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执掌翰林院
陈默陈默不语,只是在一旁陪着笑。
马车四平八稳,丝毫不减颠簸。
方孝孺看着窗外飞速闪过的风景,眼中不禁闪过了一丝追忆的神情。
“想当初先皇聘我入朝为官,我也曾坐过一次同样的马车,那时我门人众多,妻儿陪伴身侧。”
“只是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不知我与你师母可还有再见之日!”
听到方孝孺的这番感慨,陈默不禁在心中腹诽道:“你倒是痴情,现在飞黄腾达了,还能不忘自己的糟糠之妻!”
只是想法虽然如此,但他却并未表露出来。
他明白方孝孺的心中所想,于是便主动请缨,对其说道:“如果老师实在记挂师母,那等咱们在翰林院安顿下来之后,我便立刻去浙江接师娘回来!”
闻听此言,方孝孺摇头慨叹道:“我性情耿直,常常得罪权贵,让他们跟在我的身边,日后恐怕也会成为我的负累,反倒要受我牵连。”
“子秋啊,你虽然是一番好意,可老师这次却也只能辜负你了!”
“老师,您现在可是天下文士心目中的典范,同时也是编撰大典的执牛耳者,日后不会有人再找您和师母的麻烦了。”
“这件事情我一定会为您安排妥当,老师尽管放心便是……”
马车一路驶离孝陵,前往南京翰林院。
翰林院内此时已经摆满了古今各类典籍,整个院子都被塞得满满当当。
几名编修正指挥着太监搬运书籍,另外有人将其按照门类记录在册。
众人忙的不亦乐乎,丝毫没有注意到门外停顿的车队。
就在这时,王景弘的声音突然从门外响起:“翰林院大学士方孝孺到!”
这一声高呼可谓是给方孝孺带来了极大的声势。
在场众人在听到方孝孺这个名字后,当即呆立当场。
他们早就听说朝廷已经选出了新任翰林院大学士。
本以为应该是哪位支持朱棣上位的高官。
却没想到竟然是当今名宿,方孝孺!
翰林院中的众人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并直朝着门口涌入。
这些寒门学子,苦学多年方才得以入朝为官。
无数个秉烛夜读的夜晚,正是方孝孺激励了他们。
如今终于得见这位传说中的名宿,他们自然是要亲自迎接才是!
翰林院内,共计一百一十七人,此时全都涌入院中。
在他们殷切的注视下,陈默率先跳下马车。
众人虽然并未见过方孝孺,可却也知道这位传说中的名宿是一位年过而立的中年男人,绝不该是一副少年模样!
众人质疑的目光,陈默视若无睹,转头又从车上扶下了身披大氅的方孝孺。
方孝孺虽然未穿官袍,可是身上那出尘的气质却难以掩盖。
一见方孝孺下车,在场众人纷纷下拜:“学生参见方先生!”
这群人中有老有少,有些是十几年前便已经考中三甲,但却一直没有遇到实缺的老儒生。
他们多数出身寒门,就算考中了三甲,拥有了晋升的机会,也常常会因为没有银两打点而受困于翰林院中。
久而久之,朝廷也就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毕竟泱泱大明从不缺少人才。
见众人跪在自己的面前,方孝孺立刻开口说道:“各位不要如此多礼,在下不过是多读了几年诗书,愧领了翰林院大学士的官职,想要编撰这旷世奇书,还要仰仗各位精诚相助才行!”
“我等任凭先生调遣!”
“好好好,各位快请起吧!”
在方孝孺的一再要求之下,翰林院中的众人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
王景弘见方孝孺不再像是之前那样抵触朝廷的安排,于是便开口对其说道:“方大人,这翰林院日后由您亲自监管,如果有什么其他的需要,您可以告知手下的太监,朝廷会根据您的要求为您酌情处理!”
“嗯,知道了!”
“另外,您和陈先生的住处也都在这翰林院内。”
“您之前的宅邸已经被下令查封,想要重新启用还需要经手一些手续,不过请方大人放心,咱家一定会尽心为您处理此事!”
“既然如此,那便有劳公公了!”
方孝孺对翰林院的同僚们可谓是礼让有加。
可在面对王景弘的时候却显得极为冷漠。
对于他的态度,王景弘并不懊恼。
在叮嘱了手下太监几句之后,便跟随队伍重新返回朝中,要向朱棣复命!
编撰永乐大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永乐大典虽然汇集古今典籍,但却并不是所有内容全都抄录其中。
这些堆满了院子的典籍中,只能有一小部分被摘抄进去,正所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修书之事更是如此。
摆放在院中的这些书籍全都是朱棣上位后从全国各地搜集过来的,其中有许多甚至是只存在于传闻中的孤本。
单单是将这些书籍分类,就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不过分类书籍的小事全都被方孝孺交给了手下的编修,而他则是亲力亲为,和翰林院中的几位老学究开始筛选摘抄的内容。
方孝孺虽然对于朱棣意见颇深,可是进入翰林院后,他做起事来却可谓是尽心尽力,毕竟这事关后世学者,乃是为天下谋福的大事!
方孝孺,陈默师徒从那天开始便住在了翰林院中。
陈默虽然也有着极高的文化,可是他对于古籍内容却是知之甚少。
进入翰林院后,他便像是之前所说的那样,成为了方孝孺身边端茶倒水的小厮。
这日晚间,陈默突然从睡梦中惊醒。
他猛的从床上坐起身来,便见外面月上中天,此时已是夜深时分。
翰林院中其他编修此时都已经离开。
偌大的翰林院内,除去少数未曾成家,要住在此处的编修,再就只有他师徒二人了。
陈默放心不下方孝孺,于是便想起身查看一下。
可等他来到窗下的时候,却发现方孝孺的房中还点着一盏豆灯。
他伸手轻敲了几下房门,便听方孝孺在屋中问道:“谁啊!”
“老师,是我,子秋!”
“原来是子秋啊,外面冷,你快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