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王雪娇去情报站找乔尔,结果还没见到那个热血体育生,先被马克请到了办公室。

“大鸟”被礼送出黑山国境,马克于有荣焉。

一开始这破事是找他的,他找了一堆理由把活推给王雪娇了:“我们对外的身份是银行,雇员去水下捞东西,在逻辑上讲不通,容易被发现。”

“交给余梦雪最合适,她是编外员工,不是美国人,她已经打出石油来了,波黑和南联盟的人都很信任她,她不管是去土里挖东西,还是去水里挖东西,都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再加上恽诚急于立功,也在旁敲侧击,总部才会把这项工作交给王雪娇。

干活的时候不参加,不代表分赃的时候不参与。

王雪娇刚回贝尔格莱德,马克就把她叫去办公室,态度亲厚非常:“余小姐,辛苦了~想喝咖啡吗?我这里有刚刚送到的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很不错。”

“喝!加一半的牛奶、要冰的。”王雪娇一点都不客气,把马克当成咖啡店的收银台伙计指使。

马克一点都不生气,用他的高贵玻璃虹吸壶给王雪娇煮了一杯:“要全脂奶还是脱脂奶?”

“全脂。”

马克一边给她用蒸汽加热牛奶,一边貌似漫不经心地打听:“听说你们在斯库台湖遇到了苏联人?”

“苏联已经结束了呢,他们是乌克兰人,如果要说他们是独联体人,也可以。”王雪娇看着“咕噜咕噜”泛着泡泡的牛奶。

马克根本就不相信乌克兰人会跑到这里来旅游。

有钱的乌克兰人早跑到西欧或是美国了,没钱的乌克兰人留在本国。

跑到战云密布的南联盟旅游?

脑子被枪开过了?

他坚信那些“乌克兰人”就是俄罗斯人。

这是他找来王雪娇的原因。

虽然这次送“大鸟”回家跟贝尔格莱德情报站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次的任务属于外包人员余梦雪,但是东欧情报站不能说什么事都没干吧!那怎么展示出他们的价值?

要是老板发现外包人员又便宜又好用,他们是绝不会想着把外包人员变成正式编制的,只会想着裁撤正式编制,大量使用外包人员。

为了证明自己有着超凡脱俗的价值,马克需要从王雪娇这里打听到她在处理卫星事件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事情。

有人,比如王雪娇,她愿意做事,但是不愿意写报告,要她写报告,如同遇到地震、洪水、火山爆发。

另一些人,比如马克,他不愿意做事,愿意写报告。

傻子才愿意多做事,多做多错。

风险自担。

中央情报局的抚恤金都发得抠抠搜搜,还不如七八十年代的克格勃!

毛子说悬赏,那是真给钱!

写报告多省事,笔头动一动,不会被抓住刑讯逼供、不会客死异乡。

马克的报告一向写得非常漂亮,再加上南联盟自己内部破事多多,根本就不用中央情报局出手,他们自己就能打出狗脑。

当然,在马克的报告里,塞族、穆族、克族打起来的原因,都是他的功劳。

是他,分裂了南斯拉夫!

是他,挑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要不是跟入职时间对不上,他恨不得说克罗地亚跟塞尔维亚的旧恨也是他干的。

马克对写报告的态度跟王雪娇对做事的态度一样:有机会要搞,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搞。

这次,马克打算把自己情报站这边的一些日常行为变成“专门为了配合送卫星”而进行的特殊行动。

把意义升华一下,把后果说得严重一点,情报站明年预算是肯定要增加的,就看要增加多少了。

马克给王雪娇端来咖啡杯、牛奶壶,又去找方糖。

“那群俄罗斯人就真的一直在监视,没有动你们?”马克很在意。

要是曾经被俄罗斯人尾随、窥探,甚至爆发枪战,那就好了,可以说是贝尔格莱德情报站替她把“苍蝇”赶走的。

不幸的是,王雪娇非常肯定地告诉他:“完全没有动。”

“那他们每天都在干什么?”马克不理解,难道是来混日子的?

王雪娇回答:“他们天天在湖里游泳。”

扑通扑通跳下水,去捞水下的琥珀屋怎么不能算游泳呢?

马克坚信这是俄罗斯人的奸计,肯定是以游泳为掩护,窥视卫星拆卸工作。

之所以王雪娇不觉得被窥探,那显然是说明俄罗斯人水平高嘛!

要是偷窥被人发现了,那还叫偷窥吗?

被人盯了这么长时间,“大鸟”还能平安无事送出境,是谁的功劳?

当然是马克站长带领下的贝尔格莱德情报站!

马克又问了好几个问题,王雪娇刚开始都老老实回答,很快,她就敏锐地发现马克站长似乎对她的回答很不满意。

“只是这样?”

“这么简单?”

“哦,这实在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他们一定在暗中做过了什么,只是没有被你发现。”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一定要王雪娇给他一个惊心动魄,刺激非常,与俄罗斯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王雪娇很惆怅,俄罗斯人确实什么都没做啊。

他们自己都慌得要命,害怕“韩国专家团”是冲着他们国宝去的,只想尽快打捞完,整车拉走。

哪里还有空多说什么。

难道要她瞎编吗?

这个要求她从来没听过……

马克又问:“你是怎么把卫星残骸运出来的?”

打死他都不相信王雪娇是大大方方把“大鸟”放在那么扎眼的大货车上从斯库台湖一路运去了罗马尼亚!

王雪娇张了张嘴,看见马克眼神炯炯的样子,知道他又在期待着什么怪东西。

哎,没办法,既然你诚心诚意地问了,我就大发慈悲编给你听。

……编故事要人相信的第一要务,就是这个故事,是听故事的人愿意相信的。

不然,哪怕她说的是真事,不是编的,听众也会大叫“不可能!不合理!没逻辑!”

王雪娇决定让马克自己说出他希望听的故事,省得她还得根据马克的反应来调整剧情,怪麻烦的。

对冯老,她都没这么费过神……哦,那是因为给冯老的报告都是张英山写的。

此时,马克刚好拿出糖罐,颇有绅士风度地问她:“要几颗糖?”

王雪娇微笑:“五分之三。”

马克拿着糖夹的手一顿,他露出无奈的笑容:“余小姐真会开玩笑。”

潜台词就是“你莫非是在消遣洒家?!”

王雪娇认真地看着他:“你觉得我在开玩笑?”

五分之三,不是开玩笑是什么?难道还要给她拿餐刀锯啊?

马克能当上情报站长,确实拥有《读者》《意林》里提到过的,只有快乐教育的外国孩子才有,死读书的中国孩子不配拥有的自主创新能力。

马克耸耸肩:“锤子砸成糖粉,用水浸成糖水,用刀切、用热铁丝切……只要不限制形状,方法有很多。”

王雪娇微笑道:“我把残骸运出来,就用了其中一种。”

马克在脑子里闪了一圈,恍然大悟:“是不是,你把零件放在当地人的车里了?”

“不愧是东欧情报组的站长,一猜就中呢。”

王雪娇笑得灿烂,很好,既然你选定了方向,我就往下编了嗷!

王雪娇给马克来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剧情从她偶遇小情侣,心生一计,设计小情侣在山上摔伤,再施以援手,让整个村里人对她感激涕零,愿意帮她的忙开始说起。

“……刚好,那个村子的农产品要参加城市里的展会,我把最重要的几个核心零件藏在他们的车子里,俄罗斯人也是外来者,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和资格检查村里人的车子。

那辆大车里面放的仅仅是已经拆成铁片的外壳而已,俄罗斯人一开始紧跟着我们,然后,他们就放弃了,我想,他们应该是偷偷检查过了外壳,发现仅仅是一些毫无意义的铁片,所以就走了吧。”

王雪娇说的这种方法,就相当于把糖块放进了水里,等到俄罗斯人走了,才把糖还原出来。

很好,很离奇,马克已经从这段简单的讲述里找出了自己报告的落点。

卫星机密零件装车的时候,俄罗斯人难道不在?

当然是机智的马克站长安排人吸引了俄罗斯人的注意力。

路上俄罗斯人难道就没觉得本地人的车值得怀疑?

当然是机智的马克站长加强对大货车的安全保卫工作,让俄罗斯人认为那辆大货车就是全部。

俄罗斯人难道没觉得车上只有铁片很奇怪?

当然是机智的马克站长安排其他车辆参与其中,让俄罗斯人误以为重要零件早已被送走。

啊~赞美机智的马克站长!

马门!

王雪娇看着马克站长脸上满足的表情,知道自己胡掰的这一段,应该是让他老人家开心了。

喝着咖啡,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了南联盟现状,马克知道王雪娇为了亚历山大的家人,搞了五个隧道挖掘机,他不认为亚历山大是一个值得砸这么大血本的人。

不过他理解王雪娇如此饱和式援救的目的,绝对是为了一件神圣的大事——捞!回!扣!

他也不得不佩服王雪娇运气好,没有让总部掏一毛钱,就发现了油田,抬高了她自己的身价。

等她成为了南联盟里相当重要的人,总部就得再多给她一点面子。

五台隧道掘进机,起码回扣能拿一半吧?!

谁搞采购不吃回扣啊!

难道还真靠中央情报局那点死工资不成!

他猜对了,王雪娇确实要了回扣。

·

·

盾构机的刀头就是耗材,但是刀头质量太差,开不了几米就要换刀头,谁都受不了。

虚伪的工业明珠——圆珠笔上的钢珠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只是懒得做,而不是做不出来。

盾构机的刀头是真的有难度,国内已经搞到了金属样品,可是有样品也逆推不出来,知道各种材质的比例毫无意义。

就连做菜都很讲究调料到底是先放、后放,还是分次放。

不同的放入时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时候造成的味道差距会非常大。

那家罗马尼亚公司有德国母公司,母公司是做昂贵版盾构机的。

罗马尼亚的隧道掘进机刀头,用的是高贵版设备的同款材料。

大型盾构机是美国、日本、德国的天下,小型掘进机不是,并且竞争异常激烈,罗马尼亚公司再怎么努力把自己的材质和工艺吹上天,依旧被众多竞争对手按在地上打。

难得有个大方的余小姐愿意买,还不讨价还价,唯一的要求是看看生产过程。

罗马尼亚就在南联盟旁边,他们都知道,萨拉热窝打出石油的消息。

怎么可能会有人为了知道金属铸造配方专门去打出一个油田?

搞石油难道不如搞金属赚钱?!

中东各位头上顶块布的狗大户们都不同意!

余小姐就是一个搞石油的,她只不过是想知道她的石油工作进度,会不会受到工艺的限制,她能有什么坏心?

于是,王雪娇就被带去参观了。

尊贵的余小姐自然不可能寂寞空虚可怜的孤身前去,身边怎么着也得站着翻译、第一助理、第二助理、生活助理……

冯老都没想过,有一天,他的工作会变得像展会主办人一样。

今天叫卫星专家去黑山看看,明天叫冶金专家去罗马尼亚看看……

不……展会都会提前一年……怎么着也得提前三个月通知吧。

冯老还有其他重要工作,冶金专家的事最终交给叶诚去处理:“叶诚,有一件重要的事,只有你去办最合适。”

此时的叶诚还不知道是什么任务,本能促使他马上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

冯老告诉他:“安排四个冶金专家出国学习,明天出发,给他们安排好身份。”

所谓的身份,是让四个冶金专家相信自己是被猛虎帮献给帮主的贴身服务人员。

叶诚不仅要为他们四个做假身份、各种假证明,还得跟他们对台词。

得知这事是王雪娇给他的之后,叶诚整个人都不好了,谁能想到啊!

明明已经把王雪娇转让给冯老了,她的事怎么又落在自己头上了!

许多年后,叶诚看到有人把比格转让之后,连夜换号码搬家,从此消失在天地间,忽然有一种莫名的即视感。

到了对台词环节,四个冶金专家有点紧张,不知道能服务什么,他们在家的袜子都是老婆洗的。

叶诚告诉他们不用担心,只要把余梦雪当成自己上级一样对待就行了:“已经跟她说好了,她不会为难你们的。”

参观过程中,四个专家看得特别认真,王雪娇负责以客户身份提出对刀头的各种疑问:

“脆度、韧度怎么保证,你们这跟XX公司的有什么区别?”

“我看YY公司的好像这个参数更高一点,价格比你们的还便宜,为什么?”

“……不会吧,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刀头是多晶金刚石刀头。”

有一批料加进去以后,实在弄不清到底是什么东西,王雪娇感受到了四位专家迷茫的眼神,便故意问:

“哇,好热,现在炉子有多少度啊?”

厂里的人下意识回答了真实的炉温,专家们心中立刻找到几种可能对应的金属融化温度。

王雪娇生怕他们无法推出最正确的选项,还继续追问:“……一直都这么高吗?工人怎么受得了……”

不用假装对冶金一窍不通,她是真的不懂,问的全都是看似与商业机密毫无关系的问题,厂里人殷勤地应说尽说。

这家厂不仅热情介绍工艺,还包了王雪娇和她随从们的吃喝住行,每天好吃好喝招待,最后还给每个人都送了昂贵的礼物——价值几百美金的鱼子酱和红酒。

王雪娇没有向他们额外索要现金回扣,他们已经感激涕零。

四位冶金专家们就为难了,他们从来没收过这么贵的礼物,但是他们不能不收。

外面的人都知道猛虎公司是野路子,哪有野路子不收礼的?

反而会引人怀疑。

四人回宾馆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自首”,说他们四个被迫收了昂贵礼物。

上头说事急从权,不怪他们,让他们自己在国外吃掉,不要带回国,不然入关的时候可能要被迫交税,他们现在的身份没有免税资格。

专家们如蒙大赦,拿着一个大勺从罐头里舀出鱼子酱,抹在面包上,往嘴里塞。

最后,他们一致认同鱼子酱真难吃,又腥又咸……凭什么卖这么贵,还不如醉泥螺配白粥!

这一趟参观之旅,就是王雪娇要的回扣。

不管是从她的目标实现层面,还是从清正廉洁的层面。

·

·

最后一口咖啡喝完,马克送王雪娇出办公室,他要充分展示汇报的艺术和技巧了!

王雪娇在大办公室里找到了乔尔,这人果然毫不意外坐在原处,其他行动组都不愿意带他,觉得他是拖累。

他想自己努力争取单独做项目,但是马克不同意给他批经费。

以他的脑子又没办法使出“借花献佛”的手段,空手套白狼,从别人那里搞到经费。

只能坐在办公室里,看别人忙忙碌碌,看自己像个废物。

王雪娇对乔尔说:“萨拉热窝的进度怎么样了?”

乔尔眨巴着迷茫的眼神:“我不知道,不是你在跟进吗?”

她努力按下想打死他的冲动:“我不是让你盯着吗?”

“我想问你,我应该盯什么,但是你不在,我怕我惹事……就……”

王雪娇:“就什么事情都不做了是吧?”

乔尔理直气壮地点点头:“马克说,与其做错事,不如什么都不做。”

王雪娇深吸一口气,可以可以,这么蠢的人,可千万要在贝尔格莱德多待几年啊!

把整个情报站上上下下都弄崩溃!我快被他气死了,大家都得享受一下!!!

王雪娇的不满一闪而过,脸上保持着温暖全世界的笑容:“你得积极努力的表现自己呀,不然别人怎么知道你有能力呢。”

马克说得很对:做多错多。

王雪娇希望乔尔能达成至尊成就:坏人绞尽脑汁,不如蠢人灵光一现。

乔尔不是不想努力,他实在是被现实打败了,决定躺平。

不过在大地母神的手上,没有任何生物可以闲着!

王雪娇安排乔尔到萨拉热窝工地现场,由经过猛虎帮考验的波沙同志给乔尔安排工作。

“是,好的,我明白,我已经为他准备好最适合他的活动了。”波沙充满自信。

此时萨拉热窝城内,亚历山大一家过着比其他市民要更加优越的生活:每五天都有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装甲车过来,为他们送来食物、饮用水,以及防身用的弹药。

电话线断了,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渠道也就是每五天来一次的装甲车,来回传消息。

他们知道地下隧道快要挖好了,出口会在黑市。

每一次出门都是冒险,何况黑市离他们家实在不算近,昨天又有几个邻居被打死了。

他们甚至想过,如果能保证五天都有补给送过来,这城不出也罢。

可是没有人能保证,就连王雪娇都不能保证。

如果管理维和部队装甲车的人被调任去了别的地方,也许这种以权谋私的好事就再也不会有了。

在乱世,想要安逸舒服就是找死。

预定的隧道挖通时间是清晨。

那个时候黑市里交易的人还没来、山上的狙击手们换岗、作乱的主流帮派份子也回去睡觉了。

是一整天之中,全城最安全的时候。

根据指示,他们必须在掘进机破土而出之前就先守在出口处等着,这样才能保证第一时间从隧道逃走。

否则迟一步,隧道入口就会挤满人,然后,就会被控制市里的帮派人物或是狙击手盯上。

除了他家,谁也不知道还有隧道这事。

每天的谣言依旧是某一天,会有飞机空投救济食品。

在约定好的清晨,亚历山大全家悄悄来到黑市所在地等着。

焦急的三弟时不时趴在地上,用耳朵贴着地面,想试试能不能听到土层被挖掘的声音。

他什么都没有听见。

“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声音?钻地的声音不是应该很响的吗?”

是不是出口打错了?

是不是机器坏在半路了?

是不是人出了什么意外?

是不是亚历山大得罪了挖土的人,说好的援救没有了?

……

在绝望的时候,人的思维特别活跃发达,他们一家子想了很多很多。

时间仿佛被粘住了,好像等了一个世纪那么久,实际却只过了一分二十秒。

今天的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挡着,直到六点十五分,天色依旧阴惨惨。

又过了十五分钟,两栋建筑物之间的夹墙里,已经出现了准备做黑市交易的人。

亚历山大的家里人心急如焚,他们担心人越聚越多,他们家就抢不到第一个下去,拖得时间越久,危险越大。

大嫂卡珊德拉感觉到脚底传来微微的震动,她压低声音问身边的二弟:“地面是不是在抖?”

二弟闭上眼睛,感受了一下:“好像是。”

慢慢的,太阳升起来了,隔着铅灰色的云,城市的一切也都变得清晰。

“轰隆隆、轰隆隆……”从地下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清晰。

又过了二十多分钟。

一根螺旋钢头从地下钻了出来,慢慢向长,越伸越长。

当全副武装,好像“未来战士”似的猛虎帮众,从地下钻出来的时候。

在黑市交易的人不约而同地停下手里的动作,惊恐地看着他们,已经有人四散奔逃,比平时过街躲子弹跑得还快一些。

他们以为原本只是在山头上搞狙击的人终于按捺不住,要亲自贴脸开大了!

就连知情的亚历山大的家人都震惊地僵硬地站在原地。

他们原以为说让他们从地下走,是指从街边的下水道走,再怎么也没想到会是现开一个洞。

亚历山大的家人发愣,猛虎帮的人没时间发愣。

来执行救援任务的人都提前看过亚历山大一家子的照片,他们动作飞快,把人连拖带拽地拉下去。

其中就有乔尔。

来之前,波沙对他说:“余小姐非常看重你,才让你来。我们之中,只有你打过橄榄球,习惯穿着厚重的衣服冲刺,这次的任务很危险,需要非常高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之中表现最好的一个!”

如果夸乔尔聪明伶俐、机智多谋,连他自己都不会信。

但是夸他能穿着厚衣服冲锋,那可是夸到点子上了。

乔尔顿时信心倍增。

隧道一挖通,他第一个就跳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人反应过来没有,往肩膀上一扛,就往回跑。

被扛的是小侄子,他被扛起来的时候就吱哇乱叫,胳膊挥来挥去,乔尔不为所动,继续冲锋,直冲到隧道口,把人扔到接应的人手上。

黑市上的其他人还不知道那个孩子被扔到洞里,到底是被救还是被掳走,再加上猛虎帮的人手上都端着枪,他们依旧不敢妄动。

亚历山大的家人已经反应过来是来接他们的,他们急忙奔向隧道口。

等亚历山大的家人都走完了,猛虎帮的任务结束,乔尔以美国英雄的姿态为所有人断后,最后一个走。

忽然,他听见有人在叫着什么,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在一堵墙边,焦急地望着他,在她身边,居然还有三个大约了六七岁的孩子。

乔尔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只能从手势和语气猜出,她希望能把她和这几个孩子都带走。

就在乔尔愣神的功夫,一发子弹擦着他的防弹头盔,打在身边的地上。

有人大叫一声:“狙击手!!!”

隐藏在暗处的狙击手发现这里的异动了!

黑市上的人应声逃蹿。

乔尔果断跑了一个“Z”字形,冲到女人身边,两条胳膊一左一右挟起两个孩子,继续跑“Z”字形,奔回隧道口。

当他回头想要再接女人和另一个孩子的时候,发现那个女人已经手里搀着孩子,蹲在他身后了。

乔尔的第一个想法:“好厉害的女人!”

第二个想法:给三个孩子当后爹,会不会很难。

·

·

对于不小心挖穿了萨拉热窝街道的事情,王雪娇深感遗憾,并表示这都是数学不好,计算失误的错!

亚历山大与家人喜团圆,王雪娇打算稍后再找他要报酬。

王雪娇让波沙写一份行动报告给她,注意,要特别突出乔尔的英勇。

乔尔确实挺英勇,他带出来了三个小孩子。

波黑围城战再怎么变态,双方都不敢承认自己杀无辜市民,不敢承认杀孩子。

救孩子是人道主义精神在闪光!

一个美国银行的雇员如此英勇,美国大使馆决定把他捧为典型,让东欧人民见识见识美式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和象征。

不高兴的只有马克:“What‘theFUCK!!!”

这个二货成了英雄,就更开除不了了啊!!!

乔尔也不高兴,出来以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那三个孩子都不是美女的,美女只是幼儿园老师,那三个孩子是她的学生,孩子的父母死了,美女心善,收养了三人。

坏消息是,美女之所以能在别人都快饿死的时候还收养孩子,是因为她自己的背景就很强,虽然无法出城,但总有人给她送吃的,现在,美女已经跟她的丈夫团聚去了。

贝尔格莱德情报站,多了两个伤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