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六百三四章 李战怒火 召集兄弟
李战离开甘露殿,回到了自己的王府。
看到李战回来,长孙无忌,李承乾,李恪,房玄龄,宇文士及,秦琼等人都围了过来,长孙无忌率先的问道:“吵了没有?”
李战哈哈一笑:“没有呀为什么要吵?”
“你就别瞒我们了陛下的心思我们都知道,他更倾向于和亲?”长孙无忌直接将事情给说开。
“我知道但是除了和亲,大唐也需要君威,毕竟父皇是天可汗,吐蕃小小蛮夷,联合吐谷浑叛匪攻打我肃州。
没错我们大唐军费欠缺,可是一战不打,就宣布和亲,以后是不是只要有蛮夷来攻打我们,我们就要和亲,大唐公主很多,可是却没有一个是被逼着和亲的。”
“啊原来是这样还是秦王殿下看得透彻!”房玄龄微微得点头。
不过,房玄龄说完,一边的宇文士及道:“只是我们确实没有军费再支撑打一仗了,而且吐蕃可不是简单的蛮夷他们的实力很强。”
不但是宇文士及这么认为,其实秦琼等名将,也是对吐蕃心有怯怯。
中国历朝历代中,唐王朝是公认实力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唐帝国军锋鼎盛,战力强横,在对外战争中大多数时候处于强势地位,其领土在鼎盛时期达到1230多万平方公里,是汉族王朝疆域的最顶峰。
就连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和东北亚的霸主高句丽,也在与唐朝多年来的纠缠中被灭掉,可见它实力之强大。
然而,就在唐朝横扫周边诸国时,却遇到了一个强劲的敌人吐蕃,两国之间时和时战,直到唐朝灭国,都没能奈何得了吐蕃。
为何实力如此强大,连突厥和高句丽都不是对手的唐朝,征服不了吐蕃呢?事实上,当时吐蕃的强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而它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当时的吐蕃遇到了以下几方面走向强大的因素。
一是远比现在湿润的气候条件
唐朝时的青藏高原,远不像如今这样千里荒芜,渺无人烟。当时高原地区气候温润,优良的气候条件促成了青藏高原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业大发展。而吐蕃王朝的发祥地山南雅砻河谷,更是高原上少有的水草丰美的富饶之地。
除此之外,藏北的广袤草原,又为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牛羊、战马可以从这里获得。以上这些,都成为吐蕃王朝强大的物资支撑。
二是大一统政权凝聚成的强大实力
唐朝以前,青藏高原上还是各种势力纷争不断的混乱状态,这种情况在其杰出君主松赞干布继位后得到了彻底的扭转。松赞干布完成了基本统一吐蕃各部的伟业,奠定了吐蕃强大的根基。
三是新技术的不断涌入
吐蕃完成统一的同时,眼界也不断变得开阔,历代赞普都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虽然技术最先进的唐朝禁止向外输出技术,但是当时吐蕃人另辟蹊径,从中亚和印度人那里掌握了炼铁,冶炼等很多先进技术,这些都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强盛。
四是庞大的军力储备
由于农牧业的大发展,当时的吐蕃能够养活足够多的人口。最鼎盛时期,吐蕃人达到了300多万,如果加上其控制地区的其他民族,竟然有近千万的人口。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国,要知道,唐太宗贞观年间,因为之前数百年的战乱,全国人口才恢复到1500多万。
庞大的人口为吐蕃提供了足够多的军力储备,能够应付源源不断的战争消耗。史料记载中,吐蕃人多次进扰唐朝,军队能够有40万之巨。要知道,那可是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当时军队能够有如此数量,已经非常恐怖了。
正是以上这些条件,让吐蕃在有唐一代,都是西部的一大威胁,它也是唐朝三百年来,少有的难以攻灭的势力之一,足见其实力之强大和难缠的程度。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李世民才会忌惮吐蕃,仅仅是被围了肃州,就有想要和亲的意思。
“呵呵!”就在大家对吐蕃有些推崇的时候,李战却淡淡的笑道:“吐蕃很强,这个我是承认的,不过,我有能力灭掉吐蕃,虽然我不能追上青藏高原,但是不管吐蕃来多少人,我李战也可以率领鸠虎军和虎贲军将吐蕃给赶出我大唐的地盘。”
“战儿你要知道,鸠虎军和虎贲军只有不到一万六千人?”长孙无忌担心的看着李战。
李战却看着一边的程处默等人喊道:“你们怕吗?”
话一说完,程处默,侯广亮集体单膝下跪喊道:“誓死追随殿下!”
这一幕,让李大福走了过来笑道:“哎呀呀就是吃个便饭,不要这样,都起来,都起来,今天是殿下当爹的好日子,朝堂上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来我提一杯,敬各位大人。”
李大福过来打了一个圆场,终于大家也终于想起了今天来李战王府的重要事情,跟着吃喝又开始了,李战还在今夜喝多了。
看着喝多了,对吐蕃一点都不在意的李战,长孙无忌等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按照长孙无忌对李战的了解,李战应该是胸有成竹,要不然不会对吐蕃如此的不在意。
第二天的中午,喝醉了的李战才幽幽的从自己的床上醒来,睁开眼睛李战看到小月儿和华姑正在给自己擦拭着身子。
可能是昨天晚上自己吐了。
李战‘嗯’了一声问道:“什么时辰了?”
“哦殿下醒了。”月儿连忙开心的回道:“已经是午时了,大家都吃过午膳了,殿下饿了吗?”
“我还不饿对了,夫人们都好吗,还有孩子们?”李战问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都很好殿下就放心吧小主子们都吃的饱饱的,我刚刚去看了,睡的可香了。”月儿嘻嘻的笑着。
跟着就听华姑突然问道:“殿下,幸小姐不会真的被嫁去吐蕃吧,我听说吐蕃的人都是蛮夷,吃的都是生肉,而且还喝血呢。”
华姑的话语,让李战哈哈的笑了起来,跟着在小丫头的脑袋上宠溺的摸了摸道:“你听谁说的?”
“很多人呀都是这么说的,而且我还看到夫人哭了,不过,夫人却不让我们不告诉你。”华姑歪着小脑袋看着李战。
李战微微的点点头,他也知道自己的母亲悦娘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嫁往吐蕃,只是悦娘却并没有和自己的儿子说,悦娘如果求李战,李战一定会听悦娘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悦娘怕给自己的儿子带来麻烦,就将自己的痛苦给藏在心底。
对于悦娘来说,不让李战为难是最大的事情。
“我知道了!”李战笑道:“你们都放心好了,不管是幸儿,还是你们,孤都会保护好的,你们嫁人必须要心甘情愿,而且倒是孤还会给你们每人准备一份嫁妆。”
“我才不要!”
华姑和月儿齐声一起道。
“额!”这让李战一愣,就在李战想要问为什么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影老的声音:“殿下起了没有,太子已经在外面等了一会时间了。”
“哦!”李战立即回答:“起来了,让承乾再稍微待一会,我马上就去。”
李战说完就对华姑和月儿道:“来,服侍我穿衣,不能让我们的太子殿下等时间长呀!”
“遵命!”华姑和月儿连忙手上的速度快了一些。
不一会,李战就被服侍好,从自己的房间走了出来,跟着李战身后,月儿问道:“殿下要给你送一些吃食吗?”
“嗯送些汤饼过来就好了。”
“遵命!”
就这样,李战走进了李承乾待的房间,让李战有些诧异的是,此时的房间中,气氛不是太好,李承乾,李恪,长乐还有高阳四人一起待在里面,高阳还着急的一直在来回走着。
“你们怎么了?”李战带着微笑走了进去。
只是让李战走进房间之后,高阳马上窜到李战的身边喊道:“大哥快点救救遂安姐姐吧!”
高阳口中的遂安姐姐,其实就是李世民的第四女遂安公主,这位遂安公主是个苦命人,一开始先后两嫁,前一任驸马窦逵,出自太穆皇后一族,是民部尚书窦静之子,袭爵信都男。公主与驸马应育有一子,名窦松涛。
可是谁知道,那位。窦逵早逝,大唐这个时候风气其实女子死了丈夫是可以改嫁的。
所以李世民就让自己的第四女改嫁王大礼。
王大礼,出身较低,贞观时曾任宣节校尉、右千牛备身。王大礼的曾祖王德、祖父王瑞都数任高官,但其父王朗只担任过隋陇西郡掾、着作郎。
后来王大礼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而平步青云,还得以尚遂安公主。
听到高阳说救救遂安姐姐李战的眉头一皱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跟着长乐走了上来道:“大哥遂安姐姐好可怜,他被王家欺侮的太惨了,就因为遂安姐姐执意要将松涛给带在身边。
王家人就一直对遂安姐姐不好!”
“王大礼是想死吗?”李战怒喝一声。
“不是王大礼,王大礼现在不在长安,被父皇派去了其他地方,其实王大礼对遂安姐姐很好,对遂安姐姐不好的是王家的老母,还有王大礼的哥嫂。
遂安姐姐手中有一些嫁妆,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给松涛的,但是王家却认为遂安姐姐的财物就应该是王家的,所以一家人逼着将遂安姐姐手中的嫁妆全部给王家。
可是遂安姐姐不肯,就在刚刚我们才知道,遂安姐姐已经要生了,但是王家却故意不给遂安姐姐找稳婆,我去了一趟,可是却被王家给挡了回来。”
“李承乾你是干什么吃的,你的东宫六率是摆设吗?”李战回头怒视李承乾。
这个时候,李承乾往后一退,低着头道:“大哥恕罪,东宫不敢动刀兵,毕竟王家是勋贵,如果动刀兵,会让其他勋贵心寒!”
后面的话没有说,李战则是大骂一声:“混账,自己的姐姐有生命危险,还去在乎勋贵,我李家皇室不欺侮别人,但是谁要敢欺侮我李家皇室,我李家人必杀回去!
李承乾!”
“臣弟在!”李承乾立即躬身。
“给我将李泰,李佑,李愔,李恽,李贞,李治,李慎全部都给我叫到王大礼府上,自己家的姐姐出事了,弟弟不上谁上,拿我龙泉剑,谁敢推辞,给我斩!劳资给他们半个时辰的时间,要是谁半个时辰没有到王大礼的府前,别怪劳资不将他当成兄弟。”
“遵命!”李承乾忙不迭的跑了出去,他要立即前往各个王府和皇宫通知消息,李战这次是动了真火。
就在李承乾走后,李战看着李恪,长乐,高阳道:“我们走去王大礼的府上,今天我不以秦王出兵,我的身份是遂安的大哥,谁要敢动我的家人,我李战一定不会善罢干休。”
“让开让开!”
李承乾骑着马上狂奔,第一次这位太子失去了往日的端庄,一路上不停的打马向前,第一站是齐王李佑的王府,来到门口,齐王李佑的府中侍卫,刚要向李承乾施礼。
李承乾却二话不说,一点没有风度的冲进了李佑府中。
此时的李佑正在和自己的舅舅阴弘智一起观看舞蹈,就在这个时候,李承乾跑了进来喊道:“六弟六弟!”
李佑一愣,看着李承乾诧异的问道:“太子怎么来了,快请上来喝一杯水酒。”
“不喝了大哥有令,半个时辰到达王大礼府上,谁要是逾期,大哥说就别怪劳资不将他当成兄弟。”李承乾大声的喊完。
本来还放松的李佑,猛的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喊道:“得令,我马上就去对了,太子你和我一起走?”
“我还要去其他兄弟之处,你快点去吧,大哥这次发火很大,不要去晚了!”李承乾说了一句。
一边李佑连连的道:“哎哎我知道了!”
那恭敬的态度,真的是很少有。
大唐第一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