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 11 章
这两天,卫蓁好不容易闲了下了,一时还有些不习惯。
那边汪居凡找宅子还没回消息,这边郑远被派出去召集人手寻找煤山也没个音信。
没错,卫蓁想自己开设瓷窑,但她的目的不是将上好的瓷器作为贺礼送给老夫人,瓷器也仅仅只是一个练手的过程而已。
若真按她的想法来,烧制出的瓷器必定要比当今市面上的上乘许多,当作贺礼也不是不可以。但她已经决定了贺礼的内容,就不会再轻易更改,即使那比烧瓷还要难。
因而,她要找一处空间足够大的地方开窑,她对侯府没有归属感,加上这里人多眼杂,最好的办法便是有自己的地方。凉州城周围的土地大多有主,她索性买间后院足够大的宅邸,也好让自己自由发挥。
其次,从陶器到瓷器,炉温是关键,700度以上就可以烧制出陶器,但瓷器的温度最少也要达到1100度以上,如今应用最普遍的燃料——木炭是很难到达这一温度的。
本想着有圆窑聚温,实在不行还能从草木灰中提取纯碱,再次降低温度要求,但是日前她试了好几种方法,纯碱的提取都很不顺利,只能指望派出去的人可以顺利找到煤矿了,有煤炭作为燃料,温度这一点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后续还有其他问题,她也只能一边做一边想办法解决了。
幸好在现代时她看过冶炼相关的纪录片,要不然还真想不到这点。
卫蓁是个闲不住的,趁眼下有点时间,她准备把酱油做出来。
上次做苜蓿炒肉的时候,她就在想这事儿了,只苦于当时没有曲种,后来她自己想办法培养接种,试了两次,终于成功制备出了曲种。
有了曲种,酿酱油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还是选用大豆作原料,昨晚她就将大豆泡下了,现在直接换水淘洗干净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卫蓁今日来厨房特意选的午饭后厨房人比较少的时刻。一方面是因为此时人少,不会扰乱他们原本的安排;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候掌厨的师傅们都去休息了,她自然也就不用面对张师傅了。
每次一见到她,张师傅就如同见到宝藏一般的热情,卫蓁是真的有些着不住。
清洗好的大豆就可以上锅蒸了,百斤豆出十斤酱油,因而,卫蓁这次准备的豆子很多,用的蒸锅也是厨房里最大的。
经过浸泡,胀大后显得愈发饱满的豆子将蒸笼铺的满满当当的,只是看着,就让人有种满足感。
在漫长的蒸制后,把豆子从蒸笼捞出,放在竹篦里。豆子太多,一个竹篦放不下,还好卫蓁提前准备了好几个。
之后,将竹篦放在一旁让豆子自然降温,在豆子尚有余温时,把提前制备好的曲种和面粉混合在一起,倒在竹篦里,经过充分搅拌,让每一颗豆子都能裹上面粉。
然后,把几个竹篦放在阴凉通风处,让豆子自然发酵。在蒸好的豆子里撒入面粉,主要是为了吸收豆子里的水分,使其保持干燥,同理,在发酵过程中,有大豆干燥程度不够的,可以再倒入适量面粉混合。
只有经过这一过程,充分发酵后的豆子,才能酿出优质的酱油,否则,酱油没有,长大长毛的豆子倒是只多不少。
发酵好的豆子下入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盐水,最后封坛储存。
古法制作酱油分为晒制和酿制,直到豆子下坛,这两种方法前几步并无二致,但之后的步骤有所不同。
顾名思义,晒制是要经过太阳暴晒,这种方法一般在三月就要开始准备工作,坛中的豆子恰好经过一年中日照最长的几个月的太阳照射,期间还要不断翻动搅拌,足足一年之久,方成酱油。
酿制则是在豆子入坛后,将坛密封放在阴凉处,每隔一段时间,便要揭开封口,在其中搅拌均匀,也要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能酿成酱油。
眼下,卫蓁手底下的坛子已经密封好了,拿回院儿里随意寻个阴凉处搁着就是。
回到东院,卫蓁还没来得及给怀里的酱油坛子找地方,就听见下人来报,豆腐店的汪掌柜求见。
汪掌柜来的正是时候,她这边刚忙完,他刚好来见,大概是宅子的事有眉目了。
“请他去堂屋。”卫蓁对下人说完,嘱咐红袖给酱油坛子找个通风处,然后起身回房换了身衣服。
刚从厨房出来,总得整理下仪容才好见客。
汪居凡本是一心想要把豆腐店做大的,谁让这是东家交给他的第一家店呢。
但自从上次见过卫蓁之后,这几天满心都是给夫人找宅子的事儿,毕竟夫人许诺过,还有一个大店在等着他掌管。
这不,问到了合适的宅子,他马不停蹄地就过来向夫人回禀了。
被人引进堂屋,等了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夫人就过来了,汪居凡连忙起身。
“不必多礼,”卫蓁摆了摆手,“汪掌柜过来,可是宅子的事儿有信了。”
“正如夫人所料。小人问得一处宅子,基本符合夫人要求,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那宅子在城郊,且有意者众多。”
城郊倒也不远,反正有马车,只是有意向的人多这一点……
卫蓁沉吟片刻,道:“汪掌柜可有空,我们现在去看看如何?”
汪居凡连连应是,转身引路。
路上,他们先转道去接了个人,听汪居凡说,这人正是宅子主人的被委托人,看宅子也得经过他才行。
名为冯礼的人一上车,先是给卫蓁介绍了宅子的情况。
这宅子是本地一户员外家的,原是三进三出带后院的大宅,赖不住小少爷喜欢南方的园林风格,加上家中人少,对他溺爱非常,便直接平了一处院落给小少爷建假山竹林。这小少爷人也争气,今朝春闱高中,被圣上亲点为榜眼,指派到九江任职。与家里人商量过后,便想将这处老宅出售,举家南迁,也好有个照应。
原来如此,卫蓁心道。
古人大多讲究风水格局,迷信神灵之说,这家的小少爷年纪轻轻就能高中,只怕凉州城内,凡是家中有子嗣想要走科举一路的,都对这宅邸趋之若鹜了吧。
一路西行至郊外,到了宅子前,卫蓁下车,环视一周。
这里离城不远,来往方便,周围人家多而不乱。最重要的是,进门后,经过两个院落,然后是一眼望不到头后院,虽说这是有树木遮挡视线的缘故,但有一说一,这院子,真的很大,比现代的足球场还要开阔,完全符合卫蓁心意,别说开立一座瓷窑了,两座三座都开得。
“宅子我要了!你开个价吧。”这院子,卫蓁势在必得。
“夫人,这价真不好说啊。” 冯礼小心赔笑,眼中尽是精光,“主要是有意的老爷夫人们很多,就……”
拼财力她会输?且不说她嫁妆里那些价值连城的首饰摆件、书画古玩、金银玉石,倘若她真能开设瓷窑,形成流水线生产,日入斗金也不是不可能。
卫蓁转向冯礼,唇边笑意更深几分,“不管别人出价多少,我永远比他多一两。”
“想好了,就来镇北侯府寻我。”