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天下一统

金国虽灭,但女真旧地并不安稳,时常还有残余女真袭扰,辽东一时不得撤军。

更麻烦的是,灭了金国之后,蒙古草原诸部趁护民军对北方草原掌控不足,接连占据原金国北京路、西京路大部分区域,劫掠牛马无数。

为消除蒙古隐患,刘安不得不插手军事、政事,令王元、张维分别在原西京路丰州、北京路庆州开贸互市,加强与蒙古诸部的联系,削强补弱,均衡各部,以防草原突然坐大,南下袭扰。

经过一年努力,仍然与战国为敌的辽东女真残余最终被清剿干净,辽东趋于平稳。

长江以北千里疆域统一,靖康之耻得雪,战国五年春夏之际,襄阳城首次开科取士,陆游以下一百二十七人得赐进士及第、出身。

同年,绍兴二十四年三月,南朝于临安举行科举考试,礼部奏名举人张孝祥以下三百五十六人赐进士及第、出身。

这一年两国隔江对峙,仍然保持和平,连续四年未起摩擦争斗。

转眼进入战国六年,一直存在的南北正统之争,在士子之间进入白热化,诗词文章隔江频传,旧友故人对骂反目。

争到后来,学子联名上书、官吏纷纷上奏:一统南北,方为正统!

五月初六,宰相黄诚召集议政阁员议事,决定是否对南朝用兵。

五月初八,全员表决年内对南朝用兵,一统南北。

同日,任命枢密使梁秋为统帅,孟修、孙正为副,负责渡江统一问题。

当月开始悄然准备,趁夏粮收割、秋粮抢种,河北、中原兵力暗中向长江一线调动。

七月初三,西路荆湖护民军从复州、黄州、汉阳同时发起渡江战役,合攻鄂州城。

同日,东路护民军从淮西和州、淮东扬州发起渡江战役,西攻建康府,东攻镇江府。

四年准备,千船齐渡,势不可当,匆忙之间,宋军不敢应战,东路军先头部队轻松登岸,很快建立登陆阵地。

一天之内,护民军在建康、镇江二府附近分别集结两万精兵。

隔天便开始对两座沿江重镇展开强攻。

随着渡江的护民军越来越多,宋军军心溃散,先后弃守,护民军轻取建康、镇江二府。

稍作休整,继续向南杀去。

随后几天内,集结于江北的二十万大军全部渡过长江,铺天盖地向临安扑去。

听闻护民军突然发动渡江战役,临安朝廷震惊,还没等商量出办法,便得到镇江、建康失守的消息。

情急之下,临安急令杨沂中、李显忠各领五万兵马北上阻击。

七月初八,护民军与宋军战于溧阳,宋军大败。

初九,又战于宜兴,宋军再败。

初十,再战于湖湫镇,宋军又败。

十一日,赵构匆忙下诏,立普安郡王赵眘为太子,监领国事。

七月十二,护民军兵锋直抵湖州,前锋抵达长兴。

同日,赵构得知消息,下诏禅位太子赵眘,入住德寿宫。

十四日,王蒙领水军击败两浙水军,封锁杭州湾,临安震动,关闭全部城门。

十五日,护民军于武康、德清两地再败宋军,宋军士气低迷,一路败退。

十八日,两军再战于安溪,宋军再败再退。

二十日,杨沂中、李显忠于余杭收拢残军六万,作最后抵抗。

十九日,孙正亲自率军十万与宋军战于余杭。

两军大战一天,随着王蒙水军偷袭临安城得手的消息传到宋军耳中,宋军再无鏖战的勇气,四散溃退,俘虏无数。

杨沂中、李显忠折于乱军之中。

二十二日,孙正、王宏逸引军十三万抵达临安城北。

同日,分兵围城。

杨沂中、李显忠全军覆没的消息传至城内,临安君臣虽然惊恐,但还抱有侥幸心理,因为鄂州、江州还有数十万大军,只要能守到他们来救驾,临安还有转机。

但当护民军在城外架起抛石机,斗大的石弹开始轰击城墙之后,绝望之情开始在临安君臣、百姓之中迅速蔓延。

三轮石弹震慑过后,攻城之战暂时停止。

孙正、王宏逸端坐西湖厅,喝茶品茗。

“三轮攻击好像不够,城里没动静。”

“足够了,城里都是聪明人,很惜命。”

半个时辰之后,钱塘门外将官来报:“南朝请求面谈议和!”

“议和?他们难道以为我们跟金人一样,是来抢钱发财的不成?”孙正哭笑不得。

王宏逸摇扇笑道:“他们就是这幅德行,不妨听他们说说。”

“带他们过来。”

两刻钟后,三名红衣官员在护民军押送下来到二人面前。

“老朽程黎,曾在潭州与天道军共事两年,七年前还曾在归德府见过共之,不知他是否也来了?”

孙正顿时不喜,王宏逸却笑道:“潭州之事已过十多年,往日旧情所剩无几,如今各为其主,程老还是说正事吧。”

“贵国势大,也不能无缘无故渡江南侵,你们退回江北,两国划江而治,此次南侵之事,大宋绝不追究!”

王宏逸一阵无语。

孙正气道:“那你回去吧,等着我们破城。”

“孙将军这话没道理,我大宋又不曾招惹你们,为何要渡江破我都城?”

“七年前宋军趁我军备战金人,渡淮河入侵;六年前,两国议和之际,你们又与金人合谋攻夺襄阳城,害我军民死伤无数,还说不曾招惹?”提起这两次战事,孙正颇为气愤。

“实话告诉你们,你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开城投降,要么等我们破城!”

“我大宋在汴京投降,已受靖康之辱,岂能又在临安投降,绝无可能!”程黎严词拒绝。

王宏逸道:“君上心善,从不滥杀。你们君臣若肯投降,尚得体面。若不降,可逃得过这二十万甲兵?”

“贵军打算如何让我君臣体面?”程黎犹豫了。

“秦桧、万俟卨、张俊出城受死,昏君赵构自缢谢天!满朝文武,合用者留下,不合用者归乡。”

“吾皇登基不久,要如何安排?宗室亲眷如何安排?”

王宏逸不由皱眉,程黎解释道:“先皇十天前禅位,新皇乃太祖后裔,普安郡王赵眘。”

临行前,君上只交代过赵构、秦桧之事,不曾提及新皇,也未料到临安会有此一出戏,王宏逸有些为难。

想了一想便说:“赵眘临时受让大位,此前种种与他关系不大,我们不会拿他怎样。”

“至于宗室亲眷,自然要迁往襄阳,不必担心他们的安危。金国宗室亲眷、宋室北迁亲眷一千多人,在樊城活得好好的,临安去的也一样。”

“能保证吗?”程黎问。

孙正怒道:“你们还是回去等着破城吧!”

王宏逸道:“君上如何处事,你应当清楚,再问就没意思了。”

“我明白了。”

程黎郑重拱手,告辞离去。

半日后,秦桧、张俊被送出钱塘门,验明正身,万俟卨因得罪秦桧被罢官编管十年之久,此时不在临安。

王宏逸当众宣读秦桧、张俊罪状,后押送二人便传诸军。

隔日,孙正亲自操刀,将秦桧、张俊斩首,悬头钱塘门外。

最后一个核心人物赵构,临安始终不能交出活人,也不能交出尸首。

几经催逼,程黎才告诉王宏逸,赵构已于禅位次日离开临安城,不知所踪。

程黎言之凿凿,并与参知政事汤思退等数名重臣一起发誓,若有虚言,尽皆陪死!

王宏逸虽然不完全信,也只能暂且作罢,因为拿下临安城更重要。

七月二十六日,登基不足半个月的赵眘率文武群臣、宗室勋贵,出钱塘门投降,南宋灭亡。

此后短短两个月,两浙、福建、江东、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没有遭遇多少抵抗,几乎传檄而定。

广西、川蜀交通不便,遭遇了些挫折,但也在两年之内归于一统。

护民军曾翻遍临安城,也不曾找到赵构的身影。

后来才得知,大军围困临安城当月,曾经有一支五千人的队伍从明州出海,据推测,当是逃走的赵构。

战国九年,身在潭州的刘安得报:三年前,赵构退走琉球,重登皇位,再建宋廷。

战国十年,五万水军出泉州港,登陆琉球,搜寻赵构不得。

战国十一年,水军再出泉州港,赵构惊惧而亡,携尸体而返,普安郡王赵眘多番求情,葬于故土开封。

同年,张中孚、王元灭西夏。

战国十五年,王元、张中彦灭西辽,打通西域,得西域良马无数,并得到更新的铁器冶炼技术。

战国十七年,王蒙率水军登陆日本,尽灭倭人。

战国二十一年,三十岁的辛弃疾独自率军北出,横扫蒙古草原。

战国二十三年,辛弃疾再次率大军出征草原,生擒蒙古汗。

战国二十五年,辛弃疾第三次出征,击杀、擒获诸多部落首领、亲眷,统一北方草原。

战国二十八年,派遣水军及工农技术人员沿东北大海出行,寻找新大陆,搜寻不同于中原的粮食作物及植物。

战国三十年,政局稳定,刘安禅位赋闲。

此后,游于山水,走访民间,归于自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