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蝗灾
第二年春天,庆江府又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种子顺利的在田中抽穗。可有了之前旱灾的应验,陈家村的人们不敢放松警惕,反而可着劲儿的养鸡养鸭,荒年里的丰收难得,他们势必要在蝗灾中将收获保下来。
由于和县衙常有联系,到六月时,陈家村首先得到消息,大鈅的南方今年十分湿润,但北方却从去年冬天开始干旱,直到现在还没下过雨,引起飞蝗南下,与南江省相邻的广陵省已经有蝗虫过境,被祸害的大片农田寸草不存。
南江省中一片紧张。
是祸躲不过,十来天后,一片乌压压的黑云出现在天的尽头,陈家村上下心中忐忑,却是依照温鹏的指示,将饿了一整天的鸡鸭们撒了出去,任由它们往稻田里钻。
上千只饿极了的鸡鸭看着谷子便啄,大家看的揪心,却不敢妄动。很快,天上的乌云便降了下来,一只只蹦跳的虫子落进了田里。
农户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田里的鸡鸭们可就乐了。谷子再好吃,能好过虫子吗?一个个拍打着翅膀满地的追赶,一口一个的叨。蝗虫们还没开始啃食便进了鸡鸭们的肚子里,虽然还是免不了有些秧苗被毁坏,可是和“蝗灾”相比,这个损失真不算什么。
这法子果然有用,农人们一个个面露喜色。这边温鹏已经带着几个壮小伙儿将特制的网兜发了下去:“赶紧抓虫子,这玩意儿用火烤干磨粉,用来喂鸡可是最好不过的。”
上面人们在赶,下头鸡鸭在吃,如果蝗虫有思想,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一路上势不可挡的自己怎么就落入如此境遇,在这个村子里被追的落荒而逃?
可惜蝗虫没有思想,只会凭着本能啃食,正好便宜了抓捕的人们,几乎一兜一个准,很快便塞满了几个箩筐,一旁已经有人升起火塘,大把大把的蝗虫被丢了进去。
从正午到傍晚,一只只吃的肚儿滚圆的鸡鸭摇摇摆摆的从田里踱出来,慢慢各回各家,村里人看着略有些狼藉的田地,脸上却露出了真心的笑容。虽然被鸡鸭践踏了一番,禾苗却没有太大的损失,已经泛黄的稻穗也依旧好好的挂在上头。
火塘旁边,蝗虫尸体堆积成一座小山,温鹏指挥人将他们装袋:“等得空了去碾一遍喂鸡,保准一个个勤快的下蛋。”
但凡温鹏开口,陈家村的人就没有不应的,立刻麻利的收拾干净了。温鹏听到身边有感叹:“没想到蝗灾竟真的被压制了,真是不可思议。”
这声音有几分熟悉,温鹏转头就着落日的余晖仔细一瞧,竟是一身便装的王县令来了。
不待温鹏行礼,王县令已经拉着他的手道:“我有个不情之请,还想请你与村中百姓说和。”
温鹏一听就知道王县令要说什么,忙笑道:“大人可是说村中这些鸡鸭?这事儿我便可以做主。蝗虫夜伏昼出,咱们却可以让人带着鸡鸭先走,赶在明日天亮前打个埋伏,只是不知县中可有高人知道这蝗虫的路径,也好给我们个目标。”
这样知情识趣的人王县令怎能不喜欢,立刻喜笑颜开:“知道知道,我这就遣人将带路的送来。”
温鹏也是个干脆的,这事儿早有准备,立时就让十几个壮劳力拉来板车,上面是一只只装满鸡鸭的笼子,一名相貌忠厚的汉子上前问道:“鸡鸭都准备好了,咱们该去哪儿?”
他们不认识王县令,温鹏却不能抢了风头,带着大家向王县令行礼,又道:“县令大人爱护百姓是咱们的福气,如今他老人家不辞辛劳的亲自来咱们陈家村查看,咱们可得好好表现,别给大人丢脸!”
这年头的农户们除了赶集便极少外出,有些连县里都没去过,如今竟然得见父母官,一个个紧张激动的浑身发抖,看温鹏在县太爷面前居然还能侃侃而谈,简直是敬佩极了。闻讯赶来的陈望陈祥陈麒也赶紧前来见礼,王县令也十分和气的与他们交谈了几句。
自家的收成保住了,还能在大官面前露脸,壮汉们一扫之前的疲惫,精神抖擞的跟着一名老皂吏走了。王县令还要连夜回去写奏章,大家亦不敢挽留,站在道口目送着他的牛车离去,这才松懈下来,纷纷回家歇息。
带着鸡鸭的壮汉们一走就是半个月,等他们回来时,鸡鸭们壮了不少,男人们却一个个筋疲力尽瘦了一大圈,好在精神头都不错,歇了两天缓过神来,和大家讲起了这一路的见闻。
“咱们到底是人太少,虽然也救了几个村子,但更多的地方已经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了。”正说话的人叫陈南,算起来还是温鹏的正经亲戚——他是陈大牛的次子,红袖的亲堂哥——这次带队出门的人便是他,“咱们庆江府本来就是两年大旱,有些地方已经饿死了人,就盼着今年的收成救一条命,谁成想蝗虫一来,比干旱还可怕,田里什么都没了。”
他叹息着,那些麻木的眼神和痛苦的哀嚎还在脑海中盘旋,听的人也沉默不语。这几天,类似的话语已经听过了许多,却没有人感到不耐烦,除了心头的沉重,便是更加庆幸和感恩。
作为这次抵御蝗灾的首要功臣和中心人物,温鹏却顾不上这些事儿,他现在正紧张的转着圈,看着给红袖诊脉的大夫。
“夫人这是有了一个月的孕了,”大夫笑着对温鹏拱手:“恭喜恭喜。”
温鹏松了口气。虽然他对红袖已经没有太多的感情,但这么多年过去,红袖给他生儿育女,他早把红袖当做亲近的家人,因此在她突然晕倒时才会十分慌张,拽着赤脚大夫一路狂奔。
“你媳妇儿生了好几个了,怎么这次就……?”温李氏还是有些担心,拉着温鹏问。
大夫赶紧摆手:“这事儿也是常有的,孕妇本就比一般人体弱,夫人这几年连连生产,根基更是差些。这阵子大家都忙的很,夫人没休息好,这才吃不消。我给夫人开副安胎药,只要好生将养着,平日里少干些活,想来是不会有什么事的。”
要大夫说,陈红袖年纪已经不小了,又连生了五个孩子,能有现在这样健康的体魄已经是个奇迹了。不过温家人本就不同,和婆婆丈夫儿女相比,红袖平庸太多,只是身体好,似乎也算不上什么。
将方子交给药童,让他跑一趟镇上,大夫接着和温鹏闲聊:“两位真的不用担心,如果是一般人家,这样的情况别说用安胎药了,根本就不会来找我,只让她躺个几天一样要下地干活。这也是落在了你们温家,心地好又心疼媳妇儿。”当然,别家也没温家的家底丰厚,眼都不眨的付了诊费和药钱。
造纸的利润虽然因为干旱而少了许多,但温鹏一直陆陆续续的卖着香胰子,家里确实颇存了些银钱,他听到大夫的话便是一笑,正要谦虚几句,红袖已经悠悠转醒,一脸茫然的问:“我这是怎么了?”
温李氏立刻将大夫的话告诉了红袖,末了一脸的慈爱道:“从现在起你就好生歇着,家里有我呢。”
陈红袖简直是受宠若惊。却不知温李氏已经琢磨开了:从去年起,温止就提醒着温鹏趁农田价贱在临近的青山村和下林村里买了不少地,只是担心明年的洪涝所以并未耕种,等明年水患一过,家里少不得雇上几家佃户,若是佃户家有闺女的正好可以当个使唤丫头。
随着庄稼的成熟,蝗灾带来的震撼慢慢消退,现在人们满心满眼的只有金黄色的稻谷。他们挥舞着镰刀,憋足了劲儿,将这仿佛虚幻般的丰收变为真实。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曾被温鹏委派去送鸡鸭的壮汉们竟是放下了自家田地,有志一同的先将温家的粮食收好,让温鹏免于太阳的暴晒和沉重的体力活。都说人多力量大,十几个做惯农活的壮劳力一起行动,那效果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温止顺势建议温鹏,让他们依旧联合起来一家家的田收割过去。
一开始温鹏还不明所以,只是对女儿盲目信任罢了,没想到早已将温鹏的话奉为圭臬的农人们听到消息后纷纷参与进来。只两三天功夫,大家便看出了名堂,这般集体行动,无论是速度还是效率都比各家各户单独行动要强得多,等到家家户户的谷仓堆满时,竟比往年提前了许多天。
一年中最大的事儿忙完了,人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满足的笑意,温鹏将虚岁六岁的温学文和五岁的温学书往陈麒家中一丢,开始张罗起盖新房来。
温家住着的房子还是三十年前陈二牛与陈李氏成亲时候建的,虽然一直修修补补,但早已破败不堪。之前温鹏不说,大家还不觉得,如今一看,这样的破房子哪里是温家人能住的?都不用温鹏挨家挨户的请人,但凡家里有劳力的无论男女都聚了过来,直说要来温家帮忙。
若是说其他人家,这些帮忙的多是贪图那一顿好饭,可是上温家,便是让他们自备干粮也是心甘情愿的。从竹纸到旱情再到蝗灾,这几年陈家村的人能安安稳稳的过下来,可不就是靠着温鹏一次次的提点,活命之恩如再生父母,陈家村少有歪心眼的人,大家心里都记着温家的好呢。
温鹏本意是建一座砖瓦房,却被温止否定了,她道:“虽然咱们家如今地位是不同了,可一无功名二无靠山的,还是要依托着陈家村才好。您且不想想,村里除了陈家祠堂外哪里还有砖瓦房?咱们家当然建的起,可一旦建起来,不就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划分在村民之外了么?那您这么些年的努力融入陈家村可不是功亏一篑?等到弟弟们长大出息了,咱们大可以到城里买房去,那时候有的是砖瓦房能住呢。”
温止向来是有道理的,温鹏立刻改了主意,还是建起了土房子。他手上有钱,又时刻记得温止说的刷好名声,自然不会克扣帮手们的伙食,不说大鱼大肉,至少分量管够顿顿荤腥,村民们少不得又是一通夸赞。
温家的新房选在了临近道路的一个缓坡上,经过一番平整,用石块磊成半人高的围墙,圈出一块纵横皆有四十米上下的四方地,温家的新房就在这片地的中央。虽然仍是土胚房,但布局却与一般的一片式房屋不同——南方的屋子一般中间是堂屋,两边是住房,等家里人丁多了,便依着外墙再继续扩建。
而温止却参照了北方四合院的格局,设了正房和东西两厢的厢房,只是并未围成三合,而是在一条水平线上。正房五间两排,即堂屋在正中,堂屋左右各有两间房,此五间为前排,又有并列的后排与前排通过内墙隔开,格局以前排相同,只是纵深略小。
正房坐北朝南,堂屋靠东边两间做了饭堂和厨房,西边两间是正屋,分别作为温鹏两口子和温李氏的卧室。后排中间是个仓房,东边是一个宽不过两米的小间,用来存放农具杂物,西边对着正屋的是两个后间,一个供着文昌帝君的画像,一个给了温止当卧房,奋斗了多年总算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哪怕是淡定如温止也心生雀跃,对此十分满意。
杂物间在饭堂后头,但比饭堂窄,于是饭堂厨房的后排便是一块约四米宽五米深的空地,正好用来搭建鸡舍。温止还央着温鹏用木板靠着两边墙的夹角围了个小木棚子当洗澡间,总算是告别了在房间或者厨房里洗澡的惨状。空地上还种了两棵树,一颗石榴一颗枣树,又在厨房的后屋檐下放着两个大缸,里面盛满了清水。
正房和两旁的东西厢房之间各用一条两米宽的过道隔开,两边厢房各有三间,开门都朝着正房,是儿子们的住所。现在儿子们还小,温鹏便只开了东厢当他们合住,让学文带着学勤,学书带着学礼,分别住了靠南和靠北的头尾两间,中间一间作为温止的教室,用来教弟弟们背书写字,而西厢则开了一间作为田家人的住所。
厢房建好房子后就算完工了。真正意义上有了自己的家,温鹏也是兴奋不已,大手一挥的添置家具,新桌新椅新床新柜一应俱全,散发着原木的香味。
新房是长条形,左右两边离围墙不远,空着作为过道,前后则各有纵深十多米的空地。温止建议温鹏请人在前院里点穴打井,免了隔天就要走挺远去挑水,后院种些时令蔬菜,方便平时取用,还让温鹏在后院西北角上搭了茅房,解决五谷轮回的大问题——天知道在这个时代的农村,衣食住行还勉强能撑得住,上厕所才是温止最头疼的事情。
温止贴着围墙内外悄悄撒了艾草种子,空间出品生命力顽强,就算已经是深秋也很快长出了嫩芽,又从山上挪了桂花树香樟树来,沿着缓坡种了两圈,原本空旷的四周立刻变得生机盎然。温鹏则特意用石板铺了一条小道儿,从出入的围墙缺口通到缓坡下头的道路上。大家看的眼热,直道温家人就是不一样,会讲究,做什么都比别家做的好,心里却早就嫉妒不起来了,一脸荣幸的吃了温家的乔迁宴。
而更让大家羡慕温家的,是腊月里县太爷亲自带着京城来的天使到了温家,一来是查看陈家村是否真的顺利在蝗灾中抢下了今年的收获,二来也是详细了解温鹏的应对方法。得到确凿的答案后,天使一脸笑意的宣布了对温鹏的奖励——赏银五百两,布帛若干,首饰一盒。
虽然现在的温家已经算得上富庶,不过这些可是打着国库烙印、带着皇家瑞气的赏银,更遑论进贡的布料首饰,温家人恨不得将它们供起来每天三炷香的敬着。唯有温止暗中撇嘴,按照她的设想,温鹏的贡献足够换一个末等的虚衔,让温家的地位从普通的农上升为士,却没料到皇帝竟然如此小气,只用一些银钱就打发了他们。
不过转念一想,温鹏大字不识,在这个极重文人的时代确实很难获得官衔,能够在帝王面前刷一番存在感已经是王县令背景强硬又不贪功劳带来的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