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心真脏啊
假笑
营业式假笑
好清纯好不做作的营业式假笑
阿绫觉得自己的营业笑容笑得脸都僵掉了,可大明湖畔的睿王殿下,却跟脚下生根似的,半步都没移开他的尊足,就这么与她隔湖对望着。
隔湖相望的瞪眼游戏好玩吗,睿王殿下?
单看这个描述,恍恍惚惚觉得这个男人似乎对她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一样——如果忽略他眼神里浓重的不悦的话。
夭寿啦,仙人睿王殿下居然也会黑脸!
难道是她眼花了吗?还是她脑子有什么问题?
阿绫深刻怀疑,睿王府要么有什么奇怪的阵法,要么就是府里的人会什么独门绝技,不然,怎么是个人都能当座山雕。
除了这个,好像还有什么不对的样子,刚刚是不是一闪而过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哦,你问她“大明湖畔”是什么鬼。
嘛,她现在脑子都是糊的,她哪知道这亭子底下的湖怎么就忽然成大明湖了呢。大概,就是她随口胡诌的吧。
【系统提示:宿主眼前的湖,名唤“大明”。】
↑这种毫无卵用的提示根本不需要也可以的啦!
不过,因为系统这么一打岔,阿绫的脑子蓦地一清醒,她再定睛一看湖对岸,哪还有那劳什子的大明湖畔的睿王殿下啊。
除了空空的长廊,随风飘摆的杨柳之外,没有半个人的踪影。
莫不是刚才产生幻觉了?
阿绫眉头一皱,同时侧过头来,看了眼自己亭子前的那尊雕塑,却意外地发现,这个半天一动不动的人正半侧着脸,似乎在看着什么的样子。
察觉到阿绫探寻的目光后,无风旋即干脆利落地把头扭了回去,想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又恢复到之前的雕塑状态。
能让无风如此的,自然只有他的主子,百里臻。
看来方才不是幻觉。
阿绫也不继续盯着无风了,她也转了回去,一边继续挂在栏杆上风干自己脑子里的水,一边思考百里臻方才那不怎么和善的眼神究竟是什么深意,顺便还有些好奇,到底是百里臻的什么事情,让无风也分了神。
难不成,是她装傻顺势在这里赖了两天,把他睿王府给吃穷了?
不怪她想出这种沙雕的理由,毕竟谁让百里臻的双眼里,写满了被别人抢了食物才会有的恨意似的呢。
前面两件事,阿绫还没做成、想通,便很快就强行得到了那件她略微好奇了一下第三件事的信息。
而这个时候,她已经顾不得所谓的好奇心,而是不得不面对没怎么打过交道的兄妹三人,并在心里疯狂大骂“百里臻大混蛋”一万次。
朝她所在的听雨亭走来的兄妹三人,正是百里臻方才回府之前,被无言率先一步侦查到的隋清远、隋清逸、隋清遥三兄妹。
阿绫出身的司马家,虽也代代入朝为官,还曾出过丞相,但若论资排辈,至多也不过是二三流,与京中世家里也堪称一流的隋家相比,到底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说白了,虽然同朝为官,但两家并不是一路人,自然在过往也没有什么交集。倘若不是贞阳公主硬是看上了阿绫这个“假男人”,并且还有百里臻这个“日行一善”的仙人保媒的话,他们司马家,再努力奋进几辈子,也没办法跻身到隋家之列,更遑论成为皇亲国戚。
可阿绫身为太史,又有着好记性,之前虽不过是点头之交,但她对着兄妹三人的基本情况,可以说是熟稔于心。
就比如,她知道古代知识女青年隋清遥妹子,自小便是追着貌美如花的睿王殿下满地乱跑的——当然这个事情,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不过,这位天之骄女,皇宫里有她的皇后姑母撑腰,家中又有上至丞相祖父下至两位兄长宠着护着,倒是并未曾觉得这样明目张胆的行为举止如何有失闺仪,反倒认为,这种人人皆知的感觉,使她常有种她之于百里臻独特而唯一的地位。
不用说,有隋清遥在的地方,自然会有百里臻出没。如今人家姑娘都找到睿王府来了,用脚趾头都晓得,她肯定是来找百里臻的。
遥想到方才,这位本差点在大明湖畔生根的睿王殿下,忽得跟脚底抹油似的,幻化做一阵风给溜得不见踪影,随后他的侍卫长无风还有了些许动作,结合眼前的情况
虽然并不能确定中间的具体细节,但阿绫可以肯定,百里臻怕不是坑了她,来做隋清遥的挡箭牌了。
啧,这个男人的心可真脏。
对于眼前的情况,一脸懵逼可不仅只有阿绫一个人。
听闻百里臻这几日身体转好,作为百里臻的外家,丞相府的隋家三兄妹自然要来上门走动走动。
特别是隋清遥,之前听说心上人好不容易回京,早就忍耐不住想要来看他了,谁曾想他又忽然病倒了,这中间再折腾了好几日,便是到了今日。
隋清遥今日自然是满心欢喜地上门来的,而她的两位兄长心里却五味杂陈。
无论是隋清远还是隋清逸,实则都不太赞同隋清遥对百里臻过于高调的追求方式,这倒并非是因为隋清遥的行为与《女德》、《女戒》里的要求相悖,而是因为,哪怕是他们这些小辈都清楚,隋家显贵煊赫,如今已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毫无疑问,只要百里臻不死在元帝前头,那么下一任皇帝身上,便有着隋家的血脉。然则,树大招风,盛极则亡,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同辈排挤并不怕,让隋家真正忌惮的是圣心难测。
元帝需要给百里臻铺路,为他创造一个清明盛世,而作为外戚的隋家,则是最好的探路石,是手中最锋利的刀刃。是以,元帝予隋家以功名利禄、富贵荣华,让隋家好时刻冲锋在前,去解决那些没办法拿到阳光下去说的事情。
伴君如伴虎,隋家手里被赋予的权力,迟早有一天会因为他们太过碍眼,而被帝王再次毫无情面地收回去。
太史公曰王爷请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