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多了三万人
夜幕降临, 君行之依旧没有回来,祁丹朱忐忑地等在府中,心中渐渐焦急起来。
她心中其实是相信阿大的话的, 即使不去查证, 她也知道此事八九不离十是真的,因为阿大为人诚恳, 也无需撒谎, 只是这太过荒谬,她想不通李奎林为何要如此做。
如果只是天灾,李奎林不必如此隐瞒,他就算将实际受灾人数报给锦帝知道,锦帝也不会怪罪于他, 所以这其中必然还有其他事情。
事出必有因, 他这样做,应该是为了隐瞒什么, 而他隐瞒的事情很有可能跟此次灾情有关。
祁丹朱在桌前坐了一会儿, 苦思也没有结果,只能等君行之回来再询问。
她看着越来越沉的夜色,忍不住有些担忧, 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安地在屋里转来转去。
李奎林也住在这府中,傍晚的时候他还来请过安, 他见君行之不在屋里询问了两句,祁丹朱随便找理由推脱了,他应该还不知道他所做的事已经暴露,但只要君行之将那些百姓解救出来,在当地看守的官兵必定会将此事报给他。
祁丹朱已经派习绿去李奎林的院子附近盯着, 一旦有风吹草动就赶紧过来禀报,如果有人去通知李奎林,最好能将人拦截下来,不管怎么样,李奎林越晚知道消息越好。
青枚过来送饭,祁丹朱实在没有胃口,所以摆了摆手让她将饭端了下去,没有用晚饭。
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在城外处于饿死的边缘,她如何有心情吃得下去。
她一直坐立不安地等到深夜,直到夜色浓重之时,君行之才行色匆匆地赶回来。
君行之身上带着寒气,进屋之后就赶紧将门关上。
祁丹朱看到他推门走进来,不由眼睛一亮,连忙迎过去,焦急问:“究竟是怎么回事?阿大所言可是真的?真的还有三万百姓在城外吗?那些百姓现在如何?”
君行之的声音几乎跟她同时响起,“青枚说你没吃晚饭?身子受得住吗?”
视线对上,祁丹朱心虚地垂下眸子,她确实有些难受,现在这样快走两了步就已经微微有些头晕了。
她身子虽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毕竟还怀着孕,如果不按时吃饭,还是会有些头晕,微微发冷。
君行之眉心拧紧,不容置喙道:“先吃饭。”
青枚很快将一直热着的饭菜端了上来,君行之净手后,亲自扶着祁丹朱在桌边坐下。
祁丹朱还惦记着灾民的事,不死心地问道:“行之,你快跟我说说到底怎么回事?真的还有三万灾民吗?”
君行之知道她心急想知道情况,将筷子递给她,无奈道:“你先吃饭,你一边吃我一边跟你说,你听着就行。”
祁丹朱看着君行之干涸地嘴唇,终于歇了心思。
她摇了摇头,接过筷子道:“我们还是一起先吃饭吧,吃完饭你再说。”
她虽然心急想知道灾民的情况,但想到君行之忙了一天,到处奔波连口水都没喝上,就忍不住心疼,什么急切的心思都消了下去。
君行之浅笑了下,轻轻道了一声好,然后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两人都没有再说话,安静又快速地吃完了一顿饭。
夜深人静,府里的人差不多都睡下了,就连李奎林也已经歇了。
用过饭后,祁丹朱才又问起灾民的事,问他此时是否是真的。
君行之点了点头,看着她说了一个词:“饿殍遍野。”
祁丹朱神色一震,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能让君行之用上‘饿殍遍野’这四个字,可见城外的情况有多么凄惨,这些日子下来恐怕已经死伤无数,远比他们在城内所见到的场景要可怕得多。
她的一颗心忍不住猛地沉了下来,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凄惨场面。
君行之轻叹,他刚才不肯告诉祁丹朱,就是担心她听说之后会吃不下饭。
“李奎林真是罪该万死!”祁丹朱怒拍桌子,声音微微尖锐。
李奎林想出这样的下策,罔顾百姓性命,他的一条命怎么抵得其成千上万百姓的命!
君行之声音透着凄凉,“那些老人和稚儿本就经不起折腾,更没有什么觅食能力,李奎林这样做根本就是让他们自生自灭,他可能就是想让他们死在外面,从此死无对证,我和阿大赶到的时候,很多百姓已经早就坚持不住,死在了城外。”
祁丹朱额头一下一下的跳着,她心里愤怒又疑问重重,她有太多事情想问,却只能压下怒火,捡最重要的问。
她开口问道:“现在该如何做?跟追责相比,我们得先想办法帮助活着的百姓,还要安置好已经亡了百姓。”
她的心有些乱,一时之间难以想出头绪,她只知道必须先把城外的百姓救回来,能救一个是一个!哪怕城外死的只剩下一个百姓,他们也要想办法救回来!
君行之握住祁丹朱的手道:“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我已经安排护卫去将城外的百姓都护送回来,明日一早我们就放粮,不管怎么样,没有什么比百姓的生命更重要。”
祁丹朱和君行之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轻轻点了点头,他们都知道现在将这些百姓护送回来代表着什么,可他们不怕。
李奎林做的这些事如果被揭穿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他如果知道事发,必然要拼个鱼死网破,他是沂临县的知府,虽然他只来了一年,但他手里有多少兵,如果拼死一搏会造成多少危险还未可知。
祁丹朱和君行之带来的这些护卫和官兵都是效忠于锦帝的。如果一旦遇到危险,这些护卫和官兵会不会护着他们还未可知,所以此举极为冒险。
这只是其一,其二百姓们如果得知老人和孩子们这些天其实是被送去城外自生自灭,必定群情激愤,怒火恐怕难以扑灭,到时候想要解决这一危难势必也要头疼一番。
而最大的问题是粮食,他们手里的粮食满打满算只够吃两个月,现在百姓突然多了三万人,那么这些粮食就只能够吃一个多月了,现在已经过了六天,也就是说他们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朝廷必须提前将粮食送过来,否则百姓断粮,又要死伤无数。
他们心里已经可以预见,当明日清晨的阳光升起来,他们要面对什么风风雨雨。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首先确保百姓的安危,能救一个就先救一个。
他们绝不会为了稳妥,就置百姓们的生死于不顾。
他们的手握在一起,浅笑了一下,无论明天的难关有多难过,只要他们目标一致,便能齐心协力地挺过去。
君行之走到书桌前,以笔蘸墨道:“我需快些上奏朝廷,将此事告知父皇,请父皇早些将粮食运过来,否则我们带来的这些粮食恐怕难以维持太久。”
祁丹朱轻轻点头,君行之说得对,现在百姓骤然增多,必须快些将这里的情况告诉锦帝,让他派人运送更多的粮食过来才行。
她沉吟片刻,还是有些想不通李奎林这样做的初衷,忍不住问:“你说李奎林为何这样做?如果只是天灾,父皇就算知道受灾人数其实是八万,也不会惩罚他,况且受灾的人多或人少根本就没有关系,他何必将这三万人隐瞒起来?”
君行之眸色微沉,提笔写字道:“阿大在路上跟我说,李奎林去年刚到任的时候,做了一件大事。”
“什么事?”祁丹朱连忙追问。
她心里清楚君行之既然提及此事,那么此事必然跟这次的灾情有关,但此次大旱是真有其事,绝对不是假的。
大旱是天灾,非人力可以控制,此事肯定跟李奎林无关,那么李奎林何必如此惧怕?
君行之一边写字一边沉声道:“李奎林来沂临县上任之前,得知有个贫穷多年的村子因为种植葡萄富裕了起来,父皇还嘉奖了当地官员,给那些官员升了官位,所以他来了沂临县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让百姓们将已经种好的水稻和茶叶全都拔了,改为栽种葡萄。”
“简直是胡闹!”祁丹朱一听之下忍不住怒火冲头,想也不想就道:“种植农耕之事必须要因地制宜,小心谨慎行事,不可莽撞,更何况这农耕还是几万百姓维持生计的本钱,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她越想越气道:“李奎林刚到任沂临县,根本对此地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可他不但没有提前衡量清楚沂临县的水土和气候是否适合种植葡萄,还没有先找一块农田试种一年,看看成果,他简直是胡做非为,竟然就这样不管不顾直接让百姓改种了葡萄!”
祁丹朱这位对农耕一窍不通的公主尚且知道要试种过后,才能让百姓们大面积种植,李奎林不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之所以这么急切,只是因为他急着立下大功,好快些做出成绩,这样就能被迅速地被调回繁荣的京城去。
君行之声音沉沉道:“李奎林好大喜功,急于冒进,只想做出些成绩,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此法失败会有什么后果,百姓们对种植葡萄一窍不通,没有任何经验,更没有人指导他们,本地的气候和水土也根本不适合种植葡萄,所以他这样做的结果,毫无疑问地导致了百姓们血本无归,损失惨重,后来正巧遇到旱灾,将此事暂时隐瞒了过去,但也因此导致灾情更加严重,受灾的百姓远比旱灾造成的多,所以他只能隐瞒受灾百姓的人数,妄想将此事这样瞒过去,免得引起父皇怀疑。”
他下笔顿了顿,唏嘘道:“如果只是遇到大旱,百姓们的状况不至于如此凄惨,这几年沂临县的百姓可谓是苦不堪言,他们先是因为之前蝗虫的事,掏空了家里的存粮,又因为种植葡萄的事,用光了家里的积蓄,雪上加霜。”
祁丹朱愠怒道:“他根本就是错上加错!他第一步已经错了,第二步不赶紧想办法挽回,竟然还一错再错!他不知悔改,从头到尾都弃百姓于不顾,他为了一己之私一直无视百姓的利益和性命,根本从未为百姓考虑过。”
“可见他是一个自私的人。”君行之将最后一个字写完,收了笔道:“现在只能将此事通知父皇,希望送来的粮食能快些到。”
祁丹朱稍稍冷静一些,沉吟片刻道:“李奎林心术如此不正,如果知道我们发现了此事,必定会有所举动,而百姓们得知情况后恐怕也是愤怒难平,明日一早,沂临县恐无安宁,必须要多派一些官兵镇守才行,可我们手里的官兵有限,恐怕难以镇压。”
她抿了抿唇,思考片刻,走到君行之旁边,重新拿起一张纸,提笔写了起来。
她写完之后,将纸吹干,折起来放进信封里,交给君行之道:“行之,派人将这封信送给孟九思。”
君行之微微有些惊讶,“孟大人?”
“嗯。”祁丹朱点了点头道:“前段时间父皇将他派去了宁德镇,宁德镇距离这里一夜时间即可到达,我写信请他派兵过来帮我们,如果一切顺利,明日傍晚他的官兵应该就可以抵达,这已经是离我们最近的兵马了。”
孟九思阴差阳错地成了右翼将军,这一年来他表现优越,在兵营的地位越来越稳,将兵权牢牢握在手里,锦帝本来只想找一个傀儡,没想到如今却越来越无法忽视他的存在,锦帝这次派他去宁德县犒赏当地官兵,就是故意让他离开京城,有意架空他,免得他越来越让人无法掌控。
祁丹朱看着手里的信封,担忧道:“明日如果只靠我们带来的那些官兵,恐怕难以平定内乱。”
谁也不知道明天百姓的反应会是什么样,也不知道李奎林在走投无路之际会做出什么样的事,他们只能尽量做万全准备。
虽然最快的官兵也要明日傍晚才能到达,但总比没有人支援来得好。
君行之将信收下,轻轻点头道:“如果孟大人能派兵前来就太好了,那就可以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
现在受灾的百姓超乎了他们的预计,他们正需要帮手,如果孟九思就在这附近,能派兵前来支援一段时间,那就再好不过。
祁丹朱看他叫了暗探进来将信送出去,稍稍放下心来,扶着旁边的椅子坐下。
她现在站久了会有些累,两腿发酸,她轻轻抚了一下肚子,这孩子最近跟她吃了不少苦。
君行之看着她微白的面色,抬手轻轻抚摸了一下,柔声道:“夜深了,你快睡下吧,明日还要有一场风雨,养足精神才好面对。”
祁丹朱用脸颊轻轻蹭了一下他温热的掌心,抬眸问:“你呢?”
君行之摇头道:“我还得出去,我刚才是快马加鞭提前赶回来的,现在城外的百姓应该马上就要被护送回城了,我得出去安排好他们,你先睡吧。”
他刚才担心祁丹朱会担忧,也为了能快些回来写信上奏朝廷,所以快马加鞭地赶了回来,那些百姓们走的慢,官兵们护送回来,速度会比他慢一些,现在看看时间,他们应该已经快抵达城门了。
等会儿官兵们要挨家挨户将活着的老人和稚儿们都送回去,他必须在场指挥,免得生乱,发生什么危险。
祁丹朱轻轻点头,没有多劝,她知道君行之今夜是没有时间睡觉了,外面发生这么大的事,他这位钦差必然要坐镇。
她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的茫茫夜色,有些担忧道:“我们可用离开知府府衙?李奎林最晚明早也会知道自己事发了,他恐怕不会甘于伏法,也许会奋起反抗。”
君行之道:“今夜我们先不打草惊蛇,我已经派了官兵守在他门口,明日一早就将他捉拿归案,只是这府里的护卫和沂临县的官兵不知道会不会效忠于他,也许会生出一些事端来,但是你无需担心。”
君行之扶着祁丹朱往床边走,一边走一边道:“李奎林的父母和妻儿还在京城,他应该不敢伤害你,你安心在这里住着即可。”
祁丹朱是公主,身份贵重,不到鱼死网破的那一步,李奎林应该是不敢伤害她分毫的。
祁丹朱轻轻点头,抬眸看着他,担忧叮嘱道:“你要注意安全,切不可让人伤了你。”
君行之微微颔首,“别担心,我心里有数。”
他将祁丹朱扶到床上躺下,给她盖了盖被子,确定她闭眼睡下后,才悄无声息地离去。
祁丹朱抓紧时间逼着自己睡去,她必须养好精神,才能有力气面对明天的波澜。
夜色暗沉,沂临县内却注定无法平静,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烛光,哭声逐渐响起,在深夜当中显得有些空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