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长肉了
七月,皇帝宣谕密书建储。
先帝吸取了圣祖皇帝两立两废太子,父子相残的悲剧,于雍正元年建立了密书建储制。密书建储即将皇帝亲笔的传位诏书密封锦匣中,“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注1】。
先帝从未掩饰过对当今的重视,密书建储时,三皇子弘时不为先帝所喜,五皇子弘昼对外表现无意于储位,不求上进,当今的储君之位说板上钉钉也不为过。
到了当今,如今的三位皇子,庶出的大皇子在上书房各方面都比不得比之年幼的嫡出二皇子,至于小阿哥这样庶出的幼子,更加不可能列入考量。皇帝若是略过聪慧的嫡阿哥立庶子,外人怕就要怀疑帝后失和,皇帝想废后了。
所以,不管是先帝还是当今,密书建储的这个储君是谁都谈不上“密”。外人看着或许会觉得这密书建储制就是掩耳盗铃,多此一举。
实则不然,所谓密书建储关键并不在于密,而在于皇权和储权的平衡。圣祖皇帝两立两废太子,固然有其他儿子的推波助澜,但说到底还是父子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高度集中的皇权已容不下储权的存在。年老的皇帝防备儿子,犹如草原上年迈的雄狮提防将取代它的年轻雄狮。儿子亦惦记皇父的椅子,双方皆是视亲如仇。
秘密立储将储君变成了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秘密。储君已立,国家稳固,再没有人会奏请皇帝立太子。密诏没有打开前,储君人选没正式公布,主动权就会在皇帝手上。皇帝随时可以修改遗诏,储君废立对朝堂的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储君没有明旨,就不能正大光明行使储权,不能以储君自称,招揽群臣。师出无名,储君无力与皇父争夺权利,只能做个听话儿子,竭尽全力取悦皇父,以避免皇父改立遗嘱。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密书建储对储君也是一种保护。储君成为靶子的风险降低,且即便有一日失却君心被废,也不至于落得理亲王那样尴尬的局面。
帝王心术是这世上最可怕的东西之一,一些看似愚蠢无用的东西,私下的也潜藏着你看不到的秘密。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二皇子成为储君,苏如歌乐见其成。
在中华文化中,嫡子在继承上拥有绝对的优势。虽然在皇家,这个传统时常被打破,但嫡长子上位的好处也是肉眼可见的。有嫡出的隐形储君在,皇帝只要没疯,就不会拿她儿子开刀。
现实地说,假设大皇子为储,同为庶子,即便小永璋不去肖想皇位,大皇子也会对小永璋多有戒心。可储君是二皇子的话,二皇子天然比小永璋有优势,绝对的优劣势比较下,二皇子为储君会更容易信任小永璋无争储之心。
苏如歌不支持儿子去争那个位置,并非什么小阿哥母族地位低微,亦或是当皇帝责任重大之类的话,当皇帝很累之类虚言,而是从现实考虑。
若不知皇帝长寿也就罢了,苏如歌可是知道皇帝无意外的话能在位六十多年。在这个时代,人想要活到六十尚且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何必将一生用在一件虚无缥缈的事情上?
比如现在的二皇子,被秘密立储,哪怕他逃过早夭的命运,又能圣宠不衰,也得等到年近七旬才有机会登基。人的一生才多长,这世上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何必去做一件投入巨大回报却虚无缥缈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明知在宫里最重要的是谨言慎行,苏如歌还会费心思给儿子准备那么多绘本的原因之一。她想要开拓儿子的眼界,去看更多更远的东西,而不是在这紫禁城里坐进观天。
这对于苏如歌是个谨慎的冒险,她步步为营,小心谋划,要儿子去走一条这紫禁城里的男孩子没有走过的路。可她又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紫禁城唯一的“异类”,所以才会将绘本借给三格格。
苏如歌并非不知,入乡随俗融入大清最好的办法,可她不甘于此。
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阐述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对于通透之人而言,为了融入群体,而摒弃理智、智慧和个性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既不甘心,那就只能走另一条路,启智。
启智,却不能直接启民智,至少启民智这件事不能由苏如歌出面来做。你以为启民智,朝廷会表彰你教化之功?不会!启民智与朝廷实行的是愚民政策相悖,你若敢大张旗鼓的动这个心思,文字狱就是结局。
圣祖皇帝时,圣祖皇帝本人,包括不少皇子都精通西洋传来的科学知识。圣祖皇帝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察觉了科学会动摇君权神授的愚民之策,因此禁止此类知识在民间传播。
一个人若装一辈子的傻子,那他就是个傻子。皇帝以愚民之策来控制百姓,以为如此就能江山永固,却不知道这是一支回旋镖。百姓傻不傻且不说,但爱新觉罗氏的子孙那是一个比一个傻。
兵书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晚清,大清与英国开战两年多,道光让人审讯英军俘虏问得三个问题是“第一,英国到底有多大?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和大清国开战?第二,英国到新疆有没有旱路可通?第三,英国与俄罗斯是否接壤?【注2】”
一开始不知或情有可原,打了那么久的战,这种基本问题还没弄清楚,不是傻是什么?地主家的傻儿子顶多败一家,皇帝家的傻儿子败的是一国,祸害的是一国百姓。
从下启民智不行,那就从上而下。
苏如歌要儿子做一个睿智的小阿哥,同时也想要潜移默化,让身边的人接受这样一个小阿哥。
第一次借绘本后,三格格又来了几次景仁宫。
素服守孝,宫里的嫔妃都比较清闲,唯独皇后不闲。即便是孝期,紫禁城那么多人的衣食住行,依旧要操持。皇后身为正宫,自要担起宫中诸事。如今宫中嫔妃不多,但慈宁宫太后和寿康宫太妃们处许多事情都需要皇后亲自过问,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重华宫时,皇后忙正事,苏如歌也有帮着照看过三格格。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皇后与苏如歌相识多年,又是利益结合体。三格格来景仁宫走动,身边又跟着许多人,皇后还是放心的。
故此,皇后娘娘忙于宫务时,三格格就会在早上来景仁宫,与小阿哥玩。
紫禁城各处甬道光秃秃连遮阳的树都没有一颗,中午外面热的火炉一样。三格格早上来了之后,中午会留在景仁宫小憩一会儿。用过晚膳后,三格格有时在小书房看一会儿绘本等二阿哥下学接她,又或者和小阿哥一起到御花园玩一会儿再回长春宫。
小朋友陪玩和大人陪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了三格格这个小姐姐陪着,小阿哥的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上升,走路也逐渐稳健起来。苏如歌估摸着过完这个夏天,小家伙就能行走自如了。
实际上有进步的不止小阿哥,还有三格格。皇后偶有一日空闲陪女儿后,就发现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上升,开蒙的进度远超预料,且性子也活泼了不少。
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皇后端庄雍容,就连兄长二阿哥也是早慧端正的性子,以至于三格格也从小学着做个小淑女。可在三格格开始释放天性,多了几分孩童的活泼后,皇后却觉得女儿如此也没什么不好。
皇后是皇家的儿媳妇,需要谨言慎行,处处端着规矩。皇后是人人称赞的皇后,可只有皇后自己知道,她并不愿意自己的女儿过自己这样处处是规矩的日子。
三格格不一样,她是皇帝的嫡公主,日后无论嫁谁都是下嫁,不需要看夫家脸色。只要不是刁蛮任性欺负人,任她是端庄雍容,还是活泼开朗,旁人都只能说好。
三格格这个夏日性子活泼了还不止,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小姑娘还长了肉。皇后的一双儿女,二阿哥和三格格都是早慧端方的孩子,美中不足就是生得有些单薄。如今小姑娘长了点肉,越发显得可爱了。
说起来,二阿哥和三格格幼年时,皇后忙于府中中馈,苏如歌帮着照看三格格时,三格格也长肉。后来苏如歌有孕,才与三格格相处少了,皇后一直以为女儿瘦了是因为抽条了,如今看来竟然不是。
各宫例份,皇后都是亲自过目的,景仁宫的例份远不及长春宫,怎么小孩子让苏嫔带上几日就能长肉呢?想到白白胖胖的三阿哥,皇后不由开始怀疑苏嫔有什么养娃秘方。
作者有话要说:【注1】、【注2】:引用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