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麻布孝衣
声音听着都让人想要流泪。
这个时候,杨回也觉得自己应该有泪水!
“爹!皇上来看你了!皇上没有忘记你的功劳!”杨回也如他母亲一般撕心裂肺,好像是被女帝感动的。
女帝却是马上就听出了杨回这话里有话!
怎么在哪里都不提功劳,而且他还不是明着向自己邀功,是顺着自己的话让自己背负这些。
“这个小子!”女帝在心里轻声腹诽了一句。
“敏儿,快去!”女帝又催促了一声。
上官敏上前,早有家丁点好了三根香交给了上官敏。
上官敏也是按着习俗做完了全套。
虽然是上官敏在做,但是他却是代表女帝,现在上官敏所做的都是女帝做的。
皇帝居然给臣子行礼,虽然这个臣子死了,但是这也是莫大的隆恩!
是谁一开始传女帝已经放弃了保国公?是谁说保国公要没落了?
到场的这些小官吏看不懂了,幸好自己先来了。
这一天先是玉亲王来,接着又是女帝前来,这还是一个要没落的保国公能享受的待遇吗?没有看到上官敏正代表着女帝在给死了的保国公行礼吗?
女帝一走,众人这才敢开始交谈。
“女帝都来了,怎么回事?”
“皇上不是想要削爵位吗?”
“这怎么看都不像是要对付杨家的意思啊!”
在场的小官吏,杨家的家丁都是想不明白。
而女帝来祭拜保国公的消息,马上就如传染病一般的向京城各处传开。
所有的官员再也坐不住了。
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他们的预料啊!先是有玉亲王,后有女帝,难道这保国公还有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虽然各有猜疑,但是都是统一地决定还是也到保国公府来看一下,就算是这保国公府以后变弱了,自己去露一个脸,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是要是自己不去,一旦杨回继承了保国公爵位,那自己就再也傍不上保国公这条大腿了。
“可恶,怎么会这样!”柳无将手中的杯子狠狠地砸在地上,茶水四溅,碎片纷飞。
“爹爹!女帝也就罢了,但是玉亲王为什么还要去给杨家站台啊?”柳娇娇最怕就是杨回变好,所以,今天杨家发生的事情,让她的心情非常非常的糟糕。
“我去一趟玉亲王府,可能事情没有表面这个样子也说不定!”柳家与保国公府已经撕破了脸皮,所以,柳元要弄清楚事情真相。
“爹,你快去吧!”柳娇娇催促道。
女帝的车驾离开,杨回也是好好地休息了一下,这女帝与之在御书房里比起来,在这里的气场也太强了一点吧!
不过,杨回马上就没有空休息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达官贵人不约而同的前来,杨回作为孝子,只得在灵堂前回礼。
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杨回的动作也是越来越机械。
“还真有收礼收到手抽筋的时候啊?”杨回感叹了一句。
来的这些人,当然都是准备了份子钱,自然不会空手而来。
今天天都黑了,但是来人却是还没有完。
杨府也是连忙增开了流水席,来者是客,无论平时关系处得怎么样,但是别人能过来,也是善意。
别说杨回,就是杨回的姐姐,她本是客人,可是现在却是不得不帮忙接待客人,因为客人太多了。
一下子,杨府都好像回到了当年杨平刚刚继承保国公位的时刻。
这样持续到了深夜,终于是没再有客人过来,杨回这才得休息。
疲惫的身躯靠在椅子上,杨回现在累得都不想说话了。
“夫人,世子,李掌柜又来了,正在偏厅等着,还请夫人与世子过去。”一个家丁走到了杨回的面前,对着杨回母子说道。
杨回看了一眼一脸疲惫的母亲,于是问了一声:“母亲,这李掌柜可靠吗?”
“他是我从娘家带过来的人,卖身契在我手中,应该没有问题。”
士农工商,这个世界还是儒家的这个层次划分。
商人可是最底层的人,保国公的人是不可以直接做生意的,而府上却是又的确有这么多的产业。
所以定是找自己相当信任的人去管理这些事情,李掌柜是娘家随嫁过来的人,要是不得信任,又如何会被派到保国公府来。
也是因为如此,李掌柜才会被派去负责绸缎坊这么重要的事情。
“母亲,我知道了,这件事情就交给儿子就行了,你也不要太劳累了,还是快点去休息去吧!”杨回的母亲可也是一个两百多斤的胖子,经过这一天的折腾,哪里还有力气。
何况昨天的主意也是杨回想到的,杨回的母亲也是马上就同意杨回的说法。
“你去也好,不过也要好好地听李掌柜的想法,他管理绸缎坊这么多年,能力还是很强的。”
杨回的母亲看着杨回也知道孝心自己,心里也是很为自豪,自己的儿子终究是长大了。
“母亲,我知晓了!你就放心好了,金会担负起保国公府世子的责任的。”
“青儿,随我一起去!”说真的,杨回昨天虽然走了两次这路,但是他还是没有记住。
主要还是昨天去惊叹自己家有多在去了,没有注意路线。
今天可是一定要记住了。
李掌柜在偏厅没有了昨天的慌张,杨回看到李掌柜的身边还放有几个箱子。
“世子,成衣做了三百件,都在这里,你看一下行不行?”李掌柜见到杨回来了,马上行礼说道。
他回去也想了很多,但是还是觉得世子的这个法子可能是最有用的。
所以今天李掌柜对世子尊敬了许多。
“哦,这么快,可有人知道?”杨回问了一句。
“这是按照世子说的样子做的,这制作起来很是简单。只是十个制衣工,一天便做出来了。我都给了他们封口费,他们不会说出去的。而且,我也没有给他们说出用途。”李掌柜说着便打开了箱子。
杨回拿起一件,并将其展开,与现代的孝衣差不多,就是这个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