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有个不幸早逝的哥哥。从小被冷落的她原本希望取代哥哥,成为家中的重心,没想到爸妈却再生了妹妹。从此她不断祈求上帝快点带走妹妹,直到一场骇人大火 本书初版于1956年。进入熟年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对人生似乎不再怀疑,反而开始相信罪与赎上天自有安排。本书透过生死攸关的奇情异境,深刻描摹姐妹两人不可思议的罪恶与情爱纠葛
阿加莎·克里斯蒂
借镜杀人(They Do It With Mirrors),又译作:庄园迷案,镜子魔术。马普尔小姐探案系列之一。简·马普尔、范·赖多克、卡里·路易丝很久之前,在她们都还是小姑娘的时候一起在佛罗伦萨的寄宿学校里度过了一段青葱的岁月。20多年间,马普尔经常见到赖多克,而赖多克也常常拜访路易丝,赖多克就像他们之间的纽带似的。今天,马普尔又和赖多克见面了,可这次赖多克显然有心事,她谈到了最近的一次对于卡里·路易丝的拜访。她强烈感觉到了一种罪恶正在卡里的那个庄园中蔓延,似乎不幸的事情就快要发生了,因此她恳请对人性有着深刻理解的马普尔去卡里的石门庄园探个究竟。这究竟是赖多克小姐的杞人忧天,还是精准的第六感呢?简·马普尔为了好友,踏上了前往石门庄园的旅程,接下来的事情是那么的不可思议,谋杀真的上演了,一切就好像一出戏剧,一出精心准备的戏剧,每个人都永生难忘的戏剧……
阿加莎·克里斯蒂
《烟囱宅之谜》(The Secret of Chimneys),又译作:烟囱大厦的秘密,名苑猎凶。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本有续集的小说(1929年出版的《七面钟之谜》)。在本书中,巴特尔警长第一次登场。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根据本故事创作了一个剧本,该剧本在尘封多年后,偶然被一个加拿大的戏剧公司发现并演出。战后的赫索斯拉夫准备恢复帝制。即将成为国王的迈克殿下秘密来到英国,与英国金融家讨论合作项目,然而就在他入住烟囱大厦的当晚,就被人枪杀在议事厅中,凶手似乎并未离开大厦。奇怪的事件并没有完,在转天夜里,又有人闯入议事厅,似乎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在被发觉后,依然混迹于大厦内。在英国刑事督察介入后,美国和法国的秘密警察也纷纷露头,事件愈加复杂了。一个做环球旅游的年轻人带着朋友托付的两个任务来到英国,然而任务完成的并不顺利,并且被卷入了烟囱大厦的纠葛中不能脱身。但他凭借着聪明机智及过人的洞察力揪出了那个躲在暗处的敌人,揭开了藏在烟囱大厦里的秘密,顺便还找到了心上人并解决了赫索斯拉夫的政治危机。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本书的人物关系微妙复杂,伏笔极多,颇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翻地覆,柳暗花明的感觉。
阿加莎·克里斯蒂
四魔头《The Big Four》,又译作:四巨头、四大魔头。本书是由一系列发表在杂志上的小故事串接而成,因此故事情节略微松散,在书中出现了波洛的双胞胎兄弟。深夜,一个不速之客,立在波洛卧室的门口,从头到脚裹着尘土。那人一张瘦削的脸,对视片刻,就摇摇晃晃地倒下了。他是谁?是惊吓过度还是筋疲力尽?更重要的是,那个在纸上画了一遍又一遍的数字4是什么意思?为揭露四魔头的真相,波洛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一帮国际阴谋集团的犯罪分子斗智斗勇……赫邱里·波洛真的已死?黑斯丁斯上尉是波洛的久年知己。此刻,黑斯丁斯正双手颤抖地捧读着他刚刚收到的这封信。我亲爱的朋友——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不在人世了。你不必为我伤心落泪。只要听从我的指示。这是必须的。这是赫邱里·波洛计划的一部分!我向你致敬……也许赫邱里·波洛真的死了,但他的精神长存——继续和世间最凶恶的阴谋奋斗……在最艰辛的考验和最后的胜利中挫败死神……
阿加莎·克里斯蒂
天涯过客(Passenger to Frankfurt)。斯塔福德·奈爵士出身高贵,在外交部供职。虽然身世显赫,又刚刚步入中年,斯塔福德爵士仍保留一份童心和顽皮。衣着方面他喜欢标新立异,尤其出门旅行时爱披海盗式的斗篷。这两样都叫他那些循规道矩的同事们皱眉头,也使得他的上级有些担心他对于敏感的外交事务的认真程度是否足够。尽管如此.斯塔福德爵士依然自得其乐。他身上那种十八世纪贵族特有的自信和闲情逸致将别人的侧目转变成他日常生活中别样的乐趣。外交部的职务使得他长年累月在各国间穿梭,新闻媒介对于他的一举一动都相当敏感。爵士乐得偶尔让他们胡乱猜疑他的行踪而不去多加解释。一方面对于外交事务的官僚与呆板有些厌倦,另一方面他那颗不安稳的心也时时期待着新的体验。这一天斯塔福德刚从马来西亚出使归来,在法兰克福转机时,很偶然的一位陌生的女客请他帮忙。她不光看中他身上那件招摇的斗篷,还想要借用他的机票和护照;并且说如果斯塔福德不出手相救的话她会有生命危险。好奇心终究占了上风,斯塔福德喝下神秘女客的迷药,让她取代自己登机。回到伦敦后,斯塔福德在法兰克福的遭遇一下子传了开来,有人认为他是遇着小偷,有人认为是他一贯的吊儿郎当作风,也有人开始怀疑他的忠诚。外交部的高级官员担心这不是单纯的普通盗窃,安全部门也开始严密调查他的行踪。斯塔福德发现自己的公寓被搜查,衣物被人盗去;走在路上几次被人跟踪、并险被行刺。这种种反而教他亦发得意自己当时的决定。不久他开始挂念起那位神秘的女客,对她的安危、行踪念念不忘。他希望这次遭遇并不就此结束,他希望她并非就此从他的生命中消失。他急切地盼望着能和她再次相遇。然而,他的生活好象日渐朝着老样子恢复。闲来探望一下上了年纪的玛蒂尔达姑婆,听她讲述古老家族的逸事。或是和朋友共进晚餐;再就是没完没了的外交晚宴。在一次美国大使馆的晚宴上,斯塔福德认识了高贵的雷纳塔·泽科夫斯基女伯爵。女伯爵将他引见给几位神秘人物,从此他的平静生活被搅乱。从英国的乡村到巴伐利亚的古堡,到南美洲,到美国,他和女伯爵一起周游各国、拜见各种各样的人。他如愿以偿开始了一种从未尝试过的冒险,但另一方面心中的疑惑也日深。究竟那位神秘女客是什么人,女伯爵又要向他展现一个怎样的世界。玛丽安到底是谁,富裕的古堡主人夏洛特对他又有什么样的安排和期待。还有年轻英俊的约瑟夫和他的崇拜者。为什么无论他走到哪里身边的人都向他提及瓦格纳的《年轻的齐格菲》……这一切将怎样影响他的生活和事业? 这一切对于英国以及欧洲其它国家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阿加莎·克里斯蒂
《褐衣男子》(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又译作:穿棕色套装的人。年轻美丽的安妮带着对冒险的无限憧憬来到了伦敦。在一次地铁事故中,她目睹了一个人失足掉下车轨,并捡到了为他检查的医生身上掉下的一张纸条。次日她又从报纸上读到在屋主外出度假待租的磨房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的新闻,曾有一个穿褐色外套的男人在她之后进入房子并在几分钟之后慌慌张张地离去。而前日那个死去的男人身上也有一张到这个房子里看房的凭条。一时之间,褐衣男子杀害了这两人的消息在伦敦传得沸沸扬扬。安妮意识到自己捡到纸条的重要性,她去苏格兰场去报告时却受到冷遇,一怒之下安妮到了报社老板那里谋得一份职位,自己开始调查并把调查结果送到报社。按照纸条上的提示,安妮搭乘kilmorden号开往南非的轮船,身上只有25英镑。在船上她认识了美丽迷人的布莱尔太太,并与她成为好友,认识了据说是为政府做秘密工作的雷斯上校,他给他们讲了许多关于欺诈间谍方面的故事,比如多年以前发生在南非的DE BEERS钻石掉包案等!还有风趣幽默的佩德勒爵士(磨房的屋主,事发当时他在戛纳度假),他亲切地称安妮为长腿美女,水灵眼儿。以及爵士那面目可憎的秘书彼吉特,他总解释不出他在案发那日做了些什么,而按照安排他应该在佛罗伦萨度假。按照纸条上的提示安妮住到了17号舱房,在纸条上提示的那天晚上,一个受伤的男子逃到了安妮的房间,他就是褐衣男子,但是安妮的直觉告诉她,他并没有杀害这两个人。褐衣男子并不领安妮的情,和她大吵之后离去了安妮把她的真实身份和目的告诉了布莱尔太太,住在71号舱房的布莱尔太太告诉她,就在那天晚上,竟然有人莫名其妙的从气窗扔给她一卷底片,当她们打开底片盒的时候,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钻石!在抵达开普敦前的那个晚上,安妮在甲板上遭到了袭击,一个人竟然想要把她扔到海里去,幸亏褐衣男子及时赶到救了她,当他们追上逃跑的袭击者时,发现他竟然是彼吉特!经过这几次经历,安妮和褐衣男子的关系密切了起来,她更加确信他不是一个凶手,虽然他是以爵士的第二秘书身份出行,但是安妮已经发现他的真实身份,那就是在数年前DE BEERS掉包案中声誉扫地的年轻人之——哈里·雷伯恩。到达开普敦以后,安妮更是霉运不断,先是中了人的圈套被绑在一所孤零零的房子里,幸亏她机敏地逃脱,随后又被人跟踪,她成功地躲开了追踪,在最后一刻跳上了开往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的火车。在布拉瓦尔的旅馆里,安妮收到了来自哈里的纸条,当她赴约的时候,却被人跟踪,她狂奔起来想要甩掉此日,谁知道一个山路竟然变了方向,她掉下了山崖。当她醒过来的时候,她住在一个孤岛上,哈里就在她的身边。其实那张纸条根本不是他送的,那么到底是谁处心积虑的要除掉安妮呢?哈里和安妮相爱了,但是哈里因为自己的名誉没有得到澄清,一直不敢也不愿向安妮表白,他给安妮讲了当年他和好朋友被诬陷的那一段故事。他和朋友发现了一个大钻石矿,他们兴冲冲地带着样品回南非来给专家检验,结果钻石却被掉包,他们被诬陷偷了DE BEERS的钻石。因为朋友父亲的影响力,他们没有被起诉。随后他们参加了战争,朋友在行动中牺牲,而他活了下来,隐姓埋名过了许多年,直到他发现了参与诬陷他的一个人出现在他面前,他才起了为自己正名的决心。他知道他是一个犯罪组织为了夺取钻石而找到的替罪羊,而这个组织的首脑是一个外号叫做上校的人。但是上校是谁呢?没有人知道。据说现在南非进行的一次大罢工的幕后主使也就是这位上校。哈里坚持要送安妮回到英国,而由他自己独自去调查出真相。在送安妮离开之前,他们遭到了袭击,二人好不容易逃脱。经过这一番患难,他们再也离不开彼此了,哈里同意不送安妮回英国,而让她回到了朋友身边。没过几天,安妮又收到一封署名哈里的纸条,她知道这是上校伪造的,但是她还是走进了圈套,她发现,原来上校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自传里提到,这是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试图把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写到小说里,可是失败了。这个人就是她前夫的朋友,看得出来阿加莎·克里斯蒂并不喜欢他,并在小说中把他塑造成了有一副可恶嘴脸的秘书。该书出版于1924年。1989年改编成同名电影,但是剧情背景等都有较大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