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八章 送亲的人
乔主任本来不想参加这场饭局,只是被郑厂长劝着,不好意思推脱,这才来了。
这周宝宏有多恶心,她是知道的,和这样的人同处在一片屋檐之下,她就觉得这空气都是污浊的。
只是郑厂长说的也是,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你的朋友,更有很多的对手,如果你连这点都忍不住,以后还怎么做大事呢?
厂长既然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乔主任只能捏着鼻子过来。
自己过来是给郑厂长面子,但这人想在这里给月灵找不痛快,那就别怪自己不给面子了。
周宝宏听到乔主任这样说,脸色就僵了一下。
他最不耐烦看到这样的人,不是当了一个破主任而已,说话就阴阳怪气的。
只可惜他眼中的破主任,整个厂里也找不出几个来,可比他这几百口子当中的一个普通工人,地位高太多了。
眼看着的弟弟藏不住心思要出事,周宝宏二姐赶紧过来打圆场。
“确实是巧了,正好赶到一天。不过沈主任二婚应该不会请太多人,到时候大家都到宾馆去,我弟弟的婚礼在那里举行,中午还可以在那里吃饭。”
周家的心思很简单,你沈月灵不是在厂里当领导吗?结婚的时候没一个人过来捧场,看你这面子往哪搁。
“不好意思,我那天可能不会到场,我们沈主任结婚,我还要当送亲的人呢?”
这时候结婚没有什么伴娘一说,送亲的都是新娘要好的几个姐妹,或者关系亲近的平辈女性。
沈月灵的朋友暂时就那么几个,乔主任即是自己的恩人,也是自己非常尊敬的一位前辈,因此沈月灵在找送亲的人选时,第一考虑的就是乔主任。
可惜周二姐听到这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好心劝说了一番。
“不是我在背后说沈主任的不好,只是她这事做的也太不地道了,毕竟她是一个二婚的女人,邀请您去送她,是不想让你以后送其他人了。这样一来,乔主任您就会少收好多谢礼。”..
周二姐这句话得到了在场很多人的肯定,本地有个习俗,就是二婚女人结婚的时候,一般有福气的人是不愿意去送亲的。
沾染了二婚的晦气,以后其他人家女孩子结婚就不会再请她们了。
众所周知送亲结束后,婆家会有一份丰厚的回礼,这样一来乔主任就少得了很多好处,所以周二姐这话看着是贬低沈月灵,但也说的是实话。
“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计较,人沈主任都不介意我这么一大把年纪没有结婚了,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看你也是走南闯北的凌厉人,怎么做事这么陈旧保守呢?”
乔主任眼看着周家人的脸色都暗了下来,依然没有住嘴。
“既然那天时间凑不巧,我再继续在这里吃饭也没什么意义。不如我就先回去吧,不打扰你们吃饭的兴致了。”
说着,一点面子都没有给,拎起自己的挎包就往外走。
郑厂长看到这儿,赶紧过来打了圆场,这事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其实他在心里是非常满意乔主任的表现的。
沈月灵是自己重点培养的管理人才,周佳明晃晃的弄了这么一场鸿门宴,肯定是不安好心。
他的身份摆在那儿呢,不能明目张胆的去偏袒自己的下属,乔主任就不一样了,谁不知道她和沈月灵关系好,所以当场不给周家人面子,也是正常的。
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要全方位的去保护自己的下属,他可不希望自己下属的婚礼被破坏。
无论对方多敬业,出了这么大的变故,肯定会影响工作的。
只可惜自己不能明着对周家人怎么样?毕竟周二姐手里还握着厂子的生杀大权呢,万一她把订单给搅和没了,这几百口子人吃饭怎么办?
好在自己算无遗策,乔主任按照自己的预料发挥了她最大的作用。
如此一来,把话挑到明面上,只要和沈月灵关系好的,都会去孟家。
而想要趋炎附势的,就会去周家随份子。
到时候自己也可以利用这件事,去区分对待一些人。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自己这个厂长的位置坐的又稳了一步。
当然,沈月灵对婚礼谁来参加谁拒绝,根本不在意,她希望那天自己收到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祝福。
沈月灵向来不是个招摇的人?大金镯子那么晃眼,她可不想招摇。
拐过路口就将东西取下放进提兜里了。
“没看到别人羡慕的眼神吗?取下来干什么?”
沈月灵甩了甩自己的胳膊。
“手腕都要累断了,显摆那个东西干什么?以后给我买个保险箱吧,把金子全都存起来,等我老了就一个一个的拿出来数着玩。”
孟清塘想了一下,然后回头对媳妇说。
“咱们家比金子值钱的东西太多了,要是按照你这个想法,一个保险箱肯定不够,不如咱们去批发十个吧!”
沈月灵吓得赶紧捂住了孟清塘的嘴巴。
“你也不怕别人听到了?”
“你就是太小心了,被别人听到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穷苦日子过惯了,我可怕贼惦记我的东西。”
“这也确实是个问题,不如在家里设个保险室吧?”
“有那么夸张吗?”
只是孟清塘觉得媳妇儿提出的每个建议都是正确的,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很夸张很麻烦的事情,很快就让李子安排了。
周家这边气氛并不太好,好不容易饭局结束了,都是摊在饭店的大堂里不想动弹。
周宝宏觉得自己今天并没有吃饱,反而生了一肚子的气。
“安家就会给我添麻烦,当初怎么就找了沈月灵这样一个媳妇儿呢?一个女人都调教不好,让她现在搅我的局,砸我的场子。老子一定要让她好看。”
周二姐揉着自己的脚踝,穿着高跟鞋来应酬,可真是累坏了。
如果没有沈月灵搅局,宝宏的婚礼,根本不需要这样多此一举,只要那天正常举行仪式就行。
可现在不但多请了一次饭,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她可是发现了,一半以上的人都没给自己准话。
看来有些计划是要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