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肯定不会被降维打击了

“马和,你师父派你来的?快呈上来!”

朱棣闻言精神陡然一震,立即招呼了一声。

来者非是旁人,乃是内官监太监,也就是后世熟知的三保太监郑和,只不过此时尚未改姓。

作为道衍大师的关门弟子,马和是菩萨戒弟子,法号福吉祥,常担任道衍与朱棣之间绝密信息的沟通任务。

朱棣伸手接过了道衍所写的奏疏。

“陛下,臣思虑良久,若限制诸藩不致为国之患,唯两策也.”

朱棣看了一遍奏疏上的内容,一开始脸上的阴霾愈发浓厚,却又渐渐消失不见,转而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

“好,朕知道了。”

马和恭敬地低着头,听到朱棣的话后,眼皮抬起偷瞄了一眼朱棣的神色,便又飞快地垂下了脑袋。

“你先退下吧。”朱棣摆了摆手。

马和躬身退出了大殿,并顺手掩上了殿门。

道衍所谓的两策,偏于阴损,但确实是解决未来大明财政被宗室压垮的好办法。

道衍建议朱棣,把朱元璋时期的藩王活动限制进行部分更化,在朱元璋时期,藩王无诏不得离开封国,因此如果没有特殊事件的发生,那么诸藩与皇帝很可能很久很久都见不了一次面。

而道衍指出,朱棣可以宣布正是因为天家之间不能常见,感情淡薄,因此才会导致建文帝很容易就受到了奸臣齐泰、黄子澄的蛊惑,对自己的骨肉亲人痛下杀手。

吸取了这一教训,皇帝才打算更化这一制度。

这些被剥夺了护卫的空头藩王依旧是无诏不得离开封国,但皇帝应该每年轮流召集一定数量,如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藩王及其子嗣入京,与天家亲睦。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上的说法。

道衍的真实目的则有些阴损,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其一,让藩王无法长时间待在封地,藩王不在封地经营,当然造反就无从谈起,从根源上杜绝了某些藩王做大到尾大不掉的可能性。

如果真有哪个藩王胆大包天,想要来一次王上加白,那皇帝只需要等他进京的时候,找个由头让他意外身亡就是了,什么酒后坠水、马车失控、招娼暴毙.办法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如果这个想造反的藩王不进京,那就更好了,朝廷可以直接名正言顺地讨伐并消灭。

其二,藩王只要进京,那总会有不规矩、行不法事的,即便是藩王能管得住自己,又能管得住自己带来的子嗣、仆从吗?

总会有藩王子嗣去秦淮河上消费时与人争风吃醋,总会有王府恶仆狗仗人势把封地那套搬到南京城来。

如此以来,如何定夺全都看皇帝的心情和需要,削藩削俸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诸藩自然战战兢兢。

至于朱元璋定下的御史不得风闻藩王过错奏事,否则以离间天家亲情论处。道衍的意思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贬了御史回头再给他升官,只要做一次,大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诸藩手上无兵,仅与子嗣仆从入京,如果限制总人数,只要控制在数十人规模,哪怕诸藩联合起来,也无法在京城发动任何叛乱。”

朱棣继续看了下去。

本来,之所以在九代以后宗室供养才会压垮大明财政,是因为宗室繁衍到

而道衍干脆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办法。

大明的宗室等级,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共八级。

既然

如此一来,朝廷对于宗室保底供养的压力,将极大减轻,把这个大包袱直接甩了出去。

甚至,道衍还建议朱棣,可以减少宗室的总等级,比如减少为六级或者七级。

反正现在大明宗室才传到

想来诸藩对于这种根本不损害他们现实利益的事情,是不会有任何反对的。而对于大臣来说,如果有哪个顽固的摆出《皇明祖训》,朱棣完全可以给他来一次“棋盘摆米”,给他一点小小的数学震撼。

到时候,朝廷的文官们,也就自动闭嘴了。

而藩王们的俸禄,也不应该增加太多,否则会对未来几十年内的大明财政,同样造成压力。

“道衍大师妙计!”

朱棣朱棣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嗯~不愧是为朕出谋划策多年的道衍大师,有了这两条计策,想来就能完全破解二百年后大明受供养宗室的压力,而导致的财政破产了!”

朱棣摸了摸胡须,沉吟片刻后,觉得道衍献上的两条计策确实可行,唯有其中的只给藩王加少量俸禄,可能不太好办。

毕竟,大明的藩王制度,跟西汉和西晋并不一样,藩王都是有实兵而无实国的。

名义上藩王们的封国,实际上都是朝廷官员在管理,藩王真正的核心利益,是三护卫!

而朱棣想要仅靠多增加少量俸禄,就和平地剥夺藩王的三护卫兵权,恐怕还是会激起不满。

不过即便有些缺憾,但朱棣认为道衍的两条计策,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解决办法了。

朱棣觉得,姜星火能给出的解决办法,恐怕也是这两种思路,或是其中之一,或是某些变种,不太可能再有什么其他的内容。

毕竟,削诸藩兵权这件事,诸藩与皇帝之间是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的。

就像是姜星火所说,想解决,就得加钱。

世界上怎么可能存在不加钱,不动刀兵,诸藩又能心悦诚服地交出兵权的事情呢?

姜星火能做到?

不可能!

“哈哈哈哈!”

朱棣心情畅快之下,甚至难得地在无人的殿中放声大笑。

朱棣非常确信。

——这次去听课,肯定不会被降维打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