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把工作时间利用到极致的创造时间工作术
很多人把时间看作一种“使用的东西”,一种“消耗品”。但我的想法是,通过使用时间,可以“创造出更多时间”。如果您继续使用“消耗时间型工作术”,那就会一直“很忙”,一直“没时间”,每天都无法解脱。
在这一章中,我将以投资的思维方式来为大家讲解“创造时间工作术”。掌握了这样的工作方法,您的时间会“生”时间,工作效率更高,时间更多,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更大。
“最高效的工作”之一
“For You”工作术
为别人着想的工作方法
有很多人整天说:“我很忙!我很忙!”简直是被时间追着走。不过您发现一个现象没有?越是这样的“大忙人”,越容易迟到。“不好意思来晚了,之前的一项工作耽误了一会儿。”这句话几乎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大忙人”很珍惜他们自己的时间,可是对浪费别人的时间却习以为常。这样的人,在剥夺别人时间的同时,也丧失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在这本书的一开始我就讲过,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时间。所以,我们珍惜自己的时间理所当然,但是,我们应该将心比心,同样尊重、珍惜别人的时间。
珍惜别人的时间,对方也会尊重我们的时间,帮我们节省时间。这样就相当于我们创造出了时间。而且,这样的投资,换来的是别人对我们的信任。所以,如果我们能本着“为别人着想”(For You)的思想开展工作的话,结果会获得好几倍的回报。这也是接下来我要介绍的“‘For You’工作术”的基本思想。
【“For You”工作术1】ASAP工作术
我们应该按照工作紧迫度的高低来安排工作顺序,这也是开展商务工作的基本思维方式。但是,如何评价一项工作的紧迫度,却不那么容易。
拿我来说,我会把那些“让别人等待”的工作放在最优先位置处理。也就是说,我在工作中,大脑中始终有一个ASAP意识。
什么是ASAP?是英语as soon as possible的首字母缩写,字面意思就是“尽可能快”。在美国,这是一句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常用语。
我在芝加哥留学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我外出吃了午餐回来,发现桌子上有一张留言条,留言的意思是:“ASAP到教授办公室来一趟!”
ASAP带给人的语感是最紧急、最优先的感觉。
在工作中,如果“对方正在等我们”,而我们回复不及时的话,就会给对方造成麻烦。我们晚1个小时的话,对方就得多等1个小时,这样算下来,自己和对方总共损失了2个小时。
拿我的工作举例,可能更好理解。我的写作工作,涉及一个交稿时间。出版社会和我约定一个交稿时间,如果我迟1天交稿,就等于浪费了出版社1天的时间。而日后出版社的编辑为了挽回这1天的损失,就得加班加点工作。可见,我自己的懒惰、拖延,最后都会转嫁到出版社编辑身上。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恶劣的行为。
在大多数的时间管理术中,一般会将工作的优先度分成A、B、C等若干个等级,再对每个等级进行细分,如A等级中又分出A1、A2、A3……然后按照分好的优先等级,逐个完成工作。
而在我的工作术中,我还会在A1这个级别再设定一个ASAP,“别人在等”的工作一定要最优先做。
如果我们给别人一种“守约的人”“守约的公司”的印象,就能赢得别人的信赖。也会不断获得新的工作、新的合约,顾客或客户的回头率也会不断增高,结果就是我们挣到更多的金钱。
严守ASAP工作术,就可以同时获得“信任”和“财富”。
【“For You”工作术2】提前30分钟行动
“不能迟到!”我想对于一个迈入社会工作的人来说,这应该是最简单,也是最应该遵守的一条法则。可是,随着手机的普及,迟到的人越来越多。
和人有约的时候,对方发来一条短信:“不好意思,我要迟到10分钟。”结果对方往往会被谅解,我们还会回复一条短信:“不着急,慢慢来。”似乎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非常遗憾的是,这绝对是一种恶劣的习惯。
如果我和别人约在下午3点会面,我一定会提前30分钟来到约会地点。为什么要提前?因为路上不知会遇到什么情况,地铁故障、乘错地铁、堵车等,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所以一般我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出发,所以不管路上遇到什么情况,我从来都没有迟到过。
我提前30分钟到,有人会觉得我损失了30分钟时间。可是,提前到的这30分钟里,我可以打开笔记本电脑完成一项工作。
15分钟是我们专注力的一个基本单位,而30分钟中包含两个15分钟,所以准确地说,30分钟我可以完成两项工作。而且,我心里知道“30分钟后对方就要来”,有了这个“时间限定”,我的专注力会更高。所以,这30分钟的工作量是我在家工作30分钟的1.5倍。换种计算方法,提前的这30分钟,就相当于创造出了10~15分钟的时间。
另外,提前30分钟到场,还有很多方便之处。
比如,如果对方提前10分钟到场,那么我们的会面就可以提前10分钟结束;如果对方迟到10分钟,我就又可以多工作10分钟,并不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当我进入专注工作的状态后,根本不会去考虑对方是否迟到的事情。所以即使对方真的迟到,我也不会感到烦躁不安。
而且,我提前来到约定地点,对方来时肯定会很高兴,还会对我表示感谢:“您来这么早啊!您真是个守约的人。”
只是提前30分钟来到会面地点,就可以让我高效率地工作一段时间。这样不仅能创造出一定的时间,还能获得对方的信任。试问天下哪里还有回报率更高的“时间投资”呢?
【“For You”工作术3】严格守时
我开讲座的时候,一定会按照预定的时间开始。
比如,预定“6点30分开始”,我肯定会在“6点30分”准时开讲。
一分一秒也不会推迟。
有人觉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可是现实中能够准时开始的讲座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几乎大部分讲师的讲座,都会比预定时间晚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才开始。
假设一场讲座的听众有100名,那么推迟3分钟开讲的话,100人×3分钟=300分钟,也就相当于总共耽误了听众5个小时的时间。而讲师也少讲了3分钟的内容,这对听众来说,也是莫大的损失。
“因为还有很多人没来,所以我们推迟10分钟开讲。”这是讲座开始前主办方经常讲的台词。看似主办方很体谅听众,等所有听众到齐才开始讲座,但我觉得这是最差劲的主办方。
为什么要为“迟到的人”而耽误“准时的人”的时间呢?假设100名听众,推迟10分钟开始的话,100人×10分钟=1000分钟,相当于16个半小时,这么多时间还是有点吓人的。所以,讲师仅仅少讲10分钟,就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公司开会的时候,也常会发生推迟的情况。预定下午3点开始的会议,就应该3点准时开始。可很多公司已经形成推迟几分钟开会的习惯,这也使员工心里产生了一种惰性:“反正会延迟一会儿开会,我晚一会儿过去也没关系。”结果,你晚一点我晚一点,就形成了越来越晚的恶性循环。
但如果总经理能够3点前来到会议室,并在3点准时开会的话,其他人肯定不敢迟到。所以,准时的风气一定要由上层建立起来。
不让别人等待,按照预定时间办事,是对他人时间的最大尊重。
个人对个人时,守时是理所当然的礼貌;团队对团队、集体对集体,面对几十人、数百人的时候,更应该严守时间。
时间观念的不严谨,会让别人对我们丧失信任。而在商务领域,没有信任生意就不可能做成。
由此可见,“严格守时”非常重要。
“For You”工作术的终极好处
我们如果能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守时的人”的印象,无疑可以提高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度。试一下您就能体验到这种感觉。
反过来,时间观念不强的人,必然失去别人的信任,随之便会丧失很多工作的机会、生意合作的机会。可是,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
不管再怎么忙,我们的大脑中也要时刻绷紧一根弦,就是“不能给别人添麻烦,不能浪费别人的时间”。
拥有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践行“For You”工作术,您会发现别人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如果您和别人会面,总是提前到的话,对方必然也会提前到,这样就不会出现你等我、我等你的情况,从而节省了很多时间。
听过我讲座的朋友,都知道我“完全准时开始,从不延迟一分一秒”。所以,这些听众肯定会在讲座开始之前就来到会场坐好等我。结果,每当我的讲座开始时,几乎所有听众都已经到场了。节省了等人的时间,就相当于创造了时间。
对时间的紧张感、对讲座的紧张感,等于提高了听众的专注力。所以,听我讲座的朋友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他们对我讲座的满意度也很高。只要我一开讲座,就能见到很多老朋友的面孔。
“For You”,在这里就是“为别人着想”“珍惜别人的时间”的意思。只要我们的大脑中时刻有“For You”的意识,结果为别人省下的时间都会返还到我们的身上,而且还能赢得别人的信任。“For You”工作术真是一石二鸟的高级工作术。
“最高效的工作”之二
“趁现在”工作术
“趁现在!”这句话曾经在日本非常流行,不过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这句话大约在10年前开始流行,我就把“活在现在”当作了自己的座右铭。
工作不要往后拖,“现在”能做的一定要“现在”就做。这就是“活在现在”,也正是“趁现在”工作术。
【“趁现在”工作术1】2分钟判断术
马上就能做完的工作,一定不要往后拖,趁热打铁现在就把它处理完。
“马上就能做完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工作呢?肯定有人会问:“几分钟内能做完的工作算马上就能做完的工作吗?”
如果不能给“马上就能完成的工作”下一个准确定义的话,确实会使人感到迷惑。比如:“这个工作需要5分钟做完,那我是现在就把它做完,还是放到以后再做呢?”“迷惑”就像一个小偷,不知不觉就把我们的时间偷走了。
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确定“马上就能完成的工作”的判断标准。
“马上就能完成的工作”,直截了当地说,就是“2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的工作”。迪比特·阿兰的著作《零压力工作术——掌控工作与人生的52个法则》(二见书房)中就是这样写的。
“2分钟以内完成”有什么根据吗?为什么不是3分钟,不是1分30秒?其实,并没有什么根据。只是人为地把2分钟作为一个标准。
与“这个工作马上就能完成吗?”相比,“这个工作2分钟内能完成吗?”更容易帮我们瞬间判断这个工作是否能够马上完成。所以,人为规定一个时间限制,更加合理。
“2分钟之内就能完成的工作”,典型的例子就是回复电子邮件。假设有一封电子邮件需要我们回复,如果我们想“先不回复,等一会儿空闲的时候再回复”,那么,到时候还得重新打开电子邮箱,找到那封邮件,再看一遍……做这一系列动作,至少需要30秒到1分钟时间。
如果趁热打铁,现在就回复邮件的话,只需要1~2分钟就解决问题了。而延后再做,就得多花1分钟时间。看似1分钟时间不长,但积累多了也是一笔不可小视的时间财富。
所以,“2分钟之内可以完成的工作”一定不要往后拖延,马上就把它解决掉。
【“趁现在”工作术2】30秒决断术
迷惑,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一种思维活动。“现在不做决断”的话,那么以后还得花时间把整个事情从头考虑一遍。这不就是浪费时间嘛。
如果您是一名经营者或者管理者的话,您不做出决断,下面的人就不能采取任何行动。也就是说,做决断的时间越长,部下等待的时间就越长,也就相当于剥夺了部下的工作时间。或者说,给公司或团队的前进踩了一脚刹车。
很多人认为“重大的决断,应该多花些时间考虑”,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有一种理论叫作“快棋理论”。研究人员曾经让知名棋手看一眼整个棋局,然后让他在30秒内决定下一步棋的走法。第二次,则让棋手考虑1个小时再做出决断。结果发现,棋手考虑60分钟之后做出的决断和30秒内做出的决断,有90%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灵感闪现”或“直觉”的正确率是相当高的。说白点,就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断和瞬间想到的方案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考虑30秒和考虑60分钟得到的结果是差不多的,那么考虑30秒就足够了。思考再长的时间,也不会得到更好的判断。
因此,日常工作中的决断,只需30秒思考就可以了。这是节约大量时间的窍门。
【“趁现在”工作术3】暂时无法决断的事情,就把它判断为“未决”,留给日后决断
虽说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断,但有些重要的决断,确实是30秒内无法做出的。有的时候,信息不足或对方没有明确回复,我们确实无法做出决断。
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件事判断为“未决事宜”,留给日后决断。比如,“现在无法做出决断,留到5月30日中午12点再做决断”。这也是一种决断,把决断保留到合适的时机再做。
这样一来,在真正做决断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就不用再翻来覆去地思考这件事情了。已经设定了做决断的时间,等到时候信息充足了,再一举做出决断便可。
如果不果断推迟决断时间,就会使人长时间迷惑:“这件事该怎么办呢?”这种念头会一直盘旋在大脑中。可是,以当前的情况确实无法做出决断,再怎么思考也是无用的,只能浪费时间。
而且,我们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的,它们会随时浮现在脑海中。但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判断为暂时无法决断,那么在最终决断时机来临之前,我们就不会做无用的思考,也不会感到迷惑。
担心的事情或未决的事情太多,并不断浮现在大脑中的话,我们大脑中的工作空间就会被大量占用,以至于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只要把暂时无法决断的事情先放一下,把决断的时机保留到日后,就可以节约大脑的工作空间,提高专注力,也就相当于创造出专注的工作时间。
【“趁现在”工作术4】不是“到什么时间为止”而是“什么时间做”
当我们把当前无法做出决断的事推迟到日后再决断的时候,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设定日后做决断的具体时间,比如“5月30日中午12点做决断”。
但很多人在推迟工作时间的时候,都会以“到××时间为止”的形式设定期限。因为没有设定什么时候开始做,所以往往到期限的时候,依然没有做完。
所以,类似“这项工作5月25日之前完成”的设定,在我看来是不合理的,可却是大多数人都在用的方法。
我一般会明确设定工作时间,比如“5月25日15点开始做,16点前完成”。而且,那段时间尽量不要做其他安排,一定要保证空出来,专项时间做专项工作。这样一来,我肯定能在5月25日完成任务。
“其间”我把它设想成一条线。在“趁现在”工作术中,“现在”是一个点。所以,当我往后推迟工作的时候,我会把未来的时限也看作“点”。我的工作计划,就是“其间”这条直线上,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无数个点。
我会珍惜每一个点,把专注力聚焦在每一个点上,这样就能把工作任务各个击破。这也是“趁现在”工作术的基本出发点。
【“趁现在”工作术5】“立刻就预约”工作术
在商务交流会上,遇到聊得来的客户,或对方有意向和我们合作的话,对方常会说:“这个问题,下次我们约到一起好好聊一下。”但接下来一句话非常重要,如果对方说:“下次会面的时间,回头我再和您联络。”那就悬了。
一旦说出“回头再联络”,日后对方再次联络我们的概率就很低了。那么现在这10分钟、15分钟的交流,就成了美丽的肥皂泡,很快就破灭了。
即使对方真的和我们联络了,也要通过反复多次互发邮件、短信,花很长时间才能协调好彼此的时间,确定会面时间和场所。
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当即和对方约定下次会面的时间。
如果您也真想和对方详谈的话,当对方发出邀请的时候,您应该马上问:“那我们哪天碰面呢?”然后拿出日程安排表,确认自己有空的时间,当场和对方敲定会面时间。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1分钟时间。
说“回头我再和您联络”的人,是不会把握“现在”的人。
这样说的人,可能对您并没有兴趣,只是出于社交礼仪说了一句客气话。当您马上问一句“那我们哪天碰面呢?”,如果对方犹豫不决,或者干脆回一句“我最近工作安排得比较满,等日后再说吧”,那就说明他并不是真的想和您再次会面。
如果对方真的对您感兴趣,或对您的工作感兴趣,不管他最近有多忙,也会安排出时间和您再次见面的。
“立刻就预约”工作术,可以瞬间弄清楚对方是否真的想要约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工作术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技巧。
【“趁现在”工作术6】和善于“把握现在”的人一起工作
常说“之后再和您联络”的人,并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人。他们也可能是非常谨慎的人,不想先做承诺,然后做不到。但是,我不会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因为和他们一起工作,我的时间耗不起。
在我的眼中,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类人:一类是善于把握现在的人,另一类是不善于把握现在的人。
日本高级健身房RIZAP(莱札谱)的口号是“只看结果”,但我的座右铭是“活在现在”。
善于把握现在的人,大多也是“趁现在”工作术的实践者。类似“做,还是不做?”“参加,还是不参加?”的问题,他们立刻就能做出决断,要做的话,马上就能定下时间。
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我能感受到工作中的速度感,很带劲。善于“把握现在”的人,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我的邮件或短信,他们的工作保证按时完成,而且质量相当高且细致。和这样的人合作,我们都会相互尊重对方的时间,工作起来很舒心。
所以,当您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应该把能否“把握现在”作为一个选择标准。
和这样的人合作,工作时间更短,质量更高。也就相当于创造出了更多的时间。
【“趁现在”工作术7】人生也要“把握现在”
除了在工作中把握现在,我还把它当作了一种生活方式。
怎么才算把握现在呢?简单地说,即“现在就做”“马上就做”“不往后拖延”,竭尽全力把现在的一分一秒过好。
一件事情如果不能马上做完,至少也要在今天之内做完。今日事今日毕,工作和娱乐都是如此。
今天的工作任务,我一定会在今天完成,这就是激励我每天努力工作的小目标。
娱乐也是如此,如果有好朋友约我今天晚上去唱卡拉OK,而我也很想去的话,白天的工作再多,我也会欣然接受,不会推辞说:“下次再约。”因为我会顺应本能生活。有了晚上的约会,白天我会更加专注、高效地工作,一定会在晚饭前把工作做完。晚上我就可以去放松了。像这样,不管工作还是娱乐,我都会全力以赴。假如您只剩1天的生命,您会选择怎么过?我依然会选择把握现在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活法让我不后悔。
如果能把握现在,人生就没有遗憾。
如果有人问:“假如用时间机器把您送回到1年前,您会怎么过这1年的时间?”我敢果断地回答:“还选择过去1年的生活方式。”
我为什么会如此坚定地选择同样的生活方式,而不尝试其他的过法呢?因为过去的1年我已经做到了让自己100%满意!再重新活一次的话,选择其他活法,不会比我现在过得更好。因为过去的每一天我都尽了力,其他活法保证不会更精彩。
您也应该从今天做起,把握现在,改变人生!
“最高效的工作”之三
并行工作术
不要再“一边做这个一边做那个”
很多朋友上学的时候可能都干过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写作业的事,但这样做学习的效果好吗?长大后,也有的人一边听音乐一边工作,这样做效率高吗?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科学家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脑科学学术论文显示,人脑是无法同时进行多任务运转的。从脑科学来讲,人脑无法同时处理两项任务。可是您会说,当初我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学习,好像也没有相互影响啊。从表面上来看是这样,但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并不是同时进行两项工作,而是两项工作在大脑中不停地高速转换。
举例来说,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从表面上来看也是可以做到的。
但实际上,只是大脑中负责看电视的区域和负责读书的区域在高速交替工作而已。1秒钟内,就可能交替了好几次,因为交替太快,所以从表面上来看我们是在同时做这两件事情。
从结论上来说,“一边……一边……”不仅不能实现双赢,还会拉低两者的效率。能把效率拉低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同时做两件比较难的事情,那么同时做这两件事所需要的时间,比先后单独做这两件事所需要的时间加起来还要多。也就是说,如果单独做一件事情需要1个小时的话,那么两件事情同时做,可能需要花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此书分 享微信wsyy5437]。
不要“一边……一边……”而是“并行工作”
同时做两件事情,会降低大脑运转的效率。最浅显易懂的例子莫过于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在马路上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的人经常会撞到别人,甚至还有等地铁的时候掉下站台的事故。也就是说,这样做的时候,人的注意力非常低。
要想工作的时候同时做另外一件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过也有一种例外,如果同时做的那件事情非常简单机械的话,倒是不会影响另外一件事情。比如,乘坐地铁的时候读书。乘地铁的时候,不是坐着就是站着,同时看书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还有泡澡的时候看书、思考问题。因为泡澡的时候,人只是静静地躺在浴缸中,完全可以同时做另外一件事情。而且,泡澡的时候人处于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不容易被杂念干扰,专注力很高。这时不仅适合看书,还适合思考创意性点子。世界上不少伟大的创意,就是在浴室中诞生的。
再比如,一边散步一边思考也是有好处的。散步可以提高人脑的活力,这时思考,也容易迸发出闪亮的思想火花。
像前面讲到的那样,乘地铁、泡澡、散步等非常简单、机械的动作,就可以同时进行学习、工作或思考。为了与“一边……一边……”加以区别,我给这种工作方式取了个名字,叫作“并行工作”。
上下班乘坐地铁的时候看书,那么坐1个小时的地铁,就相当于创造出了1个小时的读书时间。
泡澡30分钟的同时思考创意点子,就相当于创造出了30分钟的思考时间。而且,与坐在办公桌前思考相比,泡澡的时候思考效率可能更高。泡澡的30分钟同时思考,没准能收到平时40~60分钟的效果。这个投资回报率已经很高了。
由此可见,“一边……一边……”只能使注意力分散,而合理搭配的并行工作,却能让效率显著提高。时间管理达人,通过并行工作的方式一天甚至能创造出好几个小时的额外时间。
对于东京人来说,每天上学、上班以及其他情况乘坐交通工具移动的时间相当惊人。据统计,住在东京郊外而在市区上班的人,上下班单程乘坐地铁的时间就得花1个小时,那么一天就有2个小时在地铁中度过。每天除去睡眠时间,乘坐地铁的时间就占了清醒时间的10%以上。
如果能把这2个小时有效利用起来,我们每天都将收获一笔莫大的财富。
我乘坐地铁的时候,一般有三种利用方法:读书、“耳学”和思考。
【并行工作术1】移动读书术
一提到读书,很多上班族朋友就皱起了眉头,“没有时间”是他们的理由。但是,上下班乘坐地铁的移动时间,就有2个小时呢。
我每个月要读20~30册书,而且我一般不在家里读书,所以这些书基本上都是我在地铁里读完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下定决心,利用乘坐地铁的时间每月也能读这么多书。
即使读不了这么多,那一个月5本书总能读完吧。上班族朋友一天坐地铁2个小时,一个月就有40个小时左右的读书时间,读5本书还是绰绰有余吧。
接下来我就为您介绍乘坐地铁时的高效读书法。
确定今天要读的书
早上出门上班之前,先确定今天要读什么书,然后把它装在提包中。是我的话,下班回家的时候,那本书已经读完了,我基本上一天要读一本书。
像我这样给自己的阅读定量——每天读一本书,对有些朋友来说可能比较困难。但至少要给自己的阅读计划设定一个目标。设定目标之后,人体就会分泌多巴胺,从而增强实现目标的动机,提高专注力,学习效率和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一天读完一本书,习惯之后,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读书节奏。假如今天读一本书还剩20页没有读完,那么乘坐地铁时除了要带一本新书外,还得把这本书带上,带两本书好麻烦。这样一想,我就会想方设法在今天把这本书读完。不让一本书过夜,也有利于整体把握书的内容,更便于系统记忆。
一天读完一本书,可能有些朋友实在做不到。那可以从“一周一本书”开始,坚持一段时间,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就可以实现“三天一本书”“两天一本书”直到“一天一本书”。看着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量不断增加,您也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莫大的成就感。
设定阅读目标之后,就一定要严守约定,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这样一来,乘坐地铁的时候您就不会再想玩手机游戏,看微信、微博了。实在想看手机的话,也要等到把书读完才行。这样的设置,更能激发我们读书的欲望。
设定合适的目标可以为我们带来适度的压力,而适度的压力有助于专注力的提高。
读书之后,一定要有输出
读完一本书之后,不能就此了事。读书是向大脑中输入信息,而读完之后还要有输出。所谓输出,就是把读书的感想、学到的知识写出来。光读书而不输出的话,很快就会把书的内容遗忘,再回忆时也缺少提示点。那样的话,读书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可是,要在地铁里拿出本子和笔写读书感想,确实有点难为人,不过可以回家之后再写。如果不想写字,也可以把读书感想发表在Face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
最简单的读书输出法叫作“3点输出法”。就是用3个要点来总结这本书带给您的收获,每一点只需写一行字就够了。用这种方法为一本书写读后感,只需3分钟即可。
关于读书后的输出法,拙作《过目不忘的读书术》(Sunmark出版)中有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
活用电子书
上下班高峰期,在拥挤的地铁里捧着一本书看,简直不太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大家使用电子书。
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都可以看电子书。而且这些电子设备体形小巧,一只手就可以拿着看,还能单手翻页,另一只手提提包就行了。
读书速度快的人,一天一本书可能不够看,那么下班回家的地铁上就会有空余时间,可是带两本纸质书又不方便。
有了电子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可以下载存储好多本书,看完一本就能接着看第二本。
而且电子书还有一个好处,对书中内容的勾画也比较方便。
我读书的时候有个习惯,遇到好的句子、段落,我会用笔进行勾画。但是读纸质书的话,在拥挤的地铁里就不方便用笔勾画了。电子书在这方面又有了优势,它可以通过手指的操作在文字上进行勾画。
【并行工作术2】耳学
常坐地铁的人都知道,乘坐地铁的人有很多都戴着耳机听音乐。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听音乐,也有人在听学习资料。我乘坐地铁的时候,就曾从旁人耳机传出的微弱声音中听出他是在听英语。当时我很感动:“啊!原来这个年轻人利用乘坐地铁的时间在学英语。”
听音频教材进行学习的方式,我将其命名为“耳学”。在地铁中,特别是拥挤的地铁中,耳学的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
首先,戴耳机听学习资料时,双手被解放了出来,可以提书包或拿其他东西。
在拥挤不堪的满员地铁中,有的时候想看书也没有空间,就连拿电子书看都不方便。这个时候,戴上耳机听学习资料就成了不错的选择,既不影响别人,还能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经常戴耳机学习的人肯定都有体会,耳学时的专注力是相当高的。闭上眼睛“进入自己的世界”,就像在家里安静地学习一样。原因很简单,闭上眼睛,可以隔断外界的视觉信息,戴着耳机,就不会受到外界的噪声干扰。因此,此时此刻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静谧的私人空间。没有外界的干扰,学习效率自然高。
乘坐拥挤的地铁本身就让人疲惫,看着周围乘客疲倦的面容,我们也会受到负能量的影响。但是,戴上耳机学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便和外界的负能量自行隔离了。这样乘坐地铁也不会感觉疲惫。
只要有一部手机和一副耳机,谁都可以开始“耳学”。真是一种既简单易行,门槛又低的学习方式。
下面我推荐一些“耳学”的内容给大家:
1.Kindle中的读书音频。
2.外语学习音频。
3.动画片的音频。
4.YouTube中的音频。
5.播客软件中的音频。
等地铁的时候、在路上走的时候、骑自行车的时候,都可以听。
把耳学利用好了,一天至少可以创造出2个小时用于自我投资的学习时间。日积月累,就变成了一笔惊人的财富。
而且,早上上班时在地铁里戴耳机学习,还把大脑的黄金时间利用了起来。
假设两个人都有智能手机,可是一个人用它来玩游戏,另一个人用它来听学习资料,10年之后,这两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差距?您可以试想一下。
【并行工作术3】思考
在并行工作术中,思考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方式。
但我所说的思考,并不是漫无目的、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
举例来说,每天早晨起床后,洗澡前,我会先给自己设定一个思考的主题,比如“今天的网络杂志该写些什么呢?”。
然后进入浴室开始冲淋浴。当我洗完澡,走出浴室的时候,一般已经找到了写作的灵感。
这也算得上是一种“限时工作术”。我冲澡的时间也就10分钟左右,所以给自己的思考时间也只有10分钟,为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出写作的主题,我必须高度专注地思考。随着大脑飞快地运转,我每次都能在10分钟之内想出好的点子。
如果坐在书桌前再开始思考“今天的网络杂志该写些什么呢?”,也需要花10分钟左右才能获得灵感。可是,这可是大脑的黄金时间,10分钟时间相当于平时的4倍,也就是40分钟左右。
可是,我在洗澡的同时就把需要的内容思考好了,这10分钟的并行工作,相当于创造出了平时40分钟的工作量。
我在前面讲过,受大脑机能的限制,我们人类不能同时把两件事情都做好。但对于洗澡这种简单的动作来说,只要习惯了它的流程,洗澡的过程基本上不用大脑参与,按照身体的记忆一步接一步地做就行了。而且,早晨冲淋浴,可以唤醒我们体内的交感神经,让大脑进入清醒模式,反而容易想出好的创意。
上厕所的时间。
从家走到地铁站的时间。
从乘上地铁到下车的时间。
上述时间段都适合并行工作术,我强烈建议您可以在这些时段来思考。
也许以前您洗澡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从家走到地铁站的路上,什么都不想。您可以尝试一下在这样的时间里思考、判断、做决定,不仅能节省时间、创造时间,还能给工作带来不一样的乐趣,说不定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