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路在何方
看到于文志杀人如同杀鸡,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所有人都心头狂跳。
徐辉就说:“于上尉,都知道东北人厉害,只是想不到你杀起人来这么狠。”
萧绍一笑,心说这个年代的人就知道东北人厉害了。
在自己原来所在的那个时空,东北人几乎成了小品和黑道的代名词,很多南方开场子的都是东北人,所以,东北人好勇斗狠的性格也就出了名。
思路一转,萧绍对徐辉道:“徐上校,这些人应该是小鬼子负责穿插干扰的特种部队,他们出现在这里,说明小鬼子的大部队就在这附近不远了。”
“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金陵。”
徐辉道:“于上尉,那咱们不休息了,现在就出发!”
当下,徐辉与于文志带着保安团和警卫连立即出发,向着金陵的方向而去。
徐辉和于文志带着队伍一路前行,经过了吴福国防线。
原本历史上吴福国防线因为时间太紧并没有启用,但在这个时空,于文志所部在沪城的行动将鬼子大部队又牵制了回去。
如此一来,就给了国民革命军主力部队在吴福国防线整军抵抗的时间。
所以,吴福国防线大多数都投入了使用。
虽然在鬼子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之下,吴福国防线最终失守,但却给鬼子以巨大的杀伤。
足有数千鬼子死在了吴福国防线前。
不过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吴福国防线最终还是失守。
小鬼子并没有在吴福国防线布防,而是直接放弃了攻占的阵地,向着金陵不断推进。
一路之上,小鬼子自筹军粮,到处烧杀抢掠,给苏省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于文志等人一路见到的都是逃难的难民,以及烧杀抢掠过的村庄。
这更激起了将士们对鬼子的仇恨之心。
此时的鬼子经过淞沪三个多月的大战,已经精疲力竭,他们已放慢了了速度,一边自筹粮食,一边等候海上补充的到来。
这样一来,于文志一行人就成功的从鬼子大队人马的缝隙中钻了出来,来到了金陵。
金陵,六朝古都,民国首府所在。
虽然金陵城在政治上很重要,毕竟这里是国府所在,但是在军事上,金陵却没有任何价值。
金陵最为依赖的就是长江天险,然而面对鬼子驶入长江的军舰,长江天险反而更利于鬼子海军行动,这样一来,金陵的防御陷于全面被动之中,在军事上,金陵已不可守,守也没有任何价值。
毕竟现在国府已迁都到雾都,金陵已失去了首府的职能。
虽然明知金陵不可守,但军事委员会的那些大佬们却偏偏要守,明知一定会牺牲巨大,但大佬们都认为,金陵在政治上有着风向标的意义,在鬼子的心里,能否占领了金陵,似乎意味着这场战争是否结束的标志。
而对于中国来说,守住金陵,似乎守住了希望,对于提振国民士气很有帮助,若是金陵不守的话,大佬们怕被百姓戳脊梁骨。
所以,在决定金陵是守是撤的会议上,唐孟潇将军站了出来。
唐孟潇将军可是国民政府中的大佬,北伐的借口就是增援当时主政湘省的唐孟潇,而唐孟潇也成为了北伐军最初八个军里面实力最强的一支。
在北伐战争中,唐孟潇将军的军队得到了极大扩张,宁汉分流之后,唐将军的部队成为了武汉国民政府的中流砥柱。
不过在军阀混战中,唐将军的部队已损失殆尽,虽然是一级上将,但唐将军只是有名无实的一个空头将军。
这一次他毛遂自荐留在了金陵,负责率领撤退到金陵的十几万国民革命军与追击的鬼子展开决战。
唐将军心中很明白,金陵是守不住的,但为了政治,国际影响,金陵又必须守,唐将军的意思很明白,既然要守,总是要有人留下吧,他在军阀混战中打了半辈子的仗,能有一次为国而战的机会,哪怕是死在金陵也算是荣耀了。
可以说,唐将军最开始时是报着必死之心留下来坚守金陵城的。
然而唐将军的想法虽好,但他的命令执行起来却是一盘散沙。
金陵城的十几万守军都是中央军与各省军阀部队,他们刚刚从淞沪战场撤下来,武器弹药无法得到有效补充,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淞沪战场上的失败,以为不断的溃逃,这些士兵与军官已失去了对胜利的信心,士气极为低落。
想用这样一支残兵败将组成的军队挡住数万鬼子的进攻等于是痴人说梦。
于文志带着警卫连来到金陵时准备去找108师,然而他转了一大圈儿,得到的消息是67军被撤并,所属108师已被并入了25军,调到了第三战区。
于文志一听这个消息,不由长叹一声。
东北军67军原本有四个师,但因为67军参与了西安事变,被蒋系武装所忌惮,大战之后不但没有得到修整和补充,还被撤销了建制,所有的部队都被吞并。
蒋委员长这么做,真是寒了所有东北军的人心。
很明显,在军委会那些大佬看来,东北军就是异己,就是军阀部队,是隐患,什么时候东北军死光了,他们才会放心。
于文志就想,必须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了!
东北军67军已被撤销了编制,现在是回不去了,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有三条路。
一条是继续投靠国民革命军,凭着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战功,在中央军混下去不难,但从此就要加入国民革命军一方,处处受限制,无法痛痛快快打鬼子。
国民革命军中的那些无能将领,很可能会葬送自己和兄弟们的生命。
更重要的是,身为穿越者,于文志是知道历史走向的,投靠了国民革命军,未来就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必然会落得一个被消灭的下场。
所以,投靠国民革命军是不行的,最多只能暂时依附于国民革命军,但自己迟早必须单独成军,不能受国民革命军的指挥。
第二条路就是投靠新四军。
这是一条很光明的路,新四军和八路军未来会成为中国抗战的支柱,在战后会完成这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但这条路也有一个弊端。
那就是新四军现在的实力太弱小了。
由八省红军游击队组成的新四军现在只有一万多人,很多人还扛着大刀长矛作为武器。
更重要的是,新四军离这里有一定的距离,想加入新四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想想后来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受到巨大打击,如果现在投靠新四军,很可能受到皖南事变的影响。
再者,自己的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装备精良,进行特种作战最为合适。
但加入了新四军,听从新四军将领的安排,自己的部队很可能会直接参加大规模的正面作战,自己得到命令又不能不参战,这会极大影响自己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为了这支队伍能保全下去,为了能自由行动,更好的打鬼子,投入新四军也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既然不能投国民革命军,也不能投新四军,那剩下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自己单干!
现在国民革命军溃败,枪支弹药随处可见,老百姓已恨透了这帮鬼子,这样一来,只要自己竖起招兵旗,用不了多久,武器和人员都可以得到极大的补充,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想到这儿,于文志下定了最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