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除夕又将至
百姓们听阿大解释完祁丹朱的计划后, 无不欣然同意,全都支持。
现在只要能换来粮食,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愿意, 况且这样做只是让他们自力更生, 让他们靠自己的真本事换来粮食,他们乐意之至。
自从知道了计划之后, 百姓们不再焦急, 无不期盼着商户的到来,从那天起,经常有百姓站在城门下心急地张望。
在百姓们众志成城地期待中,第十天的时候,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第一批商户到了。
君行之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孟九思心中振奋, 亲自出面跟商户们谈条件, 有君行之和孟九思双面夹击,很快就把合作的事情搞定了。
一切进行得极其顺利,最后由祁丹朱出面给大家做担保, 商户们见真的是九公主, 无不争着抢着促成这桩生意,有更多还在观察的商户们跑了过来, 一时间沂临县无比热闹。
在祁丹朱的见证下,大家和商户一一签定了合约,商户不止带来了粮食,还带来了许多沂临县没有的新鲜东西跟百姓们做交换,大家热火朝天, 所有买买的公平公正,讲求的是你情我愿。
最后商户们满意而归,沂临县的百姓们承诺必定按时还商户们粮食,这些商户们在沂临县看到了商机,有很多人都提出日后要继续加强合作,将沂临县的粮食和茶叶卖出去,让百姓看到未来的希望。
以前沂临县多余的粮食和茶叶都是无用的,这次如果能跟商户们达成合作,维持日后的往来,那么以后这些粮食和茶叶都可以用来换来银钱,百姓们渐渐就可以富裕起来了。
既然已经达成了合作,商户们离开之后,沂临县百姓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耕种,争取产出更多的粮食和茶叶,早点还清商户们。
在百姓们的殷殷期盼中,新鲜的粮食终于一担担地送了过来,百姓们自由选择,可以自己决定借多少粮食,胆子大的就多借一些,保证顿顿都可以吃到撑,胆子小的就少借一些,也不会让自己饿到。
粮食的问题解决之后,沂临县又下了几场雨,大旱的问题也彻底解决了。
沂临县一扫之前的阴霾,一切终于恢复了正轨,街道上的商铺渐渐都重新开了门,孩童们也重新跑上街头玩闹,有想要成婚的小夫妻们终于办起了婚礼。
沂临县到处热热闹闹,百姓们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城中每当有婚宴这种喜庆的事儿的时候,大家总会前去邀请祁丹朱、君行之还有孟九思,大家现在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有什么喜庆的事都想让他们参与。
他们闲着无事便会去逛逛,说几句吉祥话,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再送上一两件礼物,他们个个平易近人,百姓们都极为喜欢他们。
祁丹朱有时候恍然觉得,他们其实就是沂临县的一员,如今不过是终于回了家乡,倍感亲切。
几场雨过后,便迎来了初雪,祁丹朱肚子渐大,多有不便,于是不再出去参加喜宴,而是跟杏林待在屋里说话。
屋里烧着暖融融的火炉,再拉着习绿和青枚,几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时间过得轻松又惬意。
杏林有孕比祁丹朱早一个月,所以在过年之前孩子就出生了,是个女孩儿,长的粉嫩可爱,极为讨人喜欢,取名叫小福满。
阿大自从做了爹爹之后,每天忙起来都格外有干劲,每天笑容满面。
杏林生孩子这段时间,百姓跟商户们已经达成协议,粮食正好充足了,她吃得好睡得好,有阿大亲自照顾她,她整个人都圆润了不少,看起来憨厚讨喜。
百姓们越来越安逸,君行之和孟九思渐渐忙了起来。
君行之一直想要帮百姓们解决用水的问题,他翻看了许多古书和相关书籍之后,决定帮百姓们将田地改成波浪式的梯田,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可以蓄水、保留土壤、增加粮食产量,孟九思觉得他此法可行,全力支持他,派兵一起帮百姓们改造梯田。
阿大也组织百姓们一起改造梯田,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府内总能看到他们三个忙进忙出的身影。
沂临县百姓现在全身心地信任君行之,君行之既然说梯田的方法可行,他们当然照做,大家一起干得热火朝天,想要争取在明年春天之前将土地翻好,这样明年春天就可以播种了。
大家现在虽然累一些,但每个人都兴致高昂,再也不像之前那样愁眉苦脸,他们知道,他们现在努力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
在梯田初见模样的时候,锦帝终于派人将剩下的粮食送了过来,大家看着送来的一担担粮食,始终无动于衷,这些粮食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救命粮,在百姓已经找到出路之后,这些粮食才送过来,反而显得有些讽刺。
无论如何,君行之将这些粮食都发给了百姓们,这是他们应得的,是朝廷一直拖欠他们的。
锦帝还顺便派人送来了不少年货给祁丹朱,宫里的嫔妃们也纷纷送来了礼物。
祁丹朱这段时间远离京城,差点将宫里的这些人都忘了,如今想起,颇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她看着这些东西才意识到快过年了,她今年……可以在沂临县过年。
这无疑是让她欢喜的。
往年除夕夜,在宫里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不是阿谀奉承,就是勾心斗角,说话要瞻前顾后,行动要规矩有礼,还不够心累的。
今年能在沂临县过年,再好不过,只可惜祁明长不在这里,她多少有些遗憾。
她让人将锦帝和嫔妃们送来的那些东西,挑出一些分给了百姓们,剩下那些值钱的东西都拿去变卖,换回来的银钱也都拿来给百姓们购置了年货,她这样做,就权当是锦帝给百姓们的补偿。
她想给大家添些喜气,大家苦了这么久,该好好过个年。
她只留下了祁明长托人带给她的新衣裳,还有一个小金锁。
小金锁在锦盒里金光闪闪,看起来玲珑可爱,上面镶嵌着红色的宝石,锁上刻着一个个精致的福字,应该是祁明长送给她肚子里孩子的礼物。
孩子快要出生了,祁明长应该是一直算着时间,知道在孩子出生之前,她是不会回京了,所以才托人将这金锁带过来。
祁丹朱有些思念祁明长,将小金锁拿在手里摸了许久,才恋恋不舍地放回锦盒。
祁明长还给她写了一封信,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让她放心,告诉她自己一切安好,却未催促她回京。
他知道她不想回京,所以即使想念她,也没有催促她回去。
祁丹朱将这封信翻过来覆过去看了许久,直到君行之过来喊她吃饭。
君行之走过来,手指轻轻抚了一下她微红的眼角,“怎么了?”
“行之……”祁丹朱声音软软的,她吸了下鼻子,抬眸看着君行之道:“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对明长。”
君行之知道她是思念祁明长了,在她额头上轻吻了一下,“知道了。”
临近年关,君行之和孟九思依旧忙忙碌碌,祁丹朱在府里也忙了起来。
她跟着杏林学着置办新春要用的东西,每一样都依据沂临县的风俗亲自准备。
她第一次为新年亲自准备东西,对一切都有着数不尽的新鲜感,习绿和青枚跟着她忙来忙去,过得倒是比在宫里充实快乐。
这里的生活安定而平静,远离京城久了,那些浮华褪去,习绿和青枚渐渐都露出了本来纯真的模样,她们也开始会自由地哭、畅快地笑,偶尔打打闹闹,府里一片热闹。
明天就是除夕,外面下起了雪,白雪纷纷,雪花飞扬,一眼望去干净而洁白。
屋内的火炉被习绿烧得旺盛,她坐在火炉旁边,眼巴巴地往火炉里加着烧红的炭。
祁丹朱靠坐在暖榻上,暖榻中央放着一个木桌,木桌上放着红灯笼,她正微微低着头,在红灯笼上描绘着喜庆的图案。
杏林坐在她对面打络子,她的女儿小福满正在隔壁睡觉,青枚站在暖榻旁边给她们打下手,屋里暖融融的,鼻尖上微微冒着汗。
习绿做不来这些细致的活,便一会儿给火炉加炭,一会儿往香炉里加些香料,也忙得不亦乐乎。
她们待在屋子里各自忙碌着,谁讲了笑话,其他人就开怀的笑几声,香炉里徐徐冒着青烟,屋内静谧而温暖。
君行之和孟九思身上带着风霜推门走进来,他们脱掉外面的斗篷,抖了抖身上的雪,抬头看到祁丹朱安逸的模样不由轻笑。
祁丹朱身上穿着一件粉色的夹袄,怀里揣着一个镂金暖炉,脸颊热的红扑扑的,雪白的毛绒领簇在她粉嫩的颊边,她手里拿着红灯笼,正垂眸认真地画着,长长的睫毛卷翘地微垂着,在眼睑下遮下一小片阴影。
祁丹朱听到他们走进来,才抬了抬头,看着他们肩膀上的雪道:“快去火炉旁暖和一下,青枚,给他们端两杯热茶。”
青枚抻着脖子往屋外看了一眼,看到地上堆积着厚厚的雪,忍不住道:“外面下这么大的雪,人别冻着了,殿下,不如奴婢直接去给驸马爷和孟大人煮两碗姜汤吧?”
祁丹朱轻轻点头,含笑应了一声:“好。”
在宫外待久了,青枚渐渐胆子大了一些,不像在宫里的时候,如同一个只会听命令的木偶一样,祁丹朱喜欢她现在这样。
孟九思去火炉旁暖手,君行之没过去,坐到了祁丹朱旁边。
祁丹朱将暖炉塞进他怀里,抬手摸了摸他的脸。
他低头浅笑,面颊在她手心轻蹭了一下,含笑问:“凉不凉?”
“凉。”祁丹朱看着他清朗的眉眼,又用自己的小手给他捂了捂脸颊。
君行之低笑,握住她的手放在自己手心里轻轻搓了搓,柔声道:“别摸了,小心冰到你。”
祁丹朱晃了晃脑袋,“没事。”
杏林坐在他们对面,看着他们恩爱的模样,忍不住掩唇而笑,“公主和驸马爷感情真好。”
祁丹朱脸颊微红,将手从君行之手里抽了出来,继续画手里的红灯笼。
她在红灯笼上画了一对活灵活现的锦鲤,锦鲤在水中摇头摆尾,看起来格外喜庆。
孟九思背对着他们,只能听到他们的欢笑声,没有回头去看。
君行之讪讪摸了下鼻子,抬头看向杏林,见她手里拿着红绳,随口闲聊道:“周嫂在打络子?”
阿大名叫周平树,阿大只是乡亲们对他的称呼,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叫他阿大。
杏林应了一声,手指灵动的编着手里的如意结,头也不抬地笑道:“民妇想编几个如意结,给府里添些喜气,正好给我家小福满的被子上也缝两个如意结。”
提起她女儿,她不禁有些开心,话多了一些。
君行之目光落在她的手上,看着她熟练的动作,微微觉得有些熟悉。
杏林将如意结编好最后一个扣,然后拿起来满意地端量了两眼,在空中晃了晃,笑着展示给君行之看。
“驸马爷,好看吗?您如果喜欢,我给还没出生的小殿下也编几个,到时候也挂在小殿下的被子上。”
君行之将如意结接过来拿在手里细细看了看,他想起杏林刚才的动作,微微疑惑,如果他没记错,杏林的手法跟祁丹朱当初编同心结的手法一样。
他想起上次在庙前看到那个小女孩,轻轻抿了下薄唇,转眸看了一眼祁丹朱,不动声色回答道:“编的很漂亮,只是这个如意结看起来跟我在京城看到的如意结似乎有些不同,这个更精美一些,但具体哪里不同我也说不上来。”
“当然不一样了。”杏林拿了一根红绳,给君行之演示了一下,笑道:“这是我们沂临县特有的编法,要先打个结,这样更牢固一些,我们这里打的络子,外面想买都买不到。”
“是么……”君行之手指轻轻拂过如意结上的流苏,轻轻呢喃了一声。
祁丹朱正专心致志地画着手里的灯笼,她正画到锦鲤鱼眼睛的部分,格外的小心专注,没有听到他们的对话。
君行之将手里的如意结放回了桌子上。
杏林问:“驸马爷,用不用我给小殿下编几个如意节?”
君行之轻轻摇头,声音低低道:“不必了,丹朱会。”
杏林疑惑地看他,只当公主是会打普通的络子,低头继续扯着红线。
君行之转头,静静地看着祁丹朱,祁丹朱低头作画时,神色格外的专注,双眸乌黑清亮,嘴角轻抿,睫毛弯成好看的弧度,显得柔和而纯粹。
他目光温柔,凝视了一会儿,才移开视线,垂眸看向她画的那两条锦鲤。
他看着祁丹朱描绘出的锦鲤,忍不住失笑道:“会不会太胖了?”
祁丹朱将锦鲤的眼睛画完,放下了笔,听到君行之的话,她不由微微愣了愣,将红灯笼拿起来,认认真真地打量了两眼。
“会吗?我画了好久呢。”她左看看右看看,将红灯笼放回桌上,喜笑颜开道:“不过胖点也挺好,希望新的一年沂临县的百姓们都能像这两条锦鲤一样,吃饱喝足,长胖一些。”
君行之莞尔,看着她道:“你也像这两只胖锦鲤一样,吃得白白胖胖好不好?”
祁丹朱前段时间因为担心百姓,总是吃不好睡不好,所以瘦了不少,最近身心舒畅,才稍微胖回来一些,可君行之总觉得不够,恨不能将她养得白白胖胖才好。
祁丹朱听到他的话,赶紧摇了摇头,她摸了摸肚子说:“还是让宝宝胖吧,他白白胖胖,我纤细苗条!”
孟九思一直背对着他们,闻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祁丹朱抬眸瞪向他的背影,威胁地轻轻磨了磨牙,“……嗯?”
孟九思身体僵了一下,迅速收拢笑容,掩饰般地咳了一声,但过了一会儿,他的肩膀还是微微抖动着,显然还是笑得停不下来。
祁丹朱眼睛转了转,突然双手叉腰,大吼一声:“有老鼠!老鼠跑进来了!快!”
孟九思身体猛地一震,在其他人反应过来之前,一下子跳到了旁边的凳子上。
“老鼠在哪?哪里有老鼠?”他惊慌失措地站在椅子上,目光慌乱地在屋里四处看了一圈,面色苍白了起来,神色是从未有过的惧怕。
他找了一圈没有看到老鼠之后,不由抬头看向祁丹朱。
祁丹朱双手抱胸,眼眸澄澈,正眉开眼笑地看着他。
见他望了过来,祁丹朱终于忍不住咯咯笑出了声,她看着孟九思逐渐崩溃的神色,笑得趴在了桌子上,怎么也停不下来。
孟九思紧迫的站在椅子上,脸颊慢慢涨红,红的像祁丹朱手里的灯笼。
他转眸看了看震惊望着他的君行之,又看了看错愕张大嘴巴的杏林,“……”
杏林勉强将大张的嘴巴收起来,干笑了两声,安慰道:“怕老鼠没什么的……我家隔壁那个三岁的小姑娘也怕老鼠,她每次看到老鼠都吓得往炕上跑,跟孟大人一样。”
她安慰完之后,发现空气更安静了,孟九思的脸也更红,红得快滴出血来了。
君行之低咳一声:“孟大人,人都有弱点,也都有惧怕之物,很正常,很正常……”
“驸马爷也有惧怕之物?”杏林疑惑地看向君行之。
“……当然有。”君行之像模像样地点了点头,皱眉思考道:“我怕……我怕……”
他还没想出自己怕何物,孟九思已经气急败坏地跳下了椅子。
他红着一张脸,薄唇抿紧,手握成拳,怒指祁丹朱控诉道:“祁丹朱,你……就跟小时候一样!”
他失去了往日的淡定,窘迫地快步走了出去,耳朵都烧红了起来。
祁丹朱抻着脖子张望,对着他的背影大喊:“孟大人,你也跟小时候一样怕老鼠!”
孟九思脚步顿了一下,然后气呼呼地走得更快,惹得祁丹朱笑得更欢。
孟九思走出数米,确定祁丹朱看不见了,才微微顿住脚步。
他隔着远远的,依旧能听到祁丹朱欢快的笑声,似珠玉翠铃般清透悦耳,确实跟小时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