看。

“老四,坐。”刘芸往厨房走,“我去给你切片西瓜。”

“刘姨,不用。”杜思苦看向沈洋,“你们粮食局的米怎么卖的?多买一些会便宜些吗?”

沈洋问她:“你要买多少?”

“一百斤。”

这不算多。

沈洋想了想,“一毛四一斤,外头是一毛七。”他问,“现在就要吗?”

杜思苦道,“家里米不多了,这两天就要。”说完开始掏钱,一百斤米十四块钱,她还是掏得出来的。

她数了两张五块的,又数了四张一块的,递给沈洋。

之后,她又心疼的把粮票掏了出来,一百斤粮票,这可是她三个月的口粮啊!杜思苦突然有些舍不得。

她咬着牙,“先买八十斤吧,我粮票不够。”

沈洋:“我这有多的,先帮你垫上。”

刘芸端着两片切好的西瓜出来,“老四,这钱是你自个的吧,怎么都让你掏啊,铁路单位这粮票可不少,你回家找你妈拿!”

两片西瓜,沈洋一片,杜思苦一片。

杜思苦倒是想从家里拿粮票,只怕这不好拿啊。

沈洋瞧她一脸为难,便道:“这样吧,那二十斤粮票我先垫上,回头我找杜叔拿。”他去要,不会不给的。

“好!”杜思苦当然愿意。

隔壁,杜家。

杜母从屋里出来,发现贺母在厨房,进去盯着,“你怎么到我家来了?”

“老四说你家缺人,请我过来的。”贺母找着盆子,端到外头院子里,准备洗菜。

杜母跟了过去。

“她怎么说的?”杜母又问。

“你家老四没跟你说啊,包我跟珠儿的三餐,”贺母道,“一个月十块钱。”

“什么,包你们母女俩的三餐,还给钱?”杜母嘀咕呢,这老四尽会花冤枉钱。

贺母听杜母这意思,不是杜家开的工钱啊,哎哟,她差点搞岔了。也是,上回她来杜家,这黄姐怎么也不肯请她。

说起来,还是老四大方。

既然是杜家老四开工钱请她来干活的,那她肯定是听老四的话。

贺母牢牢记着这点。

这时,杜思苦从沈家回来了。她一瞧,杜母正在院里站着,那模样,可不像得重病的样子。

杜母也发现杜思苦了,她抚着头,“这一出来就头疼,我就不该出来……”说着哎哟哎哟的回屋躺着去了。

杜思苦没说什么。

贺母本来想跟杜思苦说,刚才杜母说话那语气那嗓门就不像是得病。可是她到底没说,要是说了,杜思苦知道杜母不病,那肯定不会请她了。

还是闭嘴的好。

“等我把饭煮好,就把这衣服洗了。”贺母数着自己要干的活,力证自己是有用的。

杜思苦道:“这洗衣做饭收拾家里,就这些活,您这边没问题吧。”

“没有,绝对没有。”

沈家。

杜思苦走后,沈家的气氛又变得凝重了。

“不行,我不答应。”刘芸道,“这粮食局的工作你干得好好的,下什么乡!这知青下乡怎么了,谁说非要照它说的做了!就不干,那街道办的能怎么着吧!”

报纸上也就提了一嘴,这边上头的人真有意思,什么都抢功。

沈洋:“妈,大江要结婚,总不能让他去吧。”他低声说,“我听大江说了,他女朋友说他要是下乡,就不跟他处了。”

刘芸脸色大变,“还有这事?”

她怎么没听说?

那唐小棠看着不像这样的人啊,难道是她看走眼了?

沈洋道:“妈,还是说你想让妹妹去?”

刘芸一咬牙:“咱们家谁都不去,有本事让他们过来抓人!”就这么赖着!

杜家。

贺母做了四菜一场,说起来,这菜味道还真不怎么样。

没放什么油,味道都一般,只有那道汤是加了冬瓜跟肉罐头的,好吃一些。

“蒋婶子,你去叫珠儿过来一起吃吧。”杜思苦道。

“好嘞。”

贺母刚出门不久,杜父就回来了。

他看了眼院子里挂满的湿衣服,进了屋,桌上摆着四菜一场,汤里头还有肉,这就很难得了。

杜父觉得,老四这趟回来对了。

家里还是缺个操持家务的人,可惜老四只有五天假。

“吃饭吧。”杜父对杜思苦道。

他去把杜奶奶扶出来了,至于杜母,还在屋里装病,得把饭菜弄好端到屋里吃。

“等会,蒋婶子跟她闺女要过来。”杜思苦说。

什么?

杜父眉头一皱,怎么还有外人?

正要问,贺母已经带着贺珠儿过来了,两人还挺讲究,把自己的碗都带来了。

“怎么回事?”杜父沉下脸。

“家里人都病着,我就只有五天假,就请蒋婶子过来帮忙,说好了帮一个月,”杜思苦道,“包吃。”

杜父脸色更差了,“你是工人,不是压迫人民的资产阶级,你这是在做什么!”

杜思苦抬头看着杜父:“蒋婶子家里没有生计,过来帮帮忙,怎么就压迫了?”她扭头看向贺母,“婶子,您瞧见了,我爸不同意,这样吧……”

“杜哥,都这年头了,哪有什么资产阶级!你是想把老四打成□□吗!话可不能乱说啊!”贺母可不想失了这份工作,“我是自愿来帮忙的!”她指责杜父,“你这么说话会害了孩子的!”

杜父自知失言,可到底是长辈,拉不下脸给杜思苦道歉。

只能闷声坐下吃饭。

现在有外人在,他还顾忌着脸面,更不好说什么了。

杜奶奶叹了口气:“好了好了,吃饭了,就不说话了。”她望了眼老四,“老四,你那个会中医的朋友什么时候来家里玩啊?”

“她忙。”

次日。

中午,沈洋骑着自行车把一百斤的大米给送过来了。

“放哪?”

“厨房吧。”

厨房有米缸。

杜母听到外面的动静,有些坐不住,后来趴在门上听了听,知道是一百斤的米,立刻就坐不住了。

她也顾不上病不病的了。

“这米放我屋。”杜母道,“沈洋,搬到我屋里来。”

放到米缸可不行。

贺母家里不好过,为人小气抠门,爱占便宜。这一百斤的大米,杜母可不放心放在厨房米缸,万一被贺母偷偷的弄回家了怎么办?

沈洋看向杜思苦。

杜思苦:“听我妈的。”

还有四天,她就能回厂里了,至于家里会弄成什么样,她才不管。

缺人照顾,她花钱请了假。

没米,她买了米。

她该做的都做了。

放好米,杜思苦给沈洋使了一个眼色,要粮票。

沈洋没开口。

真是的。

杜思苦:“妈,这粮票还没给沈洋呢,你这边有多少?”

杜母吃惊:“你没给啊?”

“我的口粮少,在厂里花了不少,买一百斤的米肯定是不够的,沈洋哥自个垫了一些。”杜思苦道。

“缺多少?”杜母一脸心疼。

“四十斤。”杜思苦说。

沈洋诧异。

明明是二十斤。

杜思苦示意他别说话。

杜母数了二十斤出来,然后去杜奶奶那屋,没一会,就凑齐四十斤给了沈洋了,“你数数。”四十斤粮票,换一百斤大米,说起来还是她赚了。

所以,杜母愿意出这个粮票。

数是对的。

杜思苦送沈洋出去,不仅把他送出去了,还送到了沈家。

到门口。

杜思苦伸手,“二十斤,我的。”

沈洋无奈的看了她一眼,数了二十斤粮票给她,“那可是你自家人。”算得可真明白。

杜思苦收好粮票,转身就回。

沈洋突然说:“我要下乡了。”

杜思苦回头,心里震惊:“你要下乡?”这发展不对啊。沈洋上辈子可是在城里呆了一辈子的,后来混得风声水起。

当然了,除了不是个好丈夫之外,工作上、当朋友都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沈洋答非所问:“何美姿的孩子生下来了,早产,程干事那边怀疑这孩子不是他的。”又吵架了。

吵就吵了吧。

结果何美姿又来找他了。

程干事知道了,找到他单位了。

沈洋刚清净没半年,这事又来找来了。

他累了。

事情发展成这样了?

杜思苦心想:那这何美姿在沈洋心里的白月光滤镜岂不是碎了。

没想到啊。

“你觉得,我该下乡吗?”沈洋问杜思苦。

杜思苦:“这看你自己,如果你只是为了躲避麻烦,那就不建议。”麻烦躲不掉的。

迟早会来。

院里。

刘芸看沈洋跟杜思苦站在外头聊半天了,还不进来,想去看看,又怕耽误两个人培养感情。

这两人看着还是搬般配的。

比外人强。

要是这两人能成,兴许大儿子就不会想着下乡了。

刘芸也就那么一想,这段时间她从杜母的口里听出来了,老四现在不服家里管了,这大事小事都是自己做主。

老四这亲爸亲妈拿老四都没撤,更别说她一个外人了。

唉。

第四天晚上。

贺母在杜家洗完碗,杜思苦把她叫到屋里,拿出了一张大团结,“蒋婶子,这是你的工钱。”

贺母傻愣愣的看着那张大团结。

自从大儿子不见后,她有很久没收到这多钱了!

“现在就给我?”贺母吃惊归吃惊,可还是利索的把钱收下了。

杜思苦道,“我要回厂里了,你拿着吧。”她又道,“活你还是继续干,干满三十天,你自个数日子。”

毕竟包饭,以贺母的性子,肯定还会来的。

贺母收了钱,决定跟老四说句实话,“老四,我觉得你妈这病像是好了。”

杜思苦:“毕竟打了针的。”

肯定好了。

贺母低声说:“我听你爸妈说,要给你找个对象啊。”她去拿脏衣服的时候听到的,她一进去那两口子就没说话了。

杜思苦面色一沉。

很快,她有就了打算,她看向贺母,“婶子,家里的情况你帮我留意一下,我记得珠儿会写信吧,我给你们留个地址。要是家里有什么大事,跟我有关的,你让珠儿写信寄过来,这邮票信纸钱。”

杜思苦掏出了两块钱,“这你拿着。”

算是情报费。

“好嘞!”贺母喜滋滋的,这下又赚了两块钱。

次日。

正是第五天,一大早,陈队长就过来了。

杜思苦拿好行李,出来了。

“走吧。”陈队长话不多。

杜思苦跟上。

谁知,刚出院子他们遇到了贺母。

贺母眼珠子一动,忽然有了想法,只见她用特别大的声音喊道:“老四,这是你处的对象吧,长得可真精神!”

周围邻居纷纷探出头。

杜家老四还找对象了?什么人啊?

沈家刘芸听到声,也赶紧从屋里出来瞧。只见杜家门口站着一个挺拔的年轻人,相貌堂堂,还有些威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