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和亲(上)

在得知此战将领左右贤王被擒,十五万兵马几乎都没回来,几乎可以称得上全军覆没的时候,大周这边有多高兴,匈奴单于就有多愤怒。

要知道,早些时候,匈奴面对大周一直是占上风的。萧老将军跟匈奴打了大半辈子,也只是将将挽回局势,并未彻底压制住匈奴。

好不容易萧定山死了,匈奴单于下令进攻时,满心以为能取得个不错的战果。

收到消息,他大发雷霆,气得直接中风。匈奴单于本来就已经年老,这么一折腾直接去了,匈奴外忧未平,内乱又起,好容易才换了新单于上位。

他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派使者来大周,打破僵持的局面。大周不可能一直耗费粮草养匈奴那几万人马,匈奴也不可能放着那些俘虏不管。

谈判之前,皇帝设宴招待匈奴来使及左右贤王,满朝文武及皇子公主们都要到场。

“朝中大臣们去就算了,我们过去做什么?”楚熙十分不解。

“陛下的旨意,我哪里知道为什么。”妃嫔们不用去,淑妃也是皇帝说起才提前知道的,她随意道,“许是叫你们见见世面?”

皇帝的想法,楚熙去了之后才算猜到一点——他大抵就是想炫耀。此次宴席上,皇子公主皆是仪态端方、言之有物,朝臣们更是文韬武略、各有千秋。

一场宴会下来,宾主尽欢——至少表面是这样。

皇帝表示年节将至,咱们的官员要回家过节,没空谈判。匈奴使者们只能顺带在大周过了个年,而后才开始谈判,这就是言官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具体结果如何,楚熙并不清楚,但皇帝的心情肉眼可见的十分不错。

新年过去,楚熙六岁了。

这一年并没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她按部就班地进学、休沐日便去给皇后和淑妃请安,听淑妃说些前朝的事,时不时去找几位皇姐联络感情或是和楚晟玩,没事就逗逗楚轩,日子充实而愉快。

前朝安稳,这点从皇帝一直还算不错的心情就可以看出来。后宫一些小争斗在所难免,但也波及不到楚熙身上,她背靠淑妃,谁也不会找她麻烦。

直到这一年秋天,南方齐国蠢蠢欲动,小规模试探性的战斗不断,随时可能真的打起来。而匈奴那边又派了使臣过来——他们是来求娶大周公主的。

匈奴一直在北边游牧,不事生产,难道是他们不想吗?不是的。只是他们那边水资源不丰,根本不适合种植作物,甚至不能畜牧,只能不停换地方。

不南下掠夺,就没法活下去。甚至每次匈奴单于都希望打仗多死点人,免得抢回来的物资不够分。

皇帝先前谈判提出的交易,除了大家心知肚明毫无意义的三年和平期以外,正是用大周的粮草换匈奴的良马。既能让匈奴活下去,又能提升大周的实力。

毕竟匈奴人在养马上很有一手,这方面大周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正常情况下,这个条件匈奴是不会答应的,毕竟交易的马匹数量不算少,他们能获得的粮草却不多。这其中部分马匹还是拿来换那些俘虏的,大周要得理直气壮——养了他们这么久,消耗的粮食也不算少。

但是一场大败加上内乱,新单于上位之后,内乱也只是将将平息。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与大周和谈,暂且避免外忧,再慢慢去平内乱。

这种时候,求娶大周公主,通过和亲开辟通商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不仅如此,匈奴单于选了个大好时机——大周南边战局不稳,若是不稳住北边的匈奴,到时候两面夹击,就算打不下来,也会让大周元气大伤。

合则互惠互利,分则两败俱伤。大周没办法拒绝,但宗室并无年龄合适的和亲人选。皇室中唯一也最为合适的人选,只有刚好十五岁的二公主,楚安。

皇帝没法不犹豫。

二公主自幼体弱,这并不是玩笑话,皇帝几乎以为这个女儿养不大。费心费力好容易养到十五,真要嫁去匈奴,她还能活吗?

游牧民族,那等苦寒之地,楚安嫁过去指不定会水土不服。再者,匈奴与大周连年征战,万一日后匈奴单于翻脸了,楚安怎么可能有好日子过?

若是嫁在京城,皇帝随时都能照应。可和亲远嫁,受了委屈出了事,能有谁替她做主呢?

“我们单于尚未娶妻,愿求娶公主为阏氏,大周公主尊贵,来之前单于吩咐,必会善待公主,不会叫公主受委屈的。”匈奴来使话说得好听,但意思很清楚。

“父皇,儿臣去吧。”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三公主楚玢忽然开口,“若是在民间,儿臣过两年也该嫁人了。和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等嫁过去,或许……”

她话未说完,就被楚安打断了。

“哪有姐姐待字闺中,妹妹先出嫁的道理。”楚安表情平静,“父皇,母后,儿臣愿嫁去大夏,作为沟通大周和大夏的桥梁,为两国带来和平。”

匈奴是大周人对大夏的称呼,如今既已和谈,还要和亲,再这样称呼对方就不合适了。

楚熙听着两位皇姐的对话,一语不发。

皇帝坐在上首,同样半晌无言,一片沉默中,气氛逐渐压抑起来。

匈奴来使目前在驿站,等待皇帝的旨意。他们求娶公主的消息刚传开不久,几位公主便不约而同地求见帝后,也就有了这番对话。

“为何不是大夏的公主嫁到我们这边?”楚晗忽然问。

这也是楚熙想知道的,两人看着皇帝,想要一个答案。

“大夏并无适龄公主。”皇帝并不打算隐瞒,“更重要的是,南方边境,齐国欲派兵来犯。”

匈奴吃定了他们不敢这时候闹翻,若是和匈奴联手,齐国或许会不战而退。而若是拒绝和亲,匈奴以此为借口派兵攻打,大周应付不过来。

同意和亲是最好的选择。

这句话皇帝没明说,然而在场的公主们都能想到。

“便让儿臣去吧。”楚安再次开口,“儿臣平日里锦衣玉食,受万民奉养,此时也当为国分忧。再者,大夏主动求娶,亦是有求于我们,不会对儿臣不敬的。”

公主受万民奉养,皇子不也是吗?楚熙想,为何不是让皇子为质?然而这话她只能在心中想想,最后,她什么也没说,只能沉默地坐在那。

作为年纪最小、绝无和亲可能的公主,楚熙会这么匆忙地赶过来,仅仅只是因为会去和亲的,很大概率是她的二皇姐而已。

楚熙心里闷闷的,有种说不出来的愤怒。听着楚安的话,这种气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深。

又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后,皇帝终于开口:“大夏苦寒之地……”

“朕会派太医跟你一道过去。”

他原本该在这时候赞赏楚安的深明大义,但是他说不出口,最后,他道:“大周永远是你的后盾。”

“儿臣明白。”楚安回答。

一旁的皇后轻轻叹息一声,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

能说什么呢?若是年轻的时候,她或许会说,没见过谁说打不打仗是和亲就能决定的,要弱质女流做出牺牲换来两国和平,还要军队来做什么?

但现在,她已经过了那个只凭满身意气、一腔热血行事的年纪了。

和亲的事,就这样敲定了。

朝堂上照例吵了好几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二公主母族的人反应尤其激烈。但在楚安本人做好决定后,朝堂上的争吵也就销声匿迹了。

她亲自出宫去了一趟母族,回来的时候眼眶泛红,显然哭了一场。楚熙估算着时间,特地等在她院门口,见她如此,上前拉住她的手。

“二姐。”她喊了一声,禁不住跟着红了眼,“不能不去吗?”

楚安的手还泛着凉意,她夏天受不得热,冬天也受不得冷。京城这样温润的冬天尚且受不住,又怎么受得住大夏凛冽的寒风呢?

楚安沉默着摇了摇头,拉着楚熙进了院子。

回到屋里,她才开口:“和亲势在必行,即便我吵着闹着不肯去,也没用的。既然如此,不如我主动些,大家面上都好看。”

楚熙:“父皇明明那样舍不得……”

“舍不得归舍不得,还是会舍的。”楚安看得分明,她冷静道,“和亲对大周大夏都有好处,只是牺牲一个我,父皇再怎么犹豫,最后也还是会下定决心的。”

“熙儿,不要对父皇抱有太大的期待。”楚安轻声道,“他不仅仅是父亲,还是皇帝,或许平时他的确会是一位好父亲,但……”

剩下的话她没说,但楚熙明白她的意思。

“我知道了。”楚熙沉默了会,点了点头。

“这是没办法的事,也怨不了父皇,天意如此。”楚安笑了笑,反过来安慰楚熙,“至少是嫁给新单于,不是老单于,还是做阏氏。”

匈奴那边不讲究汉人的礼仪,若是单于死了,她很可能要嫁给下一任单于。好在这一任单于刚上位,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活很久,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楚安也不是不害怕的,但是事情已经定下了,害怕又能有什么用呢?

她这话,既是在安慰楚熙,也是安慰自己。

“女子总是要嫁人的。”她说。

她认命了,但楚熙不想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