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百万石粮食
赵宝山忙道:“不若太太将赵大请到这里,让我好问问清楚?”
赵大是老太爷身边得用的人,跟在老太爷身边几十年了。
他一家老小也在府里当差,赵大的媳妇是老太太跟前的谭嬷嬷。
原先老太太掌家的时候,谭嬷嬷就是老太太手底下的一把手,就算如今退下来了,平日里就连老爷太太见了也要礼遇三分。
赵大跟着老太爷时常去临安城,如今又从临安城回来,还有比他了解事情的真相的吗?
赵宝山原先磕了脑袋,辛氏不敢挪动他,如今醒了,又赶紧让人扶他起来换了孝服,张嬷嬷让人抬了一座屏风进来,太太和宝水便坐在屏风里听。
这才准备好,赵大就来了,赵大原以为是太太召自己,进来一看,竟是二少爷。
赵大原先回来,想见的是老爷,没想到老爷倒好,丢下老太太自己先跑了!
赵大只好又去见老太太,老太太倒见了他,可是老太太听完他说了临安城里的事儿,直接昏了过去…
这一家子,能拿出个章程的竟是一个也没有,赵大原也想来问问太太,没想到太太倒是先叫他来了,他倒是不知道二少爷摔了脑袋,只是惊讶于二少爷突然就好了。
二少爷也不过十岁,能担什么事儿?
不过主子终究还是主子,听二少爷问起老太爷,赵大悲从中来:“临近年关,宫里设宴款待那金国使者,原这几年,年年加收进贡的银子,去岁已是加到每年三百万两加五十万匹的丝绸,今岁那金国使者又说收成不好,今年还要多收一百万石的粮食。明年银子更是加到五百万两!别说是他们北边,就是咱们南边,这几年收成也不好,加上每年要进贡那么多丝绸,好些个地方改稻为桑,若是再征收一百万石粮食,百姓今年如何过???”
赵大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看二少爷,见他听得懂,方又道:“这样浅显的道理,户部竟没人敢吱声,太爷便在宫宴里提了出来,那金国使者生了气,就问皇上留着那些个粮食,难不成是想趁着他们吃不上饭派太爷再攻打金国不成?”
赵大心中悲愤…他把头压得低低的:“那皇上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这等想法,当场就把太爷给…处决了…”
赵宝山只觉得心口一滞:“那祖父呢?你这次可有带着祖父回来?”
赵大哽咽道:“不,那金国使者说要把太爷的首级拿回去献给他们的皇帝,这两日小的在临安城里求爷爷告奶奶,没一个愿意帮忙说两句话的,临安城里都在征收那一百万石的粮食,昨天傍晚,金国使者拉着满满当当的粮食,连同四百万两并丝布北上…”
赵宝山对这个世界真是了解太少:“那一百万石的粮食,可是临安城里能筹措得出来的?”
赵大道:“不不,朝天宫中的存粮远远不够,临安城里所有粮仓加起来也不够,还是把城中富户的粮填补进去,并城外好几个县的粮食加起来,才勉强凑够的。”
也就是说,现在临安城里,粮食半点不剩!
赵宝山又问:“军中呢?太爷去了,军中可有换人掌管?”
赵大抬头,再次看了看神色清明的二少爷,到底没了商量的人,咬咬牙道:“军中如今也是闹哄哄的,原本军中还有好些个人,是追随太爷去从军的,太爷被砍了脑袋,那些人在军中也待不住了,军中克扣军饷克扣得严重,这次……这次他们便辞了军中的差事,跟着老奴回了云天…”
赵宝山惊呆了:“军中差事竟是想辞就辞?”他还以为是逃回来的……
赵大解释道:“军中巴不得多辞退点人,皇上本就觉得养大兵费钱,这些年年年克扣军饷去填那进贡的窟窿,年年都有人扛不住自己辞军出来的。”
赵宝山觉得吴国怕不是要完了…
作为一个都城,粮食都叫人掏空了,杀了领军的主将,军中人心涣散,怨声载道,要是他是金国的人,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现在好了,抄家人家是没空来抄家了,但是马上大家伙儿都要被一锅端了。
当然赵宝山想的不一定是对的,所以他又问有经验的赵大:“那金国使者,从临安回到金国要几日?”
赵大真的知道:“出了临安,就是咱们太爷当年攻下的十二城,若是快马加鞭,三天就能到达金国,不过拉着那么多货物,恐怕也要四五天才能到。”
昨日傍晚,金国使者就出发了,最多不过四天,金国的大军就能南下,若是那十二座城池的将领脆皮一点,再过个十来天,就能军临临安城,到时候不过是任人宰割的肥羊…
赵宝山闭了闭眼:“可知如今那十二城守城的将领如何?”
赵大回道:“原是老太爷的部下,不过前几年,已经替换上了贵妃娘娘的娘家人。”
赵宝山心都要梗了:“那位将军的领兵能力?”
赵大又低下了头:“当时太爷知道的时候,只在书房大骂竖子,原是临安城里有名的纨绔,文不能成,只好去北边镀镀金身罢了。”
赵大到底跟着老太爷行军多年:“二少爷…您问这些,可是觉得…觉得那金人受了咱们的进贡,还要打咱们不成?”
赵宝山不去否认:“那些兵丁现何处?”
赵大回道:“二少爷,他们家多在云天,如今各自家去了,若是有事,老奴倒是知道怎么联系上他们,只是现下老爷…”
赵宝山知道他想说什么,若是老爷还在这里,也能代表祖父,出去收拢这些辞军回来的兵丁,人多力量大,到哪都不怕,但是现在老爷逃了,他一个十岁的孩子,那些大兵,又怎会把自己身家性命放他手里呢?
罢了罢了,就算自己一时能说服那些兵丁跟着自己跑路,但是跑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祖父的威望只能压住一时,中途难免有人不服气,到时候自己真的能压得住他们吗?
赵宝山没有这样的自信,人在饿极的时候,会易子而食,何况是非亲非故的人呢?到时候,他和辛氏宝水不过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罢了。
若是想逃,在这个时代,最靠谱的,还是和族人一起逃!!
当然和族人一起逃,还得有人出来主持这件大事儿,族里不一定听他的,可是家里,不就有一根定海神针吗?
——祖母袁氏!!
他祖父家原本不过云天一户小商户人家,上头还有六位哥哥,六位伯爷爷资质平平,拖祖父的福,做个富家翁,…
而他祖母袁氏是临安城里的贵小姐,凭着出身还有祖父在族中的一直有着超脱的地位。
祖母这些年住在云天,族中大大小小的事儿,她也说得上话,若是真的要逃难,想来族中也会重视祖母的意见。
只是…
赵宝山又问:“昨日传了消息回来,小姑没了,可是真的?”
赵大悲愤道:“是……老太爷不过才没了,当晚姑太太就在袁家自缢了!!”
姑太太赵永宁,嫁的是老太太的娘家侄子,也就是现任的户部尚书袁凯,原本在那日的宫宴上,应由他来开口存粮问题,偏他不敢说,便由赵坤这个岳父替他开口,结果赵坤被杀了头,当晚,姑太太在袁府就自缢了…
姑太太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十五岁,一个才九岁,比赵宝山还小,赵宝山印象中,这位姑太太性格爽朗,看起来并不像会自缢的人,且她若是死了,两个孩子又还没成年,能依靠谁去?
想来不过是被“自缢”的…
赵宝山叹了口气,老爷会弃了老太太自己跑路,还是有原因的。
老爷并非老太太所生,当然,也不是老太太的某位姨娘所生。
老太爷就是放到现代,也能评个五好男人!
老太太进门十来年都没生出个孩子,老太爷也没纳妾,只从他二哥那里过继了老爷,老爷赵永安过继来家里三年后,老太太方才生了他小姑赵永宁。
所以说,这回老太爷去了,姑太太也去了,老太太在这世上有血缘关系的只剩下娘家人,而老太爷姑太太又是直接间接被老太太的娘家人给害的,现下老太太还会想着逃吗??
赵宝山吩咐赵大道:“如今家里闹哄哄的,还需您多费心!”
等赵大下去了…
赵宝山看了看屏风后出来的辛氏道:“娘,您赶紧吩咐下去,家里头的卖粮食的铺子这几日便开始限购,百姓来买,便限制每人每天五斤,若是旁人想大笔大笔买咱们手里头的粮食再多的钱也不卖。”
他看得出来,就一定有人看得出来如今形势要不妙了,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若是真的战起,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他得未雨绸缪…
辛氏方才听他们对话,心里七上八下的:“宝山,真是要打仗了吗?可…可你小舅舅才从南边儿送了好几船的粮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