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8章 想当黄雀的胤禛,诸葛亮的离间计

第2918章:想当黄雀的胤禛,诸葛亮的离间计

怀着忐忑与不安,胤禛还是拆开了信笺,却没想到信上的内容,让他看完后久久无法平静。

若是历史上的雍正帝的话,显然不会有这些多余的情绪,毕竟雍正是出了名的厚黑,以及喜怒不形于色。

但这个胤禛并非正史上的雍正帝,而是出自港剧《九五至尊》中的胤禛。

港剧的导演嘛,懂的都懂,都喜欢夹杂私货,赋予历史人物一些不属于他的奇怪属性,就比如《赤壁》中孤身赴曹营的小乔的萌萌赞起来。

胤禛作为《九五至尊》中的男主角,自然也逃脱不了这个命运,被赋予了过多的本不属于他的善良,所以原本英明神武刚毅果决的雍正帝,才变成如今患得患失且优柔寡断的胤禛。

当然,就算胤禛变善良了,也最终还是雍正帝,只是没有那么冷血厚黑而已。

来到这个时代后,胤禛也见识了惨剧,以及黑暗,并亲身也参与过的政变,这已经让他心中的伪善消磨不少。

从一开始的无权无势,到一点点走上权利巅峰的经历,也让胤禛内心的权欲和野心得到激发,成长的同时也开始迅速向正史上的雍正帝靠拢

再加上穿越现代的经历,让他拥有了远超时代的见识,所以如今胤禛在能力和见识方面,其实要比原史上的雍正还强,只是受到了被不属于他的善良的影响,所以没发挥出自身实力全部的强度而已。

王莽并未在心中直接提和他联手的事,而是全篇都在表达一个观念:曾当执掌江山神器的你,真的甘心只当个陪衬的臣子吗?

胤禛甘心吗?自然是不甘心的,但他不甘心又能怎样?

就连大权在握的多尔衮,都没办法越过皇太极当上皇帝,又更何况是他这个都不是努尔哈赤儿子的人呢?

除非他愿意撇开满族自主创立基业。

胤禛并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但他不想。

就跟嬴昊、王莽都深爱着汉族,不可能抛弃自己汉族的身份一样,胤禛也深爱着自己的民族,他骨子里就认同自己的身份,又怎么可能摒弃子满族独自创业呢?

不过王莽的一番话,也激起了胤禛内心野望,毕竟大家都是穿越者,他又岂能看着嬴昊、王莽等人独领风骚,而自己却只能屈居人后?

当初九子夺嫡,过程那么惊险、艰难,自己都没有放弃,而如今明明还有机会,自己又岂能放弃?

不得不说,王莽在蛊惑人心的本事实在厉害,他也知道胤禛这种人不会轻易转变观念,所以才旁敲侧击的激发胤禛的野心,而他也确实做到了。

现在的胤禛虽依旧畏惧大秦,并依旧想着向西方移民,攻略西方,但却不想就这么离开,他想拼上一把,若是还是输了的话,那再出逃西方也来得及。

反正他不觉得远落后于东方的西方世界,有人能挡住他所率领的来自东方的先进大军。

当然,无论是和嬴昊争锋,还是攻略西方,都需要胤禛踏上权力巅峰,成为大清的四世皇帝才行。

以胤禛现在的身份地位,想当上皇帝的可能性自然是没有的,但等他获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后,就并不是一点都没有了,若是能得到王莽的帮助的话,那可能性就会再度提高不少。

至于王莽是不是包藏祸心,他与王莽合作会不会是与虎谋皮?

胤禛其实并不是太担心,一是他现在确实没有什么值得王莽算计,就算有也要等到他成功夺权上位之后。

至于这第二点嘛,正如王莽信中所说的那样,嬴昊才是悬在他们头上的最大的那座大山,唯有他们联手才能将这座大山搬走,而在此之前他们都可以的信任对方。

“王莽啊王莽,你可真不愧是穿越者的鼻祖啊,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让人无法拒绝。”

胤禛脸上露出一抹苦笑,随即开始亲手写回信,毕竟王莽已经展现了诚意,他也要表明自己有与之合作的资格才行。

就跟多尔衮不知道,堡垒已从内部瓦解一样,皇太极也不知道,他现在都还没夺权呢,他最为看重的忠臣胤禛,就已经在准备把他架空了。

胤禛想要自己上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彻底掌权,然后才能效仿司马懿,利用外部战争来转移矛盾,从而一点点的安插自己的人手,最终达到篡位的目的。

不,这才不是篡位,毕竟他本来就是大清的皇帝,这一世也是爱新觉罗家的人,所以这应该叫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清国如今的情况,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多尔衮是蝉,皇太极是螳螂,而胤禛则想当那只在后的黄雀,他不但想利用皇太极,而且还想利用王莽,但在此之前必须和多尔衮和皇太极联手,先解决掉阿骨打这个大患才行。

因王莽的介入,原本就复杂的满清内战,变得愈发诡谲起来。

————————————

视线再回归中原战场这边,东海海战之后不久,秦军突然改变了打法。

之前秦军的进军策略是多路共同推进,却没想到三国联盟的抵抗力度会这么强,尤其是西部战场的曹魏。

哪怕单独面对四路秦军,三面围攻下处于绝对的劣势,可曹魏的抵抗的力度反而是三国中最强的,虽屡战屡败,但只是小败而非大败,总体依旧抗住了秦军最猛烈的进攻。

但随着白起拿下白马城,并即将进军濮阳城时,秦魏之间的平衡开始被打破。

恰好就在这时,东海海战爆发,秦军虽赢了,但水军也遭到了重创,无法对青徐海岸线构成威胁。

也正是这两件事情的发生让秦军的中原战略发生了转变。

毕竟没了周瑜所率的大秦水军的威胁,这不但让朱棣可以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到青南战场,也使得苏烈和诸葛亮的东路两军,在面对处于守势的明宋联军时优势全无。

这个优势指的可不仅仅是兵力,还有将领方面,毕竟当时:徐世绩、徐达、牛莫忘、夏鲁奇等明国最能打的将领等可都在青南呢。

秦军之中除了姜松、金台外,其他将领方面,总体上并不比明宋联强多少。

所以,大秦内部在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改变之前多路共进战略,变为西攻东牵,集中力量优先打垮最为难缠的曹魏,然后再消灭明宋两国的有生力量。

正在猛攻青南的诸葛亮和苏烈,在收到了国内的命令后,也都默契的选择了暂停同时,转而原地固守。毕竟在失去周瑜的水军支援后,他们也都明显感觉到了吃力。

继续进军不是不行,但无疑会演变为消耗战,死伤必定惨重,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暂缓攻势,改为牵制的同时积蓄力量,也不失为一条良策。

见北方而来的两路秦军都暂停进攻,朱棣自然是大喜过望,他不知道这是秦军改变了战略,还以为是东海海战后秦水军遭到重创,苏定方和诸葛亮不敢以劣势兵力跟明军拼消耗呢。

东海海战之后,青南的秦明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但只要秦军不进攻,这在朱棣眼中就是退让,那他自然要得寸进尺了,却不想在这时收到曹操的求援。

此时的兖西战场:北方,白马城失守,白起即将大举进攻濮阳;

中路,西部三大防线中的两道被攻破,张辽进军官渡;

南路,颍川半境沦陷,阳翟、颍阳、昆阳等坚城失守,嬴昊即将兵围许昌。

面对这种局面,曹操实在是扛不住,不得已之下只能向明宋这两大盟友求援。

朱棣和赵匡胤收到消息后,心中虽对曹操接连战败而不满,但最终还是都默契的派出了援军,毕竟若是还没有外力支援的话,曹操可能真的扛不住了,真到那时吃亏的还是。

朱棣考虑到秦军在兖州猛将众多,李存孝、吕布、赵云等将都在,反观东线这边,苏定方和诸葛亮都停止了进攻,水军短期内也构不成威胁,所以他不但派去了援军,还将大明第一猛将牛莫忘也派了过去。

无论是赵匡胤,还是朱棣,都竭尽全力来支援曹操,希望曹操能够稳住西线,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曹操在损兵近十万,马上就要扛不住的情况下,又硬生生的拖住了秦军一个月多。

朱棣不是个喜欢被动的人,在援军派出之后,他就召集麾下众谋士商议,想要通过逐步削弱来解决青南的威胁,却没想到诸葛亮对此早有预料,仅仅用了一个离间计就把朱棣给搞得灰头土脸。

诸葛亮早就猜到就算秦军不进攻,朱棣也不会老老实实的和己方进行战略对峙,肯定会想尽办法扩大战果,不断地给秦军找麻烦,所以他早早的做好了准备。

诸葛亮先是故意放弃除坚城外的一些县城,并将城内的物资统统转移,而这么做表面上是为了集中兵力,但实际上却是为了让齐系将领和朱棣离心离德。

毕竟这些城池就算回到明军手中,也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根本没有分兵驻守的价值,收复的话反而会分散明军的兵力。

起码在战争结束之前,朱棣不会浪费资源,用在这些没什么价值的城池上。

但对于那些齐系将领来说,这些城池都是他们的利益所在,而明军明明有能力收复失地,只因为不想浪费资源就无动于衷,将他们的利益弃之不顾,这肯定会引起一些人心里的不满。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在战前就制定好重点打击原齐军,通过弱齐来,将明齐利益分配不均摆在明面上,从而达到计划明国内部矛盾的计划。

这个计划虽因三国联盟的建立,以及十万宋军援明而夭折,但当青南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反而起到了奇效。

在秦军的针对性的袭击下,明国的齐系军力损失严重,可一无法从朱棣处得到补充,二明明可通过收复失地弥补损失,又被朱棣以不能以军力为由阻止,三则是担心就算未来收复失地,这些地盘也不会重新回到自家手中。

基于以上三点,再加上诸葛亮故意挑拨离间,散布朱天蓬就是朱棣害死的流言,以至于明军中的齐系将军对朱棣的不满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