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今晚不回去了
揣着这个念头, 明怡老老实实回东次间等他。
下人早已退去后罩房,院子里静悄悄的,只偶尔几只春鸟打树丛里扑过, 发出些许啼声,明怡将余下的话本看完, 重新放去博古架一个格子上, 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裴越已收拾停当出了浴室, 身影落在内外相隔的屏风,时而被拉长,时而占据整个屏面, 看来是打算睡了。
明怡吹了案前的灯, 绕进内室。
屋子陷入昏暗, 内室就更暗了。
借着外头微弱的光芒,瞧见裴越坐在床榻一侧,唤了一声, “家主……”
黑暗里,她青丝如瀑, 长身而立, 即便瞧不清面容, 也很有几分朗月清风的意怀。
听出她语气略有些欲言又止, 裴越只当她要与他提和离之事,打断她,“我今日乏了,早些歇着罢。”
明怡本想问一问,今夜同房否, 看他拒绝得干脆,便知没戏,无声越过他上了塌。
裴越这厢候着她先进了榻,方才将两幅帘帐悉数搁下,隔绝外头任何光亮。
没了光,也似屏住呼吸。
看不清彼此,莫名地不再挨在一处。
直到适应床榻里的黑暗,方觉彼此隔了半个身位。
时值盛春,不是冬日,当然再用不着他取暖。
明怡虚虚握了握掌,找不到理由过去,只能躺着不动。
被褥各执一端,当中空荡荡的,任凭微风掠进,气氛无端凝滞。
二人几乎保持一致的睡姿,不约而同睁开眼望着帐顶百子戏莲图,克制着谁也发出任何声响。
自从定了同房日子,每月的十六他们从未旷过,几乎是迫不及待缠在一块。
今夜头一回无动于衷。
明怡在想,她马上便要离开,再这般纠缠他,确实不太厚道,遗憾之余,只能打住念头。
裴越心里更不好受。
理智告诉他,他不能再碰她,若弄出个孩子,没法收场。他们各有背负,又无法兼容。可身子里的欲念几乎压不住,鼻尖窜进来的全是她身上那股清淡的冷杉香,他太明白她的身子有多可口,就如同那些稀世珍味,尝一回便叫人欲罢不能,她的线条极好,身量又修长,与他十分契合,每每亲热便如同天地间最相配的同心圆……
他其实从未好好抱过她,除了床榻之间,他们从不狎昵,从不依偎彼此。
裴越也遗憾。
人便是这般,总觉着来日方长,殊不知有些人和事并无来日。
修长的手指捏紧了背角,细长的青筋几乎暴起。
他甚至不知他为何要来后院,既然已做了决定,明知无法再继续下去,他就不该来,待风头过去,与她坦白便是。
偏听到沈奇提到今夜是十六,脚步不听使唤来到这里。
裴越极力克制着呼吸,缓了一口气。
彼此都感受得到对方一丝一毫的动静,谁也没做出下一步举动。
心里都绷着一根绳,只看谁也先绷不住。
外间忽然起了风,好似有雨滴拍打屋檐的声响,连同各自呼吸声,清晰入耳。
这样的沉默,令两人异常难受。
裴越实在不擅长冷落她,想起她后日生辰,先开了口,“对了,母亲要为你办几桌席面。”
“不必,”明怡拒绝得很干脆,“母亲身子不适,养病为要。”
裴越见她语气无比坚决,心里头莫名有些发突,忍不住想要稳住她,
久久的沉默后,他暗哑的嗓音在夜色里荡开,
“他的情况不太好,被人毒哑了嗓,什么话都问不出来。”
明怡怔住,一贯平稳的呼吸忽然在一刻被打乱。
当然知道这里的“他”是谁。
这是二人第一次正面就李家的事交流沟通。
明怡克制着翻涌的情绪,眼珠子依然定在上方没动,轻声问他,“然后呢?”
裴越续了一口气,接着道,“中毒时日不少于一年,恐在北燕就已被人暗害,我已命两名太医给他看诊,暗中着眼线盯着高旭,陛下也下过圣旨,若人在高旭手里出事,便要他的命,暂时你不用担心他的安危。”
“眼下其一,确保他之安危,耐心等太医将他医治好,只待他能开口,便可知当年真相。”
“其二,顺着数次刺杀他的线索查,这些人兴许便是陷害你爹爹的幕后黑手。”
“你先莫要急,莫要轻举妄动。”
她怎么可能不急。
明怡深深闭了闭眼,紧紧捏着眉心,她爹爹受了这么多罪,她如何好受,还是得多谢他给她带来这么多情报,她十分受用,更谢他绞尽脑汁在帮她。
“昨夜之事,你如何与陛下交待的?”她总算开口提起昨夜。
这回换裴越心口蓬乱,实在没法将昨夜罗刹般的她与此刻乖巧温静的枕边人相提并论,“总归被我糊弄过去了。”
明怡闻言嗤哼一声,她对皇帝并不陌生,相反了解得很。
哪里能那么容易糊弄过去,瞒得了一时,瞒不住一世,李家遭了这么多罪,她迟早要与皇帝对峙,势必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今日他牵扯越深,来日皇帝便忌惮他越多。
不能再叫他掺和进去。
已然蒙骗他在先,不能再拖他下水。
必须离开。
裴越见她不吭声,偏过身看向她,问起心中疑惑,
“倒是你,与你哥哥之间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哥哥当然指的是李蔺昭。
明怡便猜到他还是有些怀疑她,面庞悄然转向他,失笑一声,“我实话告诉你,我们陇西当地,有双生子不详之说,故而我生下来,我母亲就不喜我,我是由我祖母带大的,母亲总担心我克我哥哥,便将他带回京城,不许我俩见面,我长到三岁,因有习武天赋,被莲花门的人相中,带去了祁连山深山里头。”
“我爹爹哪里肯,跪在莲花门山门外,恳求莲花门将我放出来,莲花门的人没答应,无奈之下,我爹爹担心我一人孤苦无依,忍泪含痛将我哥哥也送了进来,我们兄妹俩一道在莲花门长大。”
“肃州大战时,我也出手了,否则凭哥哥一人如何能杀掉北燕三万精锐,但最终,哥哥还是战死,而我也受了重伤,只因当时传出爹爹叛国的消息,恐锦衣卫缉拿我,我便回了潭州养伤。忘了告诉你,我祖母娘家便是潭州。”
“老爷子与我祖父有几分交情,认出了我,见明怡心有所属,不愿嫁你,便让我替嫁入京。”
黑暗里,她的轮廓与夜色融为一体,唯有一双幽亮的眼,时不时闪烁出晶莹的光芒。
裴越静静注视她,听她说完,好一会儿没说话。
这番说辞与游七所查相吻合,毫无破绽,明明白白。
裴越想不信都难。
细细捋下来,也着实解答了他诸多疑惑。
“所以,你也不知你爹爹为何叛国?”
“不知。”
当时她昏迷不醒,跌落山崖,被青禾救回莲花门,三月后方醒,彼时已是天翻地覆,她很长一段时日不能下地走路,何谈去北燕救人。为了给她疗伤,青禾携她南下潭州,李老爷子有苗疆的秘方,能助她恢复些许功力,直到去年方行动自如,故而整军进京。
个中缘故均已坦白,明怡拿定主意,缓缓坐起身,郑重与他道,
“家主,对不住,我骗了你。”
可惜说完,黑暗里那个人毫无反应,清隽的身影静静卧在那,好似陷入一片深渊,连着呼吸也微末不闻。
明怡心里忽然有些发慌,想伸手去够他,双臂撑在床榻,一点点往他的方向挪动,
随着她迫近,他终于缓缓坐起身,高大的身子如一座山杵在她面前,幽邃的眸子牢牢锁住她,喉结来回在翻滚,周身罩着一股异常的沉默和压抑。
无端叫人忐忑。
明怡这辈子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从来光明磊落,独独对着这么一个人,缺了几分底气,抿着唇望向他,不再说话,好似等待他的审判。
又是一阵无声的对峙。
他还是不言不语,明怡担心他气坏了,终于够住他衣角,低声道,“家主……我与你赔罪。”
“赔罪”二字终究是如出鞘的刀戈刹那划破裴越心中绷紧的那根弦。
也捅破二人一直以来苦苦维系不敢去戳破的那层窗户纸。
她素来闯天闯地,何时这般小心翼翼,裴越听了心里跟下油锅似的,很是心疼,可更多的是怨恨,怨她欺瞒他,怨她不信任他,终至如今两难局面。
“我就问你一句,往后你能不能安安分分待在府上,案子的事交给我,可好?”他半是要求,半是祈求,真的舍不得她走,一想到要放手,心里跟剜肉似的疼,好似天地都失了颜色。
她是他高头大马亲自接进裴府的,不管她什么来路,甭是什么身份,他们着实做了近半年的夫妻,他裴东亭一生以信誉著称于世,从来没做过抛妻弃子之事。
眼下也不能。
他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不能。
他越这样,明怡心里越如刀割,一字一句往唇齿外挤,“你已为我做得够多够……
她不可能窝在这后宅,听凭别人为她赴汤蹈火。
她很清楚,裴越这不过是做困兽之斗,他自己也很明白,与她分开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眼下还只是杀皇帝几个护卫而已,他日要杀皇帝儿子时,裴越还能为她举刀不成。
裴越从她这句话便知,她没打算妥协。
脸色倏忽发白,眼角一点点绷紧,周身弥漫的那股郁抑几乎浓烈到极致。
明怡看着这样的他,心痛极了,不管不顾扑过来,握住他双肩,
“你不用担心我,我一定会弄个明白。”
“你单枪匹马,能弄得过谁?”他不再遏抑情绪,痛声斥道。
这话是明怡听过天底下最大的笑话,指腹沿着他肩骨往上,慢慢覆至他脖颈,指尖撩过他喉结,一脸的肆意嚣张,“经历了昨夜,你还觉得我是单枪匹马?”
她是千军万马。
裴越一时哑口无言。
正因有这样一身霸烈本事,她是谁也不怕,敢闯能闯。
倘若昨夜不是他拦,倘若那李襄未曾被人下毒,她势必当场问明缘故,便能杀去奉天殿鸣冤。
她指腹和掌心均有一层厚厚的茧,摩挲他的肌肤,迫着他隆起一阵鸡皮疙瘩,有如电流窜过。
都这个时候了,她还在勾他……
裴越从来没有这么恨一个人,他恨死了她。
他就该握住她的手,将她扔开。
可惜这样的念头也就是脑海里自己过过瘾,身子却是诚实地一动不动,任凭她胡作为非。
明怡何等聪明,没拒绝便是默认,默认,便是接受。
总归已然招惹了他,不在乎多招惹一回。
明怡双臂往前一滑,身子贴过去,半搂半抱住他,唇珠贴近他薄唇,最后低喃一声,“对不住家……
“对……两个字一出口,裴越便知她要说什么,猛地俯身抵住她,堵上她的唇将那无边的愧疚一道吞入腹中,他听不得,听不得她与他赔罪。
他要的不是赔罪,他用力地、牢牢地扣住她后脑勺,重重将人压至枕褥间,那满腔剧烈的、起伏不定的情绪,悉数顺着舌尖撞开她齿关,发泄至她唇舌,放纵自己吸吮她弄她。
他今日真是用了十成的力,将她摁在身下动弹不得,只剩两只手挂在外头,无力地拽着他衣襟,任凭他的体温在掌心研磨。
即便明怡功夫在身,这种事女人也容易吃亏,感觉上来时,身子骨好似被一股酸软绵绵浸透,使不上力,也兴许是她习武之人,线条骨架实在是柔韧,任凭他怎么折腾也能全盘招架得住。
这一场“争锋”持久而不绝,大有吃了这顿恐没了下顿的无休无止,掌心覆在她后背,握住那数道弯弯曲曲的伤疤,好似与她一道驰骋在当年那场兵戈剑影里,那一惯冷静平和的面孔终是被他催出一层潮红绯艳,他细细地吻着她面颊,将那些沁出的汗珠一并吞没,在她耳畔沉沉地唤着,
“仪……
第一回 唤她本名。
可惜明怡不曾意会,只当他唤“怡怡”,难得他这样亲昵唤她,眉梢歇着一抹餍足,埋在他颈窝静听他起伏不定的心跳。
潮峰过境,又起一浪。
底下依然在严丝合缝地推拉进抵,唇齿间更是难舍难分,
“你再给我一点时间……”让他好好想想法子。
明怡抚着他块垒分明的胸膛,敷衍地说了一声好,她明白的,他素有担当,又是君子,只要她不走,他永远不会开那个口。
凌乱的衣裳扔了一地,榻间旖旎久久盘桓,二人闹至后半夜方休。
醒来时,天光大亮,身旁枕间已无余温,明怡足足盯着帘帐许久方回过神,她缓缓坐起,胡乱将衣裳往胸前一裹,静静打量这方帘帐,朱红织金的亮沙为底,上绣百子戏莲,龙凤呈祥等图样,缜密工致,光泽鲜艳,无不寓意着这场婚姻之美好。
帘纱被挂起半幅,清晨的春风裹着绵密的光线徐徐漫进来,照出一室亮堂,明怡视线从帘帐逡巡至镶宝的梳妆台并千工拔步床,这还是她第一回 认真打量这间婚房。
若是没料错,这很可能是她此生唯一的婚房。
好歹记个模样,将来孟婆问起,也不至于全是遗憾。
起身洗漱,用完早膳。
青禾不知从何处捉了只七彩的雀鸟,带着几个丫鬟在院子里捉玩,明怡迈出门槛,立在廊庑静静看着她们闹,青禾瞧见她,将那只鸟放飞,抬步往她跟前来,
“姑娘,长孙陵传来消息,说是咱们老爷中了毒,生死不明。”
明怡昨夜便知此事,并不惊讶,“你想法子,将这个消息放出去,让中宫娘娘,去陛下跟前闹一闹,给陛下施压。”
青禾道,“好。”
“对了,”明怡抬目看了一眼和煦的春阳,沉吟道,“你可还记得年前刑部用一死囚钓出一位吹哨人的事?”
“记得。”就是那一回,青禾假扮蒙面刺客,踩住了萧镇的狐狸尾巴。
“当时那吹哨人藏入一酒楼,没能及时捕捉住,后刑部从酒楼里盘查出八名可疑人员,如今皆关在刑部地牢,此外,我听家主提过,当初那间酒楼之所以被解禁,是晋王殿下说的情,你去查一查,晋王平日与何人走得近。”
“我酉时在铺子里等你,你查完记得来铺子找我。”
“好嘞。”
目送青禾离开后,明怡去了一趟春锦堂看望荀氏,荀氏昨夜吃了药,睡了一宿,今日晨起精神好了很多,可到底内宅堆了不少庶务,明怡没法子,叫她歇着,替她去了一趟议事厅,竟是条清缕析断了几十桩要务。
动静传到春锦堂,荀氏眉开眼笑,“我就知道我家明怡能干。”
明怡其实并无他意,实在是看她乏了,替她搭把手罢了。
午膳便在荀氏这里吃的,又陪着她午歇,哄着她入睡,至下午申时,明怡方起身回长春堂,付嬷嬷回了一趟自个家,明怡没见着,先进屋换了一身出门的打扮,出来时交待门口的丫鬟,“我有事出去一趟,今夜不回来用膳,叫嬷嬷别给我留膳。”
“对了,我留了一样东西在东次间的桌案,由镇纸压着,家主回来,叫他瞧瞧便是。”
她神色并无异样,一如既往云淡风轻出了府,也没叫马车,而是去马棚挑了一匹马疾驰离开。
至前朝市那间铺子,是申时三刻,春日的天说变就变,晨起朝阳覆着一层光晕,至午后便见了阴,长风灌过来,乌云过境,街上一片昏暗,大抵是见变了天,笔墨铺子的两名小厮挤到廊外来看天色,见风扑乱廊下的灯笼,赶忙扶梯来取,孰知一道身影忽然从天而降,极快地掠上来,信手取下灯笼,顷刻便落了地,将灯笼搁他掌心,“小心。”
然后负手进了屋。
小厮看傻了。
“咱家少奶奶武艺这般好。”
明怡进了店,与掌柜打了招呼,上了楼。
二楼上去是明间,往东面去,左边是打通的库房,右边有两间雅室,用以款待贵客,往西面则是一个套间,过去东家用来歇晌,如今被改造成明怡和青禾落脚之处。
明怡前夜消耗太过,又受了点反噬,加之昨夜也闹得晚了,是以身子有些疲惫,进了套间,来到最里间的床榻,调息运功。
大约两刻钟后,门口风动,她睁开眼。
青禾回了来。
姑娘奔波一日,渴得很,坐下来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润了嘴方与她说,“晋王殿下就是个老顽童,平日从不过问朝政,游手好闲,倒是有两样嗜好,其一爱召集些年轻的公子哥去府上作诗,其二便是打马球。”
“听闻他在梁公子那个马球场也有些股,这位老王爷人缘极好,是宗室里的大长辈,连陛下都要给他三分面子,听说他平日为人慷慨,很爱给人帮忙,就不知那一回是无意中被人利用,还是真参与其中。”
青禾说完又从怀里掏出一封请帖,递给她,“半路遇见北齐公主,她叫我捎一封请帖给您,后日是她与蜀王殿下大婚,请您列席。”
明怡一面思索晋王之事,一面接过请帖,看了一眼,有些犯愁,“这帖子怎么不早一日送来,否则我出府时,也好捎些贺礼出来。”
青禾顺口就道,“回去拿不就得了。”言罢捂着空空的肚皮,眼巴巴催道,“师父,时辰不早了,该用膳了。”
明怡平静看着她,“饿了?饿了就去对面西北面馆买两碗面来。”
青禾一听这话,神色愣住,面带惊讶看着她,“不回去了?”
明怡握着婚贴,笑着回,“嗯,不回去了。”那抹笑意不及眼底。
青禾登即明白她言下之意,心口漫过一丝热辣辣的酸楚,迟迟应了一声。
这半年来,每日准时去厨房点卯,天南海北的奇珍任她挑选,吃香喝辣,每日愁的不再是吃不饱,而是吃什么好,骤然离开,一时还有些不适应。
好在孩子在刀尖浪口历练惯了,生死皆看淡,遑论离别,静默片刻,青禾很快收整情绪,起身迈出门槛,
“那我去买两碗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