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原女主(四)(二更)
知青们初下乡,还是有不少热情的,虽然有些惊讶于乔冉表现出来的好学,但还是不乏愿意给予一些帮助的人。而且她们来时多多少少还带了些书籍。
只不过下乡后每天都是各种繁重的农活劳作,也顾不上看这些了。
真说起来还有些羡慕萧函,人家年纪轻轻的就有两间房子,会做农活会制药,在村里当会计,还能抽出闲暇时间来学习,相比起来他们混得还不如人家。
不过也仅是一丝丝羡慕而已,没人认为一个从小在山村里长大的小姑娘仅凭自学,就真的能学到多少东西。
就是村里其他人听说了这事,也毫不关心。
这年头能吃饱肚子就算不错了,谁还会去想上学读书的事,再说了连县城里的学校都停了,再有文化的大好青年,不也来下来建设农村了吗。
要说村里近来最大的新闻,还得是林家的宝贝闺女在闹了一回跳河自尽后,不知怎么就变了性子,不再跟邻村那没出息的小混混好了,就是对方找上门来也被林家给打了出去,说再纠缠就告他耍流氓罪,这年头还是严打犯罪的。
可没几天工夫,林家的闺女又看上了新来的顾知青,整天围着对方打转。就是白天里下田劳作,没见林晓兰给自家亲爹亲哥哥们,送水送吃的,全冲着顾建明去了。
村里不少人都瞧见了,别说那些碎嘴的三姑六婆了,就连小孩子都知道了林晓兰追求知青的事。
还有人跟林晓兰她娘打趣道,“你家不会是想找个城里来的知青当女婿吧。”
林家人听了这些可没多高兴,因为他们并不看好林晓兰和知青谈对象的事。
这天,林母在饭桌上就起了话头劝说了女儿,“别看他们是下乡来了,但依旧是知青,是城里头的人,迟早是要回去的。你天天凑到人家面前,也不怕别人笑话,名声还要不要了。”
林母这样说也是有理由的,隔壁的上田村之前也来了知青,其中就有个和村里长得漂亮的姑娘好上了,时间一长,都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
可谁能想到男知青家里头走了关系,能把人弄回城。
那男知青嘴上说的好听,等回了城就把姑娘介绍给家里,结果回去后就彻底没了消息。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人家家里根本看不上乡下姑娘,赶忙把儿子弄回来后就给找了厂子里的好工作,又安排了门当户对的相亲对象。村子里的姑娘都哭成泪人,也架不住人家连婚都结了。
林家人可不希望自家闺女成了这样的倒霉蛋,没少将这例子拿来说,希望劝女儿一把。
“这位顾知青还不止是城里的呢,人家据说是首都来的,家里当着大官,眼光那肯定高着呢,怎么可能看得上我们村子里的姑娘。”
林母都没好直接说自家闺女,只说是他们村子的姑娘。
可惜这些苦口婆心的话,林晓兰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浑然不放在心上,还出言为顾建明辩解道:“顾知青才不是那样的人。”
听多了甚至觉得厌烦,“我知道该怎么做,你们别管了。”
她甚至内心还得意,爹娘他们怎么可能比得上自己重活了一世,知道顾建明是难得的金龟婿良人,样样都好的不得了,到时候更是会带着妻子一起回城的,顾家也会被平反,而且用不了几年还能当上高官夫人。
那些家里人相看的对象,日后最好的不过是当个万元户小老板之类的,怎么能和顾家比。
前世乔冉区区一个孤女都能嫁给顾建明,凭什么她不行。
在这个重生心理作用下,林晓兰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对顾建明各种主动示好,丝毫不顾及其他人的议论声。
她这样做也是想坐实了她光明正大追求顾知青的名声,要是顾建明再与乔冉有什么,那就是乔冉不要脸,想跟她抢男人。
非但如此,就是村里其他的小姑娘,但凡是多看顾知青一眼的,都被林晓兰强横霸道地赶走了。仿佛有她在,就是母蚊子也一只别想接近顾建明。
而作为话题中心的顾建明,有的只是心里满满的尴尬和避之不及的冷淡,他压根无意与村里的姑娘发生什么,更不想因此招惹来是非。
偏偏就算他再怎么拒绝,林晓兰也始终对他纠缠不放。
林晓兰本来还想像前世的乔冉那样,让顾建明住到自家来,天天处着还怕没机会么。
可惜林家在村子算是过的比较好的了,但也是一大家子,能给林晓兰专门单独出一间已经算是难得疼女儿了,就是几个儿子不都还得带着媳妇孩子挤一屋。
顾建明也是拒绝的,知青点条件再怎么苦,他也不想招惹烂桃花,这一沾上了说不定就甩不掉了。
萧函也听说了这些事情,毫无疑问林晓兰是个重生者。就是不知道她重生之前是看到了些什么,以致于对顾建明孜孜不倦追求了起来。
萧函对于一些重生者利用预知的记忆做些事情并不意外,不过常常会有些奇奇怪怪的情绪,所以为了避免麻烦还是远着些好。
至于顾建明被重生者缠上后会不会倒霉之类的,那就不是萧函会管的了。
她还在努力‘自学’中,从知青那里淘换来的书籍,已经无法满足她了。
于是萧函抽空又去了县城一趟,之前原主做过的黑市交易,如非必要,萧函是不会做了。哪怕可以随时进入空间躲避负责监管市场的人,但是金手指这东西,还是减少依赖性比较好。
好在炮制的一些药材和山上的野物,可以拿去收购站,换的钱不多,但是萧函现在全家也就一个人,轻轻松松毫无负担。
另外还在收购站淘换了不少中学乃至大学的教材书籍,比想象中的还要便宜,萧函微微叹了口气。
“是乔冉同志吗?这有你的一封信,是从部队来的。”
回来时正好碰上经过青田村的邮差,原主这无亲无故的,关心她的人屈指可数,萧函很快从记忆里翻出了相关线索,来信的人正是乔冉父亲的战友兼上级冯伯伯。
当初原主能够成功分家,单独出来住,也是多亏了这位长辈来探望烈士遗孤,硬是压着原主的爷奶叔婶们将抚恤金补助金分出一半给乔冉,还有乔冉外公的房子。
临走时还跟县里兵武部的战友打了招呼,希望多照顾一下,也因为如此,原主一个小姑娘在村子里生活也没人敢欺负。
萧函回去后打开信一看,对方完全是以长辈的身份慰问她的近况,附带的还有一张汇款单,数目虽不大,但这些年来一直陆陆续续的,没有断过。
那位冯伯伯在信中还表示,如果遇到什么困难的,可以通过兵武部寄信来找他。希望乔冉可以好好生活,积极向上等等。
剧情里很少提及这位冯伯伯,而对方关照的显然也不止原主这一个战友遗孤,而在后期女主和顾建明回城后,这联系也就断了。
只是这足足五六张汇款单,还有当初这位冯伯伯走时,私下还将他与其他战友凑捐的钱给了原主,可以说即便没有金手指,因为对方的照顾,也足以原主度过开头最困难的那会。
至于怎么还,萧函心下也更有了些想法。
村里组织人手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总算将知青点扩建好了。
另一边借住在乔冉家老房子的女知青们,有的不想搬,毕竟这边条件更好些,也有想搬的,比如正与宋伦谈恋爱的蔡知青,
年轻人有情饮水饱,早就巴巴地想搬回知青点和心上人住一块了,平时也能多点朝夕相处的时间。
而萧函则是留下了那位姓王的女知青,但是只收一半的粮食的工分,另外则换取对方辅导她学习。
在之前的相处观察中,这位人品也是过得去的,性子腼腆不爱多嘴,但却是最有耐心的。
似乎在剧情中,这位也是坚持到最后考上了师范大学的。
王知青全名叫王玉晴,比起借住的待遇,辅导学习的条件实在不值得一提了。
别的女知青不敢说乔冉什么,却忍不住酸一酸她,“也不嫌自己白天干活累,还有空教别人。”
结果仅仅一个月时间,萧函就已经‘学’完了小初高的内容。
哪怕只是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以萧函的能力,这个速度也是特意放慢了些。就连在旁边辅导她的王晴,都忍不住怀疑,难道自己是个当老师的天才。
但她也更认可萧函的学习天赋很强,过去没有上过学实在可惜了。
不过现实对于她们这些苦读多年的人来说也一样残酷,从高考取消开始几乎就断绝了所有念想。
其他知青听说了也是这样想,就算学得再好可能也没用,城里面的学校大多都已经停了,而村子里连个小学都没有。
知青们猛然一想,似乎是被启发了一样,比如宋伦就提议说让村里办个小学或是扫盲班,他们这些知青还能担任老师的工作。这样也不用都埋没在没日没夜的农活里,这才是真正的一眼望不到尽头。
知青们忙着找村长和书记商量这事,只不过这事还需要县里的领导点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